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為何崇拜一介武將的關羽

2021-01-08 惠安石雕之鄉

我國人民好供奉神明,眾所周知,生孩子要請送子觀音,開灶要拜灶王爺,種地要拜土地公,就連求雨都要請雷公電母,可以說中國人的神仙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無論百姓想求什麼都找得到專門的神仙來拜,但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關公。

中國石雕之鄉關公雕像

在中國,黑社會的小弟拜關公、香港警察局的警察拜關公,經商的拜關公、百姓拜關公、農民起義拜關公、朝廷也拜關公,就連佛教、道教都拜關公,真是萬能神,眾多周知,關羽在三國中雖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但他自大、魯莽,也著實沒那麼厲害,最後死的還挺慘,都被分屍了,那又是什麼原因讓關公成為了大家都要參拜的萬能神了呢?

關羽一介武將,為何成了人人都拜的關公?

關羽:我也覺得莫名其妙!

泉州惠安石雕關公像

其實真要講起來,還要算是個烏龍了,據說關羽死在荊州以後,他的鬼魂帶兵在此搗亂,當地老百姓很害怕,便連年祭拜他,就算是一種安撫,但當時,有佛教高僧來此傳教,看到當地人對關羽如此推崇十分吃驚,根本沒問清緣由,便打算借關羽之名來傳教了,他聲稱見到了關羽,還邀請他做了佛教的守護神,封為了「珈藍菩薩」,自此,關羽這「珈藍菩薩」的大名便隨著佛教的盛行而傳開了。

後來道教一看,你一個外來的宗教都能拿我們本土的人做神明,我們怎麼就不能了,便編造了道教人士召喚關羽捉鬼的故事來吸引信徒,自此,關羽就變成了佛、道兩教的神,眾所周知,佛、道兩教是我國影響力最大的兩個宗教,信徒之多數不勝數,無論是信道還是信佛,這拜關公終究是沒錯,所以關羽也就備受推崇了。

惠安石雕工廠出品

再加上關羽身上有著「忠、義、信、智、仁、勇」的品質,商人推崇「信」字,起義軍和混黑社會的推崇「忠義」,無論是什麼身份,都能在關公身上找到可參拜的點,所以慢慢的關羽在民間就火了起來,後來朝廷一看,民間這麼推崇關羽,拜關羽有利於培養臣民忠於國家,也有利於鞏固統治,便也推崇起關羽來。

做生意的拜關公是因為關公最講「忠、義、信、智、仁、勇」,而這幾個字正是生意人所需要的生財之道。忠,就是忠誠;義,就是講義氣;信,就是守信用;智,就是有智慧;仁,就是仁義;勇,就是勇敢。河南洛陽關林廟供奉的關公就是以關公這六個字為核心內容的,也正是有了這六個字,關雲長所以才能所向披靡,也正是這六個字,關公才贏得後世的敬仰.

福建石雕廠

公關與關帝廟在歷朝歷代中的演化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關羽當作「忠義」的化身,關羽的地位被抬得越來越高,「由侯而王」,「旋而進帝」,最後被尊為「武聖人」。陳隋間,佛都徒假託關羽顯靈,在當陽首建關廟。唐建中三年(782年),關羽被列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放進武廟,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後,關羽便被戴上「武聖」的桂冠。默默無聞了800年的關羽(如果沒死就被對手敬佩,死後就開始作為武將的榜樣算默默無聞的話),被宋徽宗連升三級: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元文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明神宗封之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又把關羽廟長格為「武廟」,與文廟—孔廟並列。清代皇帝標榜關羽為「萬世人極」,封之為「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清史稿·禮樂志》),在北京修建了關帝廟,還通令全國,普建關廟,按時奉祀香火。武聖關公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了文聖孔廟。

福建惠安石雕關公

清代一朝,僅北京一地,關廟就有116座。而且,有些關廟的建築規模也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文化;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精神。不然,在中國以至海外為何有這樣多的關公廟。

千百年來,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封諡,和戲曲、文學的演義描述,一個「對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事以智、交友以義、作戰以勇」,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的關公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他由「萬世人傑」上升到「神中之神」,成為戰神,財神,文神,農神,是全方位的萬能之神,為歷代統治者和百姓萬民,華夏神州與東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

關羽在華人乃至世界的影響力

歷代封建統治者尊崇關羽自不必說,就是李自成、張獻忠、洪秀全等農民起義領袖,也把關羽奉為膜拜的英雄。 不僅如此,除了在夏大地,在日本、東南亞以及海外華僑中,對關羽的膜拜之風也歷歷不衰。 在擁有二千餘萬人口的臺灣,關公信徒多達800萬眾,幾乎各家各戶都為關公設香案,立牌位,掛聖像。臺灣的關公畫像年銷售量,遠遠超過了他們最崇奉的神祗媽祖。 美國的「龍崗總會」是一個以拜關公為祖的民間組織,各地分會有140多個,遍布華人居住的世界各地。

中國石雕之鄉關羽像

東南亞各國競相立廟拜求關公,最盛者當數泰國。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關帝廟;前些年還新建了一座關廟,據稱是海外建築規模最大的關廟。

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博士Davidk jordan(漢名焦大衛)先生曾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我尊敬你們的這一位大神,他應該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義、智、勇直到現在仍有意義,仁就是愛心,義就是信譽,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難。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們的關公一樣,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這位美國學者的話是頗有見地的。 凝聚在關羽身上而為萬世共仰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著儒學的春秋精義,並為釋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念,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魂。

相關焦點

  • 關羽賣棗的,張飛殺豬的,他們的武功跟誰學的?你可能永遠不會信
    ——楊基《感懷》在我國一直有這麼一句說法,叫做英雄不問出處,這是告訴我們要平等對待他人,不要因為別人的出身而崇拜或者歧視他人。但這個道理一旦放到考古事業上去,就實在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了。而劉備就在涿郡開始徵召天下豪傑進入自己的麾下,而他之後的兩個大名鼎鼎的兄弟關羽和張飛也就在這個時候加入了他的行伍之中。之後關羽張飛都先後立下赫赫戰功。關羽在公元200年時就輕鬆取下顏良首級,更是在公園219年水淹七軍,在整個中原都打響了名號。三弟張飛也非等閒之輩,在公元215年時就大敗了曹魏名將張頜,是蜀國的開過功臣之一。
  • 《三國演義》為加關羽功績,孫堅成二流武將,劉備變謙謙君子
    《三國演義》是一部美化蜀漢的小說,而其中美化最多的應該就是被後世不斷追封的關羽,從隋唐時期開始關羽被人一步步捧上神壇,到了明朝時期關羽已經是忠義的化身,所以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為了給關羽增加功績,做出來很多「張冠李戴」的操作,把其他人的功績都加到了關羽的身上。
  • 張遼和關羽只有一面之緣,為何關係如此好,原因有3點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國亂世中,很多武將之間之所以戰爭拼殺,並不是個人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而是各為其主,不得已而為之。
  • 關羽一百回合未戰勝龐德,龐德如此厲害,為何不是三國頂級武將
    在作者羅貫中的筆下塑造了許多的英雄人物,譬如關羽,張飛,典韋,甘寧等人。而在這其中,關羽因為其忠義的特質,高強的武藝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 而在樊城之戰當中,關羽曾經與歸順與曹魏的龐德交手,令人意外的是,龐德居然和關羽一百回合不分上下,那麼龐德如此強大,為什麼不是頂級武將?接下來就以演義當中的描述為範本,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問題。
  • 關羽是三國最強悍的武將之一,性格雖有缺點,但瑕不掩瑜!
    關羽在三國中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呢?關羽這人,在勇敢、堅毅、頑強、忠義這些硬的、剛的方面,足堪院士級別了;但他在謙虛,恭敬,慈悲這些軟的、柔的方面,卻幾乎還是個小學生。關羽這種極端的性格,能讓他成就大業,能讓他千古留名,卻也會讓他在泰山之巔瞬間落入深淵,笑不到最後。
  • 三國武將排名,趙云為何排在關羽的前面?原因有4點
    三國名將眾多,有武藝無雙的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就是他的標籤,是公認的三國第一武將。有萬人敵張飛,一桿蛇矛使得出神入化,大智若愚粗中有細,是劉備最倚重的人之一。還有關羽,他在後世有極高的人氣,一度被網友稱為"名將收割機",因為義字當頭被尊稱為"武聖"。
  • 三國演義最猛武將排行:關羽未進前三
    令曹軍聞趙雲大名喪膽,真正彰顯其英勇的應該是曹劉的漢中爭奪戰,當時黃忠與張著被大兵圍困。趙雲縱馬持槍,殺如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全職業生涯未嘗一敗,就算年老了也是一員猛將,蜀國第一武將無懸念。(二哥,男人只能射別人.怎麼老是被別人射呢..無語啊.)。所以綜合上訴理由,很多三國批評家都把他排到五名之後,有些甚至因為其兵器與馬匹的緣故排到十名之後。我認為:對一個武將的評論不能僅以單挑戰績來分高下。且聽我慢慢道來。兵器:青龍偃月刀。又稱冷豔鋸。跨下還有赤兔馬。
  • 三國群龍錄蜀國武將關羽養成攻略 紅色武將平民戰法搭配推薦
    在後期相信很多玩家背包裡有很多多餘的武將,隨著前不久的大更新的戰法系統,剛好是消耗武將的。
  • 霸氣武將青龍關羽熒幕首秀拍頂級宣傳片
    此次《百將行》的代言人居然是——青龍關羽。青龍霸氣擔當 網易首位虛擬代言人駕到!誰最能代表三國?傳說中手持青龍偃月刀的戰神,為何不能本身就是龍?《百將行》中關雲長化為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龍族劍聖」:關羽在原著中本有與青龍互動橋段,將其聯繫到龍易被理解;其次,龍不是人,一向被認為是世間武力的巔峰,這樣神話關羽後更讓人動容;青龍關羽作為武將靈魂代表,擔任《百將行》的虛擬代言人展現遊戲英魂,符合網易拔到最高的「國際、正面、傳奇」完美代言人標準。
  • 警察拜、做生意也拜,專職打仗的關羽,怎麼就能保佑這麼多人?
    警察拜、做生意也拜,專職打仗的關羽,怎麼就能保佑這麼多人?三國時期亂世紛爭,曾出了不少的武將,這段歷史也因《三國演義》這樣的演義故事流傳後世,也就使得大家對三國這一段的歷史很感興趣。在三國眾多的武將中,關羽關二爺的名聲絕對是最大的,不僅口口相傳,後世還建廟祭拜。
  • 歷史上著名的武將:關羽
    關公即是關羽,關公即是後人對他的尊稱。關羽是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他的一生也是坎坷的跟隨劉備不斷徵戰,英勇無畏,成就了這樣一位大英雄。關羽的長相非常有特色:面部生來就有七顆痣,在眉毛心中間分布著三顆,在鼻子兩側左右各兩顆;因此顯得格外威風。
  • 【章華臺舊事 】大意失荊州武聖關羽為何一步步走向神壇?
    孫權勸降未果,於是殺了關羽,並取下首級星夜至洛陽送給曹操。坐鎮荊州近十年的一代名將關羽身遭「頭枕洛陽,身在當陽,夢魂歸故裡」之慘。可是,鬥轉星移,誰知這個身遭身首異處的武將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步步走向神壇,位列仙班,享受千千萬萬後來人的無限崇拜與祭祀,風頭之勁,甚至蓋過了有「大成至聖先師」之稱的孔仲尼先生。
  • 從嘉靖本到毛本,哪些武將被削弱?呂布、關羽、張遼等均在其中
    >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才成書和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多個版本,其中明朝的嘉靖本和清朝的毛本影響最多,在這些版本中,情節變動不大,然而細節修改卻是極多的,本文就來介紹一下從嘉靖本到毛本中那些被削弱的武將
  • 三國中的蔡陽武功到底有多高,為何千裡追殺巔峰時期的關羽?
    蔡陽是曹操手下的大將,能夠被世人熟知的原因是,曾經追殺過關羽,只不過故事分為兩種說法。接下來就對這兩種說法仔細分析。蔡陽為自己的侄兒報仇,關羽並不能輕鬆斬殺自己關羽自過五關斬六將之後,名聲大噪,當時的蔡陽不過是一個汝南郡的太守,由於二人素來不和,關羽當時寄人籬下所以並不與他發生衝突。
  • 關羽是一名武將,不讀兵書卻整天看《春秋》,他到底在研究什麼
    只不過我有個疑惑,在表現關羽是一個儒將的過程中,為何總要使他的手上拿一本《春秋》書,而不是其他如兵書戰策、儒家其他經典或諸子百家經典書本呢?關羽的讀書個人形象與他所在的時代特徵和後人傳揚的要求相關。關羽為何要讀《春秋》東漢是西漢的承傳和延續,由於出現了亂臣賊子,出現了黃巾軍農戶大農民起義,君權大權旁落,天地動蕩不安,人心思定。針對那時候的有志之士而言,正統的觀念就是匡扶漢室。
  • 夷陵之戰,蜀國武將集體啞火,一個柔弱文官卻用熱血保住蜀國尊嚴
    由於劉備幾乎帶什麼優秀武將,夷陵會戰中,蜀國武將們的表現也令人失望,可以說是集體啞火,沒有任何人有任何出彩表現。公元222年,夷陵之戰的決戰時刻,蜀國的武將們幾乎都是任人宰割的魚腩,在吳軍的兇猛反攻面前,要麼被殺要麼投降。與關羽張飛等名將比起來,夷陵之戰中的蜀國武將們可謂乏善可陳,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 【偶像崇拜】中國人為什麼喜歡拜關二爺?
    這就奇怪了,按說關羽只是一個我們熟悉的三國的武將,怎麼他就成了這麼重要的神仙了呢?這其實有一個被逐漸神化的過程。 一、官方的褒獎 在三國時期,關羽並沒有那麼重要,陳壽的《三國志》說:「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 關羽狂傲,很多武將並不服氣,有意見的不單是夏侯惇
    用王者峽谷裡的語言他們分別扮演了法師(諸葛亮)、戰士(關羽)、刺客(趙雲)、射手(劉備)和輔助(張飛)的角色,當真是一個完美的團隊。 而我們本篇要說的就是戰士關羽的故事,關羽是狂傲的,當時很多武將對他並不服氣,而有意見的更不單單是夏侯惇。
  • 三國中刀法厲害的十大武將,第一名居然不是關羽
    各地武將齊出,為主公衝鋒陷陣。呂布武力天下第一,手中方天畫戟出神入化,武器作為戰爭中武將最直接的手段,有人用刀,有人用槍。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三國中用大刀的幾大將領,看看誰才是三國第一刀。第十名,關平,關羽義子。關平為人忠義且刀法厲害,深得關羽真傳。在襄樊之戰中,關平大戰龐德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在甑口川與關羽水淹七軍,取得勝利。
  • 淺談關羽的忠和義——讀歷史人物之小感
    關羽,字雲長,三國蜀漢名將。說起關雲長只要是中國人(小孩不算哦),不管學沒學歷史,不管愛不愛歷史,都能知道他的名字,他可能不熟三國,卻熟關雲長都很正常。個人認為關羽是被三國演義捧成神的,以至於後來關羽被世人尊崇為武聖,甚至成了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