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是不是對愛情有什麼誤會?

2021-01-22 影心理





寫這部電影前,我猶豫了兩天,是因為並不欣賞它。對於網上盛傳從頭哭到尾,完全沒感覺。自認還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為什麼不能被這部電影感動呢?於是決定,有必要好好盤一下。


故事是從倒敘開始的,某個叫張哲凱的音樂人死了。他為自己所愛的女孩宋媛媛寫下了一首動人的歌曲,而宋媛媛也不知所蹤。



張哲凱和宋媛媛的故事,發生在他們的高中時代。張哲凱的父親因為白血病亡故,留下他獨自面對一屋子的遺物。那麼他的母親去了哪裡,此處並沒有交代。一個高中生,遭逢變故,身邊沒有人可以支持他。將自己封閉起來,再正常不過。


同學宋媛媛突然而至,可以說非常主動的接近他,引起他的關注。宋媛媛的活潑開朗,不拘小節,正是張哲凱需要的。他們考上了同一所大學,宋媛媛也很快住進了張哲凱的家。兩個人無時無刻不在一起,甚至還進了同一家唱片公司,誰都以為他們是情侶。


可他們不是情侶。



因為張哲凱認為,他們不能成為情侶,這會傷害到宋媛媛。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劇透了,不過一部言情劇劇透一下應該也無傷大雅。我們的重點在於,去了解張哲凱出於什麼動機,將他和宋媛媛的關係定義在友達以上的位置。張哲凱的父親死於白血病,而他也患了同樣的病。我們不去講究白血病是否會遺傳,且按影片的設定來走。那麼母親去了哪裡?母親因為受不了兒子也患病的打擊,留下一筆錢跑了。


於是張哲凱從愛上宋媛媛開始,就下定決心不能和她成為情侶。這樣可以避免在未來某一天,他因白血病離世的時候,宋媛媛不至於太過悲傷。


可是,他們除了沒有親密行為(只有唯一的0.5次)外,和普通情侶別無二致。他們相依相伴,視彼此為最重要的人,甚至住在一起,連生活習慣都磨合的好好的。人和人的關係並不僅僅靠標籤上的定義,彼此心理上是如何認定的才更重要。他們從相識開始,就慢慢的進入了非常深的依戀關係裡,任何一方的離世,對另一方都會是打擊。絕不會僅僅因為他們的關係在定義上不是情侶,這種喪失帶來的痛苦就能少一些。生活中太多定義上是夫妻的關係,彼此冷漠的還不如普通朋友。定義上是家人的關係,卻比仇人關係還糟。可見關係的定義,遠不如心理的感受來的重要。



所以張哲凱從決定和宋媛媛在一起開始,就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之後為她謀劃未來的丈夫,硬插一腳拆散了楊醫生和未婚妻,全都在做一件事,向他的父親認同。「父親死於白血病,我也必須死於白血病。如果白血病整不死我,我可以通過常年的悲苦和壓抑,讓自己最終走向死亡。」這就是張哲凱內心的獨白,潛意識無法言說的需求。


如果他在最初,就下定決心不拖累任何一位姑娘,不開始一段戀情,那也許更催淚一些。然而他沒有,在向父親認同的路上,他需要一個客體來幫助自己完成。顯然,這個客體就是宋媛媛。他需要悲壯的死去,而不是默默無聞的消失。如果沒有旁觀者,這種向父親認同和效忠的行為豈不是太寂寞了。



如果他正視和宋媛媛的感情,從一開始就明確他們是情侶的身份,結局會不會不同?我更傾向於會不同。70%的軀體疾病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那麼反過來說,如果他沒那麼多的壓抑和痛苦,坦然的和宋媛媛感受戀愛的美好,白血病是否一定會發作呢?要知道,從他認識宋媛媛到離世,長達十三年之久。這十三年裡,他們有過許多快樂的日子,但這種快樂對張哲凱來說是虛假的。他懷揣著這樣一個大秘密,始終無法真正的愉悅起來。他也並不能享受這段關係帶來的幸福,因為這段關係,他是要去斬斷的。


這就是說,在張哲凱的理解中,我們都知道自己是要死的。因為必然會死,所以每一天都只是不幸福的重複。這是活著的意義嗎?顯然不是。



張哲凱也無法向宋媛媛坦誠自己的白血病,因為連母親都無法接受自己患病,更何況其他人呢?他帶著悲觀和抑鬱的視角去理解自己和重要他人的關係,就好象戴著有色眼鏡,看出去的事物都是變形的,不真切的。


同時,在他為自己設計的悲壯的腳本裡,也拖入了楊醫生和他的未婚妻。誠然,楊醫生的未婚妻劈腿,但這是他們的事。作為一個外人,找私家偵探跟蹤楊醫生的未婚妻,並把她和其他男性的親密照片發給楊醫生,行為有點卑劣了。沒有人可以僅憑一些表象,去決定他人關係的走向,更何況這一切也並不真正為了幫助楊醫生從一段糟糕的關係裡解脫出來。張哲凱明明知道宋媛媛對自己一往情深,卻安排了楊醫生給她,楊醫生何其無辜。



如果說這段故事裡真的有值得一哭的人,非宋媛媛莫屬了。


因為咖啡館偶遇張哲凱被其母親拋棄,引發了宋媛媛的童年創傷。小時候,父母坐計程車離開後再也沒有回來,宋媛媛深深的體驗到被拋棄的痛苦。所以在那一刻,註定她成為了張哲凱悲壯大戲裡的犧牲品。我們常常說為什麼一些人會和另一些人走在一起,因為他們心靈上的創傷正好匹配,榫口搭上了。


宋媛媛想成為張哲凱的藥,他越抑鬱,她越活潑,甚至活潑的近乎誇張。這樣一心撲在對方身上,投射性認同很容易產生。她想和張哲凱成為名正言順的情侶,然後結婚,然後生孩子,然後手牽手一直到老。所以當張哲凱和她親熱的時候,她覺得很自然。可是那半次親熱就沒了下文,她說搬到他家來,說要給他改個和自己匹配的名字,對方都同意。但對方就是不說她是自己的女朋友,就是不肯定義他們的關係,宋媛媛為了能守住張哲凱也選擇了接受。



一次偶爾的機會,讓她得知張哲凱身患絕症。當然啦,怎麼可能不知道?兩個人從高中時代就膩在一起,大學畢業做了同事又開始同居,如果說對方有這樣的大病還不知道,簡直不現實。張哲凱也必然會讓她知道,他是說不出口,但會通過其他方式,比如寫日記。就如同前文所說,如果他真的不想讓宋媛媛知道,不需要將他們的關係拉的那麼近。拉近了就只有一個結果,宋媛媛一定會知道他得病,並最終會認同他為她安排的未來,找一個好人結婚。


但這個未來是宋媛媛在張哲凱的投射性認同裡的、不是她真正想要的未來,對方從來沒問過她真正想要什麼。所以,當她真的和張哲凱分開,和楊醫生結婚後,才明白這不是她想要的。她才是這個故事裡最值得悲傷的人,花了十三年時間,不過是幫張哲凱完成了他的需求。最後自己的愛無處著落,還把楊醫生拉進來墊背。



如果故事可以改寫,也許我願意看到張哲凱坦誠自己的病情,宋媛媛願意和他度過快樂的十三年。當到了告別的那一刻,他們一起回憶這段美好的時光,鼓起勇氣承受生死離別的悲痛。又或許宋媛媛最後還是會跟著張哲凱走,和影片的結尾一樣,但至少他們獲得了十三年的幸福。不用在其他人身上浪費一分鐘,不把無辜的楊醫生拖下水,那我會真的被感動,畢竟我的淚點很低。




臺灣的言情片以前真的是笑傲群芳的存在,每次都被深深的打動,完全不輸擅長塑造小清新的日本。可是近幾年,乏善可陳。不是片名裡多寫幾個「悲傷」,就真的能讓觀眾悲傷起來的。如何找到情感上的共鳴點,不要為了催淚而催淚,才是一部電影優秀的地方。



想加入影心理讀者群 請聯繫平臺助理微信:xinliwanka,或掃下方二維碼,通關密碼:我是讀者。如果覺得我們的文章還有些趣味,或許還能給一些提點和幫助,歡迎點讚轉發,或打賞支持作者。想了解主創或預約心理諮詢,請點最下方的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催淚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這是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9開年第一催淚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作為2018年中國臺灣華語電影票房冠軍,電影憑藉絕佳的口碑表現,哭爆亞洲,點燃話題,掀起一陣「悲傷」熱潮!然而,故事遠比這裡所寫更要悲傷.
  • 韓國愛情電影影評:《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這種主題的表達方式有點類似於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沒有溝通導致相互錯過,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並且錯過了對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段時光,不禁讓人感慨、嘆惋故事是不是應該就像影片中恩媛的獨白「說出來,我不會丟下你,我會抱著你一起死去」那樣發展比較好。當然只是假設,但是如果真的這樣發展的話,姜哲圭不會那麼安心,平靜、滿足地死去。
  • 年度催淚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年度催淚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即將在3月14日白色情人節虐心上映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白色情人節公映,今日發布「夢中的婚禮」版公映海報和由男主角劉以豪演唱的主題曲《有一種悲傷》MV。時光網訊 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3月14日白色情人節正式公映!這部由林孝謙執導,陳意涵、劉以豪、張書豪、陳庭妮主演的愛情片,今日發布「夢中的婚禮」版公映海報和由男主角劉以豪演唱的主題曲《有一種悲傷》MV,電影即將於3月14日正式公映,一場悲傷風潮即將席捲內地。      在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Cream(陳意涵 飾)和K(劉以豪 飾)因為有著相似的坎坷身世而從小相依為命。他們「同居不交往」,是朋友、是親人,也仿佛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相信愛情
    大家好我是最酷娛樂小編,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來自臺灣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是改編於2009年的韓國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3月14號上映。這是一部悲傷的愛情電影,電影院推薦也是說自己帶上紙,小編我今天也特意看了,電影很感人。
  • 年度最催淚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這是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9開年第一催淚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定檔3月14日白色情人節!作為2018年中國臺灣華語電影票房冠軍,電影憑藉絕佳的口碑表現,哭爆亞洲,點燃話題,掀起一陣「悲傷」熱潮!此番在內地上映,必將帶來新的驚喜。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年度最催淚的愛情電影!
    ,到底男主角劉以豪口中「超級悲」的故事有什麼魔力?比悲傷更悲傷 張書豪被封「史上最強工具人」比片名還要更悲傷的角色,有不少網友認為不是男女主角,而是飾演配角的張書豪,被封為「史上最強工具人」一點也不為過,張書豪本人也在IG自嘲,至於到底有多讓人心疼,進戲院就知道啦!
  • 聽歌 -電影原聲 - 劉以豪《有一種悲傷》(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主題曲)
    本公眾號文章、歌曲搜索只需關注公眾號後回復「搜索」即可推薦獲得採納者可獲本公眾號推薦過的歌曲音頻資源一首《 有一種悲傷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主題曲以前推薦過A-Lin的版本,當時還沒看過這部電影,只是覺得歌還不錯,最近電影上映了也是抱著是不是真的很催淚的心態去看的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當愛情跨界親情
    你是否見過愛情跨界親情?這樣的跨界是不是很新奇,當愛情裝上親情,那就是愛上加愛,最近就重溫這樣一部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正如其名,它販賣的是故事,講述的是悲傷,演繹的是愛情。這是一部臺灣影片,2018年在臺灣上映,於2019年在大陸上映的,此後被譽為年度催淚之作。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有一種悲傷比悲傷更悲傷
    有一種悲傷是笑著與你分開思念卻背對背張望 剩下倔強,剩下合照。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講的是唱片製作人張哲凱和王牌作詞人宋媛媛相依為命,兩人自幼身世坎坷只有彼此為伴,他們是親人,是朋友,也仿佛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父親罹患遺傳重症而被母親拋棄的哲凱,深怕自己隨時會發病不久離開人世,始終沒有跨出友誼的界限對媛媛展露愛意。
  • 聊聊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我挺喜歡看電影,但我對電影沒有什麼獨到的品味,一般是哪部票房高名氣大就去看哪部。除了看名氣,內容方面我和大多數女生一樣,喜歡情感類的;風格方面,我覺得坐在黑乎乎的影院裡旁若無人地跟著劇情哈哈大笑,這感覺真不錯,真減壓,所以喜劇很受我的青睞。或許是因為愛情是神聖莊嚴的,嘻嘻哈哈和它的氣質不搭,所以多數扣人心弦、盪氣迴腸的愛情都是以悲劇收場或者留下無限遺憾。
  • 比 悲傷 更悲傷 的故事
    上周末 在朋友家吃飯的時候  她說想去看綠皮書 還有夏目友人帳 還有比 悲傷 更悲傷 的故事
  • 催淚神劇:臺灣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今天分享一部愛情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男女主角完美詮釋什麼是「真愛」,真愛就是以對方幸福為生命,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一種狀態。這部2019年臺灣的愛情劇,被眾多影迷封為「必哭神片」。更表示影片一上映,在電影院裡有不少觀眾現場哭暈,被急救車帶走!
  • 如果有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那麼比痛苦更痛苦的事情是什麼?
    最近一部臺灣電影賺足了大家的眼淚,沒錯我說的就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悲傷是因為痛苦,人為什麼會痛苦?也許了解了痛苦的來源後,我們可以找到擺脫一些痛苦的辦法。在佛家看來,人生來就是充滿痛苦的,哪怕是我們以為美好的愛情。
  • 怎麼評價《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個電影,片中有哪些槽點
    怎麼評價《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個電影,片中有哪些槽點看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實在受不了這種電影,應該是我在電影院看過的最不好看的電影了,如果很喜歡這部電影就不要看了,開頭一上來就是明顯的臺灣普通話,極其不習慣,讓人不舒服,當然這是我個人原因,開頭劇情差的幾乎讓我閉眼走人,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到底是什麼?
    直接把青春期分離焦慮幻想實現了——很多人在青春期的時候,都幻想過、或夢到過親人消失,自己被迫獨立的情節。這其實就是分化受阻後的一種幻想滿足。接下來,沒能正常完成心理分化的男主和女主展開了一種共生的相處方式——彼此都為對方而活,化為對方心中的理想親人。同時,又為了防禦分離和象徵層面的「亂倫」,而選擇不能融合和性交。最後,分離焦慮幻想(分開會死)達到高潮。
  • 評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已經上映過去好久,看完已是好久,現在才寫有諸多原因。當然,這是一個詩人導演的傳統電影是其一,而更多的是思考與恐懼。為什麼如此吸引觀影人?為什麼有如此淚點?為什麼明知道故事結局樣子,還是會感動?更為恐懼的是害怕自己的愛情也是悲傷色彩,但恰恰每每我們的感情大多都是以悲涼為底色的,在多顏色到最後都是悲涼結尾。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不符合邏輯,但符合愛情
    注意:本文有嚴重劇透2018年臺灣本土電影的票房冠軍是翻拍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翻拍自2009年權相宇、李寶英主演的同名電影,票房為2.4億臺幣,換算成人民幣雖然就5000萬元,但放在臺灣本土電影裡,這個成績已經相當不得了了,要知道2017年臺灣本土電影最高票房僅為1.06億臺幣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看完讓人淚目
    不知道什麼原因,又去電影院看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花了兩小時看完了來自寶島臺灣地區電影,當然陳意涵劉以豪兩位主角演技很抗打,整體觀感還是很感動的,與其說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反倒覺得還不及悲傷,但著實是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好的電影就是能把一個故事講完整了,而它做到了,前100分鐘的劇情都在為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年度最催淚愛情電影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此前已陸續在中國臺灣及香港地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上映,票房成績一騎絕塵,堪稱2018年度現象級愛情電影。在中國臺灣地區,該片刷新了2018年臺灣電影首周末開畫紀錄,打破了臺灣本土電影票房最快破億紀錄,成為了2018年當之無愧的最賣座電影!在中國香港地區,該片榮登2018年香港華語片票房三甲之列,並多日蟬聯香港單日票房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