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李少紅:440億票房了,還是缺好導演

2021-03-02 瞭望東方周刊

現在看電影的年輕人見多識廣,如何能跟他們同步,找到他們覺得對的東西,對大家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覃柳笛 特約撰稿劉佳璇/北京報導


電影《岡仁波齊》劇照

「銀幕雖然在增長,但以人均銀幕數來算仍然不夠多。大家都在市場上擠獨木橋,商業片都搶不過來,藝術片就更沒法搶。」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著名導演、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這樣評價2015年火熱的電影市場。

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達到了「十二五」期間最大的增幅。但是在年終總結陳詞中,對於當下中國影業的擔憂也被紛紛表達,特別是以喜劇片為主的商業片形勢大好的情況下,中國電影的藝術問題如何解決。

面對幾何式增長的中國電影市場,導演們似乎始終難以達到商業和市場的平衡。如在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看來,「以中國電影市場的容量,至少需要200個成熟導演,但算上港臺兩地,能找到的優秀導演只有60個。其中香港導演不超過10個。」

2015年12月,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共同發起的「CFDG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在京啟動。該計劃是官方層面在電影產業對長效人才培養機制的嘗試,旨在可持續地挖掘、選拔和培養青年電影人才。

知名導演將以監製身份幫助被選拔的青年導演完成電影作品,而資金、宣傳方面,則會得到騰訊互動娛樂、合一影業和百度糯米影業等影視巨頭的支持。

「做這樣打通產業鏈去培養人才的事情的確很難。」在李少紅看來,電影市場的觀眾和創作人才都需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綿延不斷的人才培育渠道」。

時代變了,有些事情沒有變


《瞭望東方周刊》:2015年新人導演頻出黑馬,如閆非、彭大魔的《夏洛特煩惱》、董成鵬的《煎餅俠》都攬下10億元量級票房,你覺得這些青年導演優勢在哪裡?

李少紅:電影某種意義上來講是「觀眾文化」,就像馮小剛一直在思考「怎麼拍才能讓觀眾買帳」。現在看電影的年輕人見多識廣,如何能跟他們同步,找到他們覺得對的東西,對大家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拍電影的門檻越來越高,標準水漲船高。

青年導演的天然優勢是和年輕人、網絡一起成長,所以吸收的東西更廣。他們能反映時代的精神面貌和年輕人的所思所想,就有一定的號召力。

就像當年馮小剛的電影一樣,那時年輕人就像現在年輕人喜歡大鵬一樣喜歡他。對觀眾而言,電影形態對、內涵對,就一定受歡迎。

《瞭望東方周刊》:現在這些新導演有很多是跨界成為導演的,對此褒貶不一,你怎麼看?

李少紅:跨界其實是整個文化產業的互動,這種跨界現象是始終存在的。馮小剛是從電視跨界來的,也有從演員跨界來的,像是趙丹、謝添這些老前輩。只是現在文化形態樣式更多元,有大鵬、易小星、筷子兄弟這樣網絡跨界來的,也有像《夏洛特煩惱》從小劇場來的,還有高曉松這樣從音樂跨界,韓寒從小說家跨界……這些都是把其他類別的藝術形式大銀幕化,把各種門類轉化成電影。

有些導演本身就是明星,品牌的確是需要的,但專業導演不僅僅需要品牌,還需內涵。馮小剛剛做電影導演時,形容自己把帳篷扎到了城外,像地道戰一樣一點點挖進去。所以,電影入門是一回事,但真正做好、能不斷階梯式提高,還需要專業性的培養才能稱職。

《瞭望東方周刊》:也有人認為徐崢這類電影人屬於「產品經理型導演」,你怎麼看?

李少紅:其實,過去我們跟著韓三平去找投資、找發行,是在大眾不了解的情況下做著「非導演」的工作。現在業界提這個概念,是因為媒介越來越發達,電影製作越來越公開化。現在電影營銷更重要了,過去幕後人員不會站在臺前與觀眾互動,現在導演則要做闡述,做宣傳營銷。一個影片檔期是二十天左右,每天都有六七部影片上映,大家都在肉搏,搶觀眾,分流市場,面對這個「擠獨木橋」一樣的競爭,導演必須在短期內搞宣傳營銷的攻堅戰。

2015 年 12 月,導演徐崢在「CFDG 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現場發言

導演要面臨一生的挑戰


《瞭望東方周刊》:剛剛踏入導演行列又沒有自身品牌效應的青年導演,面臨市場競爭的困境如何解決?

李少紅:電影是一個經濟活動,導演不像小說家,有漫漫長夜陪伴他就能創作出來。電影要靠幾十個人、上百個人一起合作,青年導演想獲得別人的承認還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導演協會要扶持他們,我們需要培訓這些人才,用專業的點撥告訴他們項目有什麼問題、怎麼改進。另外就是要幫助他們對接資源,讓資本相信他們的能力。

《瞭望東方周刊》:你覺得應該如何扶持青年導演?

李少紅:現在需要長期的培養機制。過去電影局也委託中國導演協會,希望我們發現人才,打報告就可以撥輔導金。但我們認識的人有限,依舊大海撈針,這種「撒芝麻鹽」的扶持解決不了大問題。

現在,電影局想做落地有聲的體系和長效機制。我們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及支持文化精品創新的基金,應該怎麼投?現在做出一個「CFDG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的平臺,投入的資金也很清晰,選出來好的原創項目就撥給100萬,做好了還可以增加。有經驗的導演來做這些項目的監製,在這個計劃的扶持下,青年導演也得到了嫁接資本的渠道,因為這個大平臺上有各大電影公司的資源,還有網際網路企業的支持,相當於打通了產業鏈。

《瞭望東方周刊》:中國電影市場的升級對電影工業化提出了要求,在這個歷程中,是不是仍存在人才缺口?

李少紅:中國電影市場已經飛躍到400個億的票房量級,但要完成像美國一樣的市場、產生飛躍,必須靠人才,否則全是空話。對於這個增長空間來說,雖然現在出現了這麼多年輕人,但還遠遠不夠。光線王長田粗算,需要200個導演才能把這件事趕上去。

首先要發現電影人才,比如我們就想利用扶持計劃讓有想法的電影人才在成長初期就受到資本的幫助和觀眾的認知,引起大家的興趣,然後關注、追隨他們做的電影。

《瞭望東方周刊》:有學者認為,電影市場如今雖然火熱,但內容上水準還是參差不齊。你覺得在創作方面,電影人應該有怎樣的態度?

李少紅:最近我和一些同行在看完張揚導演的《岡仁波齊》之後,激動難眠,一直興奮地討論。他在西藏扎了一兩年,去拍了自己追求的一部電影,這讓我們很感動。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電影夢想,這是電影帶來的精神誘惑,它不僅僅是給觀眾的娛樂,更是精神層面的追求。

我們現在需要兩種導演,一種是好的商業導演,另一種是在藝術上可能小眾、但堅持追求的導演。藝術有藝術標準,市場有市場標準,面對商業電影人才和藝術電影人才時,我們不該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

我們去扶植人才時,首要看這些人才對自己的電影準備得成熟與否,不應混淆二者的標準,去排斥哪一方。而年輕人才也要明白,個人表達和市場效果在這個市場環境還不太能兼顧。你要選好,不要想著都要,都要就會不倫不類。

剛入行的青年導演要選好自己的這條路,不管你的夢想是大鵬《煎餅俠》式的,還是當年馮小剛《甲方乙方》式的,都要堅持自己的選擇。一開始,每個人的電影夢想可能是簡單的,但是走進來之後,它會不斷升級,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生的挑戰。

電影《心迷宮》劇照

文藝片不是徹底沒有觀眾


《瞭望東方周刊》: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雖然大爆發,但總體而言文藝片票房還是比較慘澹。你如何看待文藝片在2015年的情況?

李少紅:2015年總體比去年好。像忻鈺坤的《心迷宮》製作經費很少、才170多萬元,影片質量和格局都不大,但它選好了觀眾對象,票房也可以上千萬。這給我們一個信心,文藝片不是徹底沒有觀眾,而是要用什麼方法吸引觀眾,讓觀眾找到看它的渠道。

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重放我在上世紀90年代拍攝的《血色清晨》。我當時想,誰會知道這個電影?但我看見很多文藝青年和影迷在追隨,每場都滿場。


《瞭望東方周刊》:官方和院線如何合力來培育這個市場?

李少紅:小眾電影需要一個固定的長線來培育市場,讓觀眾知道到哪裡去看。現在院線也在摸索。接下來,每年會由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挑頭,在萬達院線做文藝電影展映月。

實際上,院線目前只開發了16%的黃金時間,這些時間被商業電影拿走,但還有八成多的時間檔沒有被利用起來,院線在考慮如何開發這個時間。所以,我們這個文藝電影展映月的想法和院線一拍即合。這種活動應該固化下來,讓觀眾知道去哪裡看、在什麼時候看,給文藝片留下空間,去慢慢培育市場。

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對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上分配的空間還比較失衡,這個比例的大小和觀眾口味、產業發展都有關係。純粹的商業電影是市場產品,自然必不可少,觀眾想要娛樂,你就要提供娛樂。我們現在需要好的商業類型片去推動電影工業化,另外,我們也呼喚能出現表達思想情懷、反映時代、超越消遣的電影,這是培育人才的緣由。

瞭望東方周刊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一鍵關注

獲得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早報超有料丨《八佰》破2020年全球單日票房紀錄《掃毒》《寶貝計劃》導演陳木勝去世
    新鮮資訊morning call 盡在早報超有料朋友們新的一周早上好。明天,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就要到了,屏幕前的你,是在絞盡腦汁為另一半準備禮物?還是不知如何向動心的對象表達出自己的愛意呢?不如讀完早報繼續想!
  • 導演李少紅I中國女性創作者的獨特「電影人氣質」
    本期為內容回顧:深度聚焦中國著名女導演李少紅。原創 獨家 I 影視工業網·HELLO!全球電影節社群採訪 撰稿 I 河夏 策劃 宣傳 I Rachel   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電影論壇見到李少紅導演,總算領略她的「犀利」與「細膩」。談及電影及創作本身,她極具中國女導演的獨到氣質,颯爽、果敢、尖銳。
  • 李少紅|一絲不苟是優秀導演的天性.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她無論是在節目還是在導演工作中,總是冷靜利落,點評也是言簡意賅。在第一期《演員請就位》裡,李少紅是第一個指出明道「拿槍手勢不對」的人,這可以說是她在部隊大院以及後來當兵的成長經歷中收穫的敏銳。
  • 趙薇攜手李少紅許鞍華亮相2018香港電影導演會頒獎禮
    從左至右:趙薇、李少紅、許鞍華2018香港電影導演會周年晚宴暨年度頒獎禮3月18日晚在香港洲際酒店大禮堂舉行,許久未公開露面的趙薇攜手李少紅、許鞍華兩位知名導演走上紅毯,有意思的這三位導演,都是身著黑色服飾亮相,嚴重撞色
  • 440億收官!回眸2015中國電影七大「關鍵詞」
    中國電影年度票房首次站上440億元的歷史新高點,新的「黃金十年」,大門已經開啟——新華社記者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獲悉,2015
  • 從李少紅導演談論電影與女性
    中國導演霍建起在論壇中談到女性導演的時候感慨,第五代導演裡有以李少紅、胡玫為代表的女性導演,「她們表現的作品往往是女性,因為她們感同身受,所以我覺得女性電影今天肯定會越來偉大,女性是偉大的」。誠然,作為第五代女性導演的傑出代表,李少紅永遠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 早報超有料丨《八佰》破2020年全球單日票房紀錄 《掃毒》《寶貝...
    還是不知如何向動心的對象表達出自己的愛意呢?不如讀完早報繼續想!  票房小喇叭 | 《八佰》單日票房超2億,破2020年全球單日票房紀錄 截至8月22日23時40分,電影《八佰》當日票房達2.03億元,觀影人次近
  • 《演員2》沒了李少紅,觀眾拍手叫好,來了爾冬陞,收視喜上加喜
    觀眾期待已久的《演員請就位》第二季於10月2日晚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第一季四位導演的點評就比演員演戲還要精彩,有人說小四郭敬明沒資格坐在那裡,還有人說趙薇新生代導演,能否跟陳凱歌導演平級?第二季,陳凱歌、趙薇和郭敬明一個沒少,唯獨缺了李少紅導演,這讓觀眾非常開心,甚至拍手叫好!
  • 謝飛、李少紅、王小帥…「四代導演」齊聚鄭州,探討中國電影的發展
    導演李少紅:關注女性在時代中的變化,成為創作源泉導演李少紅表示,時代和現實賦予創作靈感,自己無論從第一部電影《銀蛇謀殺案》,還是到現在所做的,都是在關注現實主義題材。從不自覺到自覺,近年來,李少紅越發關注女性在時代中的變化,「作為一位女性導演,女性視角、女性表達是我的優勢。」
  • 李少紅,你太狠了
    而這次蔣夢婕明顯示好卻退賽了,不免讓人猜測是李少紅從中作梗。畢竟李少紅可不是好惹的。當年楊洋同樣與榮信達籤了15年長約,在《紅樓夢》之後亦無好機會,於是他決定另闢星途。2014年,楊洋私自接拍《盜墓筆記》,一下子惹怒了東家榮信達。李少紅不留情面,狀告《盜墓筆記》出品方,要求停止楊洋的拍攝工作,並索賠900萬。
  • 李少紅:影視雙棲,初心未改
    李少紅身上的另一個「第一」,是她1995年執導的電影《紅粉》,開啟了國產片分帳模式的先河。而隨後拍《雷雨》,更是讓她成為國內最早轉型拍電視劇的電影導演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進入影視行業的李少紅,是為數不多在電影和電視兩個領域皆有建樹的導演。不管是電影《血色清晨》《紅粉》,還是電視劇《雷雨》《大明宮詞》《橘子紅了》《新紅樓夢》,皆有李少紅的鮮明烙印。
  • 中國最會調教演員的導演李少紅
    導演和演員之間有一定的磁場反應,同一個演員在不同的導演作品中也會呈現中不同的狀態,這和導演的功力是息息相關的。不得不說,中國最會調教演員的導演非李少紅莫屬,很多演員都在李少紅的調教下大放異彩。方法論是表演的基礎,但是不是萬能的,最重要的還是讓演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開竅」,這種開竅有時候來源於自己,但更多的時候是需要外界的幫助才能夠完成。導演李少紅在從業三十多年多年的經歷中,調教演員的功力得到圈內一致的認可。
  • 李少紅:我創作的最大優勢就是性別特點和女性眼光
    核心提示: 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上,近14億人民正在上演波瀾壯闊的活劇,社會的深度變革、基層百姓的歡樂憂傷,構成氣象萬千的生活景象,生活中充滿感人肺腑的故事,這為文藝創作開闢了無比廣闊的空間。
  • 李少紅:我創作的最大優勢就是性別特點和女性眼光
    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上,近14億人民正在上演波瀾壯闊的活劇,社會的深度變革、基層百姓的歡樂憂傷,構成氣象萬千的生活景象,生活中充滿感人肺腑的故事,這為文藝創作開闢了無比廣闊的空間。現實主義題材為眾多經典影視作品提供創作源泉,出席第35屆金雞百花獎的嘉賓就此共話現實主義。
  • 胡歌新片票房2億,成功還是失敗?他盡最大努力,卻被導演拖累
    胡歌主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上映一周,票房1.8億,無論上座率還是票房比,始終不慍不火。如今排片量已經只剩5%左右,最終票房的落點,也就是2億左右了。相比之下,如此晦澀難懂、全程方言,對觀眾十分不友好的《聚會》,居然能做到首日票房4500萬,3天票房就突破了1.3億,可想而知,【胡歌第一部男主角電影】這個噓頭本身,給票房帶來了何其巨大的加成。
  • Talk 對話 | 李少紅:只用市場做標準是不公平的
    不管是類型電影還是作者電影,你都要讓它有更高的藝術性,更豐富的藝術感。」提起中國第五代女性導演的代表人物,李少紅導演的名字總會在第一時間映入觀眾的腦海。對女導演也特別好奇。他們永遠會問我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有多少女導演。一開始我都不知道,後來我自己算了一下,各電影製片廠加起來真的有20多個女導演。然後他們都好驚訝,我說是少了嗎?他們說太多了,都不能想像。全世界加起來都沒有20個。
  • 對話李少紅:「獨樹一幟是因為我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
    論壇結束的當天下午,我們在銀星皇冠酒店的採訪間再次見到了李少紅導演。面前的她狀態極好,脊背永遠挺直,自帶知識分子氣質同時兼具一絲潮流氣息,腳上穿著一雙Maison Margiela 分趾平底鞋,講話條理清晰,且自有一種不容忽視的威嚴:出生於軍人家庭、早年在四川軍區獨立第2師當宣傳兵的經歷或許賦予了她一些「殺伐決斷」的果決,身為國內頂級女性導演,多年來一直擔任中國導演協會主席,橫跨電影和電視劇片場的幾十年幫助她進一步淬鍊了這種果決
  • 導演李少紅和作家郝景芳聊文學
    #導演李少紅和作家郝景芳聊文學# #郝景芳談專業作家有上頓沒下頓# 執導多部影響中國電視劇行業的經典的李少紅,清華物理系畢業的郝景芳,茅盾文學獎獲獎者李洱,他們正在進行一場關於文學的交流,三人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當兩代資深「文藝青年」遇上「網絡文學」,她們如何思?如何想?戳圖,更多精彩呈現!
  • 李少紅攜《大宋宮詞》講述與開封的不解之緣
    在籌備拍攝《大宋宮詞》之初,李少紅導演便下定決心,要以鏡頭帶領觀眾重回大宋,領略盛世風採。因此除了在服裝、化妝、道具這些基礎配備上多下功夫之外,建築、場景等各方面也不容有失。《大宋宮詞》劇組的美術指導宋軍為了真正復原「大宋」,可謂是獨具匠心。在前不久發布的《大宋宮詞》海報中,這種匠心再次得到體現。
  • 《大明宮詞》周迅意外入選,陳凱歌夫妻秀恩愛,李少紅夫妻最甜蜜
    李少紅,曾經捧紅了周迅、陳坤和楊冪等人,還和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都是同學,她還是國內第一位獲得銀熊獎的女導演,是第五代導演的先鋒人物。陳凱歌和李少紅導演還是大學同班同學無論是恢弘的場景還是考究的服飾,每個鏡頭都讓人有視覺享受,而這一切都和導演李少紅的丈夫曾念平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