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腳主播成風 遊戲直播行業陷入惡性競爭怪圈

2021-02-18 人民創投

從虎牙到鬥魚,高調轉換平臺,嗨氏只嗨了一天?

8月27日晚,嗨氏從虎牙轉到鬥魚的首播,對於重金挖來的嗨氏,鬥魚平臺這次下了血本。

「一個主播可能會帶來300-400萬的下載量或者卸載量。」一位深喉告訴懂懂筆記。

懂懂翻看了一下小米應用商店的評論區,發現確實有不少粉絲因為嗨氏而轉去鬥魚平臺,同時果斷卸載了虎牙。「虎牙損失挺嚴重的,畢竟平臺主播內鬥,結果當家主播被鬥魚挖走了,粉絲還集體去應用商店給虎牙刷差評。」深喉說。

嗨氏在鬥魚直播的第一天,直播間漲粉幾百萬,而且相當一部分粉絲是跟著他從虎牙轉到鬥魚的。

當晚,張大仙、孤影幾個王者榮耀的頭部主播都集體停播,「據說是平臺要求的,平臺還要求幾個主播給嗨氏刷禮物,就是為了保證他的名氣和直播間人數。」其中,五五開在嗨氏的直播間刷了火箭,並且發微博表示是「平臺的意思」,言外之意並不是自己主動為之。

一次直播間漲粉幾百萬,確實見證了主播的影響力。但在幾百萬漲粉的背後,也透露出一些隱患。

從當天直播的彈幕來看,「鬥魚不歡迎你」瘋狂刷屏,這位曾經萬眾矚目的《王者榮耀》主播現在儼然成了眾矢之的。

除了嗨氏遭遇抵制,鬥魚平臺這次的挖角行為也引起了粉絲的反彈。深喉告訴懂懂筆記,因為鬥魚挖角,其它主播的粉絲看不慣,集體去應用商店刷鬥魚的差評,結果在小米應用商店的評分直接從4.5分掉到3.5分。隨後,懂懂又翻看了一下華為應用商店,同樣爭議極大,一批跟隨嗨氏而來的粉絲評出5分,同時也有一大批粉絲因為嗨氏評出1分。「現在小米應用商店、鬥魚官博下面很多評論都在說,鬥魚簡直是失了智。」

嗨氏第一天直播整體還算成功,但第二天就出現大幅下滑,關注只有90多萬。


深喉告訴懂懂筆記,嗨氏所謂「王者榮耀一哥」的數據全是虎牙給資源撐起來的,轉戰鬥魚第一天,鬥魚也給了一定的資源輸入,但鬥魚上主播雲集,不可能長期這樣傾斜,「以後嗨氏沒這麼好過了。」

深喉告訴懂懂筆記,嗨氏只」嗨」了一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口碑」,今年年初以來,嗨氏接連爆出負面新聞,爭議性比較大。再加上這次是違約跳槽,所以掉粉不少。

原本鬥魚連連出手挖腳主播,是想由主播帶來大量新粉絲。但不誠信,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果。可見,在合約期內挖腳主播這事,還需謹慎。

從陌陌前一姐阿冷,到企鵝的張大仙,再到虎牙的嗨氏,鬥魚為何頻頻對頭部主播下手?其實不僅是鬥魚,挖主播正在成為一種行業「非正常常態」。

「相對於直播平臺,開始野蠻生長的年代,內容匱乏,主要流量來自於主播的引流,一般用戶的粘性主要因素來源主播本身,直播平臺本身變現方式比較單一,流量就成為吸引資本市場的重要籌碼,所以各個平臺為了流量而進行熱門主播的相互挖角。」董振告訴懂懂筆記,「現在的情況,多半是平臺炒作,粉絲少水軍多。因為各家融資都像在沼澤裡行走一樣,如果不顯得很熱鬧,怎麼去要錢?」

顯然,挖腳是為了流量,進而是為了資本市場。但隨著這種「非正常常態」的形成,一些負面效應開始顯現。

首先是主播收入不公平,不是按照人氣、粉絲或是水平來定工資,工資只是各種利益下談判的籌碼。不僅沒有公平,還造成這個行業收入虛高,進而造成平臺盈利困難,無法正常運營。

據網傳鬥魚挖腳嗨氏是1億的價碼,後又有網傳是5000萬,並且還有可能會替嗨氏交納與虎牙的違約金。此前張大仙被從企鵝挖到鬥魚是2000萬。

其次是誠信缺失,沒有契約精神。

之前張大仙從企鵝平臺籤署了獨家合約,被鬥魚挖腳,張大仙當時在微博坦露承擔一切後果。雖然張大仙美譽度和口碑都不錯,但那一次也多多少少會影響到他的誠信度。

此次嗨氏離與虎牙合約到期還有半年,從虎牙的聲明來看很可能會追究嗨氏的違約責任。這裡面有一個小段子在圈子裡流傳:鬥魚開出了比虎牙更高的價格,嗨氏想用鬥魚壓虎牙達到漲工資的目的,但是虎牙不吃這套,反而放任其它主播撕,結果「嗨氏玩脫了,就被鬥魚籤了。」

懂懂筆記不能判斷這個傳聞的真假,但是主播們之間互撕已經公開化。表面上看是幾個主播互撕,其實還是虎牙和鬥魚在較勁。虎牙放任其它主播撕嗨氏,主要是擔心其它主播效仿嗨氏協議期內要求漲工資的做法。

如果一個又一個主播違約跳槽,或者紛紛要求在合約期內漲工資,這個行業將變成什麼樣子?

還有一個負面效應,就是主播和粉絲在網絡上開戰、互撕,網絡空間烏煙瘴氣。

張大仙跳槽的時候,一大批主播出來「踩」張大仙。這一次,各個平臺的主播一起踩嗨氏,包括鬥魚平臺上的「同門兄弟」出手也不軟。主播之間互踩,發動了大批的粉絲力量。而主播的背後,則摻雜各個平臺的意志。暗潮湧動,猶如後宮。

遊戲直播平臺間這樣哄抬物價、爭奪主播,讓懂懂想起多年前視頻平臺競價搶電視、電影IP,導致大家最後都賺不到錢的情景。其實發展到今天,視頻網站還是不賺錢,也跟天價購買IP關係最大。

同樣以視頻網站為例,他們後來在自製劇上下功夫,成為一條非常好的路徑:自製劇成本低,回報高,有助於平臺贏利,還形成口碑。

深喉告訴懂懂筆記:一個平臺培養一個好的頭部主播有幾百萬的市場費用就足夠了,而現在挖一個頭部主播不低於1000萬,動輒幾千萬。所以,這樣不停地挖下去只有死路一條,與其去挖,不如花些時間和成本去培養一個。

以張大仙為例,張大仙是企鵝電競培養起來的主播。張大仙籤約企鵝的時候,也是企鵝剛剛成立的時候,企鵝平臺還處於弱勢。不過背靠QQ這個大平臺,內部資源聯動,給入口、給流量、給資源,同時,企鵝在初期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主播培養機制。憑藉QQ和王者榮耀的獨家資源,企鵝平臺快速崛起,不到一年時間進入遊戲直播前三陣營,同時培養出張大仙這樣一批優秀的主播。

懂懂筆記認為,張大仙跳槽勢必會對企鵝電競有一定影響,但是以企鵝電競的資源和機制,還能快速培養、補充主播資源,這種影響只是暫時的。

另一方面就是業務模式的創新,比單純陷入主播的爭奪更有價值。比如企鵝電競有自有賽事QGC,通過這樣的賽事不僅能選拔、培養、捧紅新主播,還可以讓已有主播參與其中,這樣的賽事更有活力,也更有粘性,比單純依賴主播的模式更持久。

當然,在模式創新方面,企鵝的賽事只是一種嘗試,行業裡還需要更多的創新模式,才能讓整個產業跳出低端的惡性競爭,讓這個產業更加豐滿,真正成為一個健康的產業。

相關焦點

  • 遊戲直播行業亂象叢生 大批主播背信棄義
    【遊戲沒有圈兒,吐槽與攻略】遊戲直播行業為我們這些玩家帶來了太多好處,在獲得遊戲最新消息的同時還能與主播互動,打打趣消磨消磨時間簡直「雙贏」。主播的工作是提供內容給觀眾,優質的內容可以把觀眾轉化為粉絲,從而獲得較高的行業影響力並且得到相應的收入。
  • 主播跳槽遭索賠1.5億,內部人士:平臺挖牆腳誘其違約
    直播內部人士稱平臺競爭激烈,高薪挖牆腳誘主播不惜違約,法律專家建議提高群體法律意識。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多家直播平臺均發生主播違約事件,隨之引發的合同糾紛,往往以主播賠償天價違約金告終。直播行業內部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主播在行業內流動性很高,有的直播平臺會為挖來的「主播」支付違約金。也有主播稱,跳槽後,發現新入職的直播平臺沒能兌現代自己支付違約金的承諾,「要交的違約金比在原平臺掙的錢還要多」。
  • 主播的百萬年薪與千萬違約金,平臺挖人是否涉嫌不正當競爭?
    李某原是觸手直播的人氣主播,號稱全能遊戲主播,擁有數量較大的粉絲群體。據觸手直播的母公司杭州開迅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開迅科技)介紹,李某系開迅科技及其關聯合作經濟公司培育的知名主播,獨家在觸手直播進行遊戲解說及演藝服務,粘帶有較大的用戶流量。李某自2015年入駐觸手直播,2018年9月,李某與觸手直播的合同尚未到期。
  • 虎牙直播金牌主播價目表 遊戲主播籤約身價上千萬
    [摘要]據最新流出的虎牙直播金牌主播價目表,該直播平臺最高的籤約價已經達到了2400萬,其他知名的主播,均價也有上千萬。  近年來,持續火爆的電競遊戲,催生了遊戲直播行業的興起,大量的熱錢湧入,也加劇了直播平臺的擴張和競爭。
  • 觸手直播即將併入快手?遊戲直播行業「二八分化」愈演愈烈
    6月28日,據媒體報導,觸手直播已陷入經營困難,並向平臺籤約主播發布通知,根據合同約定,經紀公司將指定的獨家直播平臺更改為快手直播平臺,請籤約主播自2020年6月26日起按原合同約定繼續繼續履行獨家直播義務。對此,中國網財經記者聯繫觸手直播及快手直播。截至發稿前,觸手直播表示目前暫無法回應,以主播收到的通知為準。而快手方面回複目前無確切消息,不予置評。
  • 知名主播要賠8522萬
    該案創造了兩個歷史:史上首起由高級法院一審審理的主播解約案,也是同類案件中判賠金額最高的一例。目前,湖北省高院已通過郵政快遞,將裁判文書寄出給雙方當事人。韋朕網名「韋神」,出生於1997年7月,是頗具天分的遊戲主播,15歲就開始了電競職業生涯,先後在電競遊戲英雄聯盟和絕地求生中贏得了相當的知名度。
  • 直播行業進入寡頭競爭時代 愛奇藝奇秀直播啟動金牌主播計劃
    「趁熱紅.燃點計劃」將結合用戶優勢和平臺資源,通過定製個人單曲、舉辦個人小型演唱會等方式,為主播創造更多的展示空間以及與粉絲接觸的途徑,打造垂直向金牌網紅主播。  歡聚時代(YY)、虎牙、映客先後上市,抖音、快手陸續衝擊,直播行業儼然已進入「寡頭之爭」時代。徐偉峰認為,直播已經從流量爭奪進入到如何更好的變現流量的新時期,競爭門檻進一步提升。
  • 熱點丨主播 經紀公司與直播平臺相愛相殺 鬥魚直播或要玩脫?
    近期微博又爆出遊戲主播lol小樓譴責鬥魚直播長期拖欠工資,導致很多主播不得不出走。 今年年初,江蘇省公安廳網絡安全保衛總隊發布微博稱,網絡直播平臺鬥魚直播有人直播色情「造人」內容,並表示鬥魚如果做不好內容審核,可以關停伺服器整頓幾個月。
  • 直播行業現狀分析與行業困境
    直播行業首次大範圍進入公眾視野大概是在2014末左右,隨後資本湧入,巨頭入局,一個巨大的泡沫行業就此誕生。  目前的直播行業雖然盈利模式還算清晰,但是大多數平臺仍舊處於燒錢換流量的階段。群雄逐鹿,富了的卻是主播。
  • 從陳一發兒的再見到主播的人人自危,直播行業真的不需謠言!
    外加幾乎同時爆出「鬥魚王者榮耀主播騷白代打」、「鬥魚王者榮耀主播張大仙艹粉」等事件,全部指向鬥魚大主播,給了即將準備赴美上市的鬥魚一記重擊。 但不管怎樣,陳一發兒事件已經落尾不再贅述,但這件事情的餘波已經震動整個遊戲直播圈。
  • 網絡直播陷入紅海,天鴿互動走「地方電視臺」路線或能規避競爭
    在這種背景下,很多網際網路巨頭繼續加碼網絡直播業務,試圖在未來分得更大的市場蛋糕,這就導致行業競爭越發激烈,考慮到網絡直播技術含量和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規避惡性競爭,挖掘新興市場,成為全行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 臉書、亞馬遜、谷歌和微軟鏖戰遊戲直播:挖網紅主播成日常
    題圖:知名遊戲主播霍夫斯特從Twitch跳槽到了YouTube 騰訊科技訊 作為網路遊戲和網絡視頻服務的交集,遊戲直播市場近些年人氣飆升,吸引了Facebook、
  • 平臺一線主播接連出走,僅靠過氣主播抱團取暖
    最近,國內直播平臺動作頻頻,不時有頭部主播跳槽消息傳出,各家為了爭奪粉絲紛紛出手籤下行業人氣主播。但作為國內老牌的電競直播平臺之一,虎牙卻顯得有些悽涼,在行業流量紅利勢頭過去之後,虎牙卻在運營以及內容創新上展現出了疲軟的態勢。
  • 遊戲直播「和」為貴
    當天晚上,鬥魚最大的競爭對手——虎牙宣布獲得騰訊新一輪融資4.6億美元。騰訊早就是鬥魚的B輪、C輪的投資人,鬥魚也可說是早早就成為騰訊系的一員,所以鬥魚這一輪融資中騰訊繼續加碼是在意料之中。而虎牙是YY旗下的遊戲直播平臺,突然間在同一天宣布拿到騰訊的融資,讓遊戲直播行業的走向發生了變化。
  • 從張大仙離開企鵝電競說起 遊戲直播平臺當下缺的是資源不是頂級主播
    只想就這件事說說現在電競直播行業的發展,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套路。實際上,在張大仙之前,鬥魚還分別從虎牙、觸手這兩個平臺挖了幾位《王者榮耀》主播。《王者榮耀》的走紅讓原本平靜許久的電競直播行業再起波瀾。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在這一次伴隨著新興的流量發動機《王者榮耀》頂級主播的爭奪戰上,似乎只有鬥魚顯得十分熱衷。
  • 宗寧:當直播平臺互挖主播時,花椒卻搞起了視頻交友
    直播行業經歷了高速發展之後,開始進入了轉型階段,而目前呈現的態勢都是業務形態的融合。大家都在不斷的擴張自己的業務形態,遊戲直播做泛娛樂,泛娛樂也在做遊戲,直播的開始做短視頻,短視頻也開始接入直播平臺。那麼如何能在行業中做出業務的突破,找到下一個發展方向呢?
  • 主播、賽事內容生態完善 鬥魚持續領跑遊戲直播行業
    日前,艾瑞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競行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9 年整體市場規模突破 1000 億元,預計 2021 年有望達到 1651.4 億元,行業發展前景巨大。其中,遊戲直播平臺為電競市場增速貢獻了巨大流量。
  • 鬥魚遭王思聰"手撕" 承認女主播代打英雄聯盟
    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沈哲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王思聰發微博揭露鬥魚平臺當紅主播『代打』,不排除其中會帶有一絲打擊競爭對手、為自己的平臺樹立形象的意思,但這件事背後也透露了直播行業當前發展很不成熟,代打、刷單、買粉行為普遍存在,直播平臺主播專業素養比較差等問題。」
  • 傳統直播忙轉型,新興直播忙挖河 主播、社交、短視頻,直播究竟怎麼...
    國內的直播行業正在發生變革。在秀場直播這一細分領域,映客、花椒曾經是大眾的首選平臺。主播只要能歌善舞、貌美如花就能吸引到粉絲。當時,平臺間的競爭以人為核心,只要抓住頭部主播,就能在市場上立足,秀場直播之外的遊戲直播也不例外。因此,映客主播集體跳槽到花椒直播、鬥魚多名主播加入虎牙,這樣的消息屢見不鮮。但如今,行業風向正發生改變。
  • 虎牙直播的冬天來了?
    培育主播周期長,時間成本高,從其他平臺挖角成熟主播導流效果明顯。雖然直播平臺紛紛頒布主播培育計劃,但挖角情況有增無減,甚至成為行業潛規則。虎牙直播CEO董榮傑並不諱言行業裡存在挖角現象,同時他認為遊戲平臺更重要的是腰部主播的培育機制。虎牙直播母公司歡聚時代代理CEO李學凌也曾表示,大平臺做大了還要挖主播,說明整個平臺培養機制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