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李少紅和作家郝景芳聊文學

2020-12-04 熱榜內容

#導演李少紅和作家郝景芳聊文學# #郝景芳談專業作家有上頓沒下頓# 執導多部影響中國電視劇行業的經典的李少紅,清華物理系畢業的郝景芳,茅盾文學獎獲獎者李洱,他們正在進行一場關於文學的交流,三人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當兩代資深「文藝青年」遇上「網絡文學」,她們如何思?如何想?戳圖,更多精彩呈現!【關注並帶話題#導演李少紅和作家郝景芳聊文學#和#郝景芳談專業作家有上頓沒下頓#轉發,抽1位送100元京東卡一張】@頭條抽獎平臺抽獎詳情

相關焦點

  • 網絡時代,「文學青年」是一個貶義詞嗎?
    而數十年前,那時的李少紅,還不是一位電影導演,而是四川軍區獨立第2師的一位宣傳兵。在她的軍旅生活中,陪伴她最多的,除了政治學習就是書籍。「文學青年」,曾是李少紅身上的一個標籤,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人的故事。
  • 從李少紅導演談論電影與女性
    中國導演霍建起在論壇中談到女性導演的時候感慨,第五代導演裡有以李少紅、胡玫為代表的女性導演,「她們表現的作品往往是女性,因為她們感同身受,所以我覺得女性電影今天肯定會越來偉大,女性是偉大的」。誠然,作為第五代女性導演的傑出代表,李少紅永遠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 李少紅|一絲不苟是優秀導演的天性.
    然而這檔節目中,最讓我關注的,不是陳凱歌的圓滑,也不是趙薇的爽朗和郭敬明的善辯,反倒是在節目裡的沒什麼存在感的李少紅。眼前夾一副紅色眼鏡,脖子上還要掛一副紅色眼鏡,完全勾起了我的關注,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的大學班主任。
  • 導演李少紅I中國女性創作者的獨特「電影人氣質」
    本期為內容回顧:深度聚焦中國著名女導演李少紅。原創 獨家 I 影視工業網·HELLO!全球電影節社群採訪 撰稿 I 河夏 策劃 宣傳 I Rachel   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電影論壇見到李少紅導演,總算領略她的「犀利」與「細膩」。談及電影及創作本身,她極具中國女導演的獨到氣質,颯爽、果敢、尖銳。
  • 李少紅:時代與女性,是永恆的話題 | 專訪
    導演李少紅將這微妙的「一點兒」拍成了一部流動綿長的電影——正在熱映的《媽閣是座城》。  影片從公布陣容開始,早已是眾多影迷心中的年度期待,上映之後演員表演獲贊無數,對「賭博」的探討、對情感的透徹理解、對人性的剖析、對時代的再現,都有著極大的社會價值和深刻意義。 導演李少紅、原著嚴歌苓、主演白百何這個強大的組合無法不令人期待。
  • 導演賈樟柯:《一直遊到海水變藍》講述四位作家的人生和文學
    每經記者了解到,入圍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由賈樟柯導演指導的電影《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也包含其中,備受關注。該片將由上海電影集團隆重推出。導演賈樟柯介紹,這是一部記錄電影,講述了4位作家的人生和文學思考。4位作家生活的時代連接起來,恰好是1949年至今中國70年的進程。影片通過文學講述個人經歷,但又超越文學,將個體經驗帶出集體的共同記憶。
  • 中國最會調教演員的導演李少紅
    導演和演員之間有一定的磁場反應,同一個演員在不同的導演作品中也會呈現中不同的狀態,這和導演的功力是息息相關的。不得不說,中國最會調教演員的導演非李少紅莫屬,很多演員都在李少紅的調教下大放異彩。斯坦尼體系以內心體驗為核心,結合了生理學和心理學理論,幫助演員挖掘天性,強調下意識的反應,達到自然真實的表演。方法論是表演的基礎,但是不是萬能的,最重要的還是讓演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開竅」,這種開竅有時候來源於自己,但更多的時候是需要外界的幫助才能夠完成。導演李少紅在從業三十多年多年的經歷中,調教演員的功力得到圈內一致的認可。
  • 當導演之前只有小學學歷,拍出鬼片,李少紅自爆最討厭《紅樓夢》
    還有那個,打造出來這一切的導演,李少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少紅因各科考試成績優秀被順利錄取,李少紅就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導演生涯。《喬家大院》和《漢武大帝》的女性導演胡玫。可是每一天都是真金白銀的耗著,總不能再這樣下去,於是製片方找來李少紅導演臨危受命。本來李少紅是十分討厭《紅樓夢》這個文學作品,無奈礙於人情才接了下來。
  • 謝飛、李少紅、王小帥…「四代導演」齊聚鄭州,探討中國電影的發展
    在圓桌論壇環節,謝飛、李少紅、尹力、王小帥、許宏宇、霍猛,四五六七代導演同臺,圍繞現實主義,共同探討中國電影發展。導演李少紅:關注女性在時代中的變化,成為創作源泉導演李少紅表示,時代和現實賦予創作靈感,自己無論從第一部電影《銀蛇謀殺案》,還是到現在所做的,都是在關注現實主義題材。
  • 破局者李少紅
    兩檔節目中,在臺上和她一起坐著的,有同班同學陳凱歌,也有更年長的香港導演許鞍華。他們三人是舞臺上導演行列中的前輩,但都不是綜藝節目的常客。面對綜藝這個「新世界」,李少紅運用她豐富的閱歷、純熟的經驗在這個舞臺上帶來實用技巧,讓觀眾在作品之外見到不一樣的導演。
  • 李少紅:影視雙棲,初心未改
    李少紅身上的另一個「第一」,是她1995年執導的電影《紅粉》,開啟了國產片分帳模式的先河。而隨後拍《雷雨》,更是讓她成為國內最早轉型拍電視劇的電影導演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進入影視行業的李少紅,是為數不多在電影和電視兩個領域皆有建樹的導演。不管是電影《血色清晨》《紅粉》,還是電視劇《雷雨》《大明宮詞》《橘子紅了》《新紅樓夢》,皆有李少紅的鮮明烙印。
  • 專訪《文學的故鄉》總導演張同道:探尋中國當代作家的精神花園
    紀錄片《文學的故鄉》拍攝呈現了六位中國當代作家:賈平凹、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劉震雲、莫言,「與其說作家選擇了土地,不如說土地選擇了作家——高密東北鄉選擇了莫言,秦嶺商州選擇了賈平凹。」
  • 對話李少紅:「獨樹一幟是因為我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
    論壇結束的當天下午,我們在銀星皇冠酒店的採訪間再次見到了李少紅導演。與陳凱歌、田壯壯、胡玫、尹力等一同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78屆導演系,身為第五代導演中為數不多的女性導演,在商業類型片上取得了不俗成就,同時敏銳的藝術直覺和女性視角讓她即使在駕馭蘇童、曹禺等男性作家文學名著時,也保留了有個人辨識度的冷峻甚至先鋒前衛的藝術風格
  • 直擊上影節|李少紅、李霄峰、全勇先等談類型電影創作
    7月29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邀請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導演李少紅,導演、編劇、作家李霄峰,編劇、作家全勇先,科幻作家陳楸帆,參與論壇「類型實踐與作者表達類型片的套路與邊界類型片一般指按照不同類型的既定要求創作的影片,常見的類型片可分為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從概念的產生、發展至今近一百年的時間,類型片已不再束縛於曾經的創作程序,通過不斷融合,在商業和市場層面展現出一定的創作規律。李少紅認為,「文藝片中融合犯罪元素」和類型片並非一回事。
  • 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作家的生活長這樣
    由優酷視頻、福建海峽衛視聯合出品的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已於4月14日上線,這是一檔展現當代作家精神風貌和思考感悟的人文紀錄片。首集探訪作家馬原播出後,有網友感嘆,這就是我要的理想生活啊!紀錄片看完,也許會勾起觀眾拿起作家舊作重讀,可能另有一番滋味。節目總導演王聖志是海峽衛視總監助理,也是美食短紀錄片《早餐中國》的總導演。作為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碩士,他對作家和文學作品有著獨特且深刻的理解。
  • 《文學的故鄉》,六位作家的小傳
    六位都是作品等身的作家中央電視臺為這六位作家製作了一部7集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其中莫言佔了兩集的體量。紀錄片沒有另外用解說員,始終由作家自己主述,引用作家作品中文字,也是作家本人誦讀。主要形式就是製作組和作家回到出生地,以及年輕時成長的地方,由作者講述自己的成長過程,當然都是結合著自己文學作品講述的。
  • 獨家 李少紅:440億票房了,還是缺好導演
    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著名導演、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這樣評價2015年火熱的電影市場。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達到了「十二五」期間最大的增幅。但是在年終總結陳詞中,對於當下中國影業的擔憂也被紛紛表達,特別是以喜劇片為主的商業片形勢大好的情況下,中國電影的藝術問題如何解決。面對幾何式增長的中國電影市場,導演們似乎始終難以達到商業和市場的平衡。
  • 中國十大青春文學作家,你喜歡哪一個?
    中國十大青春文學作家,你喜歡哪一個?青春文學十分受年輕人的喜愛,近些年來,隨著電影改編青春文學越來越多,青春文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那麼你最喜歡哪個作家呢?郭敬明青春文學的領軍人物郭敬明,中國作家、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最小說》等雜誌主編。早年憑藉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而進軍青春文學。憑藉傷感青春文學《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以及玄幻《幻城》等一系列小說迅速走紅。憑藉《小時代》等小說銷量多次榮登作家富豪榜。如今跨界當導演,開始翻拍自己作品已經製作電視劇等,人氣依舊很高。
  • 韓國不是沒有出名的文學作品和作家
    韓國不是沒有出名的文學作品和作家,但是相對來說較少。主要原因是第一,現代文學在韓國起步晚。第二,翻譯和推介問題,尤其是韓國還不像日本那樣重視自我推介。(這兩點後面會詳細分析)先說下韓國一些著名的文學作品和作家。孔枝泳《熔爐》,這部作品被改編過電影。
  • 《世間有她》導演陣容曝光 李少紅陳衝俞飛鴻集結
    電影網訊近日,電影《世間有她》官宣導演陣容,張艾嘉、李少紅、陳衝、俞飛鴻四位女性導演華麗集結,四個女性故事組成一部電影,讓觀眾們看到了中國女性電影力量的一次蓬勃綻放。用一部電影集結張艾嘉、李少紅、陳衝、俞飛鴻四位女性導演,在華語電影史上絕無僅有。在孵化這個項目的時候,《世間有她》總製片人董文潔就堅定地表示「一定要全部請女性導演執導,而且這些女導演一定都要執導過已經公映的長片院線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