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縣槽漁灘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在轄區的玉屏山阿吒寺保存了相關歷史文物,文物的保存使得文化得以傳承,阿吒寺是宋代名臣田錫讀書處,現在保存有洗墨池、讀書樓等遺址,阿吒寺自唐、宋時期就已經存在,並有唐宋、明代的石刻雕像保存,阿吒寺在明代張可述《洪雅縣誌》記載為印度哲學家馬鳴菩薩道場,明代法海禪師重修阿吒寺,明正德年重修讀書樓,明弘治年修阿吒寺牌坊並刻「科甲名山」,傳說為宋真宗賜名。阿吒寺現由釋果祥主持看護,條件非常艱苦,道路不通,人跡罕至,遊客稀少。由於阿吒寺受國家文物保護部門與民族宗教事務局的雙重管理。現釋果祥師傅主持阿吒寺,在此艱難險阻的地方修行近二十年。
在近幾年在文物保護單位與縣民宗局的領導下,寺院開展宗教活動,並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由於阿吒寺歷史悠久,歷史資料來源匱乏,對於寺院的名稱也有很多稱呼,使用名字也有很多版本,民間留下「巫煞寺」「呵吒寺」等多種同音不同字的稱呼與使用名稱。在近年經過文物保護單位的專家與田錫文化研究者多次從出土文物進行考證,明代田錫讀書樓橫梁記載為「阿吒寺」,寺院牌樓字跡石碑記載著「阿吒寺」。2020年出土的明代「香寶檀碑記」中記載為「阿吒寺」,依據實物考證為依據,經過多方調查並提報相關單位,2021年1月2日阿吒寺主持正式宣布以後統一宣傳名稱為「阿吒寺」。
2021年1月2日由於疫情影響,參加掛匾活動的文化人士限定了人數,並在進入山門、離開前進行了入場申報登記工作。雖然道路交通不便,山路崎嶇險峻,一行人安全到達並離開。由於山路溼滑,遊客往往望而卻步,但是還是有不畏艱險的遊客前來參觀。阿吒寺明代重修田錫讀書樓前來參觀的遊客大多是莫名而來,懷著對田錫讀書地方的好奇與對田錫的敬仰總是會來祭拜。
田錫研究會會長王仿生老師,為前來參加的遊客進行了現場介紹,大多數人對于田錫的人生軌跡與經歷都不了解,對於這位「天下正人」的歷史功績與為紀念田錫的建築、祠堂、地名等也不了解,通過王仿生老師的講解認識了田錫讀書處與阿吒寺歷史的淵源,遊客們一片掌聲。
田錫受到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的影響,在其文章裡往往引經據典,包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說理透徹,據實而論,貫通古今,縱橫各家學說,往往具有深入淺出,入情入理,邏輯理論非常清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是著名的諫議大夫。
「白雲深處有僧家,林寞幽深寂靜林。
落葉曲徑聞鐘磬,梵詠經聲洗滌塵。」
(阿吒寺主持 釋果祥詩)
阿吒寺據歷史文獻記載為馬鳴菩薩道場,先有玉屏山佛教文化興盛,由於戰爭原因僧眾逃亡峨眉山與瓦屋山,在玉屏山碑記「振興佛門」中記載了相關歷史變遷。馬鳴菩薩是位佛教詩人和哲學家,《佛所行贊》是他最重要的梵文詩歌作品。他可以說是古典時期梵語文學的先驅,開優美文學的先河,在梵語文學史上留下不朽的盛名。對後世影響更大的是他的作品,他以詩作教化世人,感人至深。兩部較重要的詩歌作品是:將佛陀的一生用梵語寫成敘事詩的《佛所行贊》;記述佛陀的異母兄弟難陀的敘事詩《孫陀羅難陀詩》
阿吒寺歷經千年風雨,在玉屏山中成為重要的文物遺址,系田錫文化與佛教文化傳承的重要區域,也是玉屏山核心文化所在地,保留了唐宋明代時期的石刻藝術,雖然被毀於戰亂之中,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見古人曾經修建阿吒寺石刻建築的精湛技術,也可以看見「洗墨洗」靈泉之水歷經千年還清澈見底。阿吒寺的由來也歷經千年,其稱呼使用名稱雖然也有一些變化,文獻書籍記載也有一些錯誤的地方,而出土的石刻碑記還原了對「阿吒寺」最古老的稱呼,關於其歷史的傳承也會因此得到代代相傳,對於阿吒寺未解之謎也會因為探尋而得到解答。
(文章編輯:唐從祥 攝影圖片:陳述平 陳月明 釋果祥 註: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