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業參與設立併購基金進行收購屬於槓桿收購,只需付出部分出資,且根據項目進度逐期支付,剩餘資金由外部募集。
2013年下半年起,醫藥行業的併購戰悄然打響,從2014年上半年累積的數據來看,這一步伐還在持續加速中,而醫藥上市公司開始探索新模式下的併購方式——設立併購基金。併購基金的投資圍繞上市公司的產業鏈和發展戰略展開,所投資的項目優先由上市公司收購。
新的遊戲規則下,醫藥併購基金是一種怎樣的戰略模式?這一方式能為上市醫藥企業帶來怎樣的前景?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該行業未來的最好歸宿?
下面我們盤點十宗醫藥上市公司併購基金案例。
三大合作模式設立基金
根據理財周報記者研究調查發現,目前醫藥併購基金的成立形式有三種,與PE合資、與券商合資,以及大股東或其關聯方與PE合資。
一名醫藥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通過併購基金對外投資會帶來許多附加值,由於上市公司的收購有複雜的決策和審批程序,這一不利因素使得併購交易的競爭加劇,而由併購基金操作,決策完全由基金的投資決策委員會做出,使得效率更高。」
來自醫藥投資併購俱樂部的信息以及理財周報整理的數據顯示,最近的一項併購基金成立於今年的9月28日,一直處在風口浪尖的北大藥晚間發出公告聲稱,擬與北大醫療產業集團、北大醫療產業基金以及德同投資管理公司、上海德同共盈股權投資基金中心合作,投資成立上海德同北大醫藥產業併購股權投資基金中心,資金規模5億—7億元。
而最早的一項併購出現在2011年末,參與者是剛剛在美國成立了中藥企業的天士力集團,該集團與天津濱海新區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共同建立了華金國際醫藥醫療基金,第一期的規模已有10億。
同樣具備10億元規模還有中融愛爾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併購基金由愛爾眼科的控股股東湖南愛爾醫療投資有限公司與中融健康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成立。
除此之外,愛爾眼科還與深圳前海東方創業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合作設立深圳前海東方愛爾醫療產業併購合夥企業。
除上述三家企業之外,設立醫藥併購基金的上市公司還有萊美藥業,昆明製藥,京華醫藥以及武漢健民.
上市公司PE後發制勝
事實上,近年來出現的「上市企業+PE」型的併購基金模式的出現,也明顯加快和助力上市企業併購步伐。
理財周報記者從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琦了解到,「該模式首先可提前鎖定行業內的併購標的,並在可預見的時間段內自主選擇注入上市企業的時機,在確保未來增量利潤來源的同時可有效實現市值管理。」
張琦認為最關鍵的是上市企業參與設立併購基金進行收購屬於槓桿收購,只需付出部分出資,且根據項目進度逐期支付,剩餘資金由外部募集,即可鎖定併購標的,不佔用上市企業營運資金。
事實上,上市企業參與設立併購基金的優勢還在於可通過併購基金提前了解目標企業,減少未來併購信息不對稱風險。「該基金通過上市企業併購其同行業或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實現退出,有助於推動上市企業對產業鏈上下遊進行整合。」張琦最後表示道。
武漢健民:與PE合資
武漢健民中融投資合夥企業併購基金規模總計4億元,營業期限為七年,投資期三年。合伙人包括武漢健民出資152萬元成立的控股子公司武漢健民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武漢健民董事長在內的上市公司五位關聯自然人共同出資8萬元建立武漢開泰資本管理合夥企業、武漢健民與中融健康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武漢健民中融股權投資管理合夥企業,三家公司分別出資9348萬元、492萬元、9760萬元,協同中融康健負責募集的2億元的優先級有限合伙人配套資金,建立武漢健民中融投資合夥企業。
據悉,該項併購基金將著眼於中成藥、化學藥、生物製藥以及新劑型藥等領域。不僅如此,野心勃勃的武漢健民還鍾情於高新醫療技術企業及優質的醫藥商品流通等領域。如此一來,具備實力,但謀求上市無門的醫藥企業將成為重要的標的。儘管外界質疑,該項併購基金的資金量不算充裕,但董事長何勤還是表現出對未來併購方向的信心。未來,擁有孤兒藥品的醫藥製造企業是重點收購的對象,同時武漢健民還將通過該項基金參與醫院併購項目,甚至考慮加入藥品流通何配送領域。
理財周報記者從醫藥併購投資俱樂部了解到,併購基金投資併購的標的項目,未來優先由武漢健民進行收購,具體事宜由併購基金與武漢健民共同按上市公司相關法規和公平交易的原則協商確定。
愛爾眼科:與券商合資
今年3月,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10000萬元參與設立北京華泰瑞聯併購基金中心(有限合夥).
令人驚訝的是,該項基金中除了有愛爾眼科的身影之外,還有非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參與其中。華泰證券旗下控股孫公司華泰瑞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攜手愛爾眼科、掌趣科技、藍色光標。其中掌趣科技和藍色光標分別出資1億人民幣。
這三家行業屬性風馬牛不相及的公司的聚首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都有些匪夷所思。
但一名二級市場分析師指出,這三家均為中小板上市的企業,且均處在急速上升期,資產規模有相近之處。而掌趣科技和藍色光標的企業屬性決定了他們唯有通過併購來實現外延式擴張。因此,將來華泰併購基金重點投資領域必定圍繞醫療服務及醫藥、TMT、大消費等行業。將優先與本基金的有限合伙人等產業龍頭合作,通過併購重組方式推動有限合伙人產業整合與升級,分享企業成長價值。
其實,在十宗併購基金項目中,愛爾眼科共涉足三項。由此可見,公司對於擴張的野心。
興業證券的分析師認為,愛爾眼科與東方創投和華泰聯合共同設立併購基金,並引入合伙人激勵制度,主要目的為放大公司的擴張能力,加速對地市級和縣級醫院的網絡建設。該分析師預測,通過引入合伙人和併購基金,公司連鎖醫院的擴張規劃有望達到2020年150-200家的遠期目標。
浙江天堂矽谷元金:拆分多個子基金
去年初,浙江天堂矽谷股權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京新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專門為京新藥業的產業整合服務的併購基金。由浙江天堂矽谷恆通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500萬元,呂鋼控股的浙江京新控股有限公司出資1000萬元,與其他投資者共同建立起浙江天堂矽谷元金創業投資合夥企業。
據悉,併購基金主要服務於京新藥業的核心業務,即以與京新藥業的主營業務相關的中藥、生物製藥領域為主要的投資方向。
這是矽谷天堂的第三隻併購基金,也是第一隻與醫療健康上市公司合作的基金,雖然名為「基金」,但它的架構是合夥制企業,而非合夥制基金。基金總規模預計是10億人民幣,首期為1.35億,天堂元金合夥企業剩餘部分的出資,由天堂矽谷負責對外募集、並根據項目實際投資進度分期到位。
與一般的「上市公司+PE」模式不同的是,天堂元金計劃將10億元規模的基金,拆分成若干項目基金。而首期1.35億元,則率先用於京新藥業收購廣東益和堂製藥有限公司。
廣東益和堂製藥是中華老字號中藥生產企業,目前擁有金雞片、金雞衝劑、排石衝劑、鼻咽清毒劑、骨仙片、滋腎寧神丸、沙溪涼茶、沙溪涼茶衝劑等九個產品獲準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此次收購,正是由於京新藥業看中了益和堂的品牌以及獨家品種,京新藥業的實際控制人呂鋼曾公開表示,收購完成後逐步豐富益和堂的生產線,進軍大健康產業。這恰恰彌補了主營化學藥品生產的京新藥業在中藥領域的空缺。
值得關注的是,元金投資直接持股京新藥業4.57%,呂鋼直接持股京新藥業23.89%,同時,呂鋼亦直接持有元金投資51%的股權,為其實際控制人,因此京新藥業與元金投資為受同一控制人的關聯方。
正因如此,浙江天堂矽谷元金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才實行了分拆項目基金組合的方式,根據該方案實施,益和堂在運作兩三年後,業績上漲,可按監管層的規定進行估值,注入上市公司。天堂元金主要分享的是益和堂業績增長帶來的收益。
未來如果天堂元金決定將益和堂注入京新藥業,那麼京新藥業相當於是直接向天堂元金的股東來購買資產,而不是向天堂元金來購買資產。避免出現關聯交易的現象。
中源協和:自籌史上最大醫藥併購基金
近日,上市公司還蹦出了史上最大的醫藥併購基金,與PE或券商合作模式不同的是,該項基金是由中源協和與其子公司自籌的併購基金。
據其董事長李德福表示,該項目投資不超過10億元資金,參與發起設立總規模為50億元。而在最新的新聞發布會上,他進一步明確了併購基金未來所需承擔的業務。「50億元併購基金分別由四隻基金組成,要求每隻基金併購項目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這個金額也是目前為止醫藥行業中最大規模的投入。
不過,幾乎與所有醫藥上市公司所參與的併購基金相同的是,中源協和所成立的項目依舊圍繞著與本公司相關產業鏈上的收購業務。
據李德福透露,基金併購的範圍包括免疫細胞存儲與細胞治療的項目或企業;分子檢測儀器、耗材、試劑生產與檢測服務的項目或企業;幹細胞和基因生物資源庫等符合公司發展戰略和產業鏈布局的盈利性或現金流優秀的高成長企業。
中源協和目前總市值為123億元,其2014年半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917.45萬元,上年同期虧損261.64萬元;營業收入為1.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16.67%。
其實,近年來中源協和也有多次收購動作,包括成功運營數家間充質幹細胞庫的和澤生物,以及從事生化診斷試劑行業的執誠生物。
從這兩項收購舉措可以看出,中源協和進軍診斷試劑領域的決心。而此次併購基金的收購方案中,也流露了同樣的訊息。
儘管50億規模的併購基金被外界指出與中源協和目前的實力不匹配。但值得關注的是,中源協和是A股市場中少數擁有唯一獨家業務的公司。它是唯一的幹細胞上市公司,擁有國內僅有的幹細胞牌照,也許在診斷和基因測序產業方面競爭激烈,但在幹細胞領域中,它是A股市場中唯一的逐利者。
華鑫證券的分析師認為,作為幹細胞行業先行者,併購基金將協助中源協和進一步完善生物製品產業鏈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