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高智商兒童5歲前就有「明顯表現」,主要體現在4方面

2020-12-23 索菲是個寶媽

最近收到了很多寶媽的私信,說自己陪孩子在家上網課簡直要「崩潰」了。孩子不僅上課時候不專心;而且一旦網課開始就一直有事,不是渴了就是餓了,根本不會安心坐在電腦屏幕前安心上課。寶媽們覺得太理解老師平時有多不容易。

甚至很多寶媽說,我孩子嘴「這麼碎」,這麼「多動」,他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是不是智力不行?我需不需要帶他去專業機構鑑定一下?

其實孩子很多在成人眼中「奇怪」的語言和動作,並不總是和家長的認知狀況吻合,孩子不是不服管教,更不是「有問題」,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正確認識孩子的語言和行為。因為孩子的這些行為很有可能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現。

心理學家埃倫溫納在其著作《天才兒童——科學培育兒童指南》中說:高智商兒童在5歲前就有跡象可循。

心理學教授研究顯示:「高智商」兒童在5歲之前就「有跡可循」,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語言表達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寶寶的言語發展過程:1歲會說疊詞,2歲會說詞組,3歲已經可以說簡單的句子。

心理學家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將人的智力分為八種獨立的智能成分,最先提到的就是語言智能

如果家長在教孩子說話的過程中,發現通過自己對孩子的引導,孩子學習語言非常快,並且還能用比較複雜或者有難度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還可以有精力掌握其它種類的語言,那麼就表明孩子的語言天賦要高於其它的同齡人。

★家長可以怎樣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幼兒時期是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這段時間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是發展孩子智力的前提。

①多和孩子說話,引導孩子觀察討論

孩子最初學習技能很多都是靠模仿完成,孩子在會叫第一聲「媽媽」之前,是母親重複了無數次才幫助孩子模仿學會的。因此父母要多和孩子說話,讓他們熟悉語言。家長也要多引導孩子觀察各種事物,使孩子擴大眼界、說話有內容。

②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己意願

當孩子提出了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和理解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打斷孩子,抹殺他們的積極性。

③多帶孩子閱讀

閱讀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而且在閱讀中可以幫助孩子積累大量的詞彙量,孩子在表達時會更順暢,幼兒期的孩子最適合閱讀繪本。

2、運動能力

根據孩子的肢體發展規律,有這樣一句俗語:「三翻、六坐、八爬」,孩子的各種發育水平,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大腦發育程度。如果孩子在學習上述動作的時候明顯超過同齡的孩子,那麼就證明他在運動方面的智力發展非常優秀。

★家長可以怎樣提升孩子的運動能力呢?①激發孩子對於體育活動的興趣

孩子的天性就非常好動,家長應該做的是發展孩子這種積極的天性,並把它發展成為體育興趣。家長可以多和孩子進行親子的體育遊戲,多去戶外進行體育鍛鍊,帶有一定競爭性質的遊戲孩子也會非常喜歡。

②加強對於體育運動知識的了解,科學鍛鍊

把體育活動單純的作為一種體力上的消耗是不正確的,家長應該學習一些相關知識,這樣才能更安全、有效率的進行體育鍛鍊。比如掌握正確跑步的技巧:跑步時要端起小手臂,前後自然擺動,閉緊小嘴巴,用鼻來呼吸等等。

3、專注力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如果孩子的專注力有著比較好的表現,這樣的孩子在今後學習中成績會更好。

★家長可以怎樣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①家長要學會耐心的等待

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很多時候甚至會忘了吃飯和喝水,家長這個時候不要打斷孩子,嘗試耐心等待,讓孩子專注於自己的興趣。

②讓孩子學會每次只做一件事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分散精力做事情,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比如說一邊看電視、一邊玩玩具,這對孩來說就是非常不可取的,試著讓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

③多進行專注力遊戲

這裡所說的專注力遊戲不是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的互動遊戲,因為大量的聲音和動畫會分散孩子的專注力,對孩子的專注力反而是不利的;家長可以多帶孩子進行書面的益智遊戲,開發孩子的專注力。

梅梅一直在進行的這套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就非常有效而且有趣,針對3~6歲孩子法國專注力訓練《益智遊戲全腦開發繪本遊戲書》,全套共6冊,根據「蒙特梭利專注力」教育理念編寫。

通過6大認知主題、38幅絢麗場景、1000多個視覺搜索細節,300餘張獎勵貼紙,全方位的幫助孩子在找不同、找形狀、找數字、找顏色、找字母和找路線等遊戲中發展孩子的多種能力,幫助孩子在「玩」中練習專注力!

4、好奇心

好奇心直接就會關聯到一個孩子的求知慾,這是高智商兒童最容易辨認的跡象之一。

寶貝的好奇心在出生後就會表現出來,他們會通過手抓、嘴咬等等接觸的手段來認識這個世界;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會出現許多的「為什麼」。這些都表明孩子非常善於思考,善於自己發現問題,這在今後的學習中會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品質。

★家長可以怎樣提升孩子的好奇心呢?①創設滿足孩子好奇心的環境

對於孩子來說,日常生活環境到處都是可以探索的資源,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到戶外,比如公園或者大自然中去探索世界,給孩子提供儘可能多的探索機會。

②鼓勵幼兒自主探索

我們常說家長要作為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也就是家長要在孩子對世界產生好奇的時候鼓勵孩子多進行自主的探索,比如孩子好奇瓜子是怎樣的長出來的,家長就可以找一顆種子,和孩子一起種植向日葵,孩子在自主探索中也會學到綜合的知識。

③針對性的訓練

針對的幫助孩子進行好奇心的訓練,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帶孩子去書中尋找答案。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在這一時間段內,孩子可以通過閱讀獲取非常多的知識。家長就可以有傾向的提供好奇心培養書籍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教授:高智商兒童在5歲前就初見端倪,主要體現在5方面
    高智商的寶寶在5歲之前就有跡可循,通過一些行為特點就可以判斷出孩子的智商的水平,看看孩子是否是高智商寶寶,如果孩子呈現出高智商的行為,父母要注意保護好,不要幹擾到孩子,並且有意識做好引導。二、高智商兒童在5歲之前,有這5方面的特徵美國心理學教授埃倫·溫納在《天才兒童—科學培育兒童指南》書中提到高智商的兒童,在5歲之前就會有一些蛛絲馬跡呈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1.
  •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高智商的孩子有3個共同點,跟遺傳沒關係
    可見,高智商兒童與後天的天賦挖掘脫不開關係,正如心理學家的理論,大腦潛能仿佛一座冰山,顯露出來的僅僅是一小部分而已。那不是靠遺傳,這些高智商兒童有什麼共同點呢?得出結論,高智商兒童確實有一些共同點,主要表現在創造力、專注力和思維能力上!一、創造力強大劉易斯推孟發現,高智商並且最終獲得成就的孩子,童年時期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創造力。那創造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 擁有「高智商習慣」的孩子,在5歲前就有所顯現,家長別盲目打斷
    於是高媛將自己兒子的事情告訴朋友,沒想到朋友卻說:「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孩子從小就有這麼清晰的邏輯,是一種高智商的表現,你要好好培養。」高媛一聽,覺得自己是不是耽誤孩子了。
  • 心理老師直言:高智商兒童8歲之前就有苗頭,以下表現可以參照
    而一般的高智商兒童在8歲之前還是會有苗頭的,家長細心一點才能察覺得到:性格偏急躁,但又喜歡閱讀對於一些高智商的兒童而言,思維方式是跟普通兒童有所不同的,高智商的孩子一般喜歡採用多維度的思維方式,而一般的事物是難以滿足他們認知需要的,所以孩子往往會表現出偏急躁的性格特徵。
  • 孩子未來學習好壞不用等長大,小學前就能看出,4個高智商表現
    前不久,糖媽接到了一個寶媽的私信詢問,這位寶媽的兒子今年5歲,眼瞅著明年就要上小學了,但是很多最基本的知識都沒有學會。 研究發現:0-6歲的兒童智力發育的黃金時期,心理學教授艾倫·溫納就曾指出,高智商的兒童在6歲之前就能看出。
  •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高智商兒童都有這樣的表現,與遺傳無關
    經過幾年的研究,他發現:智商和遺傳的關係非常的小,關係更多的是家長的後天培養,因為這1500名實驗對象分別來自於不同的家庭,父母並不都是高智商的人。案例分析:澤澤的媽媽最近比較煩心,因為她懷疑自己的兒子是不是哪方面有問題。
  •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高智商兒童」確實有共同點,但並非靠遺傳
    隨著時代的變化,智力勞動在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父母同樣也對自己家孩子的智商情況尤為關注,認為「高智商的孩子在長大後一定會有出息」。#育兒有方法#因此即便是有一部分父母認為智商是通過上一代人遺傳的,不能通過後天改變的,但是還是有更多的父母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訓練孩子,幫助孩子充分開發大腦,以求提高孩子的智力,讓孩子變成「高智商」兒童。
  • 「智商之父」研究發現:高智商兒童的確有相同點,但跟遺傳無關
    "智商之父"研究發現,高智商兒童的確有一些相同點,但跟遺傳無關:被稱為「智商之父」 的美國心理學家劉易斯·推孟,曾在史丹福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他還曾經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對心理學、智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 美國心理學家:高智商兒童都有這些特點,並不是靠遺傳!
    很多人都認為智商和基因遺傳有直接關係,他們認為如果父母的智商都偏高,那麼孩子的智商也絕對低不了。不過,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完全正確,不然每一個考上清華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應該都是高智商人了。被稱為「智商之父」 的美國心理學家劉易斯·推孟在20世紀20年代做過一次大規模的研究:通過智力分數測試挑出1500個智商大於130的孩子,持續追蹤他們的後續情況。根據研究情況發現這些孩子都具有以下特徵:創造力不僅是判斷孩子智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現代社會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
  • 孩子2歲前有這3「特殊」行為,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雖然遺傳基因在孩子智力方面起了決定性作用,但後天努力也很重要。前兩年,小毛和希希迎來一個可愛的女兒,夫妻倆上學時都是學霸,親戚朋友都說正正結合,他們的女兒以後一定是個高智商學霸。可希希不這樣認為,因為2歲女兒不僅屢教不改,還有很多特殊的小毛病。夫妻認為這不是一個高智商寶寶該有的表現,甚至一度擔心。
  • 心理專家:高智商兒童,8歲前會有這幾個表現,看你家的是不是
    而一般那些智商高的兒童,在8歲之前會出現這些徵兆,父母可能要細心一點才會察覺到:性格偏急躁,但喜歡閱讀書籍對於一些智商較高的孩子,思維方式與普通孩子不同。智商高的孩子通常喜歡採用多維度思維的方式,一般事物很難滿足他們的認知需求,因此這些孩子經常表現出不耐煩甚至急躁的人格特質。
  • 兒童言語和語言障礙的研究現狀
    耳鼻咽喉科的研究領域涉及到與聽(耳)和說(喉)有關的器官的解剖與生理功能。因此,兒童的言語語言障礙問題與耳鼻咽喉科密切相關,同時也涉及到兒科學、神經科學、心理科、口腔頜面外科等多個專業學科。言語語言障礙在學齡前兒童有較高發生率,據國外報導2歲兒童達到17%, 3歲達4%~7.5%, 6歲達3%~6%[1]。
  • 孩子三歲前有以下特徵,說明有高智商底子,值得家長好好培養
    不過,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人類的智能單指語言和數理邏輯未免太狹隘,至少可以分成七個方面。將此思路運用在早教上,若能在早期發現孩子在這七方面表現出的能力,會將為孩子將來的成才添磚加瓦。而這個「早期」,指的是孩子三歲前。 為什麼是三歲前?
  • 研究表明:低智商的人反應快,高智商的人反應慢
    其實不絕對,有研究表明:高智商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反應會比較慢,而那些反應很快的人實際上智商都比較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且聽我娓娓道來。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律動能力等,綜合來看表現的是人的理性能力。
  • 心理學教授:孩子是不是高智商人群,在5歲前就能看出「端倪」
    生物學博士Lise Eliot在《0-5歲——大腦發育的黃金五年》中說到,所有重要的大腦迴路塑造過程——樹突的生長、脊柱的形成、突觸的精簡,甚至髓鞘的形成等都在孩子出生前5年完成。所以說,孩子是不是高智商人群,在5歲前家長就可以通過孩子的行為進行判斷。
  • 0-3歲是寶寶智力發育的黃金階段,父母一定要抓住!
    1.孩子的注意力和歧視心理學家觀察和研究後,發現孩子專心的時間與年齡有關,一歲半的嬰兒只能集中注意力5-8分鐘,2歲時集中注意力10-12分鐘,3歲時集中注意力15-20分鐘。2.孩子的運動能力超強高智商的另一種體現是體育天賦。一般來說,孩子可以3個月坐起來,6個月掌握爬升能力,並在1到1年半的年齡獨立行走,運動範圍從簡單到困難。而且,如果您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坐,攀爬和走路方面的表現明顯優於一般人,則可以證明您的孩子具有很強的運動天賦。
  • 寶寶擁有這6大特徵,是高智商的表現,看看你家娃佔幾個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有個聰明的孩子,然而面對各種智力測驗和五花八門的解釋,很多家長都很困惑。19世紀早期,德國心理學家William Stern首次提出了「智商」(IQ)的概念。高智商兒童,指的是智商在130以上的兒童。
  • 殷紅博37年潛心研究證明 7歲前大腦發展關鍵期決定兒童未來
    中國網訊 7歲前大腦發展關鍵期的研究和關鍵期教育是目前國際腦科學、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學領域最關注、最前沿的科研課題之一。發展關鍵期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將極大的改變當代和未來學前教育的理念、原則和教育方法,同時也將帶來學前教育的革命性變革和質的飛躍。那麼,什麼是大腦發展關鍵期?大腦發展關鍵期存在什麼樣的規律?
  • 美國心理學家:高智商兒童的確有共同點,但是和遺傳沒關係
    被稱為「智商之父」 的美國心理學家劉易斯·推孟在20世紀20年代做過一次大規模的研究:通過智力分數測試挑出1500個智商大於130的孩子,持續追蹤他們的後續情況。最終發現,高智商兒童確實是有共同點,但是和遺傳沒有太大的關係。
  • 一歲寶寶有以下行為,或許是高智商的表現,佔2條以上就偷笑吧
    想要知道小學生的智商高不高,分辨的方法是很簡單的,但是想要知道學齡前的兒童天姿是否聰慧就比較麻煩,尤其是對於一歲左右的小寶寶來說,在大多數家長的眼裡,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但其實有的孩子從小,就表現出了自己的與眾不同,可惜很多家長都沒有發現,以至於錯過了寶寶智力發育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