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隨著西奈半島的急促槍聲,埃及國內反恐形勢變得異常嚴峻。有分析稱,隨著極端武裝IS在敘伊兩國的迅速崩潰,其殘餘部很可能分散力量,逃至了其它中東國家另起爐灶,埃及便是受波及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也因此,受困於自身經濟的埃軍方,開始考慮引入外部力量來共同抗敵,這便是在敘利亞戰爭中表現出色的俄羅斯。據悉,在剛剛結束的一次會談中,俄埃兩國一致同意,可以互相使用對方的空軍基地,戰鬥機的通行也將毫無阻礙。
無疑,通過在敘利亞的數年苦戰,俄軍已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作戰效率,而更為重要的是,這不僅為他們贏得了新的軍事盟友,還打破了北約步步緊逼、不斷合攏的包圍圈,畢竟埃及緊挨地中海,並掌握著溝通其與紅海的蘇伊士運河。
如此一來,借著幫助盟友作戰的由頭,俄羅斯空軍在該地區的活動頻率,將從原先的零快速上升,假設有空中預警機得以部署,那麼北約方面的戰機起飛後,將會被更早地發現和監控,儘管這並不會造成實質威脅,但的確會大大壓縮前者的活動邊界。
事實上,上溯到中東戰爭時期,俄前身的蘇聯就曾大力扶植埃軍,一方面他們貢獻了視作寶貝的米格系列戰鬥機,另一方面還派出軍官顧問團,幫助其與當時的以色列軍隊作戰,儘管結果並不盡如人意,可卻讓兩國形成了較深的合作關係。
所以說,「付出總有回報」並不是空談,看美國近年來在中東的處理方式,基本上是拆東牆補西牆,甚至還默許了IS的快速壯大,並因此失去一眾小弟的信任。反倒是俄羅斯,孤注一擲力保阿薩德政權,最終使得滿盤皆活,更收穫了含沙特在內眾多國家武器求購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