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球ID: @woodenfox
我將4月23日雪球訪談上回答球友的資料整理一下,並略作補充和修改。$愛爾眼科(SZ300015)$
@白果閒人:一、請問:愛爾眼科屬於輕資產還是重資產公司? 二、這次公司增發價27.78元,對於昨日收盤價溢價50%多,是否太低,對老股東利益是否有壎害? 三、未來10年以內愛爾出現大的風險點最有可能在哪些方面?
woodenfox: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愛爾儘可能採取輕資產模式,比如新建的醫院物業基本上採取租賃模式。愛爾儘量把資金用在刀刃上:比如購買先進的設備,引進優秀的人才,進行品牌建設。增發價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這次增發對象應該是長期的戰略性投資資金。我記得2017年高瓴資本進來的時候的增發價也是27元多,現在增發的價格也是27元多。但現在股本比2017年增加了近一倍,所以可以說2年時間,現在的戰略資金的增發價格比2年前高了近一倍。對於這些資金來說,這個增發價實際上並不低。
@白果閒人:我了解你是長線投資者,你對愛爾未來十年內主要擔憂哪些可能出現的較大風險,如何提前預判並做好防範?謝謝!
woodenfox:實際上,我想聽聽你的擔憂。
@白果閒人:首先,近40億的商譽會產生的什麼後果讓人擔憂;其次,不斷併購新醫院,除了增加商譽,還可能帶來管理上的風險。最重要的是醫療政策、醫保政策的變化會不會影響到公司的發展。
woodenfox:投資愛爾眼科,商譽這個問題真的要邁過去。實際上,要邁過這個坎,只有深入的了解愛爾,了解愛爾體系,了解愛爾的收購的醫院。建議多跑幾個收購的醫院實地看看。只有切身地了解,愛爾收購的資產是優質資產,才能真正邁過去。因為愛爾體外培育的醫院,從一開始,就按愛爾的管理、醫療標準、企業文化來建設,所以不存在磨合和融入的問題。愛爾也通過愛爾管理學院不斷地培養管理人才,愛爾有專門培育管理人才的「嶽麗計劃」和「湘江計劃」。所以我並不擔心。 醫療政策,總體趨勢是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醫療行業,因為醫療這個總盤子,只靠國家投入,只靠公立醫院是遠遠不夠的。對民營醫院來說,只會越來越好。 醫保政策,我認為,醫保政策的最終目的是想提高醫療行業的效率,減少這個行業內不合理的開支和浪費,而不是扼殺這個行業。
@赤水河裡的黑天鵝: 愛爾眼科與希瑪眼科相比有哪些劣勢?愛爾過去通過併購堆積了近30億的商譽,大踏步的發展很容易扯到襠,請問大V,愛爾是否可能商譽減值,不斷暴雷?
woodenfox:商譽減值一般發生於被收購醫院的業績不達預期。愛爾收購的醫院一般是併購基金內按愛爾體系標準培育的醫院,甚至醫院的經營目標都可能是集團下達的。所以實際上,上市公司對這些醫院的經營能力,醫生團隊的技術水平都是相當深入的了解。對於優良的收購標的來說,商譽減值的風險較小。而且醫院是一個有積累的行業,隨著時間的推移,醫院的品牌影響增大,未來減值的風險更小。當然,上市公司出於審慎原則,對一些醫院進行小規模的商譽減值,是很正常的。
@柚子文:愛爾眼科海外市場發展空間大嗎?是國內市場好開發,還是海外市場好開發?
woodenfox:海外市場的空間肯定不小,例如經濟發達的歐洲、北美等地區的消費能力強,東南亞消費能力雖然較弱,但人口數量較大。但由於歐美海外市場的較為成熟的醫療體系和滲透率相對較高的眼科醫療服務來說,行業空間的增量肯定不如國內。國內由於青少年近視率的快速上升,老齡化的漸行漸近,眼科行業本身就有超過10%以上的增速,所以愛爾眼科的主戰場肯定在國內。愛爾國際化的目的,一個是了解學習國外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成熟的醫療服務體系。另外一個藉助海外公司作為一個接觸歐美市場的橋頭堡,對歐美先進的眼科技術、眼科基礎研究保持跟蹤和了解,讓自己挺立在世界眼科行業的潮頭,是用超前的戰略眼光為未來的行業競爭做好充分的準備。
@ShowZhcy:你好 ,一線城市的愛爾 目前的戰略是什麼?
woodenfox:愛爾在一線城市的布局:建立一個全球領先的世界級的眼科中心,7-8家國內領先的區域眼科中心。目前上海徐匯區準備打造一個國際眼科醫院,會與國內外的高校進行深度的合作;成都有一個3-4萬平方的大樓進入裝修狀態;深圳大灣區準備搞個眼科中心;北京也在規劃,準備建一個總院……鑑於愛爾團隊的執行力,讓我們拭目以待。
@ann888888:各位大師,巴菲特所說的護城河有四大塊:分別是無形資產、轉換成本、網絡效應、成本優勢。請問愛爾眼科符合以上的四種護城河之一或符合其中幾條嗎?如果符合是否有長期的優勢?
woodenfox:四條都符合吧。無形資產:日益增加的品牌影響力。轉換成本:統一品牌戰略使單位獲客成本下降,品牌和網絡完善導致患者的轉換成本高。網絡效應:遍布全國城鄉縣域的完善的眼科醫療網絡。成本優勢:規模效應帶來的採購成本下降,單位醫生產出效率提升!
@富甲一方026:老師,你好。在現在的市場大環境下,愛爾眼科2020年增速能到20%嗎?謝謝。
woodenfox:實際上2020年的業績並不是很重要了。愛爾眼科陳邦董事長在年初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儘可能保持30%左右的增速。不過,由於海外疫情的嚴重程度和疫情防控的複雜程度大超預期,所以這個目標肯定有難度。從我草根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恢復正常營業的眼科醫院來說,所有的愛爾人都在擼起袖子加油幹,儘可能的追回由於疫情影響帶來的損失。
@思而學投資:愛爾眼科後期的成長主要在哪裡?兒童眼病增多,問題是兒童數量增長不多了,主要來自於老年人嗎? 還是來自於存量市場上的搏殺、吞併等?
woodenfox:後期的增量來自於:1.青少年近視防控國家層面的戰略提升,這塊市場非常巨大,從2019年的年報情況來看,視光業務也是集團內增速最快的版塊。這一塊目前愛爾眼科非常重視。2.老齡化帶來的白內障、老年性的眼底病爆發帶來的增量。3.社會進步,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帶來的醫療支付能力加強,醫療消費升級而來的增量。4.眼科技術進步帶來的增量,比如ICL、角膜塑形鏡、飛秒雷射、抗VEGF治療某些眼底病都是近幾年普及的技術,這些治療新技術帶來的市場巨大增量。5.對於愛爾眼科來說,還有競爭優勢加大,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大帶來的增量。6.還有一個,由於經營效率提升,導致單位成本下降,帶來的淨利潤增量……
@赤水河裡的黑天鵝:請問目前眼科市場空間有多大?希望得到有數據依據的回答,謝謝。
woodenfox: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3-2017年,我國眼科市場規模自467.7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867億元,行業複合增長率達到17%。伴隨著眼病發病率提升、患者自我診療意識提升、消費升級、高端技術更新換代預計2019年眼科市場規模將達到1116.9億元。未來五年眼科市場規模有望持續13%-15%左右的複合增速。2017年中國眼鏡零售市場規模730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將達850億元。
@特立獨行W-Y: 眼科這個市場有多大?愛爾眼科大概能做到多少市場份額?
woodenfox: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眼科行業規模2019超過1100億可能是靠譜的,除了眼科行業本身,還有一個眼鏡零售市場,估計也在800-1000億之間。這個也是愛爾潛在可以覬覦的市場,讓商業配鏡升級為醫學驗光配鏡。愛爾目前是市場份額是10%出頭一點。愛爾的中期目標:三分天下,我佔其一。
@Lyrehnl:為什麼愛爾很多醫保、社保以及紅十字會的應收款會收不回來?還有隨著2C業務的不斷增長,白內障手術佔比下降,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為什麼下降仍是十分明顯?
woodenfox:據我的了解,愛爾眼科計提的應收帳款主要是和紅十字會的合作款項,主要是針對貧困人群提供的慈善性質的醫療服務。由於紅會本身的資金不足導致的無法支付我方的應收款項。不是醫保方面的應收款壞帳。
@衝上雲霄66:對@woodenfox說: 公司未來五年的增長還能保持在30%嗎?因為疫情持續影響。
woodenfox:疫情終究會過去。個人認為有望在未來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保持30%左右的增長。
@ann888888: 請問各位大師,今年愛爾海外的疫情影響會不會拖累愛爾今年的整個業績,因為海外疫情目前為止還未看到轉折,若今後打持久戰是否會影響愛爾長期的總業績?謝謝!
woodenfox:疫情總會過去的。目前海外公司的營收佔總營收10%出頭一點,影響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