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哥斯拉和奧特曼,眼中都是巨大怪獸哥斯拉,破壞那一棟棟現在看來真實感並不強的建築的「宏大場面」,或者是奧特曼擊敗怪獸,每一集都能拯救一次日本的「正義的夥伴感」。長大了,明白了哥斯拉不過是空想產物,奧特曼這樣的外星救世主也並不現實,我開始關心災難下的人民百態,開始思考起日本的文化娛樂產業為什麼這麼鍾情於「巨大」。
好不容易靠著幕末維新運動,靠著工業和科技的力量轉型成為世界大國的日本,卻因為一個「小男孩」和一個「胖子」,永遠的被掛上了恥辱柱。國家意識,工業基礎,種族優越,文化認同都在短時間內被毀滅,大和民族在二戰後受到了不可磨滅的打擊。
而1954年的遠洋漁船「第五福龍丸」因為在比基尼島環礁遭到美軍試放的氫彈核輻射,導致船員死亡,讓當時依舊生活在核武器陰影下的日本人民越發惶恐不安,也激發了當時文化從業者的創作熱情。就這樣,東寶映畫的天才製作人圓谷英二和田中友幸筆下的巨大怪獸「哥斯拉(ゴジラ Godzilla)」誕生。在我看來,哥斯拉不僅是對於核武器記憶的具象表現,也是讓日本人對於原子彈的壓抑情緒能夠得到宣洩的重要管道。
上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了對於重工業的迷戀,對於巨大形象的認同。「迷戀巨大化」這一藝術形態雖然誕生於日本人民對於原子彈畸形扭曲的畏懼感,但最終卻成為了日本文化輸出的領袖符號。不是monster(怪物),也不是alien(宇宙人),怪獸甚至有了自己專屬的名詞「kaiju(來源於日語中的怪(かい)獣(じゅう))」
在上世紀80年代後,新生代的誕生,經濟、科技和文化的騰飛式的發展,日本人民對於核武器的恐懼已經得極大的緩解。也是從那個時代開始,怪獸片不再是人民宣洩情感的渠道,而真正成為人民娛樂的產業。其中也開始有了一些不一樣的影子,哥斯拉時而成為日本的保護神,在外來入侵者手中守護日本;時而也在日本大鬧一番成為日本人民心中的痛,但從花樣愈發豐富的形態和各種其他怪獸亂入來看,「怪獸片」越來越娛樂化是不爭的事實。
在最新版的由庵野秀明和樋口真嗣執導的《新·哥斯拉》的結局中,最終當哥斯拉被冰封在東京街頭,象徵著核能就像是雙刃劍,可能會對人類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但現階段人類又離不開核能,影片探討了「福島核電站洩露」事件後,日本人民再次高漲的核恐懼下,日本和核能該如何共存的問題。
電子遊戲誕生後,日本的遊戲製作人也在不斷的產出各種別出心裁的怪獸作品,有人類化身獵人,狩獵怪物的《怪物獵人》系列;也有融合西方神話和巨大怪獸的設定,卻因為自成一體的世界觀、宏大的布景想像力和細膩的情感表達成為每一代索系主機都會重置一遍,依舊沒人敢說它不良心的《旺達與巨像》。而今天要說的《地球防衛軍5》,也正是這樣一個取材於日本人的「怪獸幻想」,卻也傳達出和傳統怪獸完全不同的價值觀的遊戲。
▲遊戲在日本的銷量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