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與標準的特定條款有關的問題
1. 請問什麼是組織環境?
影響組織提供交付給其顧客的產品和服務的方式、方法的內部和外部因素的組合。
外部因素可包括,例如,在國際、國家、地區或當地層面的文化、社會、政治、法律、法規、財政、技術、經濟和競爭環境。內部因素通常包括組織的企業文化、管理、組織結構、技術、信息系統和決策過程(正式和非正式的)。
2. 什麼是與相關方有關的需求和期望?
組織需要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相關方和相關方的要求,如4.2所述。這不延伸本國際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和範圍。
如範圍所述,本國際標準適用於需要證明其穩定地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和服務並旨在提高顧客滿意的能力的組織。
3. 請問什麼是「組織的知識"?
組織的知識是特定組織的知識;由經驗獲得,是使用和共享以實現組織目標的信息。為了保護組織免於知識受損並鼓勵組織當其業務情境變化時獲取新知識,引進了關於組織知識的要求。
4. 用「成文信息」代替「文件」和「記錄」,意味著什麼?
文件和記錄現在統稱為成文信息。當成文信息可能需要更改時(如程序、作業指導書等),要求組織保持最新的信息;通常,當成文信息不需要更改時(例如記錄),要求組織保留該信息。
5. 為什麼「採購"更改為「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的控制"?
這個更改反映了事實:不是組織取得的所有產品、服務或過程必然是傳統意義上的採購。一些可能會從企業的其他部分獲得,例如,作為資源共享區的一部分、由捐贈者捐贈的產品或由志願者提供的服務。
6. 「過程確認」發生了什麼變化或什麼曾被稱為「特殊過程」?
雖然不再是單獨的子條款,但該要求被繼續保留,併入「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子條款中。(參考8.5.1f)
7. 請問什麼是「交付後活動"和組織職責的範圍?
根據顧客協議或其他要求,組織也許負責在交付產品或服務後提供支持,例如,包括技術支持、日常維護或在某些情況下召回。
8. 標準的改進和持續改進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ISO 9001:2008用術語「持續改進」來強調這是一個持續進行的活動的事實。然而,認識到組織改進有很多方式是很重要的。小步的持續改進僅僅是其中之一。其他方式可包括突破性變革、重組或創新。因此ISO 9001:2015使用更通用的術語「改進」。「持續改進」是「改進"的組成部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