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記憶:小棉襖 大棉褲!

2022-01-31 家在沂源

 冬天,是寒冷的,但也是溫情的。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無論走到哪裡,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個詩意的冬天。因為冬天之所以寒冷,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寒冬臘月,凜冽的寒風阻止不了我室外拍攝的腳步,但在雪虐風饕的剎那,格外想念童年的小棉襖、大棉褲,懷念賜我棉衣的家人。記憶不自覺地回到兒時的勞模店子:同樣的冬天、同樣的北風、同樣的大雪紛飛,我穿上奶奶親手縫製的小棉襖、大棉褲,在冰天雪地裡跟小夥伴們瘋跑、戲耍,每每想起這段往事,心裡頭都是熱乎乎的。    

小時候,下雪是很經常的事。有時候一覺醒來,整個勞模店子已是白茫茫的一片,連豎在門口的「不了門子」都深深埋在雪中拔不出來。這時候如果不穿上棉衣棉褲是很難對付風號雪舞的冬天的。 

那時候,農村流行的都是大棉襖和大棉褲,所謂的大棉襖就是肥肥大大的那種,前襟很長,穿上以後顯得非常臃腫。愛美的年輕人很不喜歡這個裝束,但不穿還不行。最惱人的是大棉褲,當時流行一句話:老頭的褲腰,免了吧。這也是大棉褲的真實寫照,棉褲很肥大,展開來可以裝下兩個人,而且褲腰很長,穿上以後要兩邊免一下。這兩件禦寒神器上身後,再帥的人也會變成大馬猴,活脫脫的就是書本上的原始人。

奶奶的手特別的巧,她縫製的棉衣很合體而且很溫暖。每年的七八月份,奶奶都會先給我們量體,然後裁剪布料,再填充上厚厚的棉花,她做的棉衣大小正好合適,左右對襟重合。棉褲也不是傳統的那種,不用免,穿上以後紮上腰帶,顯得也很精神。所以我經常戲說:奶奶做的是小棉襖、大棉褲。

有了奶奶縫製的小棉襖、大棉褲,再冷的冬天也會有情有義有溫度。

     也許我從小就對雪有著深厚的感情,仿佛不在雪地裡撒個野就辜負了這個冬天,所以每當看到漫天飛舞的大雪就情不自禁地歡呼雀躍起來。這時,我會早早起床,穿上奶奶在火盆上給烘烤的熱乎乎的小棉襖、大棉褲,然後不顧母親的阻攔,很興奮的跑到村外,在雪地裡閃展騰挪,盡情歡呼。

    記得有一次大雪過後的清晨,我和同學小艾、進步一起去西嶺上玩雪,遇到了比我們大幾歲的三華和幾個小夥伴,他們玩的更嗨,坐在一塊木板上相互拉著跑。我們玩了一會,三華提議去村東面的小涑河裡溜冰、打「抹了」(勞模店子土話,意思是抽陀螺),進步個小膽子也不大,就要打退堂鼓。於是,三華就嘲笑我們是「膽小鬼」,我和小艾很不服氣,就回家拿了「抹了」,然後說服進步,一起到小涑河裡玩耍。

    那些年冬天特別冷,水面上都會結一層厚厚的冰,所以很多大人、小孩都會去冰面上滑冰,當然也有人想辦法抓魚。本村的楊石倫大爺是個很會做菜的人,他就經常去河裡炸魚。他一般先在冰面上砸出一個洞,然後把裝著炸藥的酒瓶子上的引線點燃,扔到冰窟窿裡,隨著「砰」的一聲悶響,很多魚就會漂浮在冰窟窿上面,然後他就美滋滋的提著一籃子魚回家了。但是炸魚過後的冰面上,會留下很多隱患,一不小心,就會有人掉到冰窟窿裡。

    那天我們在三華的激將下來到小涑河溜冰、打「抹了」,剛開始還是小心翼翼的,後來越玩越大膽,我們三個就在冰面上瘋起來。我和進步一邊抽打著「抹了」,一邊向河中間划去。突然,聽到冰面上啪啪作響,我和進步已經踩在結了一層薄冰的冰窟窿上,「譁啦」一聲,我們兩個同時掉到水裡。幸好,那個冰窟窿位置的水不是很深,我們在小艾的幫助下爬出水面,這時渾身都溼透了,進步嚇得哇哇大哭,我冷的牙齒都在打顫,但還要安慰進步:別怕,咱們去場裡扯一把麥穰烤烤就行了。

    我們幾個連跑帶顛的來到東場,我和進步趕緊找了一個麥穰垛扯麥穰,將溼透了的小棉襖和大棉褲脫下放在一邊,扯下一些麥穰將我們兩個包裹起來,然後再扯出一堆放在一邊。這時小艾跑回家拿來火柴點上,再找幾個樹枝在火堆邊撐起衣服慢慢烘烤。我和進步坐在麥穰堆裡,感覺也不是那麼冷了,怪不得老家嬸子、大娘生孩子時都會扯上一些麥穰坐月子。

    我們一邊烤火,一邊說笑,不一會的功夫,進步也不再害怕了,只是有點不好意思的問我:這可怎麼辦?你看看,我這小雞雞怎麼這麼小了,是不是讓魚給咬了?

    我和小艾一聽,連忙看了一下,可不,進步的小雞雞出出的像「小烏了牛子」(勞模店子土話,學名叫螺螄),用手給拉出來,一放手就彈回去了。

    這事情第一次遇到,但也難不倒我,我一拍胸脯:不用害怕,你這是凍出出了,等穿上棉褲一暖和,就恢復正常了。

    烤了一上午,這棉衣還是外焦裡溼,硬邦邦的。但這時候再不回家就要出亂子了,家裡人肯定要漫山遍野的找我們。沒辦法,只好穿上比平時重了很多的小棉襖和大棉褲,彆扭地往家走去。三個人邊走邊擊掌盟誓:誰也不能說出去,打死也不能說。

    回到家裡,細心的母親一眼就看出不對勁,就問我這棉衣怎麼弄得,我故意神神秘秘地告訴母親:這棉褲上蝨子太多了,還下了很多的蝨子蛋,我讓咬的難受,就脫下來抓蝨子,可怎麼也抓不完,我就放水裡衝衝,衝完了尋思用火烤烤,把蝨子蛋也烤熟,烤完了就成這樣子了。

    母親又心疼又覺得好笑,照我屁股就輕輕一巴掌:你再給我胡扯?肯定去滑冰掉水裡了,抓緊把衣服脫了去爐子邊坐著。

    母親連忙去裡屋的柜子裡拿出一套嶄新的小棉襖和棉褲:這是你奶奶給你縫了過年穿的,你就活作(勞模店子土話,就是折騰的意思),過年沒有新衣服穿別哭鼻子哈。

    後來才知道,我們兩個掉冰窟窿裡的事情都沒瞞過家裡人,進步和小艾都被他們父親狠狠揍了一頓。那一陣子,我們也消停了很多,再也不敢去河裡溜冰。但是到了第二年,好了傷疤忘了疼,還是要去河裡溜冰,打「抹了」,但謹慎了許多,都是觀察好地形再上冰,從此再也沒掉到水裡。但我們不掉水裡不代表別人不會,勞模店子村的孩子們因為溜冰掉到水裡而去烤棉褲的故事也屬於司空見慣了。

    如今,冬天也沒有那麼冷,小涑河裡的冰面也很薄,很少有人上去了。雪也不是那麼大,一年也就那麼兩、三次,稀罕的要命。奶奶親手縫製的小棉襖、大棉褲,再也見不到了。

    回不去的童年,忘不了的棉衣棉褲。

多年以後,回想童年趣事,多種心情糅合在一起。如今,越長大感覺越孤單,沒有了奶奶做的棉襖棉褲,總感覺少了些什麼。在離家不遠的城市居住,也鮮有時間回老家看望,童年的夥伴也都天各一方,少有機會相聚。多麼期盼能在一個白雪皚皚的冬天,再穿上奶奶做的棉襖棉褲,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聽我戲說蝨子下蛋的故事…..

後記:關於蝨子,在農村,冬天根本就沒辦法洗澡,能去朱家嶺邊上的小煤窯和水泥廠去洗澡是很奢侈的事。所以,棉衣裡會滋生很多咬人的蝨子,我們也叫它虼蚤,特別肥大的叫它老母豬,蝨子下的仔叫蟣子,也就是我稱為「蝨子蛋」的乳白色小球球。蝨子咬人很厲害,所以在農村經常會有這樣的場景:在太陽底下,扒開衣服,找到蝨子,兩個大拇指甲輕輕一擠,只聽吧的一聲,手指甲立刻鮮血淋淋。

      感謝邵莉、左磊深夜校對改稿!                

                      2019年1月6日星期日夜

相關焦點

  • 大棉襖大棉褲的記憶!
    孩提時代的的事情能真正記憶清晰的不多,但小時候一到冬天家長便讓穿上內心相當不愛穿的大棉襖、大棉褲的情景卻記憶猶新。大棉襖和大棉褲的製作也很簡單,就是在簡單裁剪的布料裡絮上棉花,由於條件有限,絮的棉花有顏色雪白的新棉花,也有已經變了色發黑的舊棉花,不知道當時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穿棉褲的的,但我的記憶是:在穿上內褲後直接穿上大棉褲,外面再套上一條褲子,由於棉褲肥大,裡面又沒有現在所說的線褲,使得腿與棉褲之間不緊實,所以寒風依然很容易進入體內,儘管穿上了又肥又厚的大棉襖、大棉褲,依然覺得冷。
  • 【今日推薦】小棉襖、大棉褲情節永遠割捨不掉,懷念穿著棉衣掉進冰窟窿的青蔥歲月
    寒冬臘月,凜冽的寒風阻止不了我室外拍攝的腳步,但在雪虐風饕的剎那,格外想念童年的小棉襖、大棉褲,懷念賜我棉衣的家人。記憶不自覺地回到兒時的勞模店子:同樣的冬天、同樣的北風、同樣的大雪紛飛,我穿上奶奶親手縫製的小棉襖、大棉褲,在冰天雪地裡跟小夥伴們瘋跑、戲耍,每每想起這段往事,心裡頭都是熱乎乎的。    小時候,下雪是很經常的事。
  • 兒時的記憶
    文/溫馨兒時最大的夢想是在我家並不大的平房裡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屋子,而不是和媽媽姐妹們睡在同一張大炕上,於是我每晚睡前幻想的就是如何改造我家的房子
  • 我童年的背帶棉褲
    棉褲這個詞在我這個地地道道的東北80後的記憶中永遠不會被抹掉的,特別是小時穿的那種背帶棉褲。在我的記憶裡,母親做的背帶棉褲陪伴我走過了童年、少年,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冬。小時候,北大荒的冬天特別的冷,那時候還沒有羽絨服之類的輕便衣物,無論大人還是小孩,一身厚重飽實的棉衣、棉褲就是唯一的禦寒之物。一身棉襖棉褲,從剛一入冬就開始穿,等到春暖花開時才能換下來。母親把換下來的棉衣棉褲拆開,洗乾淨布面,棉花重新彈開,再絮點新棉花,下個冬天接著穿。
  • 記者體驗賣糖球 穿棉襖棉褲還凍得打哆嗦(圖)
     一位母親帶著孩子來買糖球     「都說冰糖葫蘆兒酸,酸裡面它裹著甜……」一首兒時廣為流傳的《冰糖葫蘆》,輕而易舉勾起很多人對童年的回憶,至今令人記憶猶新。在天幕城門口,一個糖葫蘆小攤上播放的這首歌曲,給這個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不少暖意。
  • 棉襖棉褲都頂不住了,河北變成東北了
    據中央網站臺消息,12月29日8時至31日8時,受較強冷空氣影響,東北地區中南部、華北北部和東南部、黃淮東部等地區降溫達10-12度,局地14度以上。>5帶上護膝保護關節6 每天開窗通風2次7 不走小巷等窄道8 大風天氣預防高空墜物冬季下雪行車需注意1 儘量低速行駛2 確保視線清晰3 平穩減速及輕踩剎車4 正確使用燈光及喇叭冷冷冷,一個字就是冷,冷的人出不來手,冷的人出不來臉,路上行人變奧特曼全副武裝,冷空氣伴隨著大風,大有一掃空前盡
  • 陝西大媽街頭做娃娃穿的棉衣棉褲棉鞋,你小時候穿過嗎
    手工一針一線縫出來的棉衣、棉褲、棉鞋能給不少人帶來兒時的記憶,你小時候穿過嗎?我相信不少人穿過奶奶、外婆、媽媽縫製的棉衣、棉褲、棉鞋。在安康旬陽縣城,就有四五名大媽坐在街頭飛針走線做著棉衣、棉褲、棉鞋。
  • 任嘉倫穿上東北花棉襖花棉褲,好像過大年,太喜慶了!
    東北花棉襖花棉褲是很多人很多人眼中的時尚單品,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它十分土氣,沒有顏值和氣質真駕馭不起來這妖豔的配色呢,但是任嘉倫這位高顏值的男星穿上它,卻能hold住了呢,看起來不僅帥,還十分喜慶!任嘉倫穿著一身大花襖色號的西裝相當的亮眼的,即使穿著大紅配大綠的西裝,任嘉倫依舊是十分帥氣,真是天生麗質啊!
  • 華州人揮之不去的棉襖情結
    我的老家在華州一個小村莊裡,記得在我七八歲的時候,農村家家戶戶都會種植一兩畝棉花,一到秋天,收了棉花,就緊鑼密鼓的彈棉花。農村婦女就會提前一針一線的給一家老小做棉襖。那時,天特別的冷,沒有現在的保暖內衣、羊毛衫、羽絨棉衣…身上穿的都是棉襖、棉褲、棉窩窩,很不美觀,穿起來笨拙,但無比暖和,記憶猶新。
  • 郭德綱穿棉褲棉襖登上國劇盛典
    郭德綱穿棉褲棉襖登上國劇盛典,坦言這身裝扮是多年沒有參加國劇盛典的郭德綱老師,今年又和老東家安徽衛視合作,成為安徽衛視國劇盛典的當家主持人。雖然那個時候郭德綱算不上大咖,但是卻能賺到錢養家餬口,說明安徽衛視還是有恩於郭德綱的。郭德綱老師和安徽衛視的當家女花旦周群更是被戲稱為「閨蜜」,在郭德綱走投無路的時候,正是周群介紹郭德綱加入安徽衛視。
  • 下雪了,想起小時候媽媽做的棉襖棉褲棉靴
    沒走多遠雪就下大了,飄飄灑灑的。有個騎電車的,停下來把車衣披上。下雪還用雨披嗎?我心裡邊想邊趕緊的拿出了手機拍視頻,好發給北方的朋友,讓她們看看南方下雪啦。發完視頻後,看著眼前的飄雪,心頭莫名地產生出了絲絲的憂愁,濃濃的思念,一下子把我帶到了三十幾年前熟悉的感覺,那就是北方的故鄉。在北方長大的我,小時候覺得冬天下雪是件很正常的事,記憶裡沒有多麼盼望下雪。
  • 今年冬天,特別想念小時候父母做的大棉褲
    這樣「忘乎所以」的寒冷似乎只停留在兒時的記憶,今天卻著實狠狠的被凍了一把。頭被圍裹好,上身被羽絨服套著,下身還是不夠暖。是啊,各大品牌的棉褲廣告隨處可見,卻被今年的冬天實實打了臉。穿蒙康棉褲,給您極致溫暖;穿南極人棉褲去北極也不怕……形形色色的棉褲廣告層出不窮,穿上各大品牌棉褲的人還是被凍的瑟瑟發抖。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廣告語,使我不禁想起兒時被大棉褲套著的我們。父母親親手縫製的大棉褲陪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寒冬,抵禦最強的寒風,抵擋刺骨的寒冷。那時的大棉褲才是溫暖極致的;那時的大棉褲穿著去北極才抗凍。
  • 媽媽新棉褲變「暖棉襖」,罷工的體溫槍「活過來了」
    曾尹將值守點位時遇到的「大麻煩」告訴給了工作群裡。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工作人員郭凡靈機一動,在群裡回復了一句「會不會是太冷了,體溫槍靈敏度下降,罷工了?」這才讓所有人恍然大悟。「這個卡點十分開闊,早晚氣溫接近零度,的確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
  • 猶記兒時烤棉衣,烤熱一件穿一件
    歲暮天寒,居住在城市裡室內暖融融的樓房裡,不由得想起兒時在農村老家,早晨起床穿衣服怕涼,父母用火給烤棉襖棉褲時的情景。那時的農村,生活水平低條件差,糧食不夠吃,柴火也不夠燒,經常做飯「斷火」。那時候,農村的小孩子穿的棉襖棉褲和棉鞋,都是母親一針一線手工做成的,不像現在都是買現成的穿。農村錢實,掙錢不容易,很少有人給孩子買新衣服穿。農村老家盛產棉花,母親給做棉襖和棉褲時,都會續好多好多的新棉絮,厚厚的,軟軟的,暖暖的,穿起來特別舒服,走起路來像動畫片裡的「小木偶」。
  • 投稿 | 兒時的記憶
    當然,我家也不例外,但是,我特別愛今年的那道別具特色的佳餚可不屬於以上幾類,它是我家今年準備的年貨中唯一勾起我兒時對那草、那豆的回憶。過年接待親朋好友時,取出臘肉與它翻炒,醬香、酯香隨之迎面而來,飄之遠矣。白白飽滿的米粒拌著色香味俱全的豆豉,再次咀嚼,餘味無窮的回香兒,還是散發出兒時的味道。不由聯想到小時候春天水面上漂浮的豆豉草花,烈日炎炎的夏日裡那面豆豉草扇……滿滿的瀰漫著兒時的點點滴滴。     小時候時不時方能吃到豆豉,長大後好久沒有吃到,兒時對豆鼓的記憶也都丟失的差不多了。
  • 蔡徐坤吳亦凡的大棉褲就誇張了?看看這些歐美明星出門穿的棉被吧
    導讀:蔡徐坤吳亦凡的大棉褲就誇張了?看看這些歐美明星出門穿的棉被吧前兩天華表獎的頒獎典禮才落下帷幕不久,熱度也還是很高,當然了大家都是討論著明星們當晚穿的衣服,看著就冷啊~~雖然北京最近氣溫都是零下,但是為了好看還是要穿短裙!
  • 「鶴城故事」關東風情之大棉褲/清風
    關東風情之大棉褲東北地處寒冷地帶,過去的時候,東北的冬天,那是豪冷,用滴水成冰來形容,也不為過。每到冬天,這裡的人,都得有一條大棉褲才能抵禦嚴寒。好多好多年前,我就見過一個鬚髮皆白的「年輕的」人,他戴著狗皮帽子,帽子前臉毛上掛著冰凌,捂的也看不清臉了,眼睛那兒有冰凌團乎的一道小縫,他穿一件黑棉襖,緬檔棉褲,在前面弄個挺大的褶著,褲腳繫著繩子,後背上全是白霜。他操著袖,逃命一般,一傳一蹦的擰胳膊晃腰,想要把寒冷甩開,像是被冷氣追了命似的。這就是東北冷的極致,冷的透徹,冷的讓人忘記了形象。
  • 兒時的記憶——貓頭鷹 丁子芮
    這些,對於兒時懵懂無知的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來說,都並不可怕,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我們茅草房不遠的那棵大樹,叫「黃楝樹」,既高又粗,又站在山頂上,連「松林坡」上的松樹,在它的面前,都要低它一頭。  其實,那樹在白天裡並不嚇人,父親所在的中學,初中部的教室及部分男住校生的寢室也在樹的下面、旁邊,只是一到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的時候,樹尖就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聲音大,且傳得很遠,加之鄰居大叔又愛講鬼故事,我們一群小孩子,怎也不敢亂跑亂動,大人也趁此機會,教訓一下自己家不聽話的孩子,說啥不聽話的娃兒就會被那樹上的「鬼東瓜兒」抓去吃了。
  • 羽絨服、大棉褲穿起來……丨小一說天氣
    小一說天氣恍恍惚惚間2020年又快過去了有沒有人和小編一樣回想這一年 感覺什麼都沒幹時間就背著你溜走了說到這突然記起深圳的小夥伴向小編吐槽「感覺全世界都在背著我們過冬天現在每天20幾度真是懷念北方生活~」一開口就知道是老「凡爾賽」瞭然而早已身處零下溫度的龍江人
  • 「回村」前vs後,小姐姐穿軍大衣,小哥哥穿花棉襖,太潮了!
    「回村」前vs後,小姐姐穿軍大衣,小哥哥穿花棉襖,太潮了! 她平常生活的環境也很好,經常外出娛樂的人,每天自然都會打扮得漂亮,但是回到村後,之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穿著綠色軍隊的大軍外套,以及厚到不能再厚的大棉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