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粉絲給我留言,她是這樣說的:洺睿,我的婆婆在婚前一直跟我說,把我當親生女兒一樣對待。我當時真的相信了,可是婚後我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我真的很失望,婆媳矛盾也越來越深,我內心真的很痛苦,我該怎麼辦啊?
那天我跟她聊了很久,也開導她了很多。雖然不是三言兩語能解決她的困擾,但是也希望給予她幫助和力量。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很多,許多婆婆在婚前都會說把媳婦當作親生女兒來看待,可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的又有幾個,真的很難。
這時候我們就該雙方理解,而不是過多的埋怨,畢竟你只是跟她接觸沒多久的一個人,婆媳本來就只是陌生人,是通過丈夫這一媒介兩個人相識到相知。長期的磨合都需要一定的過程。而且,所有的承諾都只是美好的願望,你要做到的是理性的看待所有的問題,從而解脫出自己,畢竟你有你的生活,如果一味的糾結於此,你會過得非常痛苦。
網友案列
one
思思在婚前就像朋友請教了很多婆媳之間的相處方法,也為了避免婆媳不和看了很多關於如何相處的書,她常常提醒自己,要尊重婆婆,要大度,要寬容,用最大的善意去解決婚姻中可能出現的矛盾。
結婚後,她的恭順也得到了婆婆的認同,婆婆經常當著外人的面都說跟思思就像跟生女兒一樣,完全沒有問題。然而婆媳之間的和諧關係並沒有維持很久。由於小姑子小產到家中休養,正是因為她的加入,讓原本和諧的氛圍發生了質的變化。
可能是小姑子的脾氣被過分寵壞了,再加上小產心情非常不好,老是看不慣思思的一舉一動,但作為嫂子的思思儘量寬容的去對待,一些口角之爭能退讓就退讓,不去計較。
two
可讓若思頭痛的是,小姑子對她的退讓並不領情,轉身就在婆媳之間煽風點火、添油加醋,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模樣。
有天思思下班比較早,想著替婆婆分擔把飯做了,小姑子吃了兩口就順嘴說了句,「嫂子,你故意的是吧,明知道我不能吃重油重鹽的,你還放那麼多。」思思反駁了兩句,小姑子立馬甩下筷子,還不忘跟婆婆說:"媽,你看到了吧,你丫頭現在就是個外人。」
思思解釋了兩句,結果婆婆一頓數落,從此之後,婆媳關係變得微妙起來。
婆婆在小姑子的攛掇下,每天都要找思思的麻煩,一會兒地沒擦乾淨嘍,一會兒嫌媳婦懶惰嘍,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這樣的情況一直到小姑子小產結束之後,才慢慢好轉。
three
可就在不久之前,又因為小姑子的事情,婆媳關係就此惡化。
思思好不容易懷了孩子,婆婆很開心的答應要陪媳婦坐月子,本來一切都是那麼順利,小姑子一通電話,婆婆二話不說就告訴思思,讓你媽自己來照顧你吧。因為女兒這幾天身體不舒服,要去照顧她。
思思雖然很生氣,但還是心平氣和地跟婆婆商量,希望婆婆陪自己把預產期走完,月子讓自己的母親來陪。可是婆婆毅然決然地說自己女兒比較重要,她那邊等不了。
思思讓老公去問問小姑到底怎麼了,小姑說自己和婆家相處不好心情不好,想讓媽去陪幾天,老公跟小姑商量,希望她能退讓一步,畢竟思思現在快到預產期了,可是小姑非但不退讓,還打電話與婆婆告狀。
最終,婆婆執意去了女兒那裡,臨走之前對思思說:媳婦,你也太愛計較了,我對你也是像親生女兒一樣,怎麼你就不能退一步呢?
思思哭著說:「媽,求求您別再自欺欺人了,好嗎?」
其實,在每個母親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這是骨肉親情,本性使然。可是,作為婆婆,如果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就不要做出自己做不到的承諾,有句話叫「讓人失望,不如從不給希望」,因為人都是有欲望的。
作為媳婦,也不能過多的要求婆婆一視同仁,要理性客觀地問題,畢竟骨肉親情與素不相識是有區別的。
而思思所處的環境有比較敏感,畢竟女人在生孩子最脆弱的時候,你對她越好她越會記住你的恩情。你對她越差,反而她會恨你一輩子。
所以,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是非常必要的,大家都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畢竟是一家人還要一起相處,家本就不是個說理的地方,對錯也說不清楚,年輕人要理性地面對老年人,畢竟思想的隔閡,文化的差異,矛盾自認會有。
所以,為了家庭,為了丈夫,為了孩子,多一點理解和包容才能讓生活更美好,畢竟人生短暫,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