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朱鯨潤 通訊員 劉婷)8月13日,出生體重僅530克的丹丹(化名)在無錫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下順利出院了。出院時丹丹的體重已達到2000克,而且會自主吃奶啦。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是迄今為止無錫市救治成功的最低體重早產兒,這也標誌著無錫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在超低出生體重兒的救治方面再上新臺階。
早產寶寶比成人手掌略大 5月13日,因宮內發育受限、媽媽罹患合併症,丹丹在媽媽腹中僅呆了30周就匆匆來到這世界。她出生時體重僅530克,與一瓶礦泉水的重量相差無幾,由於重度窒息沒有呼吸,病情十分危急。她的雙胞胎哥哥出生體重1480克,情況同樣不佳,兄妹倆還沒來得及睜眼看看媽媽,就在氣管插管、正壓通氣下緊急轉運至無錫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 無錫市兒童醫院李徵瀛主任和唐雲飛副護士長帶領的醫護團隊有救治750克超低出生體重兒的經驗,但面對530克比成人手掌略大的丹丹,大家仍不敢大意,因為在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救治過程中,需面臨諸多關口,尤其是呼吸關、感染關、餵養關,關關艱險。
剛入院時,丹丹的皮膚異常薄嫩,幾乎呈透明膠腖狀,血管如髮絲般纖細,大腿只有護士阿姨的手指粗,隨著生理性體重下降,丹丹的體重一度降至490克,末梢循環極差,容易壞死,採血檢查也異常困難。 醫護人員24小時看護 由於肺部發育不成熟,醫護團隊連接了呼吸機幫助她呼吸,並在氣管內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病情有所好轉後,又先後予CPAP輔助通氣、加溫加溼高流量鼻導管給氧等呼吸支持,50天後方能自由呼吸。丹丹剛開始嘗試母乳微量餵養就出現了腹脹,肚子鼓得像氣球,隨時可能穿孔,隨後又出現便血,在李徵瀛主任指導下,新生兒外科醫生共同參與診療,給予禁食、胃腸減壓、腹腔穿刺等一系列措施,丹丹的腹脹才慢慢減輕,並逐步建立全量經口餵養。為保證藥液、營養液順利輸注,技術精湛的醫護團隊還為丹丹先後置入了臍靜脈置管、PICC(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
「孩子剛出生時,我們24小時派專人看護,密切監測生命體徵,包括暖箱的溫溼度、奶嘴孔的大小、營養液輸注的速度甚至輸液皮條損耗的量都精確計算。」回想孩子住院的三個月,李徵瀛主任記憶猶新,並感慨如此低體重的早產兒救治成活堪稱奇蹟,這與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的用心照護密不可分。 孩子回到父母溫暖懷抱 8月13日,住院長達3個月的丹丹終於能出院和家人團聚了。臨別前,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既高興又不舍,唐雲飛副護士長輕柔地為丹丹換好衣服,指導丹丹父親做「袋鼠式護理」,這是丹丹第一次被抱在父親懷裡,感受著父親的心跳與溫暖。床位醫生陳桃英反覆叮囑丹丹父母要密切觀察餵養情況,多陪丹丹說說話……在過去的92個日日夜夜,大家早已將丹丹當做自己的孩子用心呵護。
「真的非常感謝無錫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的醫生護士,有了他們高超的技術和耐心的護理,我們家的雙胞胎才能順利出院,尤其是丹丹,她這麼小,能長到2000克太不容易了!等寶寶長大些,我會帶著他們多來看看這裡的叔叔阿姨!」丹丹父母感激地說。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作為江蘇省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無錫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多年來致力於提升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每年住院病人有近50%為轉診而來,危重病人佔比50%以上。醫護團隊成功救治多例呼吸循環衰竭、肺動脈高壓、消化道畸形、多功能臟器障礙患兒,重點開展新生兒重症監護、輔助通氣技術、亞低溫治療、經臍靜脈置管和同步外周換血術、新生兒腦功能監測、支氣管纖支鏡檢查等技術,並通過早產兒的有序管理每年成功救治數十位極低/超低出生體重兒。在他們救治成功的早產兒中,體重從800克到750克再到530克,隨著救治經驗的積累,救治成功率逐步提高,相信通過醫護人員的努力,會創造更多的奇蹟。
【來源:無錫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