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畫蛇添足,稱屈原為「羋原」

2020-12-22 騰訊網

年輕的中國人從五千年走來,風塵僕僕背後的,是波瀾壯闊、風起雲湧的悠久歷史。

歷史在今天已經不僅僅是鑑往知來的垂鑑,同時也是後人進行文藝創作的汩汩源泉,無論小說、戲劇、電視劇、電影都可以從中汲取養分。

但歷史悠悠,時代變遷,不同的朝代的禮制、文化、習俗,乃至於生活方式都有很大不同,而現代人往往將5000年簡單視作一個共時性的「古代」來看待,這樣就會在作品中出現許多不符合時代的錯誤。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大秦帝國》中「羋原」這一個畫蛇添足的錯誤。

屈原的確姓羋

屈原的確不姓屈,而是姓羋,這一點絕對沒有錯?

何以見得?見於《史記·屈原列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史記》稱屈原是楚國國君的同姓宗族。那麼,屈原之姓,就和楚國國君一樣,都是姓羋。

「屈」是什麼?

之前看到有網友說,是因為屈原一生受盡委屈,死後大家稱他為屈原。簡直是胡說八道!但竟然引來一大群網友點讚,不知道又誤導了多少人。這就是,造謠者動動鍵盤,闢謠者要忙上多少年也改變不了的原因。

屈,是屈原之氏。傳統觀點認為,楚武王的兒子瑕被封於屈地(相傳在今湖北省秭歸縣東),所以以屈為氏。屈原即是屈瑕的後代。

近年來,新發現的戰國竹簡「清華簡」中有《楚居》一篇,記載的是楚國早期的歷史。其中提到另外一個人「屈紃」,屈紃遠遠早於屈瑕。至於屈紃與後來的屈氏有沒有關係,還有待於學者的研究的。

但無論如此,屈氏,不源於屈原,也不是因為屈原一生委屈。

這樣,我們就明白,屈原是羋姓、屈氏。

姓氏不同

今天,姓氏是一個概念,沒有區別。但在先秦時代,姓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何為姓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說:「人所生也。」是自己血緣根脈的標記。

在上古時代,中國人就發現近親結婚會生下不健康的孩子,所以有「男女同姓,其生不番」的觀念。進而形成了「同姓不婚」的制度。

由此,姓在先秦時代的重要作用,乃至於是唯一的作用。姓在談婚論嫁之時,才拿來使用。因此被稱為「姓以別婚姻」。

由於在先秦時代,女性是男權社會的附庸,女人就是以出嫁作為自己最後的歸宿,因此女子出嫁叫做「歸」。所以有「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的詩句。

既然女子一生與婚姻緊密結合在一起,因此在先秦時代,女子必稱其姓。甚至女子之名一點都不重要的,而姓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羋月傳》中的大公主被稱作「孟嬴」,「孟」是排行老大之義,「贏」是秦國之姓。類似的「孟姜女」也是如此。

又比如《鄭伯克段於鄢》中,鄭莊公的母親被稱作「武姜」,「武」是武姜丈夫鄭武公的諡號,「姜」是其姓。

從這兩個例子來看,女子之姓是多麼的重要。甚至,古人納妾,從外邊買回來的女子不知其姓,還要進行佔卜。

何為氏

氏是姓的分支,同姓之人,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氏,比如楚國屈、景、昭都是楚國同姓——羋姓。

氏是如何來的呢?這和古代宗法分封制度有很大關係。

天子諸侯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兒子被分封出去,此時尚不稱氏,稱王子某、公子某。天子諸侯之孫,也不稱氏,而稱王孫某、公孫某。

王孫、公孫之下,不能再掛著王、公之號。便開始有了自己的氏,多以先祖之字為氏。比如,孔子是宋國宗族之後,其五世祖名「嘉」,字「孔父」,其子孫便是以「孔父」之「孔」為氏。

但也有以官職為氏的,比如司馬、司徒之類;也有以地名為氏的,比如屈。

同姓之中,由此產生了不同的氏,可以顯示出不同人與王室之間是從什麼時代開始分離的,以及與王室之間血緣的親近程度,也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地位如何。這樣,就形成了「氏以別貴賤」的傳統。

貴賤是先秦政治活動中的基礎。周代禮樂制度,就是劃分等級貴賤。而男人是政治制度參與者,始終與政治結合在一起,所以「男子稱氏」,不稱姓。

楚國姓氏

楚國羋姓,毫無疑問,所以女子稱姓,電視劇中羋月的稱呼是合理的。

楚王熊氏,源於其先祖名叫鬻熊。鬻熊曾經輔佐周文王,在伐紂滅商過程中有貢獻,因此楚人才有了楚國這塊分封之地。

楚國貴族中,有三個重要的氏,就是屈、景、昭。屈氏有屈瑕、屈完、屈原等代表人物,景氏有景差,昭氏有昭陽。

楚國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何為三戶,一般認為就是屈、景、昭三大家族。

屈原曾經做過「三閭大夫」,是主持宗廟祭祀,兼管貴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官職。三閭,就是這三戶。

明白這些,就明白將屈原稱作「羋原」是畫蛇添足。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麻煩點讚、分享、收藏。您的支持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將屈原成為羋原其實才是錯誤的稱呼!
    近年來《大秦帝國》三部曲十分出名,尤其以其歷史性和嚴肅性為觀眾喜愛。但是劇中卻把「屈原」稱為「羋原」,而在電視劇《思美人》中,屈原也自稱「姓屈」。 表面上看上去很多人都以為屈原確實姓羋,這是人家編劇對歷史足夠了解,但是其實這是錯誤的叫法,在先秦時代,確實應該叫屈原而不是什麼羋原。
  • 《大秦帝國》把屈原叫錯成「羋原」!為什么姓羋但只能叫屈原?
    從其嫁給秦惠王后地位不高來看,不太可能是楚國的公主,應當只是一般的宗女;而其作為屈原的學生,也是小說家杜撰的情節。不過我們知道,屈原也是楚國王族。那麼,為什麼屈原叫「屈原」不叫「羋原」?事實上,電視劇《大秦帝國》中,確實也把「屈原」稱為「羋原」;而在電視劇《思美人》中,屈原也自稱「姓屈」。那麼,屈原到底姓什麼呢?改稱羋原是否合理?我們就要從姓氏制度說起了。
  • 【說楚】屈原為什麼不叫羋原?
    在前些日子裡面,曾經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叫《大秦帝國之縱橫》,在裡面有一個人叫羋原,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屈原
  • 屈原:請叫我屈原,別叫我羋原
    還有最新出的電視劇《思美人》,對屈原的稱呼也引起了一些觀眾的爭論,因為在《思美人》前,經過《羋月傳》、《大秦帝國》的洗禮,很多觀眾都知道了楚國的國姓為「羋」,屈原不姓屈而姓羋,於是就有觀眾指出,屈原應該叫羋原,電視劇錯了!  電視劇錯了嗎?當然錯了。
  • 《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
    值得一說的是劇中楚國寵妃鄭袖在楚左徒羋原(屈原)遭受楚懷王的誤解和朝臣排擠後對他的安慰這一情節,筆者本人亦十分不解。兩個不同背景不同地位而且毫無瓜葛的人,怎會有此番情景?在查找資料後筆者更是詫異,史學家據羋原所作的《湘夫人》及當時的政治變動推測,羋原(屈原)與鄭袖有私情(尚未證實,或許不過譁眾取寵)……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楚辭之風的開創者屈原,救國無門絕望下自沉汨羅江……他的死去是否有其他隱情?後人未從得知,或許只有悠悠流動的汨羅江水無聲地訴說當年的悲劇吧……羋原(屈原)(楊志剛 飾)……以上。
  • 先秦歷史:屈原為何不能被錯稱為「羋原」
    從其嫁給秦惠王后地位不高來看,不太可能是楚國的公主,應當只是一般的宗女;而其作為屈原的學生,也是小說家杜撰的情節。不過我們知道,屈原也是楚國王族。那麼,為什麼屈原叫「屈原」不叫「羋原」?事實上,電視劇《大秦帝國》中,確實也把「屈原」稱為「羋原」;而在電視劇《思美人》中,屈原也自稱「姓屈」。那麼,屈原到底姓什麼呢?改稱羋原是否合理?
  • 楊志剛《大秦帝國》獲贊飾演屈原看的網友掉眼淚
    楊志剛飾演羋原《大秦帝國之崛起》已於2月9號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並取得了不俗的收視和良好的口碑。該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第三部,講述經歷商鞅變法和張儀合縱捭闔後秦國日益昌盛,秦國在秦襄王和名臣範雎等人治理下蒸蒸日上,終成霸主。
  • 《大秦帝國•崛起》人物之羋原篇
    《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第三部《崛起》正在熱播,就有小夥伴問了,劇中的羋原是不是就是屈原呢,他們是不是一個人,我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劇中,羋原就是屈原,羋,是姓;屈是氏。屈原是羋姓屈氏,成為屈原。羋姓,來源於母系氏族;氏,來源於父系氏族。他生於公元前342年陽春3月6日,卒於公元前278年臨夏4月26日。這個時間是後世推算而來,在中國正史上,沒有其準確記載。
  •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劇情介紹演員表海報劇照
    今天,百街秀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分劇情介紹、演員表、海報、劇照,一起來看看吧。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海報《大秦帝國之崛起》是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的歷史劇,由丁黑執導,張建偉編劇,寧靜、張博、邢佳棟、沈佳妮等主演。
  • 【粉絲活動優秀作品】揮灑成騷賦國殤——羋原,列國沒有的羋原
    直到《大秦帝國》系列的出現我才發現,這部劇值得一看,因為它傳遞給我的信息值得佇立感悟。         歷史是什麼樣的,我們不可能知道,就像胡適先生所說的那樣,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每個人腦海中的歷史都是不一樣的。這也為歷史系列的電視劇之所以眾口難調給了一個合理的解釋,但《大秦帝國》劇組努力去還原歷史,給我們還原一個活生生的戰國時代確實值得尊重。
  • 屈原不姓屈姓「羋」
    屈原是楚國公族,也就是說,他和楚國國君同姓,姓羋。 羋姓的起源很早。《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之後)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 那麼,為什麼不稱之為羋原或羋平呢?這是因為在先秦時代,姓、氏的用法和今天是不太一樣的。
  • 承認吧,你對屈原的了解還是停留在刻板印象
    在我們貴圈,關於「姓氏」有個潛規則,男人一般都以「氏」相稱,女人才稱「姓」。所以,「屈」是我的「氏」,而不是「姓」。那我姓啥?看過《大秦帝國》和《羋月傳》的人一定知道,我姓「羋」!這部劇主要圍繞屈原被貶為三閣大夫,逐出京城的故事展開,途中,更被南後之殺手追殺,幸得女子吳寶如(汪明荃飾)所救,二人惺惺相惜。
  • 《大秦帝國之縱橫》天下為盤,列國作子
    縱橫可謂是大秦帝國目前來說最讓人過癮的了!大國邦交,大國徵伐,都離不開利益二字,劇中這一點體現的淋漓盡致,大國邦交的背後,是一個國家的戰刀是否鋒利,鐵騎是否嘶鳴。變法後的秦國國力大增,張儀的出師仕秦更是讓秦國在戰國七雄中遊刃有餘,徵戰有勇士,邦交有奇謀,此時的秦國可以說是飛速發展。
  • 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羋原就是屈原嗎?羋原是何許人也?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mì)羅江自殺。老百姓聽到噩耗很悲痛,爭先恐後的來打撈他的屍體,結果一無所獲。於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定於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關於端午節其中的一種說法)。
  • 屈原竟然不姓「屈」?那麼我們到底過了多少個"假端午」?
    屈原是楚國公族,也就是說,他和楚國國君同姓,姓羋。羋姓的起源很早。《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之後)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那麼,為什麼不稱之為羋原或羋平呢?這是因為在先秦時代,姓、氏的用法和今天是不太一樣的。
  • 屈原不姓屈,我那麼多年吃的一定是假粽子!
    隨著社會的演變與進步,氏族圖騰逐步轉化為族姓,而這姓正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氏族稱號。氏出現較晚,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是姓衍生的分支,用以區別子孫之所自出,是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那時,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不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對於先秦時代的貴族來說,這個講究還是很嚴格的。屈本來是地名,據說在今湖北秭歸一帶。
  • 大秦帝國四播出,回顧這部正劇前三部中不正經的披荊斬棘的哥哥們
    《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也是大秦帝國的最終章終於播出了。這部被眾多網友戲稱為「年度劇王」的長篇歷史劇也沒有辜負了觀眾們的期待,大氣磅礴的選景、精美考究的服化道,還有演員不俗的演技,比如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聽到秦王去世時躲在門後憋笑的畫面,演得真的是太絕了,估計是把所有的笑都奉獻到這裡了,所以在各個活動中都像是一副沒睡醒的樣子。
  • 明明能成就經典,可惜《大秦帝國之崛起》沒抓住……
    夾縫中,《大秦帝國之崛起》在悄悄地攢口碑。儘管同是IP改編劇,面對另闢蹊徑的歷史正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我有一些話想說,不知道當說不當說。《大秦帝國之崛起》講述了秦昭襄王嬴稷在宣太后、魏冉、白起、範睢的輔佐下,弱六國、納九鼎,為多年後曾孫秦始皇統一天下奠定基礎的故事。先說優點。
  • 再談「大秦帝國」:秦國何氏?始皇稱呼?
    前幾日,筆者《〈大秦帝國〉畫蛇添足,稱屈原為「羋原」》一文,受到不少網友關注。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先秦時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這個問題,解釋屈原不應該稱其姓這一問題。而不少網友由此出發,開始討論秦始皇的姓氏。
  • 大秦帝國之崛起演員表及主要角色介紹(圖)
    大型歷史史詩IP巨作《大秦帝國之崛起》今日曝光了一組主演海報,畫面宏偉大氣、色調飽滿厚重,再現了兩千多年前冷兵器時代的磅礴氣勢。該劇由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丁黑導演執導,寧靜、張博、楊志剛、邢佳棟、沈佳妮等眾多演技實力派鼎力加盟,講述了秦昭襄王嬴稷在宣太后、白起、魏冉、範雎等人的輔佐下,勵精圖治,開疆闢土,將並不強大的偏僻秦國治理成了雄霸一方的超級強國,並拉開了統一中國的恢弘序幕。  距離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的製作,已有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