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尹麗梅 童海華 北京報導
時隔近4個月後,中國內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豪華車經銷商集團中國正通汽車服務控股有限公司(01728.HK,以下簡稱「正通汽車」)的股權出售事宜正式落槌。
近日,正通汽車披露公告稱,公司已獲控股股東Joy Capital(佔股比例為51.29%)告知,Joy Capital及王木清已與廈門信達股份有限公司(000701.SZ,以下簡稱「廈門信達」)訂立買賣協議,廈門信達已同意有條件地購買Joy Capital所持有的公司29.9%股份,總價格為14.03億港元。以此推算,1.74 港元/股的股權出售方案,相對正通汽車目前股價1.08港元而言溢價近61%。
交易完成後,廈門信達將成為正通汽車的最大單一股東。
天眼查數據顯示,廈門信達的主要股東為廈門信息信達總公司與廈門國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均為廈門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委員會100%控股。
這意味著,如果交易完成,正通汽車將正式被國資「接盤」。
《中國經營報》記者日前從廈門信達方面獲悉,本次正通汽車股權收購交易能否順利實現全部交割先決條件、達成全部交割先決條件的時間,以及交易能否最終完成均存在不確定性。
被國資「接盤」後,深陷困局的正通汽車將如何破解債務危機引發業內外關注。就相關問題,記者致電致函正通汽車方面,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國資入局「接盤」
正通汽車「賣身」國資的消息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
近日,正通汽車披露股權出售公告稱,公司獲控股股東Joy Capital告知,廈門信達已同意斥資14.03億港元有條件地購買Joy Capital所持的29.9%投票表決權之股份。
交易完成後,正通汽車現控股股東Joy Capital的持股比例將由51.29%下降至21.39%,低於新投資者廈門信達所持有的29.9%股份,這意味著正通汽車的控股股東即將易主,廈門信達將成為正通汽車的最大單一股東。
公開資料顯示,正通汽車於2010年12月10日在香港主板市場上市,是中國內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豪華車經銷商集團。其經銷的豪華及超豪華品牌汽車包括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捷豹路虎、沃爾沃、英菲尼迪、凱迪拉克,亦經營一汽大眾、別克、日產、豐田、本田、現代等中檔市場品牌的經銷店。截至 2020年6月30日,正通汽車在全國17個省、直轄市的41個城市運營網點數量為127家。
不過,近兩年,正通汽車陷入發展困境。2020年,受疫情衝擊,其財務表現進一步惡化。截至上半年,其流動負債高達227.9億元。
按照此次14.03億港元的股權出售方案推算,相當於每股收購價約1.74港元,相對正通汽車目前股價1.08港元而言溢價近61%。這對陷入債務危機的正通汽車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正通汽車方面表示,廈門信達的戰略入局將能夠為其提供協同效應和重大機遇,以進一步發展公司業務。
「接盤手」廈門信達成立於1996年,實際控制人為廈門市國資委。廈門信達以光電、物聯網產業為核心業務,同時經營供應鏈、房地產、金融服務業務。值得一提的是,天眼查數據顯示,廈門信達持股99.62%的廈門信達國貿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國貿」)是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經銷商集團百強企業,同時也是福建省內最具影響力的汽車經銷商集團。
不過,信達國貿雖在福建省內頗具規模,但在全國範圍內卻並未進入第一陣營。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百強榜」,信達國貿2019年總銷量為4.2萬輛,營業總收入為94.06億元,在100家經銷商中排名第49。正通汽車2019年的總銷量為11.9萬輛,營業總收入為351.38億元,在100家經銷商中排名第13。對比可知,正通汽車2019年的銷量是信達國貿的2.8倍,營業收入是信達國貿的3.7倍。
廈門信達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汽車經銷業務現已擁有4S店及城市展廳42家,經銷包括寶馬、奧迪、雷克薩斯、凱迪拉克等在內的21個主流中高端汽車品牌。本次交易若能成功實施,公司汽車經銷業務規模將顯著提升,可助力公司汽車經銷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大幅提升行業地位及核心競爭實力,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規劃。
廈門信達方面還表示,股權收購相關協議籤署後,各方將共同謀求逐步改善、解決正通汽車流動性問題的方案。不過,記者從廈門信達方面了解到,本次交易尚處於初步籌劃階段,相關方案尚需進一步論證協商,交易能否最終完成尚存在不確定性。
深陷資金鍊危機
從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豪華車經銷商集團,到被控股股東急拋股份,近10年來正通汽車上演了一場「過山車」戲碼。
正通汽車成立於1999年,它在業內名聲大噪始於2011年。2011年8月,正通汽車以55億元人民幣收購了經營規模是其2倍的深圳市中汽南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南方」),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好戲,這是國內汽車流通領域第一大收購案。彼時,正通汽車在全國經銷商中排名第20,中汽南方排名第9。收購中汽南方後,正通汽車成為寶馬、奧迪、捷豹路虎和沃爾沃等四大豪華品牌在華的核心經銷商。
除了收購中汽南方,正通汽車還不斷擴充其商業版圖。2013年,正通汽車開始涉足保險業務。2015年,正通汽車成立子公司上海東正汽車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正金融」),2019年東正金融在港股上市。
2017~2018年,正通汽車迎來高光時刻。財報顯示,2017年和2018年正通汽車淨利潤分別為11.9億元和12.2億元,分別是其上市首年淨利潤的4.3、4.4倍。不過,自2019年起,正通汽車經營業績開始急轉直下,淨利潤同比下滑45.77%,僅為6.6億元。
進入2020年,正通汽車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正通汽車最新發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正通汽車實現的營業收入為92.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47.0%,利潤由去年同期的盈利4.7億元,轉為虧損13.66億元。上半年,正通汽車共計銷售新車僅2.16萬輛,同比下滑58.6%。上半年,正通汽車開業4S店總計127家,關閉了9家盈利能力欠佳的4S店。
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正通汽車總負債289.77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0.19%,其中流動負債高達227.9億元,佔總債務比為78.65%,相對其帳面非受限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7.9億元而言,現金流捉襟見肘。
今年7月,穆迪將正通汽車的企業家族評級、債務評級從「B3」下調至「Caa3」,並表示正通汽車的流動性很弱,嚴重依賴短期融資。
因為資金短缺,今年7月正通汽車被曝一筆約1億美元的分期貸款出現違約。7月22日,正通汽車發布公告稱,將分兩期償還30%貸款本金及利息,分期貸款延期至2021年1月。與此同時,2020年以來,正通汽車旗下多家4S店被曝存在客戶「提車難」現象,消費者投訴維權事件頻發。據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披露,2020年1月1日至9月17日,深圳市、區消委會共接到124宗有關正通集團旗下4S店提車難問題的投訴。此外,今年以來北京、海南、佛山、中山等多地正通汽車旗下4S店也被曝「交車難」。
據其內部人士稱,正通汽車旗下4S店「提車難」現象頻發是因為集團出現資金問題,車輛合格證被質押在銀行無法贖回,最終導致消費者提車日期被多次延長。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正通汽車走到今天,是因為其過度擴張留下「後遺症」。2011年,正通汽車以55億元的價格收購中汽南方,大規模激進的擴張導致其資金鍊緊張,短期負債缺口大。
記者梳理發現,2010年上市之初,正通汽車淨利潤為2.76億元,如今10年過去,其淨利潤為當年的2.4倍(2019年正通汽車的淨利潤為6.64億元),而其同期負債總額卻從26.59億元擴大至312.18億元,增長了11.7倍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東正金融還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清退控股股東正通汽車持有的股權,暫停經銷商汽車貸款業務。
上海銀保監局指出,經查,正通汽車通過不正當手段,獲批發起設立東正汽車金融。自2015年3月東正汽車金融開業至今,正通汽車為其控股股東。正通汽車及其關聯人與東正汽車金融違規開展關聯交易,嚴重危及東正汽車金融的穩健運行。正通汽車持有東正金融70.04%的股權,若股權被清退,將對本就處於債務泥潭的正通汽車「雪上加霜」。
此次國資的入局,正通汽車能否藉此紓困業內外頗為關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李顏偉認為,「正通就是現金流出問題了,導致資金周轉不開。國資進場或許可以提升正通汽車在資本市場上的信譽度,從而幫助正通汽車融到更多資金,那么正通汽車還是有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