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夢老師》人性的惡和欲望沒有盡頭

2020-10-12 ……

以下為個人看完的觀點 歡迎討論1.全劇圍繞女主進行女主其實有雙重「人格」,在她的內心有陰暗的一面,但她暴露在外的性格是一個有些懦弱的,遇事不敢管的班長。她看不慣那些孤立別人、打架鬥毆、滿嘴謊話的人,但她並沒有辦法,或者說膽量去和他們鬥爭,這就是老師這個形象的產生。2.老師其實只是女主無意釋放出的工具劇末鏡子裡的世界就是女主的內心。裡面有一個小孩子,那個小孩子可以理解為女主的初心。她想成為一個勇敢的人,但她並沒有。作為班長,看到班級裡的人,她釋放出了那位噩夢老師。所以說老師是女主潛意識裡用來鬥爭那些學生的一股思想。(可以從老師在鏡子裡說「這裡是老師的天堂,是別人的噩夢」推理而出。這個地方是女主的天堂,同時也是老師的天堂。)老師在結尾的畢業照裡消失了也證明了這一點。3.男主(尚宇)也是被女主看不慣的人這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了。結尾彩蛋說男主其實是第一個諮詢的人,而老師給了他一部相機,他可以通過拍照來窺探到別人的秘密。男主的欲望就是好奇心。但是全劇男主都沒有消失,合理推斷他是因為沒有違反契約才可以活下去。那麼為什麼他知道了所有人的秘密,還要冒那麼大的風險陪女主去調查呢?一是因為感情線;二可能為契約書的內容即不能將秘密告知別人。4.相機也是串起全局的一個線索開頭第一幕,男主拿著相機拍女主,這裡表明了男主是第一個見到老師的人,也為以後埋下伏筆。後來,當女主被告知從自己的噩夢裡清醒後,也有著這一幕,是一模一樣的臺詞。女主說,好像做了一個夢。但如果這個是女主的夢,並且已經結束了的話,為什麼男主手裡還拿著相機,所以這件事並沒有結束。5.女主對所有人的救贖女主在所謂「惡夢」過後,帶回了那幾個被老師帶走的學生,從結局鏡頭看,每個人都活的很美好。他們被女主救贖了。而因為男主一直沒有消失,並且還拿著相機,大膽猜測故事發展將會是女主對男主新一輪的救贖——老師會把男主帶走,女主再將他帶回。所以這將會是無盡的。因為人性的惡和欲望沒有盡頭。

相關焦點

  • 《噩夢老師》逃不過的一個欲望
    這5個想,其實就是逃不開的欲望。在滿足欲望這一點上,不得不提馬夫人。我得不到的,那就毀掉。可是看看這五個孩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卻忘了物極必反,或者說自己沒有得到這個東西的命,最後多的都搭進去了。尚宇沒有自己想要的嘛?藝琳就沒有嘛?只是沒演給你看而已。為什麼最後會搞一個精分來作為結尾?
  • 《噩夢老師》噩夢老師淺析:
    最近在毒舌上看到這個短劇的評價,好奇之下一次性看完,做下推斷記錄:1、擁有契約能力的老師2、當學生有某種強烈欲望時候,或者需求時候,老師就會進行諮詢,滿足他們的欲望,先給一點滿足,學生自己希望得到更多時候就會籤訂契約,噩夢的開始...
  • 《噩夢老師》對我是天堂,對別人是噩夢
          剛開始看這部電視,可以猜到前面是講人性的貪婪,第一個因為渴望得到同學們的關注而迷失了自己,沒有得到真實的快樂的小透明最終成為了真正的透明人,徹徹底底地消失於這個世界,沉寂於鏡子裡;第二個因為對勝利的執迷決定不斷接受挑戰直到勝利,可是勝利是沒有終點的,每一次失敗讓他重新開始,在不斷的失敗-挑戰-勝利-挑戰-失敗的過程中,他害怕了
  • 《噩夢老師》通往貪婪欲望的臺階,約嗎?
    好久不寫影評,本片實在對我胃口,以前只看不寫的我忍不住第一次在豆瓣評一評XD看到十二集我的腦子已經跟不上劇情了(苦笑)所以我主要想說噩夢的小主角們。1、金瑟琪:想要被重視曾經參與過校園暴力,最終自己被朋友漠視。
  • 《噩夢老師》天堂,抑或是噩夢?
    而所謂的諮詢,不過是韓奉九與之籤訂了血之契約,好處是可以滿足內心的欲望,而代價是遵守規則,而違背之後便是消失關進「地獄」。劇中女主曾經發問「老師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怎麼說呢,老師給了他們實現自己欲望的機會,籤訂契約之前也說明了注意點,所以他們的消失,不過是被自己的欲望所吞噬,是他們不知滿足違背規則,正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是他們應付的代價。
  • 《血旅怪譚》:人性貪婪的盡頭在哪裡?答案是:沒有盡頭!
    大體上看,雖然《血旅怪譚》的劇情嚴密程度和反轉程度遠沒有《黑鏡》和《九號秘事》來的驚喜,但那種天靈蓋被打開的涼意還是存在的,目前看完第一集《最後的獻祭》,結尾處頗為細思極恐。《最後的獻祭》講的是原本住在大城市的一對夫妻由於欠債不得不搬到鄉下居住的故事。故事的開頭,女主角一家驅車來到一個看上去有些與世隔絕的村子,女主角臉上寫滿了「悶悶不樂」四個大字,那就叫她不高興女士吧。
  • 《血旅怪譚》:人性貪婪的盡頭在哪裡?答案是:沒有盡頭
    大體上看,雖然《血旅怪譚》的劇情嚴密程度和反轉程度遠沒有《黑鏡》和《九號秘事》來的驚喜,但那種天靈蓋被打開的涼意還是存在的,目前看完第一集《最後的獻祭》,結尾處頗為細思極恐。 該短片一直在探究:人性的貪婪,會到哪一步?事實證明:永無止境。只要欲望沒有盡頭,那麼人性的黑暗面就沒有盡頭。回想起最近發生在杭州的殺妻案,又何嘗不是人性的貪婪呢?因為貪婪,人居然能磨刀霍霍向手無縛雞之力、相伴自己十二年的妻子。
  • 《噩夢老師》「甜蜜」的噩夢
    夾在《太陽的後裔》更新中播出的網絡短劇《噩夢老師》比前者更吸引我的注意力。集數只有12集,每集大概15分鐘左右,劇情新穎緊湊,恐怖與奇幻相結合。私立耀山高中二年三班的學生們在代課老師韓奉九的極盡誘惑下,與魔鬼籤訂契約,拿靈魂交換欲望(樓主感覺有點像「第八號當鋪」),逐漸迷失自我,直至將自己永遠捆鎖在無盡的黑暗裡。
  • 觀經典《驢得水》電影~ 談欲望人性
    這個電影,劇情相對簡單,但是,給我們的思考卻是多方面的,比如說欲望,比如說人性,還有看不見的那個東西。           先說欲望。人是要有欲望的,欲望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助推劑。對於電影的主人公,孫校長,想成為一名農村教育家,沒有錯。年輕教師周鐵男,想娶校長的女兒孫佳佳,沒有錯。就是裴魁山,想得到年輕漂亮的張一曼的愛情,也沒有錯。那麼,哪裡錯了呢?
  • 《噩夢老師》面對欲望,有誰能適可而止?
        奉久老師的存在,到底是好是壞。如果是好的,隨著這些人的身上,存在著欲望,存在著貪戀,但是如果沒有去過諮詢室,也許這一輩子都會深藏在心,永不見天日。如果是壞的,在經歷過一切後,大家一切回到出發點,雖然沒有記憶,但是畢竟經歷過,似乎一切都不一樣了,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著。
  • 《隧道盡頭》,是撲朔迷離的人性
    在中國,關於人性善惡之爭論已持續兩千多年,究竟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或者是「人之性善惡混」、 「性屢移而異」?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一番道理。西班牙電影《隧道盡頭》是一部犯罪懸疑片,劇情跌宕起伏,充滿懸念。影片主要場景在隧道,隧道盡頭通向銀行金庫,而金庫內保險柜裡堆金積玉。
  • 噩夢老師
    《噩夢老師》是一部學園神秘劇。
  • 《噩夢老師》神秘的老師
    一開始是衝著金所炫去的,看了兩集發現很有意思,每兩集為一個單元寫著一段故事,故事裡的每一個主人公都有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那些問題時時刻刻纏繞著他們讓他們在痛苦的深淵裡無法自拔,這時他們的老師就會「幫助」他們讓他們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是當他們知道這才是噩夢的開始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因為他們在接受「幫助」時已經變賣了自己的靈魂,他們開始沉睡在噩夢裡,班級裡空位越來越多,但總感覺並不是一開始就沒有人,這種奇怪的感覺牽引著女主尋找真相
  • 《噩夢老師》貪慾
    貪慾睡前刷了一下B站,刷到了《噩夢老師》的第六集,看到有喜歡的所炫就點進去了,然而吸引我的卻是那個愛說謊但漂亮的少女、讓人好奇的情節,於是最後便熬夜刷完了這部短劇。《噩夢老師》講述的是一個代課老師利用學生們的貪慾去籤訂契約,學生們最終自食其果的故事。
  • 《噩夢老師》噩夢不會消失,但必須為醒來做爭鬥
    (大量劇透,未看者切忌不要點開~要點開~點開~開)  當幾乎所有追韓劇的天朝妹子臣服於撩妹能手宋仲基的顏藝下時,我卻被《噩夢老師》這部網絡劇燒腦到不行。  終於等到今天的大結局,但除了完結撒花外相信很多人看完就是一臉蒙逼:這是什麼鬼?看不懂啊!一部教育劇怎麼成了精分現場~編劇你是啥意思嘛?
  • 《噩夢老師》噩夢,起點,終點?
    ①尚宇:  個人感覺,他是起點,他是第一個見到韓奉久班主任的人,因為班長藝琳睡覺,是他去領課表,知道原班主任來不了,改換老師,並用相機拍班長,照下了第一張照片,據結尾彩蛋知道相機可以知道被拍下的那個人的秘密。他喜歡窺視別人的秘密。他和班長的聯繫很強,不僅是因為關係好,鏡子裡走道上的塗鴉,也可以看出來,只知畫了他,班長,韓奉久。
  • 《噩夢老師》論燒腦網劇,我只認這一部!
    所以接下來,真正的主角「噩夢老師」該登場了。作為臨時班主任來到二年三班的韓奉久,看似和藹可親又好脾氣,但鏡片後的眼睛中總藏在一絲陰森和捉摸不透。他不僅能輕鬆地叫出每個學生的學號和姓名,還對這些學生的情況、尤其是弱點了如指掌。你以為是前任班主任交接工作做得好?才不是!<圖片3>這回答還真是重重地打了當下教育制度的臉。
  • 偷窺內心深處的欲望
    、奇幻、驚悚、推理又最貼近人性的精彩電影。,那種人性本惡至上的心理刻劃,都描繪得很好。九把刀將人類這種欲望當作基底,建立在其之上的,是偷窺者以及被偷窺者心中被壓抑住的其他東西,貪嗔痴慢疑色,簡而言之,《樓下的房客》是一本挖掘自我內心深處的小說,如果用電影版本的說法,那便是「開鑿」,開鑿人心底的盡頭,鑿出更多更多自己不知道、不想知道的各種心理。
  • 《噩夢老師》當噩夢醒來
    噩夢老師。劇評。新浪微博@小宅女甜甜吶總的來說這部劇,韓國網絡劇的標籤,有金所炫和BTOB的 李旼赫的標籤,打著校園劇走奇幻路線的標籤。喜歡韓國的網絡劇原因很簡單,一般來說明星效應是硬道理,更多的是劇情大部分短小精煉,雖然有的故事情節特別腦殘,劇完全就是給愛豆組合造勢的手段,但是大部分還是有點內涵的。
  • 《小小噩夢》:一切黑色的幻想,都是人性與人生
    都說夢是思緒的折射,那麼,我想噩夢便是內心恐懼的蔓延了吧。直到七七在《小小噩夢》遊戲中,似有頓悟意識到噩夢的本身,原來竟是現實的寫照,是人生與人性的權衡,而這種深刻的隱喻絕對能夠引人思考。整個遊戲的過程,沒有任何可以交流的文字信息,你甚至捉摸不透主角Six想要做什麼並且她想要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