最近
奧運冠軍吳敏霞在社交平臺分享了
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
原因是她的老公張效誠
吃了3斤小龍蝦後
住了一周ICU
自己獨自吃了3斤小龍蝦,喜歡掀蝦頭,吃裡面的那個黃,然後吃完第二天身體出現乏力和發燒症狀,在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下,也是沒有太在意。後來還曾經去健身房健身,結果病情加重,尿液也變成了醬油色。醫院檢查發現肌酸激酶飆升,達到了5613,而一般普通人正常值是176(上限)。得知是發生了一種叫「橫紋肌溶解症」的疾病,結果直接住進重症監護病房(ICU)。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曾經的奧運冠軍吳敏霞,要說身上也是大傷小病不少,卻離病危通知書遙遠得很;她沒想到,自己首次籤病危書,居然是為了自己的老公。顧名思義就是肌肉中橫紋肌溶解的一種疾病,屬於運動損傷。在人體的肌肉中,心肌和骨骼肌都有橫紋,由於運動損傷使得肌肉細胞膜遭到破壞,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尿液呈現醬油色,很多人出現這種症狀是在劇烈運動之後。除了醬油色的尿液之外,橫紋肌溶解症還有渾身肌肉疼、噁心嘔吐、水腫等外在表現。除了過度的運動,中暑、體溫過高或過低、肌肉擠壓傷、藥物、毒物、感染、炎症、某些代謝性疾病和遺傳性疾病等也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
據南方都市報此前報導,今年7月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急診科就接診了50多例「橫紋肌溶解症」患者,皆因食用小龍蝦引起。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能證明,吃小龍蝦就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但是從醫院接診的病例來看,患者發病前都沒有過量運動、沒有服用相關藥物等,是在吃了小龍蝦之後才出現相關症狀的。
醫生分析,食用小龍蝦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個:
一是小龍蝦本身具有某種生物毒素或其他的外源性化學物質。儘管小龍蝦這種外來生物在養殖過程中很少發生病害,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會被感染和攜帶病毒。
二是洗蝦粉的毒素。有些商家為了把小龍蝦洗乾淨而使用洗蝦粉,洗蝦粉可能也會含有某種毒物。
三是食物添加劑。有的餐館在烹飪小龍蝦過程中為了增加湯汁的鮮味和香味,隨意添加人工合成香精,這些成分不詳的化工合成添加劑,長期食用還可能損傷肝臟甚至有致癌風險。
「小龍蝦少量食用還是可以的,最好去頭食用。」醫生說。此外,活龍蝦在買來後,最好放在清水裡養24至36小時。
橫紋肌溶解症是由於橫紋肌損傷,引起肌肉細胞的壞死及細胞膜的破壞,導致肌酶及肌紅蛋白滲漏至血液並隨尿排出,尿液呈現血色、醬油色或茶色。患者會出現肌肉酸疼、腫脹、乏力等,如沒有及時治療,甚至會導致急性腎衰竭。
當吃小龍蝦時,摒棄重金屬富集能力強、釋放能力弱並缺少食用價值的鰓和肝胰腺,也就是不吃頭部,保留腹部肌肉部分,也就是食用「小龍蝦仁」,可提高食用安全性。
有些街邊大排檔的麻辣小龍蝦是快炒的,先用油炸,然後用辣椒、花椒等調料快炒後上桌,烹調時間很短,不能保證將小龍蝦中的肺吸蟲幼蟲完全殺死。
雖然現在人工養殖的小龍蝦一般沒有什麼寄生蟲,但是也不排除萬一,所以還是做熟做透比較好。
小龍蝦蛋白質含量很高,而人體每天能夠吸收的蛋白質只有30-50g,約合六七隻正常大小的小龍蝦所含蛋白質的量。
如果一次食用幾十隻,過多的蛋白質無法被人體吸收,就會給腎臟帶來一定的損害。因此,建議,愛吃小龍蝦的人們適可而止,吃一次別超過七八隻,另外每周吃小龍蝦最好不要超過兩次。
如果發現龍蝦的尾巴是直的,那麼這些龍蝦就是死蝦,千萬不要吃。如果是彎曲的,蜷縮著身體的,就表示是活蝦,可以吃。
橫紋肌溶解症的診治方法已很成熟,只要及時就醫,絕大多數發病者治療效果都比較好;若久拖不治,則可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所以在享受龍蝦美味後,要關注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
若出現疲乏、渾身肌肉酸痛,尿色加深,或再伴有其他症狀,請務必到醫院去診治,同時告訴醫師龍蝦進食史和特殊的表現。
如果您「中彩」了,還要及時通知一下食友到醫院來和您「做個伴」!
來源:上觀新聞(ID:shobserver)、新聞坊、騰訊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