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0年婚姻,一片空白。」
「我不覺得是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
這是蔡琴與前夫楊德昌之間的一段對話,在楊德昌看來,這段感情似乎並沒有什麼值得回味的東西,甚至他覺得,與蔡琴的結合,或許自始至終就是個錯誤。但蔡琴覺得,自己在這段感情中全心全意的付出了,她雖然後悔,但沒有遺憾。
1985年5月5日這天,蔡琴和楊德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那時,蔡琴已獲得了第一屆金鼎獎最佳女演唱人獎,以及1980年金嗓獎最佳女演唱人獎,並且憑藉《恰似你的溫柔》、《抉擇》等歌曲紅遍了大江南北。
此時的楊德昌,雖然滿腹才華,但還沒迎來他大放異彩的高光時刻。這時的他,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無名的小導演,所以當時在很多人看來,蔡琴嫁給楊德昌,是「下嫁」。
02
在和蔡琴結婚後,楊德昌仿佛爆發了一般,執導的好幾部影片都獲得了大獎,而在和蔡琴相伴的10年時間裡,楊德昌的每一部電影裡,幾乎都有蔡琴的影子。
楊德昌一生中創作了8部優秀的影片,而這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在蔡琴的見證下完成的,但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部電影,卻是在一個叫做彭凱立的鋼琴家的陪伴下完成的。
彭凱立是楊德昌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女人,他們墜入愛河時,楊德昌還仍是一個有婦之夫。
因為太過愛他,所以當楊德昌提出要過無性婚姻時,蔡琴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但她怎麼也沒想到,在他們婚姻的第10年,他愛上了一個小他18歲的彭凱立。
為了保留最後僅存的一丁點體面,蔡琴提出了離婚,但讓她更沒想到的是,曾口口聲聲倡導無性婚姻的那個男人,曾愛的銘心刻骨的那個男人,轉身,就迅速和新婚妻子有了兩個孩子。
楊德昌愛蔡琴嗎?毫無疑問,他是愛的,正是因為欣賞她,所以請當時還不熟識她做自己影片的女主角;正是因為愛她,所以花盡心思追她到手;也正是因為想讓她成為自己的唯一,所以把她娶回了家。
但是,楊德昌為什麼又要與蔡琴保持無性婚姻呢?這個問題,我也曾長久的為此疑惑,直到讀了李銀河的那本叫做《李銀河說愛情》的書。
03
李銀河是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在李銀河看來,楊德昌和蔡琴之所以選擇無性婚姻,很有可能是楊德昌將蔡琴視為自己的女神,而和女神談性,是對女神的玷汙。
楊德昌絕不是提出無性婚姻的第一人,其實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上流社會的男人就有將妻子視為女神的類似想法,他們更願意妻子永遠保持清白之身,而去和其他女人做這件事。
我愛她,但我不一定要擁有她的身體,肉體的歡愉是對她的玷汙,而不是我愛她的表現,有這種觀念的男人,通常被認為患上了「聖母娼妓症候群」,而與此對應的,還有一種症狀叫做「聖徒罪人綜合症」,就是女人會覺得自己所愛的男人神聖不可侵犯,是不能被玷汙的。
這兩種表現都屬於特殊的心理方式,在這類人看來,性和愛是不能夠統一的。
04
蔡琴和楊德昌的無性婚姻,讓我想起了知乎上一個抑鬱症病人的一條高贊回答:「很多人覺得我太過脆弱,但沒有人覺得我是真的病了。」
這句話可能說出了很多飽受抑鬱症折磨的人的心聲,也像一把鏡子似的,照出了健康的人面對抑鬱症病人的態度。
或許在我們心裡,只是覺得別人遇到了一點事就抑鬱,可是我們卻不知道,我們看到的,或許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只知道一個看似的家庭幸福的女孩突然抑鬱了,我們卻不知道她長期被繼母虐待;我們只知道一個孩子因為一次考試失利離家出走了,卻不知道她一直以來承受著多大的壓力。
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感同身受,別人走過的路,我們不是每一步都走過,所以對於別人的選擇,我們更應該給予的是尊重,而不是嘲笑,就如蔡琴和楊德昌的無性婚姻。
05
2007年7月1日,楊德昌因病去世。這天,無數媒體致電蔡琴,想要一個「前妻的回答」。
噩耗來的太過突然,直到晚上,昏昏沉沉地蔡琴才感覺被一種尖銳的痛深深地刺痛了心房。
那天晚上,蔡琴跪在《聖經》前,虔誠地為楊德昌祈禱,。
蔡琴後來回憶那晚的自己的所思所想,她說道:「我深深地感謝上帝,讓我與他轟轟烈烈地愛過……
我安靜地、肯定地用手拭摸著夾在《聖經》中的小十字架;閉上眼,再感受一次這曾經的愛情……一次比一次平靜、勇敢。」
無疑,她是愛他的,很愛很愛!
「到如今年復一年,我不能停止懷念,懷念你,懷念從前。」這是蔡琴的成名曲《恰似你的溫柔》中的幾句,就像是在描述失去了楊德昌的蔡琴,冥冥中,似是一種註定,一種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