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8月已經過去一半,喜歡追劇的小夥伴應該都有些按耐不住了,預告片已經反覆摳了幾十遍,劇卻還是遲遲沒有定檔,讓人心懷忐忑的同時又心急如焚。
這就是由高希希、趙立軍執導,馮紹峰、陳寶國、陳月末、穎兒、何晟銘領銜主演的歷史劇《山河月明》,該劇主要講述了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從年少起就喋血沙場,歷經戰爭,終於成長為合格的軍事統帥和成熟政治家,並成就一番偉業的故事。
除了精緻的服化道,演員陣容也足夠強大,陳寶國、張豐毅等老戲骨的名字本身就是好劇的代名詞。陳寶國此次在劇中出演明太祖朱元璋的角色,他也曾在《大明王朝1566》中飾演嘉靖帝「朱厚熜」,該劇至今仍為大家奉為經典。
張豐毅和王姬友情主演,分別在劇中飾演魏國公徐達和朱元璋的妻子馬皇后,王勁松飾演開國功臣劉伯溫。永樂大帝朱棣則由之前在《知否知否》中顧二叔的扮演者馮紹峰出演。
馮紹峰的演技雖然算不上頂尖,但在一眾的青年演員裡也算得上第一梯隊。
其他幾位主演像穎兒、何晟銘等經常出現在大家的視線裡,演技也都算可圈可點。
唯一有點陌生的大概就是飾演建文帝朱允炆的陳月末這個名字了,很多觀眾可能第一時間根本想不起來他是誰,但看到這張臉又覺得有點熟悉。沒錯,他的父親就是國家一級演員陳寶國老師。
相比起父親陳寶國的輝煌成就,陳月末在影視圈裡著實算得上是小透明了,你好像見過他,卻又完全記不住他的模樣,只有當別人提起他的父親陳寶國時你才會恍然大悟一句——哦,原來是他,跟他爸爸差遠了。
是的,這就是大多數人對陳月末的第一印象,他叫什麼不重要,陳寶國的兒子才是他的人生標籤。這個標籤讓他無人不知,也讓他無人知曉。細細數來,陳月末也踏進演藝圈數十載,為什麼大家對他的印象仍然還只是陳寶國的兒子呢?
明明背靠大樹好乘涼,比一般人擁有更多得天獨厚的資源和條件,為什麼就是不紅呢?真的是完全沒有演技還是父親這顆太陽的光輝太盛,讓他無法走出陰影?
大概有一方面原因是陳寶國是個「爸寶」,對兒子不能完全放手。
剛開始陳寶國並不支持兒子進入演藝圈,陳月末14歲時就被送出去留學,好讓他脫離演戲這個大環境和家庭氛圍。即便喜歡表演,陳月末最終也按照父親的意願去英國讀了跟表演不搭邊的機械工程專業。
直到他順利完成學業回國,跟自己的父親長談了一次,表示自己確實非常喜歡演戲,陳寶國才同意他的決定,這時候的他已經28歲了。
如果不是父親阻攔,陳月末更早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體驗和學習演員這個角色, 是不是能更接近夢想一點呢?結果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種看似為你好的父母式的愛,有時候焉知不是一種羈絆呢?
大概是為了彌補這種愧疚,支持兒子的事業,自陳寶國就開始帶著他一起拍攝。
例如《義者無敵》、《正者無敵》等英雄無敵系列,《老農民》,以及19年熱播的《老酒館》、《老中醫》等近9部作品中,都能同時見到父子倆的身影。作為父母來說這本是無可厚非的,誰不想儘自己的能力,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呢?
可能是受父親的影響,陳月末演的也大多是一些正劇的角色,演技還是不錯的。但在已經是這方面泰鬥的父親面前,自然是不容易超越的。
尤其是當兩個人同時出現在一部劇的時候,父親的光芒太過耀眼,即便陳月末演得還可以,觀眾自然也會忽視掉,轉而用更為苛刻的眼光去評判和審視這個年輕人。
「他不行,跟他爸差遠了。」「陳寶國的兒子也太菜了,還趕不上他爹的一半。」
也許他嘗試更多其他類型的角色,反而更容易刷新觀眾的印象。
「陳寶國的兒子」這個標籤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他讓陳月末比別人更容易得到一些機會,即便他不會開口去要求這些,但陳寶國這三個字本身就是一把披荊斬棘的寶劍,讓他這條路走得比別人就是要順暢許多。
但同時這條路也會讓他走得更艱難,讓他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會被大家認可。
就像古時候出生在帝王家庭的孩子,得到了錦衣玉食榮華富貴的尊榮,自然也必須舍掉親情愛情的自由,所謂有得必有失。也許在別人那裡輕易就能得到的認可,到他這就是「你還差得遠」。
陳月末所要做的就是放低自己,無須執拗地去對抗「陳寶國的兒子」這個身份,而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真正地用自己的實力和作品去叫響「陳月末」這個名字。
而陳寶國老師所要做的,就是收斂下他的護犢子的行為,讓兒子自己去闖蕩。讓他有更多獨自出境的機會。在這個不缺乏曝光的年代,哪怕是小角色,只要他足夠出彩,觀眾總會從人群中把他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