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團隊支撐湖北草莓產業發展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這時候還能吃到這麼新鮮的草莓,太好了!」4月12日中午,武昌居民楊女士參加小區的草莓團購,購買了5斤草莓。一顆顆草莓顏色鮮豔,個大飽滿。據了解,這些草莓的品種是晶瑤,由東西湖的一家專業合作社統一採摘配送到小區。

小草莓結出「致富果」

東西湖是武漢本地草莓供應主產區之一。2013年7月,湖北省農科院與東西湖區進行「科技合作共建」,聯建博士工作站,成為院區科技共建的橋梁。

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草莓團隊負責人韓永超介紹,2018年在東西湖區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與9家企業合作建立了博士工作站示範基地,開展設施連作障礙修復、特色農產品和新品種篩選、果蔬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試驗示範工作。通過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使示範的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得到大面積的應用,輻射總面積3500畝。

專家研發的新品種、新技術在生產基地試驗、示範和推廣,先進農業科技成果在東西湖落地,生產者在科技中受益,有力地推動了東西湖乃至全省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工作。

2019年是省農科院與枝江市共建的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範區項目實施第三年,在枝江董市鎮和問安鎮重點示範村,團隊示範推廣晶瑤、晶碩、香野和紅顏等草莓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建立了高效生產示範基地200畝。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激發枝江市董市鎮等創新主體活力,助力枝江市草莓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實現產業興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在貧困山區,小小草莓也逐漸成為「脫貧致富果」。4月初,在利川市南坪鄉南坪村宜達家庭農場,工人們戴著口罩在草莓園裡採摘草莓。2017年,負責人陳宜達流轉數百畝土地發展草莓種植。每到關鍵種植季節,韓永超都會帶團隊前往,為草莓生產排除「疑難雜症」。每年草莓園開園,吸引了大批遊客和市民前來採摘,農場收益最高一天可突破萬元。

據統計,2019年,團隊科技下鄉150 人次。同時,通過遠程在線,進行QQ、微信、電話、簡訊等遠程技術指導300多次,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

科研攻堅頻結碩果

省農科院草莓團隊是我省唯一長期從事草莓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的專業團隊,針對我省草莓產業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持續20餘年的研究。先後選育出晶瑤、晶玉、晶碩、晶悅4個草莓品種。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累計推廣面積70多萬畝,增加農民經濟效益4.9億元。先後獲得省科技成果推廣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

目前,草莓團隊在研項目從市州級到國家級,均有序推進。已開展省技術創新重大專項「草莓種質資源創製及高抗灰黴病品種選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草莓抗逆種質的鑑定與挖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草莓通過花瓣快速脫落逃避灰葡萄孢侵染的機制研究」等多個重大科研項目,碩果纍纍。在抗病育種、病害綠色防控、連作障礙綜合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

特殊時期勇擔當

「草莓果實上長滿了白粉,怎麼防治?」4月5日,武漢市東西湖區農業農村局邀請省農科院草莓團隊前往,為該區草莓生產「把脈問診」。

疫情期間,草莓團隊通過微信、QQ、電話等方式「雲」指導我省草莓生產,盡最大努力保障生產,減少種植戶損失。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全省春耕生產秩序逐步恢復。草莓團隊組織科技人員攜成果、帶技術進村入企現場指導生產。

韓永超現場向東西湖種植戶詳細講解了草莓白粉病防治的關鍵環節,建議農戶適當延遲栽苗,避開高溫期以減少炭疽病發生造成的損失,並贈送農戶草莓脫毒苗。

在武漢維農種苗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定傑介紹,今年由於炭疽病、黃萎病發生嚴重,導致草莓生產受到了較大影響。團隊負責人韓永超蹲在大棚裡,仔細撥開草莓植株查看,從抗病品種選擇、土壤消毒、主要病害綠色防治等方面為企業「開方」。

(文章來源:湖北日報)

相關焦點

  • 李玉院士團隊為柞水木耳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味鮮、個大、肉厚,眼下,李玉團隊選育的黑木耳、玉木耳在柞水喜獲豐收,在當地百姓脫貧致富中發揮了硬核作用。  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地處秦嶺南麓大山腹地,長期欠發達,是科技部定點扶貧包聯的國定貧困縣。早在2017年,吉林農業大學就與柞水縣建立了校地合作關係,充分發揮李玉院士團隊在食用菌產業化方面的科研優勢,全面助力柞水縣食用菌產業脫貧攻堅。
  • 共享科研成果促進產業發展
    閱讀提示   10月21日至23日,以「共享科研成果·促進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邢臺國際十字花科蔬菜產業大會在邢舉辦。   在高峰論壇產業研討環節,來自國內科研單位、知名企業的十餘位行業嘉賓,從十字花科品種育種、產業發展、加工流通等方面分享高質量報告,共同為十字花科蔬菜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 湖北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取得優良績效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劉利華 實習生 施夢羽)近日,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對全國356家部屬高校和中央所屬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工作進行了2020年度的評價考核,全國平均優秀率及優良率分別為14。04%和42。13%。
  • 絲素蛋白|高端科研產業發展
    從傳統纖維到醫學材料,絲蛋白科技已有50餘年發展歷程,當前初步形成以美國為頭部的世界研發矩陣,開發醫藥領域、美妝護膚、食品營養等新材料產業應用。相對國外成熟的資本+科技推動方式,國內以院校結合科研,實行產學研項目開發的方式為主。
  • 鹹寧市政協主席到湖北科技學院調研指導工作
    11月9日,鹹寧市政協主席曾國平,副主席尤晉,市委副秘書長陳冬民一行蒞臨湖北科技學院就鹹寧市桂花產業發展調研學校湖北省香花植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校黨委副書記張廷,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方立清,黨委常委、副校長戴國強參加調研。
  • 小龍蝦產業發展的標杆
    湖北省潛江市是「中國小龍蝦之鄉」,經過十多年的探索,潛江小龍蝦已形成集科研示範、良種選育、苗種繁殖、健康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節慶文化等於一體的產業化格局,成為潛江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催生了一大批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加工企業、過千萬元的餐飲和電商企業、過百萬元的養殖大戶。
  • 湖北大冶華中高端環保裝備產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
    華中高端環保裝備產業園區位於湖北大冶市,規劃面積1000畝,是中機院與中國水環境龍頭企業博天環境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中機院對園區的定位是:全國高端環保裝備基地、華中地區環保產業創新創業基地、湖北「兩型產業」發展樣板區、武漢城市圈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新引擎。該項目含園區運營方案、招商方案、園區財務測算等,實操性和落地性極強。
  • 林業科技丨杜仲產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我國杜仲研究起步較晚,生產上一直沿用實生苗造林,苗木良莠不齊,嚴重影響杜仲產業發展。「生長好的杜仲大都在深山裡,為了尋找一株杜仲樹,往往要徒步好幾十公裡的山路。」杜紅巖說,團隊瞄準杜仲良種選育,多次赴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陝西等杜仲主產區收集種質資源。渴了就飲涼白開水,餓了就啃幾口自帶乾糧。冬天樹葉掉落,採集困難,就自製夾子,夾出石縫裡的杜仲葉。
  • 中石化煉化工程領域首席專家亢萬忠:以持續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圖註:中石化煉化工程領域首席專家—亢萬忠以持續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那麼新時期如何讓石化產業更健康地發展?中國化工報記者採訪了中石化煉化工程領域首席專家亢萬忠。「我們要認清產業現狀,從而堅定信念、心無旁騖、下真功夫補齊我們的短板,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復興夢早日實現。」亢萬忠表示。
  • 湖北通山著力建設「一村一品」 發展特色產業新格局
    石壠村龍蝦基地共1500畝,由通山農友種養專業合作社承包經營,每畝收入300斤,每斤20元,畝收6000元,是南林橋鎮「一村一品」產品之一,近年來,南林橋鎮在扶貧攻堅中找準「窮根」,改「輸血」為「造血」,堅持「三業」並舉,「三線」推進,充分利用優勢特色資源和產業基礎,發展有資源、有市場、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開創「一村一品」新格局。
  • 品高軟體參加智能協同雲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近日,「智能協同雲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 2020湖北武漢」在武漢市拉開帷幕。品高軟體雲產品中心副總經理趙啟受邀參加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為進一步匯聚雲計算、大數據等優質數字資源,聚能數字資源在國家治理現代化、國防建設、政企數位化轉型及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最新應用成果,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聯合智能協同雲聯盟等單位共同舉辦「智能協同雲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 2020湖北武漢」。
  • 關於把智能機電作為鹹寧轉型升級優先發展產業的建議
    1.鹹寧機電產業歷史底蘊深厚。建國以來,鹹寧先後成立了湖北發電機廠、湖北第二電機廠、湖北省煤礦機械廠、湖北液壓件廠、湖北模具廠、湖北方向機廠、蒲圻起重機總廠、鹹寧起重電機廠、鹹寧起重機械廠、鹹工機械廠等一批國有機電企業,為湖北乃至全國奠定了機電產業發展的基礎,在省內外擁有廣泛的知名度。
  • 國網湖北電科院能源網際網路技術團隊,一支奔向星辰大海敢拼能贏的...
    該成果可為電網和用戶實現電壓暫降、短時中斷、諧波等全電能質量的一站式綜合治理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而牽頭研發此項成果的正是該院能源網際網路技術團隊。就在11月,國網湖北電力貫徹落實國網公司科技創新大會精神,集全省優勢資源,組建六個重點研究室,在國網湖北電科院成立了未來電網技術、清潔能源技術、電氣防火技術等3個研究室,其中,電氣防火技術研究室就掛牌在能源網際網路技術團隊。
  • 君樂寶「益生菌+」戰略一周年:科研轉化鑄就產業發展基石
    君樂寶「益生菌+」戰略一周年:科研轉化鑄就產業發展基石 發布時間:2020-12-23 15:56:45      來源:北國網   5月24
  • 長白山硅藻土產業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1月11日,由白山市政府、中國建築裝飾裝修材料協會硅藻泥分會、省硅藻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主辦,白山市和一硅藻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硅藻土之都·首屆長白山硅藻土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硅藻土產業新品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 第三屆湖北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大會在華中農大舉行
    12月17日,第三屆湖北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大會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行,會上發布了2020年度《湖北鄉村產業發展報告》,發起成立湖北省鄉村振興產業聯盟。大會由湖北省長江產業投資集團、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主辦,湖北省糧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湖北省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湖北省農業規劃設計研究院策劃執行。全國各地三農專家、企業家以及湖北各縣市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共200餘人出席大會,國務院參事室劉奇研究員等10多位行業專家和政府代表現場作主題報告和分享交流。
  • 中國雷射產業的五大發展趨勢
    億元,科研領域維持了20%的增長。 2、華南地區雷射產業規模保持領先地位 根據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的數據,在我國雷射產業的五大地帶中,2019年,華南地區的雷射市場規模為200億元,其中廣東和福建是支撐其市場規模增長的「領頭羊」;華中地區雷射市場規模為150億元,形成了以武漢為首的雷射產業群
  • 吉林省老科協會長李玉院士團隊助力陝西柞水縣食用菌產業脫貧攻堅
    2017年,吉林農業大學與柞水縣建立了校地合作關係,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經過多次調研因地制宜地提出在柞水實施「1153」木耳推進戰略,充分發揮李玉院士團隊在食用菌產業化方面的科研優勢,全面助力柞水縣食用菌產業脫貧攻堅。
  • 「千年銅都」發展芳香產業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通訊員 衛學平 王煒徵大冶因礦而興。當礦坑一天天變深,資源逐漸枯竭,「千年銅都」何去何從?向科技要動力、以創新激活力。近年來,大冶以創建國家創新型縣(市)為契機,瞄向化妝品及相關產業,加快轉型發展。
  • 王建華率團赴湖北理工學院考察
    23日下午,縣委書記王建華率陽新縣考察團赴湖北理工學院考察交流。縣領導明進華、韓順東、張家泉、馬輝商等參加活動。王建華一行先後參觀了湖北理工學院智能輸送技術與裝備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礦區環境汙染控制與修復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創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