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塞電影
《隱秘的角落》成功出圈,讓紫金陳的作品成為熱門改編對象。《沉默的真相》於近期上線,豆瓣9.2也更新著國劇的口碑高度。
那盛名之下的系列新作,當真擔負得起這份期待嗎?
本文有劇透。
1
故事發生在2010年的江潭市。
人們在剛剛開通不久的地鐵三號線裡奔忙。
一個拖著巨大行李箱的男人,正在他們身邊緊張兮兮地緩慢移動。
終於跟著隊伍長龍來到地鐵安檢口,這個男人卻一躍而進,試圖帶著行李箱逃過安檢機器。
地鐵安保人員迅速出動,對方卻突然從口袋裡拿出一個遙控器,高喊:「箱子裡有炸彈!」
疏散人群、封閉路面、迅速出動警力與排爆專家,這個男人在地鐵口開始了與警方的長久對峙。
直到刑警隊長借送水之機奪下男人手中的遙控器,大家才有機會小心翼翼地查明箱子裡的「爆炸物」——一具屍體。
這個準備用地鐵拋屍的男人,是江潭市有名的刑事案件律師張超。
幾乎保持著千餘件案子不敗訴的業界神話,為什麼會成為殺人犯呢?
張超向警方交代,旅行箱裡的男人叫江陽,曾是自己當大學教授時最得意的學生,然而這幾年對方卻濫賭成性,自己正是因為江陽又來借錢,才與其發生爭執,失手殺人。
在隨後的調查中,警方找到的證據與張超的口供一一吻合,「大律師變身殺人犯」的新聞,也隨之成為《江潭晚報》的頭版頭條。
然而,來到法院公開審理案件這一天,張超卻突然翻供,就在法官準備當庭宣判的關口向公眾剖白:我從來沒有殺過人。
這一舉動不僅將江潭警方送上風口浪尖,還讓更多看似合理、實際反常的問題再次浮出水面:
為什麼作為兇器的電線上會出現奇怪的裂痕?
為什麼開車上下班的張律師對新開的地鐵線如此熟悉?
為什麼在破案期間無比配合的張超會選擇在庭審時翻供?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警方派出了「有點邪門」的破案高手嚴良來組織專案組。
其實,所謂「邪門」,更多地是不按常理出牌。
比如,有兇手將屍體埋在河邊,警隊調動大批警力開挖卻難尋蹤跡。
偏偏嚴良用竹子插地以腐臭味道進行判斷,大大節省了勘察的時間。
同樣,當嚴良遇上張超時,他也反其道而行,不聊案件聊眼鏡,迅速打開了新的局面。
至此,聰明警察遇上弔詭罪犯,鬥智鬥勇的懸疑故事正式上演。
2
張超對外翻供不久,追蹤報導本案的《江潭晚報》記者張曉倩就收到了一封來自「HGP」的信件。
隨信而來的還有一張九分之一的照片碎片。
「HGP」稱,接下來的24天裡,ta將每隔三天便送上一部分照片,報紙必須跟蹤報導此案,否則將在市內引爆炸彈。
這一消息同樣令嚴良感到意外,因為身陷囹圄的張超也曾告訴警方,他們只有24天時間破案。
從「HGP」到張超,這個裡應外合的設計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面對提供了嚴密不在場證明的犯罪嫌疑人,嚴良只得從被害人江陽這裡入手。
沒想到,這個老師口中無惡不作的社會混子,居然還是戀人眼中的正義之士,而好壞成謎的江陽,牽涉出了另一樁十年前的性侵迷案。
很顯然,從一開始奪人眼球的地鐵拋屍,到嫌疑人當庭翻供,再到對江陽之死的重新調查,都是《沉默的真相》早已安排好的層層嵌套。
如此複雜的故事情節,讓善惡兩邊的人們更加難以捉摸,同樣也對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牽引觀眾們進入劇情主線的張超開始,曾因《無證之罪》「李豐田」震撼觀眾的演員寧理,再次貢獻了善惡難辨的演技。
開篇帶屍體慌忙進入地鐵,他用慌張戒備的眼神環顧四周,讓人物在手足無措與故作鎮定之間猶疑。
隨後,自信滿滿的張超突然遇上了破案高手嚴良,對方意料之外的提問令他堂皇,寧理則用短暫的眼神逃離,演繹出了瞬時的失神錯愕與自我整理。
與「壞人專業戶」寧理對飈演技的另一位大咖——柏林影帝廖凡,也是個細節輸出狂魔。
在警局熬夜查案,眯在沙發上被突然叫醒的嚴良,並未急著爬起來,他先是眼神迷離地用手向前空抓了一下,才緩緩起身,整理自己的精神。
隨後邊聽局長調遣邊找水喝,既是人睡醒後口渴的自然反應,也是角色催促自己快速進入狀況的提神動作。
此外,在劇中飾演江陽的白宇也同樣貢獻了具有年齡跨度的演繹,將少年感與滄桑感自然對接,既是故事的靈魂人物,也獨自撐起了回憶中的另一條時間線。
演技派的演員陣容齊聚,再加上細節控的表演與劇情設置,這一次,真相必然不會再沉默。
3
作為紫金陳「社會派」推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從主角出場不久就被改動過的臺詞可以看出,改編自小說《長夜難明》的《沉默的真相》,同樣面臨尺度問題。
因此,《沉默的真相》在影視化過程中,不得不作出妥協。
面對涉及公檢法與冤假錯案的問題,原著部分內容尺度很大,於是劇集修改了被侵害女孩年齡。
14歲與18歲代表了不同的法律適用分界線,而將原著中的未成年女孩變成高考復讀生,明顯削弱了故事的刺點。
作為彌補,《沉默的真相》加入了新的支線,則顯得脫離實際。
比如,以張曉倩為代表的媒體視角,表現兇手如何想藉助報導引發輿論熱議,更像是從國外電影中借鑑來的橋段。
《沉默的真相》運用鏡頭動線、增加破案時限等突出緊迫感,為懸疑故事做了排面,算是改編過程中不錯的創新。
但是,自地鐵拋屍引出性侵迷案後,故事就變成了由張超、江陽與「HGP」共同敘事的三條並行的時間線。
儘管這種時空交錯的呈現方式與原著相對應,但作為劇集,觀感未免太過雜亂。
橫向對比,相較於《隱秘的角落》裡張東升的「一起爬山嗎」,由於前期詭異之感的鋪墊太多,張超的法庭翻供也不足以營造一種立即反轉的緊張感,進而導致《沉默的真相》始終在平穩推進,缺少絕對的高潮。
不過最終,這部劇的結局倒是比原著更顯光明,《沉默的真相》藉助重查性侵迷案的過程,塑造了一群黑暗之中的追光者。
有的人年少赤誠,卻因為莽撞無知被一擊斃命。
有的人老謀深算,卻始終默默關注,盡力所能及。
有的人一開始逃避猶豫,卻在一次次挫折中成為堅持到最後的人。
這一切只因熱血難涼,真相可能遲到,但絕不會永久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