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2月25日電 題:拒絕「攬炒」 重新出發——「香港這一年」系列報導之二
新華社記者
2020年之於香港,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修例風波」餘波衝擊,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經濟復甦之路幾多坎坷。2020年之於香港,又是收穫希望的一年,香港國安法落地,政治正本清源,社會重歸安寧,於危機中重見新機。
展望新的一年,拒絕「攬炒」、重新出發,成為香港市民共同的「新年心聲」。
煩心與憂心:「香港這一年太難了」
「香港這一年太難了。」說起即將過去的2020年,銀龍咖啡茶餐廳的女老闆李凱瑚不由感嘆。
中午時分是茶餐廳的忙時。按照特區政府「限聚令」規定,店裡每桌只坐了兩個客人。李凱瑚說,換是往年此時,這裡本該是一番熱鬧非凡的景象。
餐廳所在的觀塘鯉魚門,是旅客遊香港、吃海鮮的好去處。「往年車子停得滿滿的。現在你看看周邊的酒樓、海鮮攤檔,幾十家,都關門了。」
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相比於去年同期,2020年前三季度食肆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均下跌超過三成。
「生意少了近一半。」鄭老伯經營著一家有60年歷史的港式大排檔。從老爹傳到他們四兄弟手中,全家圍著這家攤檔打拼。攤檔的客源主要是周圍辦公樓裡的上班族。由於疫情,上班族大多在家辦公,生意冷清了許多。疫情時期是餐飲業者的艱難時期,但「攬炒派」卻在此時對商家落井下石。
「那些人不講道理,我當時不讓他們跟客人吵架,就被劃作『另類』。」鄭老伯談起「修例風波」時的遭遇說,「他們不停地惡意舉報。食環署的人來查,什麼問題都沒有。以前舉報你衛生,現在改舉報你違反『限聚令』。」
由於表達了反對暴力、支持警察的立場,李凱瑚的茶餐廳也一直遇到不少麻煩:留言辱罵、惡意投訴、恐嚇電話……除開這些「煩心」事,香港年輕一代受到蠱惑誤入歧途,則讓她更加「憂心」。
反對派不斷混淆黑白、美化暴力,甚至慫恿年輕人違法抗法,鼓譟「留案底的人生更精彩」等歪理邪說。這些言論導致香港社會撕裂,家庭成員之間產生隔閡。李凱瑚尤其難過的是,兒子看到她站出來支持警察,曾一度拒絕跟她說話。
放心與安心:「社會穩定,好過無時無刻害怕、擔心」
說起這一年當中的開心事,鄭老伯說,香港國安法落地實施是其中一件。
「社會穩定,好過無時無刻害怕、擔心。」他回憶起,去年亂的時候老有暴徒堵路。「我都讓幫工早一個小時下班,怕路一堵,兩三個小時到不了家。」
香港國安法的落地成為轉折點。國安法蕩滌汙泥濁水,令香港社會重煥生機。香港特區政府也積極舉措,力求保持經濟活力、減輕市民負擔。特區政府已推出歷來最大規模紓困措施,包括一系列保就業及創職位的措施,幫助保障員工就業。
然而,反對派卻無視商戶經營艱難、百姓生活承壓。「攬炒派」議員濫用議會程序,虛耗大量時間,一再製造流會癱瘓立法會運作,致大量經濟民生議案受阻,政府撥款難以處理,廣大市民重啟經濟的願望一再落空。
越來越多的香港市民清楚地意識到,打著「民主自由」旗號、幹著破壞香港繁榮穩定勾當的反對派,對香港只會起反作用。越來越多香港市民敢於發聲,近300萬港人聯署「撐國安立法」籤名行動,超過128萬港人參與「反美國等外部勢力幹預」網上聯署。
11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這一重要決定,確保香港特別行政區管治架構中從政者履行對國家和特別行政區效忠的憲制責任,在制度上劃定了底線、立下了規矩。
決定得到香港各界支持。「支持人大決定,踢走『攬炒』議員」的網絡聯署獲得逾56萬份籤名;有團體在全港設立逾80個街站,舉辦籤名活動,市民踴躍參與,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表示支持,不少街站外大排長龍。
李凱瑚告訴記者,她主動站出來,不僅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立場,更是為街坊的生計、為香港的未來發聲。「反對派要『攬炒』,要大家都過不下去,我們能不反對他們嗎?」
「我們為什麼支持DQ(取消資格)『攬炒派』議員?他們搞亂香港,受害的主要就是基層百姓。我們就是希望香港能儘快恢復秩序,全社會能集中精力解決經濟民生問題。」隨丈夫定居香港的盧女士說。
信心與決心:「未來一年,香港要做實事、做正經事」
談及對未來一年的期望,香港市民的回答樸素又真摯:希望疫情受控,希望遊客快回來,希望儘快提振經濟。
「我們要團結,一起控制住疫情。」李凱瑚相信,國安法出臺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敢於發聲,「哪怕只是一點聲音,只要大家團結起來,都能使香港好起來。」
「我們有一個信念:這是一個非常的時期,我們相信我們的國家能夠幫助香港,幫助我們渡過難關。」在咖啡店裡當義工的朱大姐說。朱大姐去年在「撐警」集會上結識李凱瑚,她時常坐車一小時從屯門趕來幫助李凱瑚打理店鋪。
「我們需要引導青年認識祖國、認識內地,這對香港的未來十分重要。」28歲的新當選區議員賴嘉汶說。她最近被選為全國青聯委員,如何用新方式團結香港青年是她思考的重點。
新冠肺炎疫苗採購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首批疫苗最快於2021年1月到港;5.5億港元的「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前期研究撥款獲通過;特區政府擬再向防疫抗疫基金注資64億港元支援業界和市民……2021年的腳步臨近,香港也接連傳出一項項防控疫情、保障民生的利好消息。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說,現在立法會裡面轉變非常大。「現在大家都見到,立法會撥亂反正,議員有更多的時間就事論事、質詢政府、提出建議。未來一年是香港要做實事、做正經事的時候了。」
是的,團結一心,重新出發,在未來一年裡做實事、做正經事,這就是香港普通市民共同的「新年心聲」。(採寫記者:王旭、方棟、黃揚)
新聞連結:
內地馳援 同心抗疫——「香港這一年」系列報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