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佩玲 近期氣溫驟降,無論是城區還是鄉村,不少家庭採取烤火保暖。然而,烤火存在很多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災,輕者皮膚燒傷,重者丟掉性命。12月11日,家住桃江縣灰山港鎮連河衝村82歲的劉大爺,坐在炭火盆邊烤火,起身倒茶,由於腿腳不靈便,不小心踢著火盆被絆倒,左手插在火盆裡,左腿擱在盆上,導致左上肢、左下肢及臀部被燒傷。無獨有偶,12月12日,家住中心城區2歲的樂樂,由於大人的疏忽,不慎撞翻放置在地上燒的開水壺,雙腳被嚴重燙傷。這一老一小被家人迅速送到李愛亭燒傷專科診所救治。 據李愛亭燒傷專科診所專家李愛亭介紹,隨著氣溫的下降,家裡烤火的也多起來了,隨之引發的燒燙傷患者增加,入冬以來,取暖燒傷、開水燙傷在燒燙傷患者中佔的比例高達70%,其中90%是老年人和小孩。其次,被菜湯、熱油、液化氣、熱水器、浴霸、電熱毯、電暖器等引發燙傷的也不在少數。在日常生活中,凡遭熱力損失,包括火炬、熱液、蒸氣等所引起的皮膚或黏膜損害,統稱為燒傷燙傷。 小心謹慎防範燒燙傷 李愛亭指出,燒燙傷雖然是意外,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防範的。對此,他提出了預防和減少燒燙傷的建議: 一是家用炭盆烤火的,主要是農村地區,應儘量減小明火。家裡有老人或小孩,一定要加上防護罩,防摔、防撞,避免不小心燒傷、燙傷。 二是開水、火鍋湯、熱油等高溫物,不要置於小孩子能觸及到的地方,如地上、低矮桌子上。若有火鍋上桌、熱油出鍋、開水沸騰等,一定要提醒家人照顧好老人和小孩子。家裡有小孩的家庭,不要在餐桌上放置桌布,以免小孩子不小心扯拽將餐桌上的熱湯打翻造成燙傷。 三是家用取暖設備一定要按使用說明正確使用,包括熱水器、浴霸、電熱毯、電暖器、烤火爐等要遵照產品說明書操作。特別要注意,不用的電器插座要用防觸電的插頭封閉,避免小孩觸摸。 四是家裡要時刻注意排查可能的燒燙傷隱患。如:老化的煤氣灶、老化鬆動的電器(如電熱毯、電暖器、烤火爐)和插座接頭、不穩定的熱液(熱水袋等)裝置。 另外,如果老人用澡盆洗澡,一定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儘量幫老人調好水溫,熱水的溫度不要高於55℃。 生活中,我們要去除容易引起意外燒燙傷的不良習慣。如:躺在床上吸菸常因睏倦睡著,菸頭引燃被褥燒傷;冬季長時間使用暖寶寶及熱水袋,睡著後引起低溫燒傷;長時間將筆記本電腦放於膝上操作也會造成皮膚的低溫燒傷。 一旦發生燒燙傷,及時正確救治 李愛亭建議,一旦發現燒燙傷患者,迅速採取正確救治措施。總的原則,迅速脫離現場,脫出受傷部位衣物,迅速散熱,將損傷降到最低,然後保護好創面。具體做法是: 一是迅速脫離致傷源: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燒燙傷,應立即脫離致傷源,最大限度地阻斷致傷源對身體的進一步損害。 火焰燒傷:如柴火、木炭等引發的燒傷,應迅速脫去燃燒的衣服,或就地打滾壓滅火焰,用就近水源滅火或用不易燃燒的衣被鋪蓋隔斷滅火。條件允許,迅速用冷水衝加快散熱,儘快減少熱力帶來的傷害。切忌注意,不要奔跑呼救,以避免加重頭面部和呼吸道損傷。 熱液燙傷:如熱湯、熱油、開水等高溫液體引發的燙傷,應立即除去被熱液浸透的衣物,用冷水衝,同時能脫的儘快脫掉,不能脫的用剪刀剪開,千萬不能吝惜衣服。 電燒傷:首先切斷電源,切忌在未切斷電源的情況下接觸傷員,以免自身觸電,千萬不能用冷水衝來散熱。切斷電源和滅火後,應檢查傷員的神志、呼吸和心跳,如有呼吸心跳暫停現象,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摩,迅速送就近醫院救治。 二是保護創面:保護好創面,以防再次汙染,預防加重感染,對接下來的治療很重要。 一旦發生燒傷,完成以上處理後,接下來就是保護創面。一般是就地取材,可選擇家裡乾淨的紗布或毛巾或床單等物覆蓋或包紮受傷創面,適當保護以防再次汙染。不要向燒傷創面塗抹任何物質(聽信土單方),不要隨意塗抹藥物,如抗生素、消毒劑等,以免引起過量吸收中毒。不要塗抹有顏色的藥物,如紅汞、龍膽紫,以免妨礙對創面的觀察和受傷重度的判斷。不要塗抹不易清除物質,如黃醬、醬油、香油、牙膏、香灰等,因為這些物質對創面起不到任何治療作用,反而會妨礙清創並增加創面汙染的機會。經以上處理後,無論受傷嚴重還是輕微,只要造成皮膚受傷的,建議迅速去專科醫院救治。
【來源:益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