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內生增長是主線 併購增量作補充

2020-12-27 金融界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內生增長始終是主體,併購是水到渠成的補充。愛爾眼科的每一筆收購,背後都有一兩年甚至數年的接觸、磨合、準備。

根據公告,愛爾眼科擬收購天津中視信100%股權、奧理德視光100%股權、宣城眼科醫院80%股權、萬州愛瑞90%股權以及開州愛瑞90%股權,收購標的對應30家眼科醫院資產。

不是簡單談價格

「併購就像一場婚姻,先要互相了解,志同道合,才會實現1+1大於2的雙贏。」陳邦表示,併購並不是簡單地談價格,價格是最後一步,是水到渠成的一步,前期工作要構築併購的安全網和風險防線。每一單併購,愛爾眼科前期都會有長時間的了解和溝通。

「比如廣州英智眼科,收購之前已接觸4年,開始時是同行間相互學習交流。」陳邦介紹,有了雙方長期的接觸與信任,並相互磨合,收購廣州英智後雙方的整合取得了預期效果。愛爾眼科收購前,該醫院年收入在500萬元左右,醫院面積為1200平方米。雙方「結合」後,更名後的廣州愛爾經過10年發展,規模達2萬平方米,年收入超過2億元。

陳邦表示,併購過程中愛爾眼科並不謀求收購100%股權,會給標的公司的創始人保留一部分股權。同時,創始人可以跟投下一層級醫院。「比如,收購陝西古城眼科,他們的創始人團隊保留30%股權,同時留了跟投下級醫院的權利。對於原股東而言,跟著大船向前走省心。併購時,未來規劃都談好了,最後階段談價格,事情圓滿達成。結合行業狀況和我們公司的理念,整合行業力量,而不是短平快併購,大換血。」

此次愛爾眼科一口氣收購30家醫院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接觸了解。以萬州愛瑞和開州愛瑞為例,其為愛瑞陽光旗下醫院,創始人為重慶知名眼科醫生李馬號。近年來,愛瑞陽光陸續在重慶地區創建了十餘家醫院,愛爾眼科在重慶也有布局,雙方實際上為競爭關係。經過雙方管理層多次面對面溝通,數次往返長沙與重慶,最後達成一致,兩家並一家。愛爾眼科將先收購愛瑞陽光旗下萬州愛瑞和開州愛瑞兩家相對成熟的醫院,剩餘醫院則由併購基金收購培育。「由競爭者變成合作者,優勢互補,更多精力放在更好地服務患者、加強醫療技術上,這是雙贏。」陳邦說。

促使「化學融合」

一直以來,愛爾眼科的收購都沒有業績承諾。陳邦說,業績承諾不是收購的必要條件,不設業績承諾是為了使愛爾眼科與標的公司能更好地「化學融合」。

陳邦表示,業績承諾的前提是上市公司不能干預標的醫院的經營管理。但愛爾眼科收購這些醫院後,會依據愛爾的發展規劃和經營策略深度介入醫院的經營管理,在醫療質量、人才培養、服務體系、科研培訓、風險控制等方面全面賦能。同時,部分醫院會進行改擴建等,客觀上不具備業績承諾的基礎。

「最有力的『承諾』是併購前全面了解標的,併購後全方位有機整合,幫助標的持續健康發展。否則,即使有業績承諾,可能也難以保障。近年來很多對賭失敗、業績承諾期過後就『爆雷』的案例充分證明這一點。」陳邦指出,收購標的公司的股權只是「物理融合」,更重要的是「化學融合」。

完成收購後,愛爾眼科將對標的公司全方位賦能。首先是醫療團隊一體化。標的公司的醫務人員將納入愛爾眼科的不同學組,一些專家甚至會在學組中委以重任,發揮更大作用。其次是激勵一體化。標的公司員工將和愛爾眼科的員工享受同等待遇,不分先來後到。

「收購的公司有其歷史特點,包括創始人的個人色彩。對這些我們持包容的態度,好的保留,存在問題的慢慢改進,不能急於求成。」陳邦說,比如對巴伐利亞眼科的收購,這是愛爾眼科海外併購最大的一單。收購完成後,愛爾眼科每年會邀請10-20名巴伐利亞眼科的優秀員工來中國「探親」,參與國內的高端醫療發展項目。同時,愛爾眼科會派出中國員工去參加巴伐利亞眼科的活動。「讓併購進來的員工了解愛爾,把愛爾的思想和包容傳播給其他人。慢慢地,收購標的公司就會從股權結合變成實質性結合。」

整合能力是關鍵

併購給愛爾眼科帶來高額商譽。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商譽餘額為24.42億元,佔總資產比例為21.25%,佔淨資產比例達37.89%。陳邦似乎並不擔心高額商譽,「併購是在做增量,不是存量,商譽只是財務結果。」

「前提是有系統的運營能力。我們的醫院70%-75%自建自管,長期的積累讓我們具備了系統的運營體系和人才平臺,並保證了收購取得成功。同時,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只做行業內的收購,聚焦主業,而不是迎合概念。」陳邦表示,整合能力是降低商譽減值風險的最大防線。通過醫療一體化、教學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服務一體化,將標的公司完全融合到愛爾眼科體內,幫助標的公司發展,提升標的公司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同時幫助愛爾自身擴張。

「不站在對立面看待標的公司的成績,而是幫助其進步,規模小就增資擴建,管理不足就派精兵強將。因此,標的公司業績不僅沒有下滑,而且增速更快。」陳邦表示,愛爾眼科的收購有兩項前提,財務健康和一定的業務優勢或特色,要麼加強,要麼互補,有利於彼此未來發展。

「很多人覺得我們收購了很多,實際上我們也放棄了很多,只是大家看不到而已。」陳邦介紹,愛爾眼科曾長期關注過一家美國屈光手術連鎖醫院,2005年就開始研究該公司的發展。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該公司業務量下滑一半,並從納斯達克退市,愛爾眼科萌生收購的想法。管理層2015年還去美國考察過,但經過綜合評估最後放棄了該收購。

經過上市十年的發展,愛爾眼科已成為全球眼科龍頭企業。公司預計2019年實現淨利潤13.11億元-14.13億元,同比增長30%-40%。面對亮眼的成績,陳邦說,「我們清楚自己的橫向的邊界,這些年努力加強縱向深度。相對於巨大的眼科醫療市場,愛爾還很小。過去的成功讓我們自信,未來的長徵讓我們清醒,新的十年努力二次創業再上新高峰。」

相關焦點

  • 愛爾眼科千億市值背後的百億併購
    Choice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愛爾眼科總併購涉及標的超60個,總交易金額超過110億元。  在行業東風驅動的內生增長,以及大規模外延併購的「雙輪驅動」下,愛爾眼科高速發展。上市十年,營業收入增長12.22倍,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9.97倍,市值增長超33倍。  不過,愛爾眼科高速成長的背後也不無隱憂。
  • 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我們什麼時候不努力了 大家就可以拋股票了」
    原標題: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我們什麼時候不努力了,大家就可以拋股票了」 摘要 【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我們什麼時候不努力了 大家就可以拋股票了」】5月20日
  • 愛爾眼科一口氣吞下30家眼科醫院,攀高的商譽或成「後遺症」?實控...
    「十年十倍股」成長記,內生增長+外延併購   公開資料顯示,愛爾眼科創立於2002年,是創業板2009年的第一批上市企業,上市初期的市值僅為70億左右,但這支高成長股的市值在十年之中翻了十倍,截至11月4日收盤,市值已突破1300億,回報率居A股創業板首位。在今年10月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中,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財富漲至530億,首次「接棒」湖南首富。
  • 湖南首富陳邦的隱憂:愛爾眼科醫療糾紛頻發 愛爾投資負債率高企
    作為中國民營眼科醫院龍頭公司,愛爾眼科成立於2003年,創始人系現年56歲的陳邦。這位非科班出身的湖南首富,早年間通過飽受爭議的"院中院"模式切入眼科服務市場。2000年,受制於"院中院"亂象的全國整治,陳邦被迫轉型,並依靠外部融資以及"三級連鎖"的商業模式,打開了其眼科版圖的擴張之"窗"。
  • 愛爾眼科的艾芬之問 5個併購隱患 陳邦快慢經怎麼念
    財報顯示,2017年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項目營收17.14億元,佔比23.77%;2018年營收15.44億元,佔比19.29%;2019年營收17.6億元,佔比17.62%。2020年上半年,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收入6.25億元,毛利率達31.06%。此前財報曾提到,愛爾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白內障業務轉型貢獻。
  • 關於愛爾眼科的雪球訪談整理
    作者雪球ID: @woodenfox我將4月23日雪球訪談上回答球友的資料整理一下,並略作補充和修改。$愛爾眼科(SZ300015)$@白果閒人:一、請問:愛爾眼科屬於輕資產還是重資產公司?@赤水河裡的黑天鵝: 愛爾眼科與希瑪眼科相比有哪些劣勢?愛爾過去通過併購堆積了近30億的商譽,大踏步的發展很容易扯到襠,請問大V,愛爾是否可能商譽減值,不斷暴雷?woodenfox:商譽減值一般發生於被收購醫院的業績不達預期。
  • 艾芬「失明」背後:愛爾眼科醫療事故頻發,曾致患者左眼失明
    而愛爾眼科通過多年跑馬圈地,現已成為國內最大民營眼科醫療機構,公司市值在年末站上了3000億元,一年時間市值增加超1800億元。不過,其業績增長更依靠併購來的資產並表驅動,這也讓愛爾眼科累積了41億元商譽。
  • 艾芬揭愛爾眼科危機:十年併購擴張600醫院,多起失明案判賠35萬
    身為國內最大民營眼科醫療機構,愛爾眼科市值在2020年末突破3000億元關口,一年內市值增加超1800億元。業內人士分析發現,其業績增長更多是併購來的資產並表驅動,而非本身業務業績增長。大躍進式的發展,也導致其醫療事故和口碑問題纏身。
  • 美年健康、愛爾眼科的亂象與苦果 俞熔、陳邦何禁誘惑?
    對此,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其補充披露商譽減值準備情況,包括主要收購標名稱、收購時間、收購比例、收購金額、評估增值率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擴張後遺症來看看美年健康的擴張併購之路。到2020年1月9日,愛爾眼科又披露,擬以股份發行方式間接購買26家眼科醫院,作價18.7億元。迄今為止,愛爾旗下包括產業基金控制的眼科醫院數量超過400家。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稱,收購意在「擴大朋友圈,加強基本盤」。
  • 愛爾眼科:單日市值蒸發超200億元 「手術刀」下堆積著問題與隱患
    通過與第三方合資組建產業併購基金,並通過公司、併購基金相結合的雙輪驅動擴張模式,開始在吉林、荊州、營口等地級城市開業,藉助併購基金在全國各地、縣布點眼科醫院。2014年至2017年,愛爾眼科通過基金併購醫院數量高達120餘家,平均每年新增40家。2018年,愛爾眼科收購隴西愛爾等6家醫院,新建寧鄉愛爾等23家醫院及眼視光門診部。2019年,愛爾眼科再度收購醫院30家。
  • 愛爾眼科陳邦逐夢光明記:從為生活打拼到為初心奮鬥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何文英「2009年10月30日,愛爾眼科上市時市值不足70億元。我知道這個行業大有前景,不過發展到今天超過2000億元,這是我沒想到的。」近日,愛爾眼科創始人、董事長陳邦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的專訪。
  • 愛爾眼科車輪併購資產暴增40倍 醫療糾紛違規經營接二連三上演
    愛爾眼科於2009年登陸A股市場,上市12年來,公司實現了一輪又一輪波瀾壯闊式的併購。上市以來,公司總資產暴增40倍。截至去年底,旗下醫院超過600家。  併購也助推了愛爾眼科業績與股價飛升。上市以來,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增長約25倍,市值增長約81倍。
  • 達則兼濟天下——愛爾眼科在行動
    圖:陳邦董事長向世行行長金墉先生詳細介紹愛爾眼科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和提供多層次醫療服務中的追求和使命。網友們總結出了這樣一條定律: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同理可證,不以盈利為目的公司都是耍流氓。
  • 愛爾眼科擬18.7億元收購30家醫院 董秘回應:收購是輔助
    為什麼愛爾眼科不直接向愛爾產業基金髮行股份收購醫院,而是通過中信產業基金來間接收購?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對經濟觀察網解釋,併購基金存在存續期,而所獲股份需要按規定進行鎖定,操作上存在困難,中信產業基金在中間起到了「過橋的作用」。
  • 湖南三大傑出富豪:愛爾眼科陳邦上榜,周群飛以1150億穩坐首富
    湖南三大傑出富豪:愛爾眼科陳邦上榜,周群飛以1150億穩坐首富 推薦語:在改革的東風中,湖南的私營經濟從萌芽、發軔,煥發出勃勃生機,直至撐起湖南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曾表示,湖南發展民營經濟有基礎,非公經濟在全省經濟中已「三分天下有其二」。發展民營經濟,湖南正當其時。
  • 三千億眼科帝國的手術羅生門
    與醫師背景的莆田系不同,愛爾眼科的創始人陳邦隸屬於投資方背景。90年代,陳邦因在投資失敗而患上突發性耳聾住院,偶然了解到其主治醫生的妻子是一位眼科醫生。這使陳邦對眼科投資的趨勢大感興趣。通過分期付款的方式,陳邦從國外購入眼科醫療設備,並與公立醫院合作成立治療中心,愛爾眼科的雛形由此而來。雙方的相同點在於,同樣受益於世紀之交的醫療領域「公退私進」進程。
  • 細數醫藥併購基金多宗「最」:愛爾眼科3次出手最瘋狂
    而最早的一項併購出現在2011年末,參與者是剛剛在美國成立了中藥企業的天士力集團,該集團與天津濱海新區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共同建立了華金國際醫藥醫療基金,第一期的規模已有10億。同樣具備10億元規模還有中融愛爾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併購基金由愛爾眼科的控股股東湖南愛爾醫療投資有限公司與中融健康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成立。
  • 暨大與愛爾眼科合作建眼視光醫學院,並在穗深莞建3所眼科醫院
    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暨南大學副校長葉文才,暨南大學副校長洪岸,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董事長陳邦,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全球總裁李力,愛爾醫療投資集團總裁張躍文,愛爾眼科副總裁、總院長唐仕波,愛爾眼科副總裁、視光研究所所長楊智寬,愛爾眼科副總裁王麗華等領導、專家出席籤約儀式。
  • 愛爾眼科:加大視光診所在基層覆蓋率
    「公司的初步想法是,在眼科醫院具備較大收入規模和品牌影響後,在當地探索建立國際標準的連鎖視光門診部,既便利患者的就近就醫,同時也增加醫院在基層的觸角。」 近日,愛爾眼科(300015)董事長陳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上述消息,「接下來公司會積累經驗,建立和完善各項標準,逐步加大視光診所在基層和社區的滲透率和覆蓋率。」
  • 又見巨頭買買買:愛爾眼科「鯨吞」30家基層醫院
    愛爾眼科「鯨吞」30家基層醫院醫療行業或再迎併購潮。搭上資本快車的愛爾眼科一路「狂飆」。一項始於2019年10月30日的最大併購也即將落定。根據其近期發布的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收99.90億元,同比增長24.74%;歸母淨利潤13.79億元同比增長36.67%;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4.29億元,同比增長32.42%。由於自上市以來頻繁併購擴張,愛爾眼科被稱為醫療行業的「大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