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別偏差」現象普遍,和家庭教育方式有關,正確引導很重要

2020-12-24 月兒媽媽育兒經

中國傳統文化裡,男性展現出的都是剛毅堅強的形象,女性一直是柔美溫順的形象。隨著社會的發展,男孩和女孩逐漸產生了「性格偏差」:男孩子性格溫潤,越來越「娘」;女孩子強悍潑辣,越來越「女漢子」。

01網絡上這種「性格偏差」現象越來越普遍

「花樣美男」「妖豔男團」挑戰審美 70、80後父母心中,男人長得帥的標準是「濃眉大眼」「成熟陽剛」。反觀現在90後00後心中的偶像都是一些「花樣美男」「妖豔男團」,這些「花美男」通常皮膚白皙,畫著長眼線,塗著口紅,五官比女孩子還精緻

「野蠻女友」「男友力」備受追捧在90、00後孩子心中,溫柔的女性「沒有個性」,文靜淑女款的衣服「太普通」。她們更欣賞那些特立獨行的女孩,甚至眼神中帶有的一絲不屑在她們心中都是「大姐風範」。女孩子更多選擇一些外形寬大的衣服,代表年輕人的隨性自由態度。

02現代審美中的「性格偏差」多和現在的家庭環境有關係

崇尚女權主義,男性應該「服從」女性隨著女性權利的覺醒,中國家庭中女性的地位逐漸升高,很多家庭中都是母親掌握家裡的經濟大權和決策權。母親強勢的性格影響了女兒的價值觀,讓女兒認為女人在家中必須強勢,父親和孩子需要「服從」母親。

女兒長大後也會把這種觀念帶到自己的婚姻生活中,日常相處中對丈夫強勢,性格多是「女漢子」。在同是獨生女子的家庭中,男性從小受到母親寵愛,婚後面對妻子的強勢常常難以忍受,增加了婚姻矛盾

父親角色缺失,男孩缺乏陽剛之氣男性在家庭中承擔的角色越來越單一,大多數男性下班回家後都在家玩遊戲或者出去應酬,照顧孩子的任務完全交給母親。男孩子從小跟著母親長大,為人做事普遍使用女性思維,加之母親性格強勢,更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

父親對於男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有父親陪伴長大的男孩子性格更堅強,外形更陽剛。這樣的男孩子在社會中更容易找準自己的定位,能為自己的未來認真規劃,渴望在社會中佔有自己的地位。

03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有著決定性作用,父母對孩子的「性別偏差」應該正確引導

1)從小加強性別意識

父母應該正視性別教育,在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給孩子講述男性和女性的區別以及社會中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分工,讓孩子理解做一個男孩子需要有哪些品質,做一個女孩子需要有哪些品質。

2)家庭環境影響

父母的相處模式影響了孩子對性別分工的認識,母親應該做到賢惠,溫柔,照顧家庭,尊敬丈夫。父親在家庭中應該負起責任,保護家人,展現自己的男人魅力。夫妻經營好婚姻,保持家庭的完整性,有助於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

3)發展傳統教育

現在的網絡文化良莠不齊,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應該對孩子接收的網絡信息加以篩選,多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尋找正確的榜樣,讓孩子照著心中的榜樣努力學習進步,讓孩子擁有正確的審美。

4)針對性培養

父母可以讓男孩子學習一些陽剛的愛好,比如跆拳道、足球、籃球等,展現男性特質的運動,多和男孩子相處,增加孩子的男性特質。讓女孩子學習一些女性化的愛好,如舞蹈、陶藝、樂器等,培養女孩子的女性化特質。同時可以學習一些傳統禮儀,讓女孩子舉手投足之間更加有氣質。

相關焦點

  • 父母重男輕女,女孩脫衣服,堅稱是男生,性別偏差要高度重視
    可恰恰相反的是,孩子對於性別認知有一個鞏固期,在這一階段,如果因為家庭教育不當,就易導致患兒出現錯誤的性別認知導向,出現兒童性別偏差。上文提及的璐璐就是典型兒童性別偏差的例子。導致璐璐出現這一錯誤認知,與其生活環境有關,因為父母重男輕女,在家庭教育方式上有所忽視,沒有提供女孩應有的生活條件,同時給予孩子「你是兒子好」的錯誤心理暗示。潛移默化影響之下,讓璐璐最終形成了「自己是男生才好」的性別認知。
  • 男孩「娘」女孩「虎」,都是性別偏差惹的禍,父母要從兩方面引導
    男孩「娘」女孩「虎」,都是性別偏差惹的禍,父母要從兩方面引導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社會角色具有一定的定位。不少人將自己定位為一位辣媽,或者是一位家庭主婦。許多年紀大的男生將自己定位為油膩大叔,或者是成功的社會人士。
  • 別讓「褲子」贏了「裙子」,避免孩子性別認同錯位,家長要這樣做
    ——90後女孩的自白90後的獨生子女群體中,普遍存在女強男弱的現象,這些現象的背後,實質上是個體對自己性別角色認同的錯位。心理學家指出個性的性別角色定位同家庭環境有著密切關係,3~6歲是兒童性別角色形成的關鍵期,童年時期的父母養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個體不同程度的性別意識。
  • 孩子叛逆現象普遍存在嗎?4個「錦囊」教你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 孩子的第一套性別教育繪本,安徒生獎獲獎者作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和異性.
    ▌很多家長對於性別教育是忽略的,認為孩子長大自然而然的事情。現在女漢子、男妹子盛行動,這就是是性別教育缺失所致。性別教育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它能影響孩子的行為、外貌、感受以及語言表達方式,正確的認識異性,可以避免青春期乃至長大後一些不正常的性別偏見以及性別取向。▌性別教育究竟對孩子有多大影響?
  • 孩子犯錯時你還在打罵?正確引導才是最佳教育方式
    當孩子犯錯時,更多的家長和老師傾向於用較為嚴厲的懲罰管教孩子,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當其時最為有效的管教方式。從通常能力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這一點來講,懲罰確實管用。但是,「管用」 是對當時而言,長期運用此法又會有什麼效果呢?
  • 男孩子用粉色被人說娘氣,這樣的區分對孩子的性別偏見影響大
    一、性別偏見對孩子的影響1.導致孩子出現認知偏差由於父母用藍色和粉色來區分男孩和女孩,導致孩子從小就對男孩和女孩有了不同的認知。甚至家長的一些老舊的思維也會影響到孩子。他們可能認為男孩子不需要做家務,女孩子不需要去外面掙錢養家,這樣的認知偏差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使他們長大以後不會為另一半分擔煩惱,導致產生家庭矛盾。甚至這種認知偏差會一直伴隨到她們的孩子出生,影響到下一代的性別意識,一代又一代形成惡性循環,帶來更加不利的影響。
  • 「第一次來月經時,以為得了絕症」:孩子的初潮教育,引導很重要
    教育的確是父母關注的重點,但在中國很多父母卻忽視了孩子的性教育,例如女孩子的初潮教育等,父母總是認為時機到了孩子自然就會明白,沒有必要去教育,但現實告訴我們,孩子的初潮教育很重要,需要家長引導。中國普遍現狀:初潮教育缺失中國教育都是相對保守,即使在現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之下,很多家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家長都避免和孩子談及到性教育、初潮教育等話題。
  • 孩子叛逆期怎麼辦?別硬碰硬,家長要懂正確引導方式
    別硬碰硬,家長要懂正確引導方式 2020-12-13 0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孩子偷錢,如何正確教育?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孩子偷錢是普遍存在的一件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家長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 孩子反性別愛好別著急阻止,要了解這些好處
    一、孩子出現「反性別愛好」的起因是什麼1、與父母的性格脾氣有關個人認為很多的「反性別愛好」的形成與父母的性格脾氣有著直接的原因,如父親是一個硬漢陽剛類型的性格和形象,母親是一個溫柔如水的性格。那麼,這種情況下的男孩就會像父親一樣爺們,女孩則會像媽媽一樣是一個溫柔的小女生,性別界限分得相當清晰明確。
  • 經典電影《獅子王》解析:孩子的自卑感正確引導,可化為前進動力
    大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自卑感,但是如果他們能夠在正確引導下直面自己自卑感的來源,勇敢尋找合適方法克服困難,自卑感反而成為他們追求上進的動力,獲得自我實現和價值。「自卑情結」形成的原因:1、童年記憶造成的影響幼齡階段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童年的回憶會對一生產生影響。
  • 李嘉欣與兒子合照太親密引熱議:跨越親情的性別,表達方式很重要
    雖然這種表達方式可以很直接的表達出自己對兒子的愛,但是李嘉欣與兒子之間太過於頻繁的、親密的交流的方式,還是非常欠妥的。在李嘉欣頻繁發出與和兒子親密相處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跨越親情的性別,表達方式很重要。02 父母與孩子之間太過親密是對是錯?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用情感引導式教育,引導孩子情緒管理
    前不久讀完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讓我受益匪淺,看了書名是不是就有很想要看的衝動?可不要小看這本書,作者金伯莉布雷恩可是一位家庭和兒童心理治療大師,在書裡教導父母用人性化的情感引導式的教育來教育孩子。用情感引導式教育教育孩子認識並做到自我情緒管理,不是用大家長式的掌控和責罵思維,而是用溫和的情感引導平等的對待孩子,成為孩子最要好的玩具。
  • 為何進入高中,普遍男生逆襲,女生成績越來越差?原因其實在此
    而在學校、老師、家庭三方面的嚴格管教下,我們也曾聽說過不少同學在高中逆襲的例子,但是普遍看來,卻好像逆襲的例子以男生居多。而似乎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也總是存在一些原來成績還不錯的女生,很容易就在高中由於不知名原因成績就下滑了的現象,而這是為什麼呢?
  • 關於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電腦和遊戲的幾點建議:
    我和小弈父母做了交流後,發現家長對電腦應用知識所知甚少,他們平時應用電腦也僅限於辦公軟體的操作,其他的功能皆不涉及。我想很多家長目前也和小弈父母面臨同樣的情況,對電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然也就無法去合理地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腦及網絡了。
  • 孩子輸了就哭?好勝心強是好事,關鍵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輸贏
    所以孩子有「只想贏,不想輸」的心態是件很正常的事情,這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好勝心強是好事,家長要理解孩子,並加以正確引導。首先我們要先了解造成孩子輸不起的幾個原因!
  • 教育不該有性別對待!
    汪小菲和胡軍都是被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影響了的當代父母,他們像兒子外公那輩一樣,認為男孩就要有男孩的樣子,不能輕易流淚,不能看起來柔弱,喜好方面也必須要像個男子漢。  但這樣一味的對男孩們作出對外表現的要求,卻不引導他們如何認識自我,真的很殘忍。對於表達能力和情商普遍弱於女孩的男孩們而言,他們也需要父母的溫柔和耐心,從正常的互動中學習如何表達情緒和與人相處。
  • 女星狄鶯與兒子裸睡15年,12歲才斷奶式育兒:孩子性別角色的錯位太可怕了
    家庭教育從傳統的教育發展到今天的具有時代性教育,雖然不在體系內,卻是不可能缺失的龐大而獨特組成部分,但是,仍有一些美中不足,比如有些家庭的孩子就有明顯的性別角色錯位的問題,而這一塊,幾乎成了家庭教育遺忘的角落。
  • 孩子出現視覺空間失調,要及時的引導,幫助孩子糾正這種行為偏差
    前些天被同事問到關於孩子總寫反字的問題,同事說他們家的孩子自從開始學習認字寫字的時候,就習慣性的寫反字,特別是對於左右結構的字更是顛倒的厲害。甚至在寫數字和字母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寫反字的現象。最開始家裡人以為可能是孩子覺得好玩故意這樣做的,可是提醒了孩子好幾次,他依舊改正不過來,甚至父母因為孩子寫反字生氣偶爾衝孩子發脾氣,但過了一會兒寫字依舊是寫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