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佛、法、僧三寶,功德無量!我們該如何供養呢?

2021-02-22 般若禪燈

供養佛陀,可以用十物供養(十供養),即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

一、香供養(心神安寧,身體潔淨;三業清淨,多聞妙法)

香能通氣養神,傳達境界。燃香時,香自滅而留香與人,這就是佛教中捨己為人的精神。所以燃香不是要燒香給佛陀,而是我們要懂得香的精神。

二、花供養(處世如花,見者歡喜;身常香潔,歡喜真理)

花能清心養目,所以讀書人多喜歡在案頭上擺瓶花,增加讀書情趣。用花供佛,莊嚴佛堂,或每日在花瓶中插些鮮花,清香撲鼻,讓人醒心悅目。莊嚴的佛堂襯上幾朵淡雅芬芳的花,恭敬之心,油然而生。於十供養中,花代表著物質供養。在佛教裡,常可聽到佛在靈山「拈花說法」這句話,可見花與佛教關係甚大。

三、燈供養(處世如花,見者歡喜;身常香潔,歡喜真理。)

燈並不完全指電燈,比如蠟燭,油燈之類能照暗為明的東西,都屬於燈供養的範圍內。佛教傳法亦名傳燈。佛教傳法,如父傳財於子,但其意義不同。錢財傳他人,己身積財必會減少。而佛陀傳法,如一燈傳一燈,燈燈皆明,燈燈無盡,所謂「一燈能續千燈明」。佛陀傳法對己不減,對彼有利。燈又有去暗投明之義,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做一盞暗路中的明燈,驅除幽暗的世界,光亮宇宙大地。

四、塗供養(身心清淨,相貌莊嚴;遠離煩惱,人緣良好)

「塗」梵語,即水。經云:「水能離垢得清涼。」水不但能洗除眾垢,令物清淨,並且水還具有和合性,無論大江、小溪匯聚一方,皆成一體。就好比大眾學佛,最後都能成佛。所以用水供佛,洗己心垢,三世罪障悉蕩滌,心既清淨,自性現前,又何嘆成佛路遠呢?學佛人都應該學水的和合,水的平等無差別。那麼,待人處事上不愧天,下不愧人,更不愧己心,日子自然過得心安理得,輕鬆快樂。

五、果供養(遠離瘟疫,不受災害;享受快樂,早證佛果)

「果」指水果,大眾用新鮮可口的水果供佛,功德巍巍。「果」又有結果的意思。人每做一件事,必須有始有終,不得半途而廢。就像種果樹的人,必須耐得起辛勞、栽植、施肥、灌溉,待樹開花結果,才有豐富收穫,所費勞力也才有個代價。學佛者亦如是,要發大心,精勤向道,不怕吃苦,不畏阻礙,切莫退失道心,毫無結果,豈不可惜!

六、茶供養(口齒芳香,永離渴愛;安樂少病,具大福報)

茶能退睡魔王,人若昏昏欲睡,一杯好茶在手,精神百倍。此指示學佛者,昏沉不得,須時時省察自己,檢討自己,每日舉心動念,所做所為是否正確?

人若道理不明,佛理不懂,凡事不知,迷迷糊糊,就好比一天到晚昏睡不醒,辜負大好時光,愧對己身。

七、食供養(力大無窮,壽命綿長;眾人愛樂,辯才無礙)

用飯菜供佛,表恭敬之心,且含義深廣。佛子在供飯時,以七粒飯出食念曰:「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另加咒語三遍謂:「佛法之理深妙,不可以心思,佛法之事希奇,不可以言議。」佛以大慈施一切眾生樂,以大悲拔一切眾生苦,今因慈悲之力,則十方通達,了無障礙。以七粒之微,普遍十方,一寸之鮮,施周法界,可知法力難思。

八、寶供養(事業圓滿、內心明亮、所有安全、不遭破壞)

金銀財寶拿出門,處處皆可用。一個人若有了「信」,於己有信。對師長、朋友們守信,不欺暗室,無愧衾影,則人敬如神,待若上賓。

九、珠供養(相貌莊嚴,風度美好;破除慳貪,速證聖果)

珠者表圓,學佛的人做事要圓滿,待人要圓融,不可有所偏差,有所不圓。

十、衣供養(懷慚愧心、皮膚潔淨、色澤柔美、具有方實)

即用衣服供養三寶。衣在此引申著依靠之意。從事上說,衣服須穿著在身上,才能顯出衣體的好壞。從理上說,學佛的人,須依佛、依佛經、依靠出家人,按照佛指示的路徑去實行,才能得到究竟解脫。

相關焦點

  • 佛前供養,一杯「清水」的功德,可能遠超過你的想像!
    眾所周知,佛門三寶即佛、法、僧。經雲供養三寶,功德無量,譬如《法華經》中有言,「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意思是說,假如有人內心散亂,但是在佛前供養一朵花,以此功德也能逐漸累積,乃至究竟成佛。除了供養花,常見的供品還包括塗香、燃香、飲食、燃燈。
  • 常見的 「 供養三寶 」 的方式有哪些?
    既然是供養三寶,那麼就分別從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這三個方面說起:常用的有「十物供養」: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需要注意的是,在家裡供佛時用的水果、食物、茶水也要定時更換、保持新鮮。如果對「十物供養」要設一個標準,那就是懷著侍奉自己最重要、最感恩的師長恩人那樣的恭敬心來做。供養不單單指財物,「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對諸佛菩薩最好的供養,其實是對佛法的尊重和奉行。《普賢行願品》中就列舉了七種法供養:依照佛陀宣說的種種法門修行,也就是佛經和經文「流通分」裡經常出現的兩個詞兒——依教奉行、信受奉行。
  • 供養出家人僧衣, 所得功德不可思議
    給寺裡常住們買些過冬的衣物,大家可隨喜供養,功德無量!僧衣代表著「延續佛燈明,統領大眾,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的僧寶。供養僧衣,得色身莊嚴,色身堅固,色身清淨報。出家眾仰仗修行,進德修業;在家信眾以供僧功德,福慧增長。
  • 慧律法師:供養佛的香腳,要如何處理?
    楞嚴咒讀本楞嚴咒吊墜楞嚴咒手鐲楞嚴咒牆畫楞嚴咒播放日用養生品▌第97問:善書被小孩亂畫要如何處理要收好,我們若有佛經啦,錄音帶啦,要收好。▌第98問:供養佛的香腳,要如何處理?香腳呢,把它燒掉火化,我們臺東恰好最合適,把它倒在海邊,不然就拿去埋在山上,這香腳是供過佛的,那麼,我們儘量給它恭敬,所以香腳差不多初一、十五收一次,還是一個月,還是三個月收一次,將香腳給它燒一燒,火化,火化以後,看是要拿去山上丟掉,還是要倒到大海,都可以。
  • 供養三寶的錢,別指定做什麼!一指定了這個功德就有局限了
    不是用一個大大的東西擺在那地方,或者買了餅乾就那麼放著,也不打開;那不是供佛,那等於在汙辱佛一樣。在佛前供東西,必須把它打開;不是用紙包著放在那兒就算了。以上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知道的。好像花瓶,你擺得不對稱,該擺在這個地方,而你擺在那個地方,這就不好看,就偏墜了。一切事都要有規矩的,說是:「這麼多的規矩,怎麼搞得定呢?」搞不定,那你就不要修行。修行,就是處處都要如法,都要循規蹈矩。
  • 供養三寶的時候,要具備六個條件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衣服呢,能夠遮蔽身體,保護身體。那我們同樣的,要著柔和忍辱衣,來保護我們的法身慧命。  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燒香」,燒香它表示我們宏揚戒法之香,香燃燒表示我們要無我利他。這是表法的,點一支或者點三支就好了。  現在的人不太知道,我看衡陽那些寺院,現在可能好一點。
  • 佛前供養一朵花
    供花是將鮮花用器皿供養於佛前。「舍錢一文,增福無量」,在三寶前舍錢,你盡你的心,有多少錢,就布施出來多少錢,這樣你的福報就無量了;但要盡你的真心來生一種供養心。所以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一定的,因為法沒有一定所以人的業障也不是一定的。「何況別生惡見毀滅」:何況你自己特別生出一個惡見來毀供養完了,他說:「我供養花究竟有好大功德呢?」
  • 居士單獨供養一個出家人的罪過(宣化上人)
    尤其專門供養一個年輕的出家人,年輕出家人也沒見過那麼多錢,他看錢一多了,就還俗了,他還俗原因都是你去供養他!你不要供養他,他不敢還俗的,所以這不是供養三寶,也不懂怎麼樣供養三寶。就以為這個人,大家都說他好啊,或者相貌長得美麗一點,這一些個邪知邪見的居士都瘋狂地來供養他。你看瘋狂地來供養、供養,供養一起下地獄!
  • 供養藥師佛,讓生下來的小孩聰明少病(忠明法師藥師法門開示9)
    這裡「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還要供養藥師佛,供養藥師經書,供養經書就是弘法。過去經書要自己手抄,或教人書,教導大家書寫流通。一心受持,聽聞其義。這就是修持、護持藥師法門。我們要在家裡設藥師壇城供養藥師佛,香花、燒香、塗香供養,自己要誦經、印經書,這就是供養佛法僧三寶。藥師法門裡的佛寶,就藥師佛;法寶,就是《藥師經》;僧寶,就是修學及弘揚藥師法門的法師,當然藥師會上諸佛菩薩也是僧寶。
  • 佛前供養一杯清水,簡單至極的供養,寓意卻很深,有無量功德
    佛前供養一杯清水,簡單至極的供養,寓意卻很深,有無量功德。到寺廟有燒香拜佛的,也有用水果、鮮花,也有帶油燈等供佛的,遵從佛陀在世時的供養方式。不信佛的供佛,大多數是有所求的。有求富貴財富的,有求健康長壽的,有求升官升職的,有求生男生女的。
  • 供養水有八種福報.(袞卻格西)
    這樣不生起我慢而能行廣大供養,很明顯的就不染及動機的諂曲,而供品的諂曲也不會染到,因為水很容易拿到,我們不需經過邪命,以不正當的方式取得。較之於水,供花就很危險了,為什麼呢?你會覺得要花錢去買,可能還有吝嗇心,供花之後又會因為「這花是我供的」而起了我慢,那完全都染到世間八風了。所以較之於水,花的供養是比較危險的。如果你沒有任何意樂上的缺失,那廣大供養是很好的。
  • 貧婦掃佛精捨得道因緣的故事,祇園精舍佛門三寶
    生活中擾亂清淨心的煩惱事很多,佛以智慧來化解煩惱,使眾生得到開悟從而回歸清淨之心。通過學習理解,可以指引我們走正確的道路,逐漸改變我們的內心,斷除一切煩惱,增長我們的智慧。佛陀說的教法,因為聽法者用心程度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學佛不能以偏概全而產生偏差,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佛陀的每一句教法,並且用深度的智慧去分析。
  • 萬僧齋活動簡介
    【盂蘭盆經】云:若能以飯食、臥具、醫藥供養十方僧眾,藉此十方僧眾清淨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養者,往昔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遠離三惡道,現世父母及其本人,長壽無病無惱,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樂。 近代禪門宗匠【虛雲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寶,賴僧寶扶持,若無僧寶,佛法二寶無人流布,善根無處培植,因此齋僧功德最大。」
  • 《法華經》皆應供養如佛之塔
    若我滅後,聞是經典,有能受持,若自書、若教人書,則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羅樹,高廣嚴好,百千比丘、於其中止,園林、浴池,經行、禪窟,衣服、飲食,床褥、湯藥,一切樂具、充滿其中,如是僧坊、堂閣、若干百千萬億,其數無量,以此現前、供養於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說,如來滅後,若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供養經卷,不須復起塔寺,及造僧坊、供養眾僧。
  • 【禮讚蕭平實導師】佛典故事第7集:賣身供養三寶果報
    這時候情緒一上來,就不禁落下淚來,剛好他太太的手就放在那裡,一滴淚水就滴到了這手臂上,因此就把他太太驚醒了,結果太太就問他說:「到底夫君你是發生什麼事情呢?為什麼你這麼難過呢?怎麼好端端地就哭了起來呢?」結果他就說:「因為今天我看到那一戶人家的長者去供養三寶,他現在已經福分這麼大了,繼續供養三寶、繼續修福,他來生福上加福,然後一定不可思議!
  • 你做這些事,就是正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妙法蓮華經淺釋
    邪精進,他修一種邪法,這種邪法是害人的。怎麼樣害人法呢?有那種旁門左道的,他晝夜六時非常用功,勇猛精進,也是修種種的苦行;可是是無益的苦行,好像學牛的行為、學狗的行為、修習雞的行為。他想學牛吃草,說這是精進;牛一天到晚都吃草,所以他也不吃飯,就學牛吃草去,他認為這是一種修行。那頭牛生天了,所以他就以為吃草可以生天,也就吃草,以牛做師父。根本這頭牛自己都不明白法呢!
  • 觀照|皈依佛法僧三寶
    所謂三寶就是指佛、法、僧三者而言。如果問起佛教是什麼,可以說佛教就是佛、法、僧三寶。有佛教的地方就有三寶。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折損功德!
    我們到寺院拜佛或者在自家佛堂禮佛都會習慣性地做供養,以積攢功德、消災解難。那究竟哪些東西可以供佛?哪些不可以呢?雖說供養重在發心,不在於形式,但我們的行為是內心的外化,形式當如理如法,才能表我們內心的恭敬。如果行為不得當、有冒犯,難免會折損功德。
  • 大黑天神供養訣竅鎖談
    大黑天神乃唐密和藏密重要的護法天部神祗,和娑婆世界尤其是現在這個末法時代的眾生有大深緣,並護持行者在道行資量上無所缺乏而能安心修行.大黑天神在唐密是以慈悲居士法相行世,而在藏密則顯威猛的忿怒相.雖異形但同體,皆是佛菩薩為救渡苦難眾生示現的方便法相.   近幾年網絡的宣傳大家應該對大黑天神不再陌生。古書記載:「大黑天神者。大自在天變身也。
  • 你供養他的一頓飯,能夠增長你很大福報!
    為什麼他窮呢?就因為在前生不曉得做功德,所以今生就窮了。我現在去度一度他,令他在三寶的面前種點福,來生他就會有錢了、就會富貴;如果他不種福,來生就更苦、更窮了!」所以大迦葉專門化窮人,越窮他越去化緣。你窮不是嗎?才應該供養!有這一個要飯的花子,迦葉尊者就向他化緣,這要飯的就說:「我窮到沒辦法呀,所以才要飯。」「那你不好把窮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