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電商在線
3月20日,阿里巴巴對外公布「撲克牌追殺令」中的9大典型打假案例(詳情請戳《玩狠的!阿里發撲克牌追殺令,假冒愛馬仕LV上榜》),旨在向包括執法司法機關在內的全社會公布線索,在打假領域發動一場人民戰爭。值得注意的是,這9件案例中已獲刑事判決的有4起,但制假、售假者絕大多數獲緩刑,堪稱「緩刑專業戶」。
4起案件分別為「紅桃K」假冒蘋果配件案、「方塊K」假冒ZARA服飾案、「草花K」假冒星巴克保溫杯案和「黑桃K」假冒完美蘆薈膠案。涉案共5人,其中判處有期徒刑最長為3年4個月,最短為1年4個月,判緩期執行的有4人,5人均被法院認定有從輕處罰情節。
另一組數據更令人驚愕,2016年阿里巴巴抽取33份制假售假案件的判決書,發現已判決案例涉及47人,其中判緩期執行的有37人,比例高達78.7%。例如東部某省一個銷售假冒品牌女性內衣案件,法院認定其涉案金額達200多萬,屬情節特別嚴重,判決結果為判3緩4。
阿里巴巴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有些無奈。「緩刑比例高,違法成本低起不到震懾作用,累犯、再犯就會出現。」
例如在這次對外發布的「方塊A」阿里聯手LV跨國打假案中,現場抓捕的5名制假工人為2015年廣州市偵破的另一起涉嫌LV品牌製售假案件中的工人。第一次,由於無法證實主觀故意,工人被釋放目前,而這一次5名重操舊業的工人被依法刑拘。
「從司法實踐上看,緩刑的適用比重太高了,判了他還在社會上待著,還在幹。」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市昌平區檢察院副檢察長王新建議,對於制假售假,應當嚴格禁止緩刑適用,同時可考慮對於累犯的製售假者,處罰其終身禁止從業。
重典治假貨是民心所向,只有讓制假售假龐大鏈條上的每一個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刑事處罰,才是中國從世界工廠走向自主創新,引領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今年3月7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發出微博,呼籲「像治酒駕一樣打假」。這一呼籲成為兩會期間的熱點話題,引起全民大討論,這次阿里對外發布「撲克追殺令」亦是「治酒駕式打假」思路的具體體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