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

2020-12-27 澎湃新聞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

2020-12-26 0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評價作為促進哲學社會科學提升理論認識、激發研究活力、推廣研究成果、改善創新實踐的重要手段,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事關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的一系列關鍵問題,對指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學界也就相關問題開展了大量研究,認為提出具有原創性、時代性和創新性的理論觀點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突顯其特色與優勢的重要方面。新時代新要求推動著評價實踐不斷更新和創新,也孕育著新的評價理論指導實踐,這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提供了良好的現實基礎和學術研究環境。

目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需要攻克幾個難點。

第一,如何加快完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依託的學科陣地建設。一個理論體系的建立、穩定和科學性獲得需要有學科的支撐。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就要明確其所屬學科及其屬性定位。以往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依附的學科形態是單一的、邊界是明確的,提出的理論觀點帶有鮮明的學科色彩。比如哲學的價值論、語言學的語篇評價理論等,這些理論在各自學科領域中顯示出較強的生命力和解釋力。隨著知識整合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學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融合,評價理論依託的學科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領域面臨的重大問題、理論體系的突破創新和學科自身的發展越來越需要突破單一學科壁壘,基於更多元的理論視角進行協同綜合研究。如此看來,當下的學科形態並不適用於評價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生長,其所呼喚的交叉學科建設內外部環境還尚不成熟,甚至處於缺失狀態。目前,我們還未有將評價學確立為一個獨立的交叉學科的先例,更多視其為「寄宿」在某個傳統學科下的研究領域,且往往游離於該學科「領地」邊緣,處於「局外人」的尷尬境地,很難從母體學科中汲取充足養分。另外,在外部學術評價上,學術期刊少有評價研究專屬欄目,對於側重交叉領域的評價理論研究較難界定學科歸屬,導致成果發表「屢屢碰壁」,陷入了研究投入產出不匹配的惡性循環怪圈,這將不利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前期積累和沉澱,阻礙支撐學科和學術共同體的形成。如何突破這些學科建設的困境,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中一個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問題。

第二,如何完善和建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理論體系的基石,也是評價學學科研究的基礎。當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評價理論中已提煉出了一些可供各學科內部認知、交流和傳播的核心概念,比如價值論的「價值」「價值判斷」,語篇評價理論的「人際意義」「態度系統」等。它們作為一個個「符碼」存在於各自依附的學科知識體系中,具有獨特的內涵意義。而當僅僅羅列這些概念或去掉理論名稱中最具標識性的前綴「評價」二字時,就很難快速將其自動聯想到評價領域。可見,目前評價理論中的核心概念建構存在學科性過強、評價性不足的問題。但是,如果強行淡化這些概念的學科性,生硬將其組合成一個核心概念體系,似乎又顯得履不適足。因此,重構新的核心概念體系並非是朝夕之功,需要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實踐與理論的發展規律,漸進式地加強研究、生產和供給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的核心概念,逐步推動其理論知識體系高質量建設和發展。這項浩大的工程值得更多有志學者前赴後繼加入其中進行探索,攻堅克難。

第三,如何提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話語影響力與傳播力。理論話語在描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的豐富性、獨特性、創新性和指導性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當前,部分中國學者的關注點往往停留在對「舶來」的評價理論進行方法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可是大多數情況下,西方評價理論話語引導的學術偏好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基本價值理念和實踐並不相符。同時,由於中國學界對本土特色的評價理論資源和價值挖掘有待加強,對「舶來」理論的本土化重構、評價實踐的再理論化等關注較少,致使理論主體闡述能力較弱,研究成果在國際學界的話語影響力勢單力薄,評價領域的中國學派還未建成。因此,如何在當前「多元共生」的理論格局中,提升中國本土評價理論話語傳播力和國際影響力,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針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面臨的現實問題和主要難點,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尋求突破。

第一,漸進式突破傳統學科阻力和壁壘,培育評價學學科。鑑於目前我國評價理論依託的學科陣地建設現狀,通過跨界整合,將評價學作為一種交叉學科,甚至是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的超級交叉學科,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的關鍵。評價學學科創建可從兩方面推進。一是關注和重視評價學學科基本結構搭建和研究。布魯納認為,每門學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結構。所謂的「學科基本結構」,就是指某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這一基本結構是建設評價學學科和開展理論研究的核心因素。二是尊重學科自身科學性、獨特性與推動學科融合併重。一方面,評價學學科「自立門戶」離不開傳統學科的支持;另一方面,傳統學科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也要與評價創新實踐不斷交叉融合,橫縱關聯後催生新的學科生長點。因此,我們既要繼續重視研究和攻克現有各學科中的評價理論核心問題,又要觀照評價學學科整體性發展。例如,通過聚集和整合相對分散的研究力量,形成研究網絡和穩定的學術共同體,聚焦社科評價理論體系中的關鍵和難點問題,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提供堅實的學術陣地和實踐場域。

第二,基於中國情境下的評價實踐,藉助問題鏈搭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核心概念「腳手架」,凝練形成核心概念。具體可從兩條進路展開。一是通過審慎反思國內外社科評價理論,了解和認知其核心概念建構範式,在兼容並蓄、綜合創新的基礎上,尋求打破現有評價理論核心概念學科壁壘的突破口,以形成有利於促進不同學科、國內外評價理論之間可通約、可融合的核心概念體系。二是通過中國情境下的評價實踐促進搭建核心概念「腳手架」。比如,可以在設計和推進評價各個環節運作過程中,不斷提出一系列問題,激發求知慾和探索欲;在發現核心問題、探尋解決方案過程中,基於學術研究和實踐積累,提出有效呈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學學科和理論體系鮮明特徵的核心概念。

第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樹立本土意識,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話語體系。具體可以從兩個層面實現:一是堅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實踐為本位,紮根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血脈,研究、分析、總結其話語體系建設路徑和成效,跳出舊有的評價理論話語範式,創新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具有國際代表性和引領性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話語體系。二是吸納、學習和借鑑國外相關領域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要從學理上對比分析國內外評價理論話語體系構建和發展程度的差異及其根本原因,為我國形成具有傳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話語體系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路徑。

總之,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是一項非常重要、緊迫,但又高度複雜的系統工程。學科陣地建設、核心概念建構和話語體系發展是我們當前需要攻克的三個主要難點。釐清三者之間的關係,及其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的關係,錨定其中存在的核心問題,逐一突破,並促進三者協同聯動,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的關鍵切入點和突破點。

(本文系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哲學社會科學評價學理論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評價理論研究室)

相關閱讀

完善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服務評價體系從細節入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三重意蘊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
    至今已經15年,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仍然是史學理論研究中心應當著力的重點。我們所處的時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和世界都在發生深刻的變革,無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都需要歷史學的支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在中國歷史學和現實社會發展中都將發揮重大作用。
  • 構建強起來的中國哲學
    習近平同志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強起來的新時代呼喚強起來的中國哲學。
  • 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山東大學20項科研成果獲獎
    獲獎成果中包含著作成果14項、論文成果6項,學科分布為:中國文學4項、法學3項、經濟學2項、歷史學2項、考古學1項、哲學1項、政治學1項、馬克思主義理論1項、社會學1項、體育學1項、新聞學與傳播學1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項、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1項。
  • 業界人士共話中國特色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未來發展
    中新網福建新聞10月25日電 (楊伏山 羅旻敏)第三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日暨期刊評價主任委員年會,24日在廈門舉辦。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科研機構、出版機構的200餘名業界人士與會,分享各自在期刊評價、期刊發展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共話中國特色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未來發展。集美大學黨委書記沈燦煌致辭。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符號學體系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科技水平的躍升及全球地位的提高,中國符號學者也應不斷追趕國際潮流,堅持引介與本土化齊頭並進,在蘊含豐富符號學內涵的中華文化土壤中建立起獨樹一幟的中國特色符號學體系。構建中國符號學核心概念體系每一種理論在其形成過程中,對基本要素的界定和詮釋都是首要任務,其實質是形成該理論的核心概念體系。符號學的核心概念是「符號」。
  •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昆明特點的哲學...
    昆明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張震鴻介紹,「十三五」以來,昆明市社科聯圍繞「高質量推進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的總要求,深入開展學術交流、社科研究、社科普及、社團管理和機關建設等工作,為構建中國特色昆明特點的哲學社會科學貢獻智慧和力量。
  • 教育部印發意見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不良導向
    教育部近日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引用率和影響因子等指標與資源分配、物質獎勵、績效工資等簡單掛鈎等10個「不得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國話語體系的建構
    中國話語高端論壇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著力打造的一個學術研討平臺,旨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中國話語體系重要指示精神,加強黨校與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幾路大軍的交流合作。;強調中國話語體系的支撐基礎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強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一條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強調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立足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要以我國實際為研究出發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強調要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在重大政治原則和大是大非問題上敢於發聲亮劍
  • 教育部印發意見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教育部網站12月15日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
  •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科研成果評價意見出臺 「十不得」能否根治...
    尤其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來說,職稱評定、崗位聘任等都離不開論文這桿秤。但當「論文」前加上一個「唯」字,就讓學術研究籠罩上功利化的陰霾。  長期以來,「唯論文」是高校評價體系中揮之不去的痼疾。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十不得」,旨在打破「唯論文」的不良導向。
  • 破立並舉健全高校人才評價體系(人民時評)
    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人才計劃申報評審的唯一指標……不久前,教育部發布《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10個「不得」,對於進一步完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人才評價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中宏觀察家李冠霖訪談(下篇):構建中國特色的服務品牌評價新體系
    開創中國特色服務品牌評價新體系中宏網記者:作為參與《意見》起草工作的專家,您怎麼解讀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服務品牌評價新體系的緊迫意義?李冠霖:伴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產生和發展,品牌就開始出現了,但長期以來,品牌主要集中在實物產品的建設。
  • 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
    在此基礎上,從社會治理理論所蘊含的治理理念、所倡導的治理方式及所追求的治理目標三個維度,探討了黨對社會治理理論的不斷創新與升化,指出社會治理理論是黨基於中國社會治理實踐經驗的智慧結晶,是新時代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必然選擇,是黨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和社會治理理論的豐富和創新性發展。
  •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工作簡報第46期(2007年第6期)
    堅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是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的必然要求,是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的精神支柱,是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 構建中國化教育理論的思考與嘗試——人生中心教育理論的探索
    然而,我國教育理論的研究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依然存在許多問題,甚至是根本的問題,例如教育理論的原創、獨立課程體系的創建、中國教育和課程的主權價值選擇等。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思想,就是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的講話,尤其要落實「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學科體系」。這是當前教育界理論建設的任務。
  • 2020中國大學排名評價指標體系正式發布
    課題組由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新聞媒體、企業界的博士生導師、知名教授、教育專家和高素質技術研發人員構成,具有豐富的教育學理論研究、大學評價研究、科學計量分析和高校管理與發展戰略諮詢經驗,重點開展中國大學「雙一流」建設評價體系框架與實施方案研究,旨在為中國高校的「雙一流」建設提供決策參考。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09年修訂版)--中國...
    作  者:本書編寫組 著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07  適用對象:本專科統一使用  學分學時:6個學分 上課約96學時  定價:20元  簡介: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教育部發文破除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
  • 中國文藝理論70年的嬗變與發展
    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文藝理論,它的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都要跟自己國家的歷史方位、文化傳統、文藝水準和實際狀況相吻合,不能犯水土不服的毛病。因之,我們必須「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④,著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體系。
  • 「唯論文」是高校評價體系的痼疾 「十不得」能否根治?
    長期以來,「唯論文」是高校評價體系中揮之不去的痼疾。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十不得」,旨在打破「唯論文」的不良導向。「十不得」甫一發布,就引發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科研工作者的關注。「十不得」能否真正根治「唯論文」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