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活動優秀作品】揮灑成騷賦國殤——羋原,列國沒有的羋原

2021-01-21 大秦帝國

         平時不太喜好看電視劇,因為實在沒有多少電視劇能夠引起我的深思。直到《大秦帝國》系列的出現我才發現,這部劇值得一看,因為它傳遞給我的信息值得佇立感悟。

         歷史是什麼樣的,我們不可能知道,就像胡適先生所說的那樣,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每個人腦海中的歷史都是不一樣的。這也為歷史系列的電視劇之所以眾口難調給了一個合理的解釋,但《大秦帝國》劇組努力去還原歷史,給我們還原一個活生生的戰國時代確實值得尊重。

 

         年初,隨著《崛起》的落幕,感覺意猶未盡,裡面的很多人物都刻畫得有血有肉,秦王嬴稷「一顆王心」成長曆程、宣太后傑出女政治家的風貌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主角精彩,配角亦意味深長,我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說這部電視劇中的一個人物,一個舉足輕重的配角——楚左徒羋原。

         要說到羋原,大家可能印象中他是一位十分卓越的詩人,一位愛國詩人,他的氣節、他的遭遇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感到惋惜,感到同情。然而,電視劇中的羋原可和我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在這部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孤傲高潔、意氣風發的左徒大人佇立於楚廟堂之上的君子形象,他的一生伴隨著楚的興衰,也曾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最終卻被廟堂排擠放逐沅湘,揮灑成騷賦國殤。劇中,楊志剛老師所刻畫的羋原形象十分鮮活,這是《大秦帝國》系列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讓我對羋原有了新的認識。

 

 

         在《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羋原第一次亮相是在張儀出使楚國之前的章華臺宴會上,通過楚王和令尹大人的那幾句言語中,可以看出羋原當時在楚國是如魚得水,而此時他才二十歲左右,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官拜左徒,師從令尹昭陽又深得楚王倚重,宮中王妃鄭袖慕其才,貴族出身,屈景昭軍界威望甚重,士子大夫傳唱他的辭賦,民間頌其清廉。這是公子子蘭對張儀列舉的羋原的來由,可以說一個青年做到這一點是很令人羨慕和幸運的,但同時也是可怕的。一個初入職場的青年才俊能如此火箭般發展群臣要麼巴結他,要麼嫉妒他,而這兩種人都對羋原不利,嫉妒他的人會處處與他作對,等於多了不少敵人,而巴結他的人,要麼羋原欣然接受,那就會給嫉妒他的人留下把柄,要麼置之不理,那這幫大臣在羋原這裡碰了一鼻子灰肯定會記恨他,也就會跟那些原本就記恨羋原的人結成利益同盟。但是事實中的羋原高潔傲立,以君子自居,與那些佞臣奸臣劃清界限甚至與之朝堂撕罵,樹敵不少,為自己以後的悲劇埋下伏筆。

         再來看他的官職,左徒,主管邦交,手握重權,可見楚王對他的信任。但似乎羋原卻並不適合這個官職,他為人太過方正,缺少外交官的圓滑與變通與秦相張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楚國由於經歷了宣威中興,國力鼎盛。但卻在懷王時期外交屢屢受挫,與韓國、魏國交惡,與秦國交戰,與齊國斷絕聯盟關係。這些事情雖然與張儀的連橫和楚王的搖擺不定有很大關係,但羋原身為外交大臣,楚國在這一時期外交如此吃緊,他也有一定的責任。身為國之重臣的羋原此時能夠站出來做個自我檢討也許還能夠贏得懷王和諸大臣的信任,大家也沒準會同仇敵愾,楚國興許能夠渡過難關,但悲劇的是羋原沒有這麼做,他把這一系列的外交失利歸責於楚國君昏臣庸,自己的意見不受採納。試想又有哪個領導喜歡這樣當眾讓自己下不來臺的下屬,又有幾個同事願意與這樣一個處處與自己作對的同事呢?倘若他在職場上能注意表達的方式方法,或許就是另外一種結局。但,這也就不是羋原了。

 

 

         後來楚王被秦國扣押,羋原又是在朝堂上與幾乎全部的大臣咆哮辯論,與他同事的關係又進一步惡化,直到後來楚王橫繼位,羋原仍然沒有一點收斂,懷王與頃襄王不同,懷王看中他的才華,用人不疑可以護著他忍著他,但頃襄王就不同了,他沒有父親那樣的胸懷和氣度,自然也就不會再放任一個成天數落自己的左徒大人在眼皮底下晃悠了,恨不得他走得越遠越好,可憐此時的羋原在朝堂上被君王放逐,沒有一個同僚站出來替他說話,想必也沒有一個同僚在他離開郢都的時候送他吧。而這一切又怨誰呢?怨這個君昏臣庸的廟堂,還是羋原自己呢?

         汨羅江畔,他漫無目的地走著,似乎在思考著什麼,他把自己的遭遇寫成詩歌,就這樣過了將近二十年,直到他聽到秦軍攻克郢都的那一天。

 

        羋原的遭遇令人扼腕痛惜,他一生為楚,主張抗秦,推行美政,政治上的不成熟,使他深受楚王以及同僚的排斥。一腔愛國熱情,最終魂斷汨羅,空餘報國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為一身高潔、才情無雙的羋原所感動,但惜憐他的同時,也為他感到不值。職場中的羋原也許同樣值得我們反思。


 粉絲活動優秀作品選登

作者:李向凱

微信:公子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如果你也喜歡大秦帝國的本期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選擇「發給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吧!


微信號:thechinempire_vip

如需查看過往推送的內容,請直接查看名片中「查看歷史消息」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將屈原成為羋原其實才是錯誤的稱呼!
    但是劇中卻把「屈原」稱為「羋原」,而在電視劇《思美人》中,屈原也自稱「姓屈」。 表面上看上去很多人都以為屈原確實姓羋,這是人家編劇對歷史足夠了解,但是其實這是錯誤的叫法,在先秦時代,確實應該叫屈原而不是什麼羋原。
  • 【說楚】屈原為什麼不叫羋原?
    在前些日子裡面,曾經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叫《大秦帝國之縱橫》,在裡面有一個人叫羋原,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屈原
  • 先秦歷史:屈原為何不能被錯稱為「羋原」
    那麼,為什麼屈原叫「屈原」不叫「羋原」?事實上,電視劇《大秦帝國》中,確實也把「屈原」稱為「羋原」;而在電視劇《思美人》中,屈原也自稱「姓屈」。那麼,屈原到底姓什麼呢?改稱羋原是否合理?我們就要從姓氏制度說起了。今天的姓就是氏,氏就是姓,這個沒有問題。但為什麼要用兩個字?因為追根溯源有區別。根據戰國秦漢史料的說法,在上古時期就有了姓氏。
  • 屈原:請叫我屈原,別叫我羋原
    在某些方面,知道得比別人多一些,這種事情很常見,但知道得多,與眼界和見識並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繫。通常情況下,並非知道得多了才有了眼界和見識,而是有了眼界和見識,才知道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知道得比別人多一些。否則,你比別人知道得多一些的東西,只能作為你跟別人吹牛、扯淡時的談資。
  • 《大秦帝國》把屈原叫錯成「羋原」!為什么姓羋但只能叫屈原?
    那麼,為什麼屈原叫「屈原」不叫「羋原」?事實上,電視劇《大秦帝國》中,確實也把「屈原」稱為「羋原」;而在電視劇《思美人》中,屈原也自稱「姓屈」。那麼,屈原到底姓什麼呢?改稱羋原是否合理?我們就要從姓氏制度說起了。今天的姓就是氏,氏就是姓,這個沒有問題。但為什麼要用兩個字?因為追根溯源有區別。根據戰國秦漢史料的說法,在上古時期就有了姓氏。
  • 《大秦帝國》畫蛇添足,稱屈原為「羋原」
    但歷史悠悠,時代變遷,不同的朝代的禮制、文化、習俗,乃至於生活方式都有很大不同,而現代人往往將5000年簡單視作一個共時性的「古代」來看待,這樣就會在作品中出現許多不符合時代的錯誤。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大秦帝國》中「羋原」這一個畫蛇添足的錯誤。
  • 楚王被囚禁於秦,楚國殿上唇槍舌劍,羋原力挺眾臣眾人皆醉我獨醒
    太傅道來:鳥無頭不飛,人無足不行,國不可一日無君,話音未落羋原怒吼道:大膽賊子,竟敢趁我王險境之時,篡奪王位,如此作態,大逆不道豈能容你,我王有險應出兵討之,如此大事大非面前,不想著如何救王,卻在此心懷鬼胎奪位於人,你有何面目立於朝堂之上,如何面對國人。
  • 《大秦帝國之縱橫》天下為盤,列國作子
    在劇中,楊志剛飾演的羋原可謂是體現了這一楚國忠臣的忠勇👍最後,孫皓暉老師所著的《大秦帝國》更是妙不可言,我相信十月份上映的大秦帝國之天下,更會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戰國體驗。
  • 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羋原就是屈原嗎?羋原是何許人也?
    於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定於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關於端午節其中的一種說法)。對於屈原的忠而見疏,後世詩人陣志歲遙為鬱結,其詩《屈原》云:「浩氣幹霄漢,沉湘忠佞分。材堪佐明主,無計事昏君。」
  • 《大秦賦》中的秦國依賴商鞅變法強盛,是社會進步還是社會退步?
    《大秦賦》雖然罵聲一片,卻也形成了一股「秦熱」。至少我最近的流量好看多了。過去寫先秦古代史的一些問題,哪裡會有人看啊?關於秦滅六國,現在有些奇怪的論調:野蠻戰勝了先進。春秋戰國禮崩樂壞,下克上層出不窮,地方勢力之大,君王也沒有辦法。諸侯天天惦記周天子的鼎,卿大夫天天琢磨學習三晉大齊好榜樣篡位,以此類推。既得利益者們雖然擁有的利益有大小,卻都拼命死保自己那一畝三分莊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