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院任天輝教授團隊李志鵬博士後在谷間激子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2021-01-18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受到世界範圍內不同領域學者的廣泛關注。其中,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C)單層材料由於反演對稱性破缺和三重旋轉對稱性,產生一個類似自旋的谷自由度(valley degree of freedom),可開發谷電子學應用,有望成為下一代量子信息科學的重要載體。但是亮激子的壽命非常短,一般只有幾到幾十皮秒,成為開發其應用潛能的最大挑戰。近日,我校化學化工學院任天輝教授課題組博士後李志鵬及其合作者在ACS Nano撰寫了題為「Momentum-Dark Intervalley Exciton in Monolayer Tungsten Diselenide Brightened via Chiral Phonon」的研究論文(ACS Nano, doi.org/10.1021/acsnano.9b06682)。研究發現在高質量的BN/WSe2/BN三明治結構器件中,谷間激子(電子和空穴分別位於不同能谷)可以通過低溫光致發光光譜 (PL)進行探測,並推論其發光機制:谷間激子和位於K點手性LO(E')聲子的相互作用,通過發射一個手性聲子,電子躍遷到位於K的一個虛擬態並與K點的空穴複合發出圓偏光,這是因為來自手性聲子的贗角動量傳遞到了發射的光子,從而可以探測出谷信息(如圖1所示)。因此,谷間激子成為一個同時具備暗激子的長壽命和亮激子的谷自旋特性的全新激子態,為開發下一代量子信息處理和存儲器件提供堅實基礎。

圖 1 BN/WSe2/BN三明治結構器件谷間激子和手性聲子LO(E')相互作用示意圖及其不同靜電摻雜下的PL特性

該工作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並同海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進行充分合作,李志鵬博士,博士生王天盟和金晨皓博士是論文的共同一作。任天輝教授,史夙飛教授和張力發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此外,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博士生陸正光,華盛頓大學的曹霆教授,日本的Taniguchi和Watanabe 博士,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Tongay教授和美國國家高磁實驗室的Smirnov博士也參與了此項工作。相關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1902196)和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項目(19YF1425200)的經費支持。

論文連結:

Momentum-Dark Intervalley Exciton in Monolayer Tungsten Diselenide Brightened via Chiral Phonon

Zhipeng Li, Tianmeng Wang, Chenhao Jin, Zhengguang Lu, Zhen Lian, Yuze Meng, Mark Blei, Mengnan Gao, Takashi Taniguchi, Kenji Watanabe, Tianhui Ren, Ting Cao, Sefaattin Tongay,  Dmitry Smirnov, Lifa Zhang, Su-Fei Shi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9b06682

相關焦點

  • 交大化院博士後李志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撰文完善雙激子結合...
    近年來,以石墨烯(Graphene)和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TMDs)為代表的二維材料,因其優越的光學和電學性質,激起世界範圍內研究人員空前的研究熱情。
  • 化學化工學院任天輝教授團隊博士後在Nature子刊撰文探究暗激子與...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興起了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潮,如厚度小於1nm的單層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有望推進集成電路進一步朝小型化和節能化邁進。其中,對二維材料激子光電行為的研究,在太陽能轉化,析氫反應制氫和高效光電二極體已展現特殊優勢,尤其是其具有特殊的谷自旋而在量子信息處理和存儲方面具有重要應用而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研究亮點】半導體激子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iChEM副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激子效應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報導了結構限域效應在設計激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晶面工程實現了材料的激子過程調控及其光催化性能優化。
  • 神奇的「激子」:新一代電子器件將更節能!
    (圖片來源: Jun Zhu / 賓州州立大學)創新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納米電子與結構實驗室(LANES)的科學家們在谷電子學研究領域又取得了新進展,這一次他們是通過操控激子的「谷」,這種「谷」與電子和空穴的能量極值相關。這些「谷」可用於在納米尺度上編碼和處理信息。
  • 西安交大在量子限域無機滷化鉛鈣鈦礦的激子離化機理方面
    相比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全無機鈣鈦礦CsPbBr3量子點具有高的室溫相穩定性、光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因此獲得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二維超薄層CsPbBr3納米片具有類量子阱結構,能獲得增加的激子結合能和吸收截面,是研究鈣鈦礦激子離化機理的理想材料。
  • 研究人員觀察到谷間傳輸,有望促進谷電子學的發展
    一些半導體在其電子帶結構中含有局部能量谷,可用於編碼、處理和存儲信息,從而催生了一種新的技術—谷電子學(valleytronics)。"谷電子學提供了除了傳統的電子學和自旋電子學之外的另一種工程化信息系統的途徑,"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物理與天文學系助理教授Chun Hung "Joshua" Lui說,他領導了單層二硒化鎢(WSe2)中的谷間轉換研究。"
  • 首次觀察到:電子的谷之間,有一種新型過渡方式的光發射!
    領導了對單層二硒化鎢(WSe2)谷間轉變研究的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物理和天文學系助理教授雷春紅(Chun Hung「Joshua」Lui)說:除了傳統的電子學和自旋電子學之外,vallettronics還提供了另一種設計信息系統的途徑,新研究可以加快電子學的發展。
  • 對滷化鉛鈣鈦礦材料的高溫激子態及其捕獲行為的研究
    導讀: 研究發現,激子的輻射和俘獲過程與陷阱態密切相關,並表現出物相依賴行為。對於正交相,激子可以在皮秒量級內被捕獲,而產生強的缺陷態輻射。對於四方相,這一過程是被顯著抑制的,獲得了低至10-18 cm2量級的電荷俘獲截面以及長達數百納秒的載流子壽命。
  • 研究團隊利用激子將電子學帶向未來
    激子可以徹底改變工程師研究電子產品的方式。一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型電晶體,其中一種是使用激子而不是電子的電路元件。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激子基電晶體在室溫下有效地發揮作用,這是迄今為止不可逾越的障礙。他們通過使用兩個2-D材料作為半導體實現了這一點。
  • 三線態激子在室溫磷光方面的應用
    有機室溫磷光(RTP)分子產生的激子具有長距離遷移的能力,可增加自由電荷產生的機率,其在光電應用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要獲得高效磷光和長壽命的有機RTP材料仍然面臨巨大挑戰。Mater.文章中,北京化工大學的史文穎教授和呂超教授課題組,基於無機餘輝材料激子的捕獲-釋放發射機制,通過設計系列缺陷可控的無機基質(水滑石、LDH),用於穩定有機分子中的三重態激子,獲得了一類新型的長壽命、高效的無機-有機複合RTP材料。
  • 中國科大等在納米諧振子的聲子模式相干操控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納米諧振子聲模相干操控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教授郭國平、副研究員宋驤驤、鄧光偉(現電子科技大學研究員)等人與美國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教授田琳,以及本源量子公司合作,實現了空間上非直接連接的諧振子之間的聲子模式相干操控。
  • 科學家首次在室溫條件拍攝到激子極化激元納米圖像!
    導讀最近,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 Zhe Fei 帶領的科研團隊, 在室溫條件下,創造出了激子-極化激元,並研究了其相關特性,還首次拍攝到了這種準粒子的納米圖像。關鍵字準粒子、激子極化激元、光子、半導體、量子背景今天,我們還是從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開始。
  • 研究揭示鈣鈦礦量子點激子複合與自旋弛豫的定標規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鈣鈦礦量子點體系的激子複合與自旋動力學,揭示了量子點尺寸與組分對俄歇複合和自旋弛豫壽命的影響,並基於光學斯塔克效應實現了對自旋態能量的操縱,對理解鈣鈦礦量子點的基本光物理及其在光電和量子器件方面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什麼是激子(Exciton),以及激子BEC的基本筆記
    研究「激」的意義電子器件的性能來到了物理極限。利用電荷來傳輸與處理數據,帶來的是發熱和性能降低。電子除了電荷,還有自旋。利用自旋的性質可改善這一情況。於是出現了很多自旋電子器件,如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全碳自旋邏輯器件,新加坡國立大學亞鐵磁體的自旋電子器件。電子除了電荷,自旋,還有第三個自由度-谷電子學(Valleytronics).
  • 「激子」為高性能電子產品鋪平了道路!
    現在,來自EPFL納米電子和結構實驗室(lane)的科學家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控制激子的一些性質並改變激子產生光的偏振。這可以導致新一代的電子器件的電晶體,經歷更少的能量損失和散熱。科學家們的這一發現是電子學研究新領域的一部分,並於2019年1月4日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長春所人員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發上獲進展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大學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製作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的研發上取得進展,為下一步半導體雷射器更穩定工作提供重要支撐。該成果9月2日在《Nature》期刊上發表。由於雷射具有高度均勻的發光特性,因此被廣泛用於從製造、研究到通訊和娛樂等各種領域。
  • 壓力調控激子複合增強二維鈣鈦礦發光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的呂旭傑研究員與楊文革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最新發現,壓力可以有效抑制激子缺陷俘獲從而顯著提升二維鈣鈦礦材料的發光性能。  壓強是一個熱力學參量,高壓提供了一個有效調控物質的新維度,可以在不改變材料化學成分的前提下對其結構、電子特性和物理性質進行有效地調節,在發現新現象、闡釋新機制等方面發揮著其他手段難以實現的重要作用。
  • 北師大薄志山AM:通過延長光生激子壽命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性能
    OSCs中的光伏材料(有機半導體)必須首先吸收儘可能多的光子才能產生激子。其次,光生激子必須擴散到和受體的界面上。最後,收集電極必須有效地提取光生自由電荷載流子才能獲得高效率。激子遷移在OSCs的光電轉換效率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其中,激子壽命(τ)對有機太陽電池(OSCs)中激子向給體/受體主界面的遷移至關重要,而目前對於τ的延長相關報導相對較少。
  • 激子絕緣體,研究證明了上世紀60年代的預測!
    伍倫貢大學和莫納什大學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了證據,證明上世紀60年代預測的物質新階段——激子絕緣體,在銻銻(110)納米薄片中觀察到激子絕緣相的獨特特徵。這一發現為尋找可能攜帶激子超流體的激子絕緣體提供了一種新策略,進一步研究將需要充分理解這一物質新階段的豐富物理學。發現物質新相是凝聚態物理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在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
    清華新聞網8月18日電 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康飛宇教授、韋國丹助理教授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李江宇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朱旭輝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通過綠色反溶劑工程抑制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以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