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千億市值背後的百億併購

2020-12-22 新京報

  1月9日,愛爾眼科又一次披露了收購草案。

  草案顯示,愛爾眼科本次擬以18.7億元的價格收購天津中視信100%股權、奧理德視光100%股權、宣城眼科醫院80%股權、萬州愛瑞90%股權與開州愛瑞90%股權。五個標的下面,共包含30家眼科醫院資產。

  對於在收併購上習慣了大手筆的愛爾眼科來說,這只是常規操作。Choice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愛爾眼科總併購涉及標的超60個,總交易金額超過110億元。

  在行業東風驅動的內生增長,以及大規模外延併購的「雙輪驅動」下,愛爾眼科高速發展。上市十年,營業收入增長12.22倍,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9.97倍,市值增長超33倍。

  不過,愛爾眼科高速成長的背後也不無隱憂。大規模的溢價收購,帶來了超過24億元的商譽積累;愛爾眼科的流動性也逐年吃緊,大部分年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都不足以覆蓋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出,資產負債率已經從2009年的12.61%飆升到了2019年三季度末的40.78%;除此之外,高速擴張帶來的管理壓力也越來越大。

  隨著時間的推移,愛爾眼科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考驗。

  上市十年股價漲幅超33倍

  在愛爾眼科的成長史中,較為知名的就是公司的兩大創始人。

  陳邦與李力均是1965年9月出生。1996年,陳邦發現投資設備與醫院合作的事值得做,便找到機會在長沙市第三人民醫院中以「院中院」的形式做起了白內障治療。

  2003年,長沙愛爾眼科醫院成立,這成為後來愛爾眼科的前身。

  作為專科醫院,愛爾眼科主要經營五大項目,屈光項目、白內障項目、眼前段項目、眼後段項目和視光服務項目。

  這些年來,我國人口結構愈發老齡化,與年齡相關性眼病患者不斷增加,同時,青少年的眼部健康問題也日趨嚴重。在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愛爾眼科也逐步發展。

  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創業板企業上市,愛爾眼科也位列其中。在招股說明書中,愛爾眼科表示「公司目前已在全國12個省(直轄市)設立了19家連鎖眼科醫院。」

  上市之後,愛爾眼科推出了「三級連鎖」模式,把臨床及科研能力最強的上海愛爾作為一級醫院,並對二級醫院進行技術支持,把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臨床能力、位於省會城市的連鎖醫院作為二級醫院,並對建立在地市級城市的三級醫院提供技術支持,疑難眼病患者可輸送到上級醫院就診。

  2009年-2018年,愛爾眼科始終保持穩定且較快速度的增長,營業收入從6.06億元增長到80.09億元,10年增長12.22倍,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從0.92億元增長到10.09億元,10年增長9.97倍,且無一年出現衰退。這種水平,即便放眼整個A股市場,都並不多見。

  與之對應的,愛爾眼科的市值也一路飆升。2019年11月19日,愛爾眼科收盤價報47.75元/股,對應總市值1479.2億元,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即便以1287億元的最新市值來算,相較IPO發行時的37.38億元,10年時間,愛爾眼科的漲幅也高達33倍之多。

  這份成績的背後,陳邦和李力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在2019年的胡潤百富榜中,陳邦以530億元的財富值排名第47位,李力以130億元排名第291位。

  百億併購撐起市值

  除了行業東風驅動的內生增長,外延併購是愛爾眼科高增長的另一個支點。

  Choice數據顯示,自愛爾眼科上市以來,總併購涉及標的超60個,總交易金額超過110億元。

  在上市之初的2010年3月,愛爾眼科就宣布計劃收購南昌愛爾眼科、濟南愛爾眼科醫院部分股權,重慶明目麥格眼科門診部、南充麥格眼科門診部、石家莊麥格明目眼科門診部全部股權。

  半年後,愛爾眼科又相繼宣布計劃收購天津麥格眼科醫院、郴州市光明眼科醫院、北京華信英智眼鏡公司、北京英智眼科醫院等公司股權。

  「三級連鎖」模式之外,2014年開始,愛爾眼科又提出了「公司+產業基金雙輪驅動」模式,即通過公司和產業基金的自建、收併購,加快布局。

  當年3月,愛爾眼科宣布,擬使用自有資金2000萬元與深圳前海東方創業共同發起設立深圳前海東方愛爾醫療產業併購基金,作為專門從事眼科醫療服務產業併購整合的投資平臺。12月,又宣布計劃以自有資金9800萬元與中鈺創投共同發起設立湖南愛爾中鈺眼科醫療產業併購投資基金。

  2015年7月,愛爾眼科宣布,計劃公司以2億元參與設立江蘇華泰瑞聯併購基金中心。2016年,再次宣布子公司山南智聯作為有限合伙人投資設立南京愛爾安星眼科醫療產業投資中心。

  上述併購基金或產業投資中心,均為愛爾眼科醫療服務網絡布局及相關產業併購整合的投資平臺。這種模式下,先由產業基金收併購或新建投資醫院,愛爾眼科再選擇時機將這些公司併入上市公司。

  在2016年4月的一次投資者關係活動中,愛爾眼科表示,併購基金收購的醫院項目在最近幾年會陸續併入上市公司;新建醫院項目因市場培育期需要三年左右實現盈利,其盈利水平達到300萬元-500萬元/家,即可以併入上市公司。

  換句話說,凡是後期能被裝入上市公司的標的醫院,都是已經能實現穩定盈利的優質資產。

  2016年度,愛爾眼科首次收購了產業併購基金先期培育的9家醫院。2019年4月,愛爾眼科又收購了湖南亮視交銀眼科醫療合夥企業持有的上海愛爾睛亮眼科醫院、淄博康明愛爾眼科醫院部分股權。

  在此次對天津中視信的收購中,中信產業基金同樣作為「中間商」先行收購了26家醫院。

  1月10日,愛爾眼科回應新京報記者表示,愛爾產業基金因存續期所限,上市公司直接對其發行股份存在一定的局限,而中信產業基金通過天津中視信「先接手、後出售」成為公司的戰略投資人,「此模式不會成為愛爾眼科併購的常規模式」。

  累計24億商譽佔淨資產37%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產業基金作為「中間商」,為愛爾眼科承擔了收購的先期風險,同樣也會從愛爾眼科身上賺一筆差價。

  以本次收購為例,天津中視信100%股權、奧理德視光100%股權、宣城眼科醫院80%股權、萬州愛瑞90%股權、開州愛瑞90%股權的交易作價分別為12.7億元、2.17億元、9300萬元、2.18億元、6984萬元,對應的全部權益的評估增值率分別為4%、607.22%、2284.46%、2245.43%、873.43%。

  大幅溢價收購,也意味著商譽的大幅積累。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前三季度,愛爾眼科資產減值損失4047.33萬元,主要是報告期計提商譽減值所致。計提之後,仍有24.42億元商譽懸頂,佔愛爾眼科同期淨資產的比重已經高達37.88%。

  1月10日,新京報記者向愛爾眼科了解公司未來會採用哪些手段防患商譽大額減值風險,公司回應表示,項目估值高於相應的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從而產生商譽,是一種正常的財務現象。

  「愛爾眼科國內外的併購,都是始終圍繞戰略規劃和核心標準而進行,併購前進行嚴格的調查和篩選,併購後進行全面的整合和融入,總體上保障了項目發展符合預期,在財務和業務上產生有利的結果。」

  除大規模併購積累的商譽,愛爾眼科的流動性也逐年吃緊。

  上市以來,愛爾眼科的總負債逐年增長,2009年只有1.78億元,到2019年第三季度末,已經增長到了46.87億元。對應的,同期資產負債率已經從12.61%增長到了40.78%。

  2009年-2018年的十個年頭裡,其中有7年,愛爾眼科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額都小於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出額。

  本次收購中,愛爾眼科還發布了擬募集配套資金7.1億元的公告,其中2.17億元用於支付收購的現金對價,另外4.67億元,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除此之外,大規模擴張下的愛爾眼科,也難以避免醫療糾紛的出現。

  2017年年報顯示,愛爾眼科醫療糾紛產生的未決訴訟餘額為208.3萬元。2018年年報顯示,愛爾眼科子公司ClínicaBaviera.S.A及其下屬診所與患者發生的醫療糾紛事項未判決,已計提預計負債141萬元。

  1月12日,新京報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查閱發現,在黃岡愛爾眼科醫院、曲靖愛爾眼科醫院、太原愛爾眼科醫院、重慶愛爾眼科醫院、貴陽愛爾眼科醫院、蘭州愛爾眼科醫院均曾涉及醫療損害相關訴訟。

  愛爾眼科在定期報告中,也曾屢次提及管理風險及對應方案。在2019年半年度報告中就表示,連鎖經營有利於公司發揮資源充分共享、模式快速複製、規模迅速擴大的優勢,但隨著連鎖醫療服務網絡不斷擴大,公司在管理方面將面臨較大挑戰。 

  新京報記者 李雲琦

相關焦點

  • 多次致患者失明,卻能營收百億,愛爾眼科憑什麼?
    在愛爾眼科官方對外宣傳中,愛爾眼科於2000年開始謀劃轉型,2001年籌建首家自己的眼科醫院,並陸續在長沙、武漢、瀋陽、成都等地開設分院,從此生意風生水起。  多次致患者失明,一年收入近百億?2009年,愛爾眼科登陸創業板,剛上市的前五年,愛爾眼科平均每年新增醫院數量僅為6家。 而後愛爾眼科通過引進社會資本,設立併購基金,通過基金收購市盈率較低的醫院,培育一段時間後,達到一定利潤水平再賣給上市公司體系。
  • 愛爾眼科:單日市值蒸發超200億元 「手術刀」下堆積著問題與隱患
    截至目前,雙方爭議不斷,愛爾眼科是否診療恰當還難以得出結論,不過作為市值超3000億的白馬股,愛爾眼科2021年開盤首日便遭遇大跌,最終跌幅達8.91%,當日市值蒸發275億!《每日財報》注意到,近年來,愛爾眼科醫療糾紛不斷,曾經也有消費者投訴稱手術後左眼「失明」。此外,因經營違規,公司也曾多次被罰。愛爾眼科為何屢陷醫療事故?
  • 湖南首富陳邦的隱憂:愛爾眼科醫療糾紛頻發 愛爾投資負債率高企
    除內生式的連鎖擴張外,愛爾眼科主要依靠持續併購維持規模和業績增長,特別是在高瓴、達晨、中鈺等被外界稱為"市場壟斷劑"的資本催化下,國內外市場併購節奏持續升級。Wind顯示,自上市以來,愛爾眼科累計斥資約57億元(包括股份支付對價)完成35宗併購交易。
  • 市值3000億的愛爾眼科,怎麼就把病人治失明了?
    她成了一場醫療糾紛的主角而對手是市值3000億的民營醫院愛爾眼科具體咋回事呢?咱跟著時間軸簡單梳理一下事情到這裡還沒結束而艾芬女士也堅定地認為是愛爾眼科的問題到底誰的責任咱就耐心等著調查結果吧但這件事背後的愛爾眼科引起了軲轆慧的興趣一家民營眼科醫院是怎麼走到市值3000億的水準的?
  • 愛爾眼科車輪併購資產暴增40倍 醫療糾紛違規經營接二連三上演
    愛爾眼科於2009年登陸A股市場,上市12年來,公司實現了一輪又一輪波瀾壯闊式的併購。上市以來,公司總資產暴增40倍。截至去年底,旗下醫院超過600家。  併購也助推了愛爾眼科業績與股價飛升。上市以來,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增長約25倍,市值增長約81倍。
  • 愛爾眼科的艾芬之問 5個併購隱患 陳邦快慢經怎麼念
    司法鑑定書顯示,太原市愛爾眼科醫院於2010年5月份在對患者胡某的診療過程中存在醫療過錯,該醫療過錯與損害後果存在因果關係,醫方應承擔同等責任,胡志峰的損傷構成八級(捌級)傷殘,判決太原愛爾眼科承擔50%的責任,賠償原告34萬元。醫者無小事,事故頻發背後,拷問愛爾眼科的專業力。刀尖舞蹈,企業風控力、可持續成長性幾何?03買買買!
  • 眼科白馬陷入「信任危機」,市值蒸發275億,併購基金「雙刃劍」下...
    愛爾眼科是否診療恰當暫時還難以得出結論,2021年第一個交易日滬指站上3500點,但受此消息影響,愛爾眼科開盤即大跌,下午收於每股68.22元,最終跌幅達8.91%,開盤首日市值蒸發275億。市值2812億的眼科龍頭,白內障為第三大業務2009年,愛爾眼科作為第一家民營醫療機構登陸資本市場,上市之初公司只擁有19家醫院,年末時歸母淨利潤為9249萬元,2019年公司營收規模已達到99.9億。截至1月4日收盤,愛爾眼科總市值達到2812億,相較於上市首日的69億,上漲超過40倍。
  • 愛爾眼科一口氣吞下30家眼科醫院,攀高的商譽或成「後遺症」?實控...
    「十年十倍股」成長記,內生增長+外延併購   公開資料顯示,愛爾眼科創立於2002年,是創業板2009年的第一批上市企業,上市初期的市值僅為70億左右,但這支高成長股的市值在十年之中翻了十倍,截至11月4日收盤,市值已突破1300億,回報率居A股創業板首位。在今年10月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中,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財富漲至530億,首次「接棒」湖南首富。
  • 又見巨頭買買買:愛爾眼科「鯨吞」30家基層醫院
    愛爾眼科「鯨吞」30家基層醫院醫療行業或再迎併購潮。搭上資本快車的愛爾眼科一路「狂飆」。一項始於2019年10月30日的最大併購也即將落定。4月23日,據證監會官網披露的併購重組委2020年第15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愛爾眼科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獲有條件通過。此前,愛爾眼科曾發布公告,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奧理德視光等30家基層醫院,交易金額合計18.70億元。
  • 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內生增長是主線 併購增量作補充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內生增長始終是主體,併購是水到渠成的補充。愛爾眼科的每一筆收購,背後都有一兩年甚至數年的接觸、磨合、準備。不是簡單談價格「併購就像一場婚姻,先要互相了解,志同道合,才會實現1+1大於2的雙贏。」陳邦表示,併購並不是簡單地談價格,價格是最後一步,是水到渠成的一步,前期工作要構築併購的安全網和風險防線。每一單併購,愛爾眼科前期都會有長時間的了解和溝通。
  • 艾芬揭愛爾眼科危機:十年併購擴張600醫院,多起失明案判賠35萬
    身為國內最大民營眼科醫療機構,愛爾眼科市值在2020年末突破3000億元關口,一年內市值增加超1800億元。業內人士分析發現,其業績增長更多是併購來的資產並表驅動,而非本身業務業績增長。大躍進式的發展,也導致其醫療事故和口碑問題纏身。
  • 愛爾眼科:拉上心靈的窗簾
    吳士君強調,醫生資源是愛爾眼科的生命線[7]。 帶著醫療事故開進每一個縣城 愛爾眼科有關人士在2020年年底曾表示,上市(2009年)以來,通過上市公司建設和產業基金併購兩條線不斷擴張,目前愛爾眼科旗下醫療機構數量已超600家[8]。
  • 艾芬「失明」背後:愛爾眼科醫療事故頻發,曾致患者左眼失明
    而愛爾眼科通過多年跑馬圈地,現已成為國內最大民營眼科醫療機構,公司市值在年末站上了3000億元,一年時間市值增加超1800億元。不過,其業績增長更依靠併購來的資產並表驅動,這也讓愛爾眼科累積了41億元商譽。
  • 愛爾眼科陳邦逐夢光明記:從為生活打拼到為初心奮鬥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何文英「2009年10月30日,愛爾眼科上市時市值不足70億元。我知道這個行業大有前景,不過發展到今天超過2000億元,這是我沒想到的。」近日,愛爾眼科創始人、董事長陳邦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的專訪。
  • 愛爾眼科悄悄創新高!醫療糾紛中的「白內障手術」有多少明與暗?
    1月7日,愛爾眼科股價大漲8.27%至77.40元,再創歷史新高,市值達3190億元,位於創業板第四位,僅次於寧德時代、金龍魚和邁瑞醫療。白內障手術背後的「藍海」白內障是一種很常見的眼科疾病,常發於中老年人,並且致盲率高。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白內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全球有35%的盲症、25%的中重度視力損傷來自未及時治療的白內障。
  • 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我們什麼時候不努力了 大家就可以拋股票了」
    原標題: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我們什麼時候不努力了,大家就可以拋股票了」 摘要 【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我們什麼時候不努力了 大家就可以拋股票了」】5月20日
  • 愛爾眼科捲入醫患糾紛,抱團基金遭遇強震
    來源:藍鯨財經新年伊始,「黑天鵝」出現,知名上市公司愛爾眼科因捲入醫患糾紛輿論風波,1月4日收盤,公司股價暴跌8.91%,市值較上一交易日蒸發約274億元。艾芬醫生白內障手術後幾近失明這場醫患糾紛最早可追溯到2020年12月30日。
  • 細數醫藥併購基金多宗「最」:愛爾眼科3次出手最瘋狂
    而最早的一項併購出現在2011年末,參與者是剛剛在美國成立了中藥企業的天士力集團,該集團與天津濱海新區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共同建立了華金國際醫藥醫療基金,第一期的規模已有10億。同樣具備10億元規模還有中融愛爾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併購基金由愛爾眼科的控股股東湖南愛爾醫療投資有限公司與中融健康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成立。
  • 人紅是非多的愛爾眼科
    來源:丫丫港股圈最近的愛爾眼科處於巨大的輿論中,一名知名醫生在愛爾眼科看病後,疑似遭遇手術失敗,視力受損,因為其身份的特殊性,事件一經曝光,馬上引發了大家對愛爾眼科的質疑。在資本市場上,愛爾眼科可是大明星:創業板第一批股票之一,上市至今幾百倍漲幅,上百倍的市盈率,每年30%的業績增長,這幾乎是中國最好的股票。
  • 抗疫醫生艾芬「右眼近乎失明」,愛爾眼科市值縮水274億
    「真的非常後悔,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絕對不會踏進愛爾(眼科)。」武漢抗疫醫生、 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她希望愛爾眼科自查整個診療過程中所有不規範的行為,並原原本本地承認錯誤、公之於眾。在此之前,艾芬醫生發文稱自己在愛爾眼科進行了白內障手術後,視網膜脫落,右眼近乎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