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茄」字輩,水茄居然不是茄子? | 少年科學粉

2021-03-04 知識就是力量

撰文/史軍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紅燒茄子、紅燒茄盒、蒜泥茄子、烤茄子……作為一種很好打理,又很容易烹製成不同口味和形態的食材,茄子可是廚師的好搭檔。

不過,我在各地遊歷,發現很多像茄子又不是茄子的小東西,水茄就是其中之一。我第一次吃水茄,還是在西雙版納的傣族夜市上,昏黃的燈光下有一盤盤綠色的「豆子」,就像是放大版的豌豆。於是我在燒烤攤上隨意叫了一盤。等烤得略焦的「大豆子」端上桌,我一嘗,媽呀,這根本就不是豆子的味道,而是茄子的,並且是苦的!

水茄

雖然第一次接觸水茄的經歷並不是很愉快,但是我很快接受了這種特別味道的小茄子。水茄的苦味兒不同於苦瓜,更像是淡淡的、讓人愉悅的苦。特別是當水茄被切碎,加酸筍同牛肉末一起炒,簡直堪稱「米飯殺手」。那麼,水茄跟我們通常吃的茄子究竟有什麼關係?

實際上,在傣族寨子裡不難看見水茄,它們通常在院牆外的角落裡「出沒」。有時,也會被種植在廢棄的臉盆或空桶裡面。只要給點土壤,這種蔬菜就能茁壯成長。那些成簇的白色五角星花朵,以及簇擁在柱頭周圍的雄蕊,都暴露了它們茄科植物的身份。待到花謝之時,綠色的圓果子又會綴滿枝頭,那就是我們在燒烤攤上吃到的水茄了。這些小果子只會長到櫻桃大小,就不再長大,全然不像我們熟悉的大茄子。

具有白色五角星形狀花朵的水茄

其實,歐亞大陸本地產的能吃的茄科植物並不多,茄子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物種。這種蔬菜被認為起源於南亞的熱帶區域,不過在很久之前就傳入我國。據記載,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人們就開始吃茄子了。因為茄子的產量大,結果期長,是很好的夏秋季蔬菜。因此,茄子一直被勤勞的華夏兒女所喜愛。人們在此基礎上,還逐漸培育出長茄、圓茄和簇生茄三大品系的茄子變種。到今天,中國也自認為是茄子的次生起源中心,我們在三個變種的基礎上培育出的品種更是不勝枚舉,且不說茄子的形狀,單單是長茄子就有紫皮、綠皮和白皮之分。

水茄

苦茄與茄子系出同門,都是茄科茄屬的植物。所以它們的花朵和果實的形態都有幾分相仿。雖然苦茄的分布區也很廣,但是這種植物一直都不是主流的蔬菜,核心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有苦味兒,而主要是因為茄科家族中的毒物實在是太多了。

相關焦點

  • 茄鹼有毒?茄子到底怎麼吃才健康?
    茄子作為少有的紫色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等礦物質元素,尤其是茄皮中大量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對抗衰老,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栓、老年斑等都有好處。加之中醫認為,茄子是寒涼性食物,有助於清熱解暑,特別適合夏天吃。
  • 茄丁面:沒人不喜歡茄丁面!
    尤其是茄子,老高老高的茄子小樹,上面掛滿了比小孩胳膊還長的茄子,每隔幾天,總是能收穫一大盆。媽媽常說,「茄子啊,種兩顆全家人都吃不了,還很能長,能長到老秋老秋。」「老秋老秋」,「秋」,就是秋天,老秋,就是要到中秋了。因為收穫極多,媽媽便用茄子做各式好吃的,有紅燒茄子,有茄子餅……當然,做的最多的,還是茄丁面。媽媽曾驕傲的說:「沒人不喜歡茄丁面。」
  • 乳茄
    乳茄的拉丁名是Solanum mammosum,其屬名Solanum就是茄子的英文稱呼solanum,種加詞mammosum感覺說不出口,看到「mam」感覺就悟到其意,它是「多乳頭的,乳房狀的」的意思,說的是它的果實形態,中文名就直接意譯過來了。乳茄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中國廣東、廣西及雲南均有栽培。
  • 飯掃光【茄說】,原來茄子也可以這麼好吃
    一、好料好工藝,成就好茄醬飯掃光新品【茄說】,精選來自西昌深山黃土培育出的大顆茄子為主要原材料。茄子大顆飽滿,色澤豔麗,皮薄肉嫩。好土種好茄,西昌沙質土壤透水性與透氣性良好,營養轉化快,溫差大,利於糖分積累,培育出的茄子蟲害少且回味清甜。在輔料選擇上,嚴選半年以上釀造的優質郫縣豆瓣醬,經長時間發酵,醬香濃鬱,回味無窮。
  • 肉末蓑衣茄(茄條)
    肉末蓑衣茄(茄條)主料:長茄子一個。五花肉一塊約50~100克。輔料:西紅柿半個,青椒半個,熟玉米粒少許,胡蘿蔔一小塊,雞蛋一個,澱粉一小把。調料:蔥姜蒜,花椒大料粉各少許,料酒,鹽,生抽醬油,白糖,番茄醬一小勺。
  • 美食推薦:暖身羊肉鍋,紅燒茄子,醬香小炒茄丁的做法
    3克 雞粉3克 胡椒粉5克 番茄10克 蠔油5克、生抽10克 醋10克做法:1.茄子去皮,洗淨切滾刀塊。4.鍋內下30克色拉油,大火將油燒至7成熱,放入茄子煎至微黃後取出備用。5.用餘油大火加熱至7成熱,放入肉沫100克,大火翻炒,炒至肉沫變色,放入番茄醬10克,鹽5克,味精3克,雞粉3克,白糖15克,胡椒粉5克,蠔油5克,加入調好的水澱粉,開始熬汁。6.待湯汁大火炒出香味,放入炸好的茄子,下青椒絲,西紅柿塊大火翻炒,青椒炒至斷生即可。
  • 北京茄丁面
    老北京的茄丁面,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各家有各家的味道,因為太喜歡姚記的豆泡,我便加在了我的版本裡,增加一些口感。茄子是讓人又愛又怕的蔬菜,愛是因為怎麼做都好吃,怕是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特別油膩。在今天的菜譜裡分享兩個方法,能讓茄子少用很多油。
  • 茄又稱落蘇、崑崙瓜、草鱉甲、酪酥、矮瓜、吊菜子、白茄、表水茄、紫茄、黃茄、東風草、銀茄、黃水茄、醬茄、糟茄《本草綱目大全-菜部》
    取茄子五十斤(按:這是古秤,所得重量約合今秤的十分之一),切細,以水五鬥煮取濃汁,濾去渣,再煮至一升左右,即加入生木木慄粉,令稀稠適當,更配以麝香、硃砂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秫米酒送下。一月後可望病癒。4、跌打損傷。用大黃茄一個,切片如一指厚,在新瓦上焙、研為末。臨臥時服兩小匙,溫酒調服。一夜傷消無痕。
  • 《養生廚房》苦瓜茄扇
    食材:苦瓜、茄子、馬蹄;特點:苦瓜和茄子都是稀鬆平常的食材,可是今天被大廚巧妙的設計之後,兩種食材都變了樣子。
  • 有才健康|茄鹼有毒?茄子到底怎麼吃才健康?
    茄子是我們飲食中十分常見的一種食材。但你知道嗎?茄子中含有一種有害的物質——茄礆,吃了它相當於在服毒!科學研究發現,茄子皮顏色的深淺和茄子中茄礆的含量有很大的關係,紫茄子的含量高,而綠茄子的含量低。也就是說,茄子的顏色越深,茄礆的含量就越高。茄礆在哪裡?
  • 茄子全家都是寶,茄蒂去火,茄根治凍瘡,痔瘡腫痛腳氣等
    人們吃茄子的時候,往往把茄蒂切下來扔掉,可在中醫看來,茄蒂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藥材。陳文伯說,茄子本身是偏寒的食物,茄蒂寒性更大。中醫講,偏寒性的藥材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要是感覺上火了,如果家裡正好有新鮮的茄子,可以直接把茄蒂切了放菜裡吃,就能緩解病情。用新鮮的茄蒂和黃連、黃柏或者蓮子心煎湯、沏水喝,可以治口瘡。
  • 醬爆茄丁
    ,顏色紫黑,秋天以後就不再食用,其實茄子也近下市,不再有得吃了。後來看到北方的菜市場有那種又肥又胖的茄子賣,除了粗壯的長條形,還有圓形的茄子,覺得好新奇,感覺這樣的茄子肉好厚實。當然,這是早前的事,到現在早已習以為常,超市裡各種茄子都有,今天買的被標明山東黑茄。茄子已經是我家冬天除了白菜之外,最常吃的一種蔬菜了。相對於夏季的清淡,冬天天冷,大家都喜歡重口味一點的菜餚,哪怕是蔬菜,也喜歡濃油赤醬的,才覺得味道好。
  • 醬香茄扣——做茄子省油的方法
    > 製作簡易度:★★製作時間:20分鐘別看過程圖這麼多,做法非常的簡單,而且用油量少,(用微波爐做的)口感一點也不比經油炸過的茄子差
  • 鄉味|大燒茄
    茄子是我國一種典型的蔬菜,其果實有圓形、橢圓形、梨形等品種,顏色多為紫色、紫黑色。茄子是夏季城鄉居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蔬菜,茄子的吃法也有多種多樣。接下來在土灶的大鐵鍋內加入清水,放上蒸屜,將茄切開的平面置於蒸屜上,蓋鍋升火,待水沸鍋透,茄子也已烀熟了。大碗盛茄,小碗盛醬,夾茄沾醬,鹹裡帶甜,大人搭酒,小孩過飯,入口即化,老少皆宜,在那特殊的年代,還真是別有一番風味。直至今日,我們家還保留這一吃法,只是妻子會用蒜泥、麻油、美味鮮醬油,烹製一碗鮮美的炸料,吃起來更有滋有味罷了。
  • 茄子全身都是寶,茄蒂去火,茄根治凍瘡,痔瘡腫痛腳氣等
    陳文伯說,茄子本身是偏寒的食物,茄蒂寒性更大。中醫講,偏寒性的藥材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像腸風下血,即痔瘡便血,或者牙疼、身上長瘡了,說明體內有火,就可以用茄蒂清熱解毒。小編有個親戚一到冬天手腳就會有凍瘡,好多年了,想了很多方法都治不好,後來一位老中醫說,這個用茄子根泡腳試試,結果沒過幾天真的好了,最主要的是以後就沒犯過。
  • 涼拌茄子是夏天的主角,這次來蒜泥手撕茄條.
    這幾天北京的天氣挺涼快,真不容易,但是動一動還是會出汗,畢竟是夏天嘛,我們今天的小涼菜兒是蒜泥手撕茄條,這個菜得用長茄子,圓茄子是撕不成條的
  • 魚香茄條家庭版
    孩子最近吵嚷著要吃好吃的菜,又趕上近日雨水連綿,喜歡棒棒糖的豬看了看家裡現有食材,遂跟孩子溝通了一下,決定給孩子做個經濟又實惠的魚香茄條!
  • 家常燒茄條的做法
    家常燒茄條的做法材料:茄子500克、尖椒1個、豬肉100克、油鹽適量、郫縣豆瓣醬1湯匙、蔥1段、姜1片、大蒜2瓣、雞精
  • 燒茄子、篤鹹茄、炸茄盒:令老北京魂牽夢繞的三大茄子菜
    不過那都是老黃曆了。現在無冬歷夏,什麼時候都有茄子吃,這老令也要改改了。北京人不論做肉末燒茄子,蒸茄泥,還是炸茄盒,都首選圓茄子,偏愛它厚實的口感。選茄子,如果有外表微微發皺,沒有磕碰,儘管拿走。交女朋友,選秀外,找老婆過日子,要慧中,都是這個道理。
  • 茄花,治金瘡、牙痛;茄葉,治血淋、凍傷;茄子,清熱、活血
    茄花來源為茄科植物茄的花。夏、秋季採收,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