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愛,你只是依賴

2021-12-17 周衝的影像聲色

每一個有智有品的人

都置頂了「周衝的影像聲色」

依賴分為兩種。

一種是健康的,正常的。

它是親密關係的一種積極的表現形式。

你不想離開我,我也不想離開你,不論外界如何兵荒馬亂,殺機四伏,人心叵測,只要知道彼此的存在,就有足夠的勇氣和慈悲,繼續在人世的道路上前行。

在愛中,偶爾賴一賴,是給內心的小孩一點自由的空間。

沒有這點空間,情感可能就會停滯流動。

兩個人,成了兩具僵硬的木頭,看似堅不可摧,實則戒備森嚴。也不是好事。

 

一種是消極的,病態的,過分的。

在他(她)的內心裡,對獨立、責任、成為一個成年人……等需要付諸努力的事情,充滿了深層恐懼。

他希望成為永遠的小孩,讓伴侶成為家長,來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一旦失去,則天昏地暗,撕心裂肺,要死要活,覺得再沒有辦法繼續生活下去了。

因此,準確地說,那是寄生心理

你是寄生者,對方是寄主。

這兩者,都會模糊掉兩個獨立個體之間的界限。

前者是甘心喪失自我,後者是試圖吞沒對方。

因此,這種依賴與被依賴,都會消耗掉一個生命的自然情感和創造能量。

 

比如這樣一個案例。

A(姑且稱之為A)是一個童年缺愛的女人,自我價值缺失,在她長大以後,她不顧一切地尋求他人的愛,甚至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無論對方是師長,還是同事領導,朋友丈夫,或者酒吧剛剛結認的陌生人,甚至只是在「附近的人」裡搜到的網友,都能迅速地「愛」上。

只不過,一旦出現問題,昨天分手,她在明天就會續上一任,無論對方是什麼品種,什麼德行。

她無法忍受身邊沒有男人。

她需要一個人的照顧和呵護。

因此,她的曖昧史很複雜,也很漫長。

意外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的是,男人多如過江之鯽,卻一隻接一隻遊走。「愛」的大網,撈起來的,依然是一場接一場空。

為什麼會這樣呢?

A反省自身,說,她發現:一旦她開始一段關係,她就會牢牢地黏上去,要確定關係,要反覆承諾,要長相廝守,與對方寸步不離。

她會告訴對方:「我這麼愛你,沒有你我會很害怕,我一刻也離不開你,你應該陪我,應該照顧我……」

這種束縛自然讓人透不過氣。

於是不適、對抗、爭吵、疏遠、結束。

到了第二天,她痛不欲生地,再度開始一段關係。惡性循環再度開始。

 

這種情節,在你我的生活中,都是常客。

所有人都不會陌生。

為什麼它們難以善終?

究其根本,在於這種關係和感情裡,沒有自由的成分。

真正的愛是成熟的、理性的、自由的選擇。

它是自然而靈活的,誰對誰,都沒有強制性的「必須」和「應該」。

但A,以及如A一樣的患者,卻是反其道而行。

他們認為,伴侶「必須對我如何如何」,「應該對我如何如何」,如果「不如何如何」,則人生黯淡,無法正常生活。

這時候,他們要麼埋怨,要麼尋找另一個寄主。

這就構成了心理學上的「依賴性」。

當對他人的依賴,已經控制我們的言行,控制我們的一切感受和需要,那麼它就不再是單純的渴望,而是成為過分依賴的心理問題。

因過分依賴而引起的心理失調,心理學家稱為「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

 

曾經有心理學家,問5個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患者:「五年之後,你們希望達到什麼目標?」

結果,幾乎人人都表示:「我希望找到關心自己的伴侶,並且同他(她)結婚。」

是的,都是我我我我我我,「對我好」、「照顧我」、「關心我」、「給我安全感」、「給我錢花」、「給我吃香的喝辣的」 ……

沒有「我要對他好」、「我要照顧他」、「我要關心他」 ……

也沒人提到要接受挑戰性的工作,自己買房買車,意志堅定地去實現一個夢想,創造出滿意的藝術作品,積極地為社區服務……

在他們的白日夢裡,「負責」、「努力」、「進步」查無此詞。

只想不費力地得到愛和照顧。

只會乞求某個「救世主」降臨,然後,安穩、幸福、愛、安全感……像天上掉錢一樣,譁啦啦塞滿她的屋子。

一旦得不到,就會自怨自艾;

一旦得到了,就會進入受害者角色,不斷控制和挑剔,怨聲載道,不得終日。

 

斯科特·派克說:

僅僅把得到別人的愛當成最高目標,你就不可能獲得成功。想讓別人真正愛你,恐怕只有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滿腦子想的只是消極接受別人的愛,就不可能成為值得愛的人。

真正的愛,與責任相輔相成。

倘若一直懷著求主的心態,你永遠是一隻寵物。

命運由他人做主。

愛亦如是。

倘若你能站起身來,開始為個人成長負責,不依附他人,不犧牲他人感受,一旦出現問題,學會面對現實,進行自省以及反觀,而不是說「都怪你,要不是你……我也不會……」

你將慢慢地,由一個受害者,成為一個責任者。

成為責任者,就會具有人的屬性,而不是寵物的心態。

然後,你才會學著自尊自愛,並開始尊重他人愛他人。

 

 

依賴得有。

但萬不可成癮成疾。

透支自己的愛,去購買他人的呵護,只想要極致的愉悅,不想要艱難的人生,這與癮君子,沒有什麼兩樣。

真正健康的依賴,在兩個健康的大人中間,才會發生。

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兩個人,都可以隨時說「不」。

我願意給你處理家務,但如果我不做了,你也可以井井有條地收拾;

我願意陪你,但如果我沒辦法陪了,你也可以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願意你做全職主婦,但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也可以撐起整個家庭;

……

如果你和我,都是基於一個成熟的內心,來玩一場模仿孩子的遊戲,在融洽的親密關係裡,恢復燦爛的天真,那麼,這不僅不會喪失自我,反而會讓生活性趣十足。

 

相關焦點

  • 你是感情依賴的受害者嗎?其實你不是!
    如何讓一段感情良性發展,那就一定要避免今天我們所討論的這10點,在一段感情裡既不是一味付出,也不是一味索取。這樣的感情才能長久。其實在一段感情裡,難免會有一方依賴另一方,適度的依賴是甜蜜的表現,但是過度依賴,則是感情的禁忌,那麼對於被依賴的一方如果過度「放縱」對方依賴,也會導致感情畸形發展。
  • 抖音只是太愛你原唱是誰 抖音只是太愛你歌詞介紹
    歌曲中表達的意思是:雖然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下輩子誰會先遇到誰,但是我們只是想在能抓的住此時此刻,用力抓住自己想要的,就是人這一輩子最好的,畢竟有些東西並不是一輩子都在等你,錯過了的就會只剩下遺憾。
  • 只是太愛你歌詞 張敬軒只是太愛你粵語與歌詞含義介紹
    抖音只是太愛你這首歌最近超火,而且聽到好多翻唱版本《只是太愛你》,據悉這首歌是由歌手張敬軒演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只是太愛你》歌詞完整版介紹。  抖音只是太愛你原唱是誰  《只是太愛你》原唱是張敬軒。
  • 張敬軒《只是太愛你》
    點擊上方藍字「吃遊玩樂」快速關注微信號:chiywl帶你了解最潮流的資訊《只是太愛你》是香港知名男歌手張敬軒演唱的歌曲
  • 這樣對你的女人,只是「賴著」你,並不是愛你
    一個只想「賴著」你的人,從始至終都是在利用你而已,利用你緩解孤獨,利用你消磨寂寞。這種利用不會是愛,愛你的人,根本捨不得利用你。感情的世界,並不是在一起就代表愛,有的女人和你交往,只是「賴著」你而已。男人要注意區分愛與「賴著」的區別,別淪為女人利用的對象。確切來說,女人只是不甘於失去一個百分百對她好的男人,這個男人可以是你,當然也可以是別人。
  • 每日一歌《只是太愛你》- 張敬軒
    我真喜歡那樣的夢,明明知道你已為我跋涉千裡,卻又覺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好象你我才初初相遇。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條美麗的山路。有柔風,有白雲,有你在我身旁,傾聽我快樂和的心。人若真能轉世,世間若真有輪迴,那麼,我的愛,我們前身曾經是什麼? 你若曾是江南採蓮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一朵。
  • 詞不達意丨只是太愛你
    對於這一首歌《只是太愛你》,如今也只有遺憾了,就讓這份遺憾葬於心底,掩於歲月,隨之而去吧。小編ps:平臺裡配樂搜索不到港樂live的《只是太愛你》,特意找的視頻,絕對值得花幾分鐘欣賞~只是太愛你 - 張敬軒詞:張敬軒曲:張敬軒原諒我真的喝醉了因為我真的想你了一不小心就被寂寞吞噬了愛著你的快樂我知道這樣不應該也知道你會受傷害只是不想再讓自己
  • 你愛自己嗎?當你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時候,對身邊人的愛只是虛幻
    隨著探尋逐步地展開,我們將懂得他們之間這段關係的真相,我們將懂得什麼是愛。當來訪者和她男朋友的關係充滿了依賴、嫉妒、擔心、支配和自以為是,你能夠把這個稱作是愛嗎?當一方依賴另一方的時候,是在滿足自己內心的需要,這能夠叫做愛嗎?當沒有了解和理解男朋友和同事之間的溝通內容的時候,而自己感到不舒服,嫉妒的時候,你會把這個稱為愛嗎?
  • 只是太愛你,最好的感情是我愛你,恰好你也愛我
    《只是太愛你》原唱:張敬軒 填詞:張敬軒譜曲:張敬軒 編曲:Johnny Yim《只是太愛你》收錄於張敬軒2011年4月15日發行的新歌+精選專輯《P.S.「因為我不知道下一輩子是否還能再遇上你,所以我今生才會想把最好的給你。」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話:如果真的相愛的話,兩個人在一起時一定要記得多拍照,不要怕不好看,也不要嫌麻煩。那些朝夕相處時的生活點滴,每一個瞬間都不算多餘,精心製作的飯菜、情到濃時的纏綿、爭吵時哭花的臉、玩鬧時笑彎的眼、醜的美的都值得留念,誰叫這人生稍縱即逝。
  • 只是太愛你
    你若投桃報,我會十分感激。你若無動於衷,我也不灰心喪氣。直到有一天我不願再這般愛你,那就讓我們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對不起,這次我真的喝醉了,請原諒我。一不小心就打了電話給你,我知道這樣不應該,也知道這樣會讓你很受傷害,可我卻壓抑不這種情緒,因為我真的想你了。你給我的愛,讓我對你太過於依賴,只是愚鈍的我不太明白,如何懂得去珍惜和呵護這份愛,才會讓你默默地離開。
  • 男人離不開你的秘訣:讓他對你產生精神依賴!
    想一想,你什麼時候會對一個人產生依賴,一定是他滿足你的需求,為你付出的時候,你才會對他產生依賴。就比如你和你的父母,你永遠也不會離開你的父母的原因就是,父母總是無條件的為你付出,滿足你的需求。你為什麼會想家,因為家是溫暖,你能感受到愛。
  • 不是你不值得愛,只是他不愛你
    隨即反駁了一句:「但是我很愛你啊!」可是這位「紳士」卻說:「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別人去愛。」 小風琴和我佔卜時說,幼年時遇到了一個很喜歡的男生,為了追他,做了很多事情,但是那個男生最後只說了一句:「你很好,但我真的不喜歡你,不想辜負你的心意,算了吧。」小風琴說:「看了網上很多文章,是不是忘我地愛一個人是錯的?
  • 張敬軒《只是太愛你》又火了!我多希望來世還能遇見你
    在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火熱上映的這幾天,有網友以張敬軒的《只是太愛你》為背景音樂,將這部電影混剪。兩者渾然天成的契合,成了雙倍的催淚彈,也再次將這首歌推到大家的耳邊。》作曲 : 張敬軒   作詞 : 張敬軒原諒我真的喝醉了因為我真的想你了一不小心就被寂寞吞噬了愛著你的快樂我知道這樣不應該也知道你會受傷害只是不想再讓自己對你太過依賴我明白 你給的愛是真實地存在只是我不懂得如何去愛才會讓你想離開因為我不知道
  • 聽歌 - 抖音熱歌 - 丁芙妮《 只是太愛你 》努力把最好的都給你
    本公眾號文章、歌曲搜索只需關注公眾號後回復「搜索」即可推薦獲得採納者可獲本公眾號推薦過的歌曲音頻資源一首《 只是太愛你 》丁芙妮新歌翻唱了張敬軒的【只是太愛你】,"因為我不知道,下一輩子 還是否能遇見你。
  • 其實我還愛著你,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其實我還愛著你,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不知道你們有沒聽懂薛之謙的那首《其實》嗎? 剛開始我以為薛之謙是想告訴我們,在愛情當中要學會放下,誰沒誰不能好好的過, 但是我聽到最後我才發現,這首歌的真正含義,也正應了那句歌詞。
  • 愛情 | 最恐怖的愛——消極性依賴的愛
    愛自己的父母並接納他們—— 是為了要和他們好好告別。「愛是為了離開,離開不代表不愛。」 我們把一種依賴多巴胺和力比多這兩種原始驅動力作用的感情,稱之為「墜入情網」。墜入情網不是真正的愛—— 它只是有著和真愛相似感覺的幻覺而已。墜入情網,是情感和心靈的退化現象。與心愛的人結合在一起,跟童年時與父母相伴的記憶彼此呼應。仿佛體驗到幼年時無所不能的快感。我們感覺到強大有力,似乎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實現願望。
  • 說到女人心坎裡去的10句愛情心法:不是你的愛,不要去依賴
    說到女人心坎裡去的10句愛情心法不是你的菜,不要掀鍋蓋,不是你的愛,不要去依賴。越是對你發誓的人,就越是在騙你,因為真相是不需要佐證的。同樣道理,越是瘋狂的愛你,不惜浪漫到極致的來愛你,就越不是愛情,因為愛情是平淡而持久的......一個不敢再愛的女人,一定很深的愛過。看起來好像百毒不侵,其實早已百毒浸身。
  • 你也有依賴別人的習慣?讀完米開朗基羅的語錄,就不會依賴別人了
    人天生都有依賴的習慣,從小就喜歡依賴父母,不僅人如此,動物也會如此。只是後來,有些人不再依賴父母了。為何呢?因為被人嘲笑,怎麼這麼大了,還離不開父母?很多人都知道了,原來長大了,還依賴父母,離不開父母,是一件很醜人的事。
  • 愛你不是兩三天,想你思情無盡;愛你想你,愛無期限思無止境
    愛情的甜蜜是內心上的一種依戀,那是放不下捨不得的情感,一個人一旦遇到觸動心弦的人,便會不惜餘力地去追求,因為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緣份,真愛就會有著一種深深的眷戀,倘若這份愛有分離 ,守候的人會有著濃濃的思念。愛一個人不是兩三天的事情,心如果是深深的愛著,那便是一輩子不離不棄的依賴,心中的人呀我愛你,生命裡有你真好,擁有你是生命中最大的幸福!
  • 你不是愛吃醋,你只是怕失去
    比如:參加舞會他大部分時間都和別人聊天跳舞參加舞會或聚會他消失了好長一陣子參加舞會或聚會他突然不知跑到哪裡去了打電話給他,他總是在佔線雖然上面這些都會引起不舒服或生氣的感覺,但一般來說,大多數的人都會對前兩種情況吃醋,但如果連後面兩種情形都會吃醋,那麼你可能是「資深吃醋行家」(當然前提是排除對方曾經出軌或有「案底」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