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不太喜好看電視劇,因為實在沒有多少電視劇能夠引起我的深思。直到《大秦帝國》系列的出現我才發現,這部劇值得一看,因為它傳遞給我的信息值得佇立感悟。
歷史是什麼樣的,我們不可能知道,就像胡適先生所說的那樣,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每個人腦海中的歷史都是不一樣的。這也為歷史系列的電視劇之所以眾口難調給了一個合理的解釋,但《大秦帝國》劇組努力去還原歷史,給我們還原一個活生生的戰國時代確實值得尊重。
年初,隨著《崛起》的落幕,感覺意猶未盡,裡面的很多人物都刻畫得有血有肉,秦王嬴稷「一顆王心」成長曆程、宣太后傑出女政治家的風貌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主角精彩,配角亦意味深長,我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說這部電視劇中的一個人物,一個舉足輕重的配角——楚左徒羋原。
要說到羋原,大家可能印象中他是一位十分卓越的詩人,一位愛國詩人,他的氣節、他的遭遇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感到惋惜,感到同情。然而,電視劇中的羋原可和我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在這部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孤傲高潔、意氣風發的左徒大人佇立於楚廟堂之上的君子形象,他的一生伴隨著楚的興衰,也曾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最終卻被廟堂排擠放逐沅湘,揮灑成騷賦國殤。劇中,楊志剛老師所刻畫的羋原形象十分鮮活,這是《大秦帝國》系列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讓我對羋原有了新的認識。
在《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羋原第一次亮相是在張儀出使楚國之前的章華臺宴會上,通過楚王和令尹大人的那幾句言語中,可以看出羋原當時在楚國是如魚得水,而此時他才二十歲左右,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官拜左徒,師從令尹昭陽又深得楚王倚重,宮中王妃鄭袖慕其才,貴族出身,屈景昭軍界威望甚重,士子大夫傳唱他的辭賦,民間頌其清廉。這是公子子蘭對張儀列舉的羋原的來由,可以說一個青年做到這一點是很令人羨慕和幸運的,但同時也是可怕的。一個初入職場的青年才俊能如此火箭般發展群臣要麼巴結他,要麼嫉妒他,而這兩種人都對羋原不利,嫉妒他的人會處處與他作對,等於多了不少敵人,而巴結他的人,要麼羋原欣然接受,那就會給嫉妒他的人留下把柄,要麼置之不理,那這幫大臣在羋原這裡碰了一鼻子灰肯定會記恨他,也就會跟那些原本就記恨羋原的人結成利益同盟。但是事實中的羋原高潔傲立,以君子自居,與那些佞臣奸臣劃清界限甚至與之朝堂撕罵,樹敵不少,為自己以後的悲劇埋下伏筆。
再來看他的官職,左徒,主管邦交,手握重權,可見楚王對他的信任。但似乎羋原卻並不適合這個官職,他為人太過方正,缺少外交官的圓滑與變通與秦相張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楚國由於經歷了宣威中興,國力鼎盛。但卻在懷王時期外交屢屢受挫,與韓國、魏國交惡,與秦國交戰,與齊國斷絕聯盟關係。這些事情雖然與張儀的連橫和楚王的搖擺不定有很大關係,但羋原身為外交大臣,楚國在這一時期外交如此吃緊,他也有一定的責任。身為國之重臣的羋原此時能夠站出來做個自我檢討也許還能夠贏得懷王和諸大臣的信任,大家也沒準會同仇敵愾,楚國興許能夠渡過難關,但悲劇的是羋原沒有這麼做,他把這一系列的外交失利歸責於楚國君昏臣庸,自己的意見不受採納。試想又有哪個領導喜歡這樣當眾讓自己下不來臺的下屬,又有幾個同事願意與這樣一個處處與自己作對的同事呢?倘若他在職場上能注意表達的方式方法,或許就是另外一種結局。但,這也就不是羋原了。
後來楚王被秦國扣押,羋原又是在朝堂上與幾乎全部的大臣咆哮辯論,與他同事的關係又進一步惡化,直到後來楚王橫繼位,羋原仍然沒有一點收斂,懷王與頃襄王不同,懷王看中他的才華,用人不疑可以護著他忍著他,但頃襄王就不同了,他沒有父親那樣的胸懷和氣度,自然也就不會再放任一個成天數落自己的左徒大人在眼皮底下晃悠了,恨不得他走得越遠越好,可憐此時的羋原在朝堂上被君王放逐,沒有一個同僚站出來替他說話,想必也沒有一個同僚在他離開郢都的時候送他吧。而這一切又怨誰呢?怨這個君昏臣庸的廟堂,還是羋原自己呢?
汨羅江畔,他漫無目的地走著,似乎在思考著什麼,他把自己的遭遇寫成詩歌,就這樣過了將近二十年,直到他聽到秦軍攻克郢都的那一天。
羋原的遭遇令人扼腕痛惜,他一生為楚,主張抗秦,推行美政,政治上的不成熟,使他深受楚王以及同僚的排斥。一腔愛國熱情,最終魂斷汨羅,空餘報國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為一身高潔、才情無雙的羋原所感動,但惜憐他的同時,也為他感到不值。職場中的羋原也許同樣值得我們反思。
粉絲活動優秀作品選登
作者:李向凱
微信:公子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如果你也喜歡大秦帝國的本期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選擇「發給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吧!
微信號:thechinempire_vip
如需查看過往推送的內容,請直接查看名片中「查看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