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心電影《韓公主》:比現實更透骨的冷漠,才是人性最大的「惡」

2020-08-21 相見歡顏

2013年上映的韓國電影《韓公主》,延續了韓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批判性,以未成年少女的侵害案件作為切入點,反映出韓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性的麻木和社會道德的缺失。

主人公韓宮菊是一名年僅17歲的學生,她喜愛音樂,渴望在舞臺上唱歌。卻因為意外而轉學,從前樂觀的韓宮菊變得沉默、敏感。

轉學後,宮菊結識了活潑開朗的恩熙,朋友的熱心逐漸打開了宮菊封閉的內心。借住的老師媽媽也讓她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笑容重新回到了她的臉上。

生活總在我們嘗試爬起來的時候再次給予重擊,痛苦的過去並沒有因此放過這個可憐的女孩,朋友好心上傳到網絡的影像資料,暴露了宮菊小心翼翼隱藏的身影。

當平靜的生活再次被打破,嘗試求助無果後,韓宮菊再次陷入了絕望。而這一次,她沒有了堅持下去的力量,在客車遠去的光影裡,縱身跳入了滾滾流逝的漢江。

影片裡面,導演採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拍攝手法,用一幕幕零碎的片段,在現實與回憶兩條主線並行的模式中,拼湊出了「韓公主」所遭遇的痛苦經歷。

現實中的種種都如同記憶的開關,隨時能讓她記起過去,在現實與過往的影像重疊下,她為生存所做出的種種努力,都化為了泡影,諾大的世間,卻沒有了女孩的容身之地。

韓國的現實主義電影大多具有鮮明的核心指向性,完整的情節裡都隱藏著強烈的情感意向,人物逆造是電影成功與否的關鍵。

在這部影片裡面,我將從「麻煩規主義」、「利己主義」和「逃避現實主義」三種類型來分析主人公所面對的人群眾生相,以及隱含在個體背後的社會性問題。

麻煩規避主義者:拯救者遞出的刀子

影片開始,韓宮菊被一群面帶漠視和鄙夷的老師圍在中間,她蜷坐在椅子上,緊張的握著雙手,如同一個犯錯的女孩在面臨著審判,儘管心裡努力想著「我沒錯」,可是說出來時卻是那樣的有氣無力。

她的書包從老師手裡一個個傳遞著,「嘭」地扔到了她身邊,本是受害者的韓宮菊,卻成了急於被老師們甩掉的包袱。

鄭校長幫韓宮菊聯繫到仁川中學就讀,並在她無處容身的時候,讓她住在了自己的家裡與媽媽做伴,時刻關注著案子的進展,保護著韓宮菊的生活不被打擾。

傷害事件發生後,鄭校長是最先讓宮菊感受到安慰的人。表面上他是善良助人的好老師,可當宮菊走投無路給他打電話求助的時候,宮菊說:「我怎麼辦啊老師、我害怕老師」,而鄭老師的回答是:「老師也沒辦法、打電話吧」。

另一部韓國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熔爐》裡,面對受到校長和其他老師侵害的聾啞學生,仁浩老師勇敢的站出來,他象一堵牆擋在前面,儘自己的力量保護著弱小的孩子。


而這部影片裡的鄭校長更像是沙子築起的籬笆,稍大一些的風雨,他就頹然潰散了。


鄭校長了解真相,清楚韓宮菊的無辜,卻也是把宮菊推入絕望漩渦的幫兇,他與其他老師一樣,害怕給自己帶來麻煩,幫韓宮菊轉學,收留她住在家裡,既是解決麻煩的方式,也是一種心懷愧疚的補償。

他曾對宮菊說過,犯錯的人不一定就是有罪的,受侵害的事實說出去也不好聽。這就是周圍人的認知,被侵害是錯,忍受屈辱活下來是錯,對世間存有希望更是錯。

爸爸在欺騙宮菊籤下諒解書之後,借著醉酒告訴了我們答案:在韓國,要有能力才行,法律,也是為有錢有靠山的人所立的。家庭的貧窮就是原罪,父母的絕情就是剝奪希望的刀子,這就是她面對的韓國,無法解脫的現實。

宮菊在仁川認識了恩熙,她試著敞開心扉來接納新朋友,歡笑又出現在了臉上,也許一直這樣,她還能做回從前快樂的「韓公主」。

宮菊唱歌的視頻被同學傳到網絡,她預感到災難將再次降臨。不出所料,施暴者的父母闖入課堂,推搡著宮菊,逼迫她籤下諒解書,責罵她是貪錢的壞女孩。她們叫囂的理由,竟然是孩子過生日沒有喝到海帶湯。

宮菊再次陷入絕望,她把電話打給了恩熙,此時恩熙正看著宮菊和閨蜜被侮辱的影像,鏡頭遊移在不斷震動的手機身上,恩熙猶疑著沒有接電話,她的猶豫切斷了宮菊僅有的一絲活下來的念頭。


朋友們曾嘲笑宮菊的夢想,只是能遊完25米。她們哪裡知道,宮菊是想到花玉的下場,才努力的學遊泳,就是害怕有一天承受不住壓力走上同樣的路。

可就像朋友說的,25米,就算遊到了,也是池壁。那是人心的壁壘,是周圍人給宮菊設定的障礙,施暴者逍遙法外,受害者被視為不潔,當掙扎求生的念頭被現實一次次撲滅時,等待宮菊的好像只有絕路可走了。

利己主義者,自私心理下的趨利性選擇

在出租房,東允為了自保,騙宮菊喝掉下了藥的飲料,一場悲劇就此發生。被害人趴在地上,一雙雙腿在鏡頭中依次出現,宮菊的痛哭和頻繁進出的雙腿形成強烈的對比。

導演沒有直接描述受辱的過程,可就是這一閃而過的瞬間,讓我的心突然揪起,有一種跌落谷底的痛。


43個人,43個惡魔,屋外的男人輪流戴著頭套,房間裡遭受著折磨的宮菊渴望著被救贖,她記住了這個屈辱的數字,其中有她為之出頭的東允。

更加諷刺的是,當晚東允的爸爸回來,面對被欺辱的宮菊和花玉,他帶著兒子離開,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事後卻要求宮菊原諒同為加害者的東允。

喬爾·范伯格在他的「心理學利己主義」一文中,對心理學利己主義作了這樣的描述:「任何人最終所能欲求或尋求的(作為目的自身的)東西只能是他自己的個人利益。」

面對民浩的威脅,在人與畜生之間,東允果斷的選擇了後者,這跟他的爸爸如出一轍。在利己主義者的字典裡面,任何行為的動機都是源於對他們個人利益的欲求滿足。

除此之外,他們所體現於外的溫情也不過是虛假的偽裝,戴上頭套,內心的惡就被無限的放大,那才是真實的東允。

警局裡,面對著警察的逼問,孤獨無援的宮菊流淚哀求:「我想離開這。」警察說:這可是有一個人死了,這小丫頭讓這兒都跟著丟臉

他們眼裡的真相是什麼?或許除了宮菊沒有人會在乎,就像警長跟老師媽媽說的話:她朋友跳河了,沒做錯事為什麼自殺啊。


宮菊又一次離開了曾經寄於希望的「家」,警長追出來要求她籤下對東允的諒解書,宮菊不解的問道:「接受道歉的我,為什麼要逃走啊?」

宮菊不明白,做錯事的人可以理直氣壯,而受傷的自己卻只能一次又一次小心翼翼的躲避,是人性的淪喪還是正義的缺失,沒有人知道。

當年轟動一時的「彭宇案」,延伸出一個很奇葩的產業「碰瓷」。我們不知道網絡熱傳的「不是你撞的,你幹嗎去扶」這句話的真偽,但從判決書上可以看出,法官關於事實認定的常理推斷存在著疑義。

第一個下車碰撞的可能性就大,沒有選擇去抓撞人者而是扶老人就是有問題,這種邏輯不應該成為專業人士的判斷依據。

在年輕人與老人之間,法官選擇了依據常識,在弱女孩與施暴者背後的權勢之間,警察選擇了後者,強與弱的區分在這裡似乎是蓋棺定論的事情。

可是事實不是旁觀者的臆想,它需要法律用嚴格的證據鏈來佐證,作為執法者,保持公正的心態處理案件,才有可能找出表象背後隱藏的真相。

逃避現實主義者,把救贖變為深淵的「親情之刃」。

全球有名的「家庭治療師」薩提亞女士曾提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韓宮菊費盡心思才找到母親,卻被誤會是爸爸派來要錢,為了所謂再婚的不易,更換掉手機號碼,與女兒斷絕聯繫。當她狠心的說出:「不要再來找我」,這是母親給予主人公親情的切割和心靈的打擊。

由於花玉的自殺,宮菊在警局接受調查,當她在呵斥中無助的顫抖,爸爸卻杳無蹤影。而他之後的出場,卻是收下了施暴者父母的錢,用廉價的親情來欺騙女兒籤下諒解書。

在桑拿房寄宿的晚上,宮菊救助於爸爸,耳邊傳來的是對方不耐煩的聲音,伴著KTV裡歡快的歌聲。一個十七歲的少女,面對接二連三的心靈的痛擊,她還能怎麼辦呢?

整部影片都讓我們無法放下沉重的心情,好像在宮菊的世界裡面處處都立著一座座難以逾越的高牆。

每當她奮力掙扎著想求得一線生機,總有一張無形的雙手將她重重的壓下去,如同她在遊泳池裡那麼努力的學著浮起來,可在她露出水面的瞬間裡,總有刻骨的冷漠又把她孱弱的身軀按回到水下。

「宮菊啊,為什麼那麼努力地學遊泳啊?」

「想重新開始!」

電影結局,韓公主跳下了水流滾滾的漢江,在遊了一小段之後影片落下了帷幕,視線裡也許恰好是短短的25米,既是對於冷漠群體的諷刺,也充滿了對現實無奈的解釋。

當耳邊連續響起呼喊「韓宮菊」的聲音,又像是某種希望悄悄的誕生,這種點到即止的手法,給觀眾更大的想像空間。

它讓我們去思考該怎樣打破人性裡自私的壁壘,如何讓悲劇不再繼續上演,我想這才是影片所傳達出來的意義。


我是,喜歡碼字的情感創作者,如果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一絲情感的共鳴,那就是我最大的收穫了。

相關焦點

  • 韓國犯罪片|比現實更透骨的冷漠,才是人性最大的「惡」《韓公主》
    該片講述因意外事故失去朋友並被迫轉學的公主,在陌生的地方戰勝傷痛打開心扉走出陰霾的故事。2014年,千禹熙憑藉該片獲得第35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女演員獎,李秀鎮憑藉該片獲得最佳新人導演獎;2015年,千禹熙憑藉該片獲得第51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類獎項-最佳新人女演員獎。17歲的公主有樺玉和東允兩個好朋友。但東允懦弱,常被同學欺負。公主為東允打抱不平,而被同學盯上。
  • 韓國電影《韓公主》:禽獸少年犯逍遙法外,無辜受害者被拋棄
    兩個小時的電影,沒有特別催淚的情節,只是全篇昏暗的布景,壓抑的氛圍,主人公的掙扎無助,社會的冰冷殘酷,讓人如被扼住喉嚨,難以呼吸。故事講述了韓公主被多名男同學的欺負的事情,韓公主出身在一個貧困家庭,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韓公主跟著嗜酒如命的父親生活。而韓公主在學校也只有兩個朋友,一個就是華鈺,還有一個就是華鈺的膽小男友東允。
  • 極有回味的《伊甸湖》,接近現實的恐怖片,虐心的同時更引人深思
    一部虐心的英國恐怖電影-《伊甸湖》,虐心的同時也引人深思,可以說是繼《黑暗侵襲》之後英國恐怖片中極有回味的一部。這真的是我看過的最恐怖的片,太接近現實所以才恐怖。男主角的反應在我看來基本是正常的,女主開始不開竅兒,後半段已經很棒了。一直期待著能有個絕地反殺,然而現實卻是這樣冰冷和諷刺。
  • 絕望到崩潰的5部虐心神劇,部部劇情扎心,不想再度重刷!
    但是萬事皆有可能,總有一些大尺度的寫實電影會走進大眾視野。今天影子給大家介紹幾部,劇情扎心超級現實的虐心神劇,據說部部直擊人性,讓人難以自拔,一起看看吧! 《韓公主》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韓公主》,絕對算得上一部泯滅人性的現實主義作品
  • 絕望到崩潰的5部虐心神劇,部部劇情扎心,不想再度重刷
    但是萬事皆有可能,總有一些大尺度的寫實電影會走進大眾視野。今天影子給大家介紹幾部,劇情扎心超級現實的虐心神劇,據說部部直擊人性,讓人難以自拔,一起看看吧!《韓公主》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韓公主》,絕對算得上一部泯滅人性的現實主義作品。
  • 她安‖絕不敢看第二遍的虐心電影《韓公主》:一個註定要死去的女高中生
    受到傷害的韓公主自言自語,我明明沒有做錯什麼,為什麼要逃走呢?是啊,憑什麼啊?幫她轉學的老師告訴她,這就是現實。是的,這就是現實。 在新學校,主角韓公主沉默著,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默默承受著不該屬於她的傷害。韓公主本想永遠沉默下去,卻意外因為音樂才華,被新班級裡的合唱團接納。
  • 《韓公主》——只有擁有超強心理素質,才敢去看的一部電影
    2014年在韓國上映的《韓公主》,帶給了人們強烈的心靈震撼。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韓公主和她的閨蜜花玉在被花玉男朋友等43個不良少年輪姦後,無法承受壓力的花玉選擇了跳海自殺,韓公主則選擇了轉校努力重生。
  • 一部電影就能看穿人性,最大的惡,是人心
    一部電影就能看穿人性,最大的惡,是人心。當惡與惡有了對立面,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其實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十惡不赦的人啊,不過都是些被權力金錢利益蒙蔽了雙眼的可憐人罷了。《惡人傳》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雨夜裡,兇狠的宙斯幫老大張東秀正開車回家,路上突然被人撞了一下。他剛下車就遭到了毫無預警的襲擊,身負重傷的他迅速回擊才勉強撿回一條命,但是作為黑幫老大的名聲卻受到了重創。
  • 《韓公主》|千萬不要對你身邊的人冷漠,你可能會左右她的命運
    電影《韓公主》就是圍繞這個韓國最為知名的性暴力事件,而拍攝的一部影視作品。與現實不同的是,影片中的韓宮菊與性侵她的犯罪分子是同學,這無疑更增加了影片的戲劇性。就在她以為自己已經逃離悲痛,重燃生活希望的時候,現實又給了她當頭棒喝。
  • 八仙滅門慘案:殘忍的驚悚片,比「變態」殺手更恐怖的是人性之惡
    放到現在,回過頭來重新審視這部電影,卻發現「變態」殺手並非有多可怕,不過是特定階段的商業噱頭,而影片所揭露出的社會怪象,其中的人性之「惡」與無法擺脫的「劣根性」,才是最令人恐怖的地方。事實上,相比黃秋生的殺手,李修賢飾演的李sir及其下屬們,更像是真正的主角。他們足夠真實,性格足夠鮮活。他們具有生活在現實世界裡的普通人那般的世俗煙火氣,他們擁有這樣那樣的個性、優點與特長,但卻一樣有著人性深處無法擺脫的「惡」。
  • 賈靜雯絕望大哭,暴露了人性最大的惡
    最近,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爆朋友圈。 它在豆瓣上拿下了今年華語電視劇最高的9.5分,遠遠超過《都挺好》的7.8分。劇裡展開了一場人性的博弈。人性的善與惡在糾纏,制度與情感在搏鬥。 故事從殺人兇手李曉明被判死刑說起。
  • 有些愛,才是人性中最大的「惡」
    女人還是想要追求愛情,想要屬於自己的幸福,但是孩子就成了自己獲得這一切最大的羈絆。於是,就有了「繼父」,他對孩子的傷害,看到了人性中最大的惡意。東野圭吾說:「其實,你從頭到尾都是被欺負,只是欺負的形式不同罷了...你當時承受的最大暴力,就是你被迫成為那場暴行的共犯。」
  • 《蚯蚓》韓國真實事件改編,揭露校園暴力,人性之惡,難以想像
    這些犯罪類型片中,韓國電影人尤其偏愛對女性,特別是年輕女性性侵犯的殘酷題材。從幾年前偶然在央視新聞頻道了解到的《熔爐》,再到今年上半年看過的《素媛》《韓公主》《媽媽別哭》,還有今天下午看到的《蚯蚓》,全部都是帶著壓抑心情看完的電影,這些故事中有的是真實發生在韓國的性暴力案件改編,有的則是電影編劇團隊完成的故事。
  • 【電影】《韓公主》
    電影是對生活的寫實,也是藝術處理再加工。那些你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在現實中實實在在的發生過。
  • 這些超級虐心的負能量電影還挺好看
    結局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負能量來源。比最糟糕的的悲催結局還要更糟糕,編劇真是非一般的腹黑。他的電影猶如人性善惡的曝光臺。他把人性中所有的美好、當然更多的是醜惡都攤放在太陽底下炙烤,玩味,咀嚼。《狗鎮》便是這樣一部經典代表之作。美麗善良的格蕾絲來到狗鎮後,經歷了鎮上居民由同情、關愛,逐漸演變成冷漠猜疑,最後甚至變成無底線的強暴和凌辱。看過《狗鎮》你會發現,善良只是人的表面。
  • 讓人絕望的十部電影,恐怖片的經典之作,全看過的我佩服
    片子的理念清晰,簡單的封閉循環拍得嚴絲合縫,每個細節都耐人尋味,影片最大賣點在於它的充滿邏輯和循環的情節,類似西歐神話寓言的現代版,電影並未以血腥場面駭人,卻以精巧的劇情架構和宿命般的一波三折,讓觀眾不斷沉入其中。
  • 至今都不想看第二遍的十部虐心電影,尤其是最後一部
    現實和童話總是那麼相近。現實讓你身心受到傷害。童話又讓你對世界充滿希望。總是有惡魔來打破童話般的世界。 6、《熔爐》,電影實在是太黑暗和揪心,一直不敢點開的電影,用很多元素和場景不斷渲染著人性的險惡和社會的無情冷漠
  • 《流感》用你心溫暖我心,一同抵禦世間的冷漠,人性的缺失
    」、「作品主題」、「現實感悟」三個方面對該電影進行解讀:電影製作:韓國的災難片一向備受好評。作品主題:災難面前,所有的善與惡都顯露出來了,世間的冷漠,人性的缺失往往比災難更可怕。這場意外,直指人心。影片中,金仁海為了女兒不被送走選擇隱瞞其病情;相關部門為了減少病毒擴散而將患者焚燒;盆塘市外的人企圖用一座城的生命去換取平安。
  • 韓國五大催淚虐心電影,看過不哭算我輸
    世界上的電影千千萬,每個國家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法國的愛情電影,美國的科幻電影,泰國的恐怖電影,日本不穿衣服的電影以及中國的光明電影,而韓國的電影則以真摯的情感和敢於直戳人性的黑暗面而著稱,今天小編推薦5部虐心的韓國影片。作品大部分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如果你想了解韓國的社會,韓國的電影你一定不能錯過。以下排名不分先後,在小編心目中都是佳片。
  • 從電影《天狗》來看人性的惡
    看了電影《天狗》,你一下子對於中國農村有了個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