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看懂24個一美的《分裂》了嗎?

2021-02-19 神經電影局

醞釀多時,今天我終於要來說一說《分裂》了。

《分裂》因為題材原因,是一部無法在中國上映的網紅電影,人氣頗高,豆瓣上有超過1萬5千人標記了想看,可以說完爆各類院線大片。

影片的主演是擁有超高人氣的,我們的年輕叉教授,我們的男神「詹一美」詹姆斯·麥卡沃伊。最主要的是在這部電影中,不止一個一美,竟然有24個一美,基本可以讓全中國迷妹淪陷了。


一美在片中飾演一個多重人格分裂患者,他原本有23個人格,但第24個人格也在孕育當中。他的某些人格抓了三個妹紙,於是妹紙們們必須與一美的各種人格周旋,想方設法的逃脫。

so,一美+多重人格+密室逃脫=必看。

這裡強行科普一波,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是不相同的,多重人格屬於心理疾病,像《致命ID》、《搏擊俱樂部》,還有劇版的《大群》都是講多重人格的;精神分裂是精神疾病,《黑天鵝》和劇版《大群》都是精神分裂。根據維基百科,人格分裂則是對這兩者的統稱,大家不要混淆了。

話說回來,《分裂》中24個人格的設定會讓大家覺得耳熟吧。這就不得不說說我們的老李了。

在沒得到奧斯卡之前他曾宣布要出演一部多重人格題材的電影,叫做《擁擠的房間》,這部電影根據丹尼爾·凱斯的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24個比利》改編。當時不少人覺得一下子要演24個人格,老李為了奧斯卡也是拼了。在得知消息後,我還專門讀了原著小說。可惜的是,在老李捧得小金人之後,這部電影就銷聲匿跡了,也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不能看到。

在我看來,《分裂》在某種程度上借鑑了《24個比利》中對多重人格的描述和理解。

比如,《分裂》中當人格海德維格出現時,他說他偷了丹尼斯先生的時間。為什麼要說偷時間呢?

在《24個比利》中,比利的人格們就好像共存在一個房間內,他們被分為兩類,一類是平時可以出現的人格,他們可以正常的交流,或者有一些生活技能,所以他們可以做主導人格,享有控制權;另一類就叫做不受歡迎人格,他們普遍是有性格缺陷,在主導人格的壓制下,這些不受歡迎人格一般是不允許出現的。

但主導人格也會失控,這時不受歡迎人格會趁機上位,成為主導人格。而之前那位主導人格的記憶也會停留在弄丟時間的那一刻。

所以從海德維格的話中可以看出丹尼斯是主導人格,而海德維格則可能是不受歡迎人格,平時不允許出現,所以他說偷了丹尼斯的時間。

但後來從心理醫生的口中得知,其實丹尼斯原本也是不受歡迎人格,已經被禁止出現好一陣子了。

在《24個比利》中,這種不被歡迎的人格做主導的時期被稱為混亂時期,真正的主導人格會被壓制,而不受歡迎人格很可能會到處作闖禍。在小說中,比利在混亂時期犯下搶劫和強姦的罪名。在《分裂》中,丹尼斯主導了三位女孩的綁架,不但綁架,還另有所圖。

種種跡象表明,導演兼編劇的M·奈特·沙馬蘭確實是有參考和致敬那部小說的。但《24個比利》是想通過對多重人格的描寫呼籲大家了解和關愛這類患者,《分裂》想表達的完全不同。

M·奈特·沙馬蘭

很多人知道M·奈特·沙馬蘭,是因為他在1999年的大作《第六感》。在奧斯卡歷史上,鮮有驚悚恐怖題材能夠佔據提名,《第六感》拿到了六個提名,其中還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這樣的重中之重的提名。


《第六感》劇照

在《第六感》後,M·奈特·沙馬蘭也開始對於大格局恐怖片的探索,可以說是一步一步推進,從超自然現象,到科幻,再到《最後的風之子》這樣的全新世界的塑造。不過,都不算太成功。後來還拍砸了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科幻大片《重返地球》。

《重返地球》劇照


而這部《分裂》口碑和票房的成功,都讓這幾年拍了無數大爛片的沙馬蘭來了個大回春!讓人不得不承認,這位印度裔導演還是有才華的,尤其是在驚悚片類型上。


2015年,同樣他自編自導的《探訪驚魂》也非常不錯


但對我來說,《分裂》最值得一看的看點,必然是一美顏值和他的演技。

一美在2007年的《贖罪》後,開始得到矚目,晉升好萊塢一線。不過這十年來,他雖然也有獨立佳作的嘗試,大部分時間還是困在了商業大片之中。

《贖罪》劇照

所以能演這樣一部電影不僅讓他釋放一下戲癮,還造福了所有的迷妹。

影片中由一美表現出的人格有8個,相當於塑造了8個人物形象,一美也把每一個人物的特點表演的非常鮮明。他們都帶著不同的口音,他們的言談舉止也各異,可以說表演難度相當大。

巴裡,他是原本的主導人格,他性格開朗,自制力強,比較理智,能出謀劃策。他還是混時尚圈的,是個服裝設計師。

丹尼斯,他一直是不被歡迎人格的一類,在影片大部分時間,他篡權成為了主導人格。他有一些見不得人的特殊癖好,比如看女孩跳脫衣舞...綁架三個女孩也是由他完成的。他還有嚴重的潔癖和強迫症。

帕特裡夏太太,穿裙子,踩著高跟鞋,說話口音有明顯區別,應該是英國人?她可能是Dennis的妻子,所以夫妻倆的性格差不多,都有強迫症。她相較Dennis,性格要溫和一些。

海德維格,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9歲小男孩,說話大舌頭,愛闖禍,容易被說服,非常害怕帕特裡夏和丹尼斯,他也一直希望在這些人格中有話語權。

後來在視頻中出現了奧威爾,他似乎對歷史頗有研究和見解。


賈德,患有糖尿病,性格似乎很軟弱,貪生怕死。

另外表現出的兩個人格,即人格為分裂前的本尊凱文和隱藏的第24個人格,在影片中,第24個人格被稱為怪物Beast。

雖然劇情設定上是有24個人格,但到電影篇幅有限,有一些人格只好一句臺詞就帶過了。

一美的電腦裡記錄著23個人格的自我陳述視頻。

在《分裂》中有許多心理學和超自然能力的討論,試圖將心理學中神秘主義的一部分放大,將它強行和超能力連接到一起。


本身人的大腦就是一個謎題,心理學發展了一兩百年而已,很多事情,都無從得知。M·奈特·沙馬蘭正是藉助了這種心理學盲區,在盲區之中衍生出一派繼承了心理學中神秘主義的理論,創造出了這個具有24個人格的角色。

這個角色真正的魅力,除了人格的多樣性,還有這些人格如何兼容於一體,他們彼此之間的博弈和他們錯綜複雜的關係。

最後,對於熟悉沙馬蘭導演驚悚片的同學一定知道,他的電影一般都會有比較特別的結尾。在《分裂》的結局之時,出現了他2000年拍攝的《不死劫》中的主角布魯斯·威利斯,那部電影講述的內容也和超自然天賦有關。

這樣一個彩蛋不禁透露出沙馬蘭真正的意圖和野心,他也許想為自己創作過的這些人物統一世界觀,讓他們共存於一個世界之內,建立屬於自己的超自然人物宇宙。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結局之中,有所隱喻。

《分裂》這個片名的表層意思是在說一美的人格分裂,也代表著女主角的遭遇,但實際上這些分裂是指一種進化方式,它代表的並不是破碎,或者是毀滅,反而是一種重生的方式。

這也讓這個故事,有了值得更進一步延續的趣味。當然,對於一部驚悚懸疑為主打的電影,我們絕對不能,劇透太多,這是最基礎的職業道德。

給一美的演技點讚

在對話框回復「分裂」即可獲取影片資源

相關焦點

  • 西遊伏妖篇,你真的看懂了嗎?
    內含劇透,建議看完影片再看本篇文章燒腦型超前電影 你看懂了嗎 西遊走過的路是,星爺的套路
  • 你真的看懂了嗎?世界十大高智商懸疑電影
    沒有什麼是改變不了的,而一切又看似必然,因為你選擇了開頭,那相應的,也一定會出現與之對應的某種結果。9:搏擊俱樂部看電影其實就是在黑暗中窺視。大衛·芬奇能夠把我們給嘲弄了,說明他很善於把握人的心理。有誰不喜歡走進別人的內心深處呢?影片中所描述的失眠、無聊、精神分裂或者人格分裂為我們了解自己提供了最好的範本,我們能從別人的眼裡發現自己正常或者不正常。
  • 《西遊伏妖篇》,你真的看懂了嗎?
    電影劇情其實是非常流暢的,第一遍大家的注意力都被特效吸引了,總之,你爸爸永遠是你爸爸。表面上看,先後遇到了蜘蛛精、紅孩兒、小善(白骨精)、九宮真人。如果不仔細推敲的話,可能真的會覺得這幾個妖怪是分裂的,一個一個的碰上,在劇情上並沒有什麼連貫和聯繫,其實不然,整部伏妖,伏的是九宮真人團隊,沒錯,他們是有聯繫的。
  • 嫌疑人X教授的精分:《分裂》24個詹一美主演
    這個故事最大的亮點,也許是我們能看到多個版本的一美:服裝設計師一美、型男一美、少年一美、女裝大佬一美……以及……獸性大發的一美……不過,一美的這部《分裂》,對比利的事跡進行了改編,由前23個人格融合出來的,並不是「老師」,而是「野獸」,犯下了殘暴的罪行。「24個比利」的故事,網上已經到處都是,這裡不再贅述,有感興趣的讀者可自行百度。
  • 【DMG·解析】《西遊伏妖篇》你真的看懂了嗎?
    內含劇透,建議看完影片再看本篇文章燒腦型超前電影 你看懂了嗎西遊走過的路是,星爺的套路今年春節檔異常激烈,幾大影片廝殺,其中最受關注的依然還是《西遊伏妖篇》,原因就是三個字:周星馳。可是,你們真的看懂這部《西遊伏妖篇》了嗎?表面上看,先後遇到了蜘蛛精、紅孩兒、小善(白骨精)、九宮真人。如果不仔細推敲的話,可能真的會覺得這幾個妖怪是分裂的,一個一個的碰上,在劇情上並沒有什麼連貫和聯繫,其實不然,整部伏妖,伏的是九宮真人團隊,沒錯,他們是有聯繫的。用一句話總結這部電影: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 《24個比利》改編電影《擁擠的房間》遙遙無期,人格分裂看這些
    然後江達琳對衛哲說:你也喜歡二十四個比利啊?於是好奇的我,去研究了一下《24個比利》。原來這是一部小說。《24個比利》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多重人格分裂紀實的作品,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 大話西遊片尾那句「他好像一條狗」 ,你真的看懂了嗎?
    如果你看完大話,笑也笑過了,淚也流過了,忽然怔在那裡,忽然覺得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那麼你看懂第二層了。如果你看完了大話,默默的坐在那裡,你感到無處可去,你感到一種深入骨髓的悲哀和無奈,你看懂第三層了。大話西遊是個寓言,躲在古老神話的背殼裡似乎很搞笑很愛情很世俗很感傷地講述一個因為時間的渺茫和個體的彷徨所構築的問題和它不確定的答案。'那個人樣子好怪。'
  • 琅琊榜你真的看懂了嗎?
    琅琊榜上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好看的一部電視劇,可是你真的看懂了嗎?看過後有什麼感受嗎?追個劇,也能學到很多知識,看的是歷史卻能聯想到當代。想想我自己看劇好像只是過過眼,腦也不用動,跟著劇情往下走。看完後也沒有一個系統的框架在腦子裡……我的心微微顫抖了一下。
  • 你真的看懂《色戒》了嗎?
    距離《色戒》播出十年有餘,但是你真的看懂色戒,看懂湯唯了嗎?易先生什麼時候發現王佳芝不是「麥太太」的?幾乎一開始。這裡面李安給的暗示太多了—王佳芝從一開始就破綻百出:兩次約會,都給杯子上的紅唇印特寫鏡頭,意欲何為?王佳芝根本不懂上層社會的社交禮儀—口紅不能留在杯子上。
  • 《24個比利》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嗎?
    他在微博上自稱自己有八十八個人格,每個人格都是單獨的,是分開的。其他人格做了什麼他完全不知道。最後因為他其他人格做出的事情,最受傷害的卻是他本體。最後這件事被說成「木子洋洋」就是為了博眼球,蹭知名度而不了了之。你相信多重人格的存在嗎?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礙。
  • 世界十大高智商懸疑電影推薦,全球燒腦影片,你真的看懂了嗎?
    影片中所描述的失眠、無聊、精神分裂或者人格分裂為我們了解自己提供了最好的範本,我們能從別人的眼裡發現自己正常或者不正常。但儘管受了大衛的嘲弄,在影片結束之時我們仍可大鬆一口氣——畢竟自己還沒分裂出去,還過了一把窺視的癮。8:記憶碎片
  • 這些燒腦的循環類電影大作,你真的看懂了嗎?
    蝴蝶效應絕對是一部被載入史冊的經典循環類電影,感動之餘又有一絲憂傷。第一次看的時候,隱約理解主旨:物質和能量都是守恆的。後來再看,又覺得影片想要傳達的更多、更複雜。其實小盤盤想說的是,改變過去真的不如立足於現在,別試圖去追求什麼圓滿,不圓滿,才是真實的。推薦指數五顆星。
  • 《審死官》你真的看懂了嗎?
    《審死官》你真的看懂了嗎?其實片中的宋世傑早已經被「謀害」。其實結尾已經暗示周星馳飾演的宋世傑已經被幾個官員謀害了,整部電影提到官的時候態度都很消極,一直在強調「官官相護」這個概念,最影片最後,宋世傑成功的揭發了四個官員的黑,結果已經顯而易見了,本應該可以結案了,但是這時候八府巡撫居然說」退堂」。
  • 周末電影推薦:一美《分裂》驚悚來襲!
    今天為大家帶來期待已久的驚悚人格分裂題材電影《分裂》,希望大家喜歡,好了,閒話不多說,下面為大家獻上資源。在海南一學校校長和政府官員強姦六名學生的事件發生後,這個組織曾站出來為受害者發聲。《超市夜未眠》
  • 《大話西遊》20年了:你真的看懂了嗎?
    曾經欠星爺的電影票,這次你會還給他嗎?20年了,《大話西遊》你真的看懂了嗎?周星馳經典作品《大話西遊》於10月24日重返銀幕,全國票房三天累計收1310萬,不過,就在上海、北京及西安等地的重映傳來好消息的同時,廣州、昆明等地卻是票房慘澹,頗有點叫好不叫座。相比於全國票房的「超預期」,「大話」在廣州本地的票房則堪稱「慘澹」,兩部影片上映三天總共才收23.9萬元票房。
  • 張藝謀的《菊豆》,這部被誤解多年的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張藝謀的《菊豆》,這部被誤解多年的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古老的宅院,掛起飄蕩的布條,不倫之戀的糾葛......由張藝謀導演,鞏俐、李保田等主演的電影《菊豆》,通過其富有張力的表現形式贏得了不朽的成就。張藝謀的《菊豆》,這部被誤解多年的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 《無雙》你真的看懂了嗎?細思極恐之後,誰才是真正的畫家?
    其實在《無雙》這部電影當中有著非常多的元素,比如《搏擊俱樂部》的人格分裂,《湄公河行動》的激烈戰鬥,更有《英雄本色》的刺激交鋒,無論你喜歡看哪個類型的電影,《無雙》都不會讓你失望。可是有的人又說:很多人都沒有真正的看懂,電影中還有很多隱藏的小細節值得我們去挖掘,那麼在看過《無雙》之後,你認為誰才是真正畫家呢?
  • 麼多一言堂:你真的看懂《此花亭奇譚》了嗎?
    芳文你變了由同名漫畫改編的《此花亭奇譚》反倒一副挑起本季難民番大旗的樣子。基本符合了一部萌豚番所需:賣萌日常+少女搞姬的基本要素。不過似乎也做不到讓觀眾周指活的地步。而單純只是對著狐娘射爆的觀眾們,真的看懂《此花亭奇譚》了嗎?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此花亭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位於夢境與現實的夾縫之間,宛如桃花源般的狐之旅館──此花亭。無論是神怪或鬼魂,都可來此小酌兩杯,稍事歇息。新加入這個大家庭,成為服務員的柚,將會在這裡獲得怎樣的體驗?
  • 你真的看懂了嗎?
    十幾年過去,你真的看懂這部劇了嗎?哪怕他們是一個重組家庭,也不存在偏心、嫉妒、使壞一說,呈現出的是一種最健康的家庭關係。所以在某一集中,小雨和小夥伴在爭執誰的爸爸更厲害,夏東海選擇的不是當個笑話聽聽就算了,而是和對方孩子的爸爸見面,一比高下。
  • 影評|《分裂》:你決定了你是誰
    ,趁著香港比美國早那麼幾個小時上映,去看了《分裂》,看完之後,真的直呼過癮,以及忍不住要馬上寫影評。第一次,在電影院裡,邊看邊記筆記,生怕自己會漏掉一些當時的想法。在看電影之前,其實對本片的關注僅來自於地鐵站和公交站的廣告牌。海報上寫著的24重人格,已經讓我覺得可看性非常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