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還能吃到這麼新鮮的草莓,太好了!」4月12日中午,武昌居民楊女士參加小區的草莓團購,購買了5斤草莓。一顆顆草莓顏色鮮豔,個大飽滿。據了解,這些草莓的品種是晶瑤,由東西湖的一家專業合作社統一採摘配送到小區。
小草莓結出「致富果」
東西湖是武漢本地草莓供應主產區之一。2013年7月,湖北省農科院與東西湖區進行「科技合作共建」,聯建博士工作站,成為院區科技共建的橋梁。
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草莓團隊負責人韓永超介紹,2018年在東西湖區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與9家企業合作建立了博士工作站示範基地,開展設施連作障礙修復、特色農產品和新品種篩選、果蔬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試驗示範工作。通過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使示範的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得到大面積的應用,輻射總面積3500畝。
專家研發的新品種、新技術在生產基地試驗、示範和推廣,先進農業科技成果在東西湖落地,生產者在科技中受益,有力地推動了東西湖乃至全省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工作。
2019年是省農科院與枝江市共建的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範區項目實施第三年,在枝江董市鎮和問安鎮重點示範村,團隊示範推廣晶瑤、晶碩、香野和紅顏等草莓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建立了高效生產示範基地200畝。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激發枝江市董市鎮等創新主體活力,助力枝江市草莓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實現產業興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在貧困山區,小小草莓也逐漸成為「脫貧致富果」。4月初,在利川市南坪鄉南坪村宜達家庭農場,工人們戴著口罩在草莓園裡採摘草莓。2017年,負責人陳宜達流轉數百畝土地發展草莓種植。每到關鍵種植季節,韓永超都會帶團隊前往,為草莓生產排除「疑難雜症」。每年草莓園開園,吸引了大批遊客和市民前來採摘,農場收益最高一天可突破萬元。
據統計,2019年,團隊科技下鄉150 人次。同時,通過遠程在線,進行QQ、微信、電話、簡訊等遠程技術指導300多次,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
科研攻堅頻結碩果
省農科院草莓團隊是我省唯一長期從事草莓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的專業團隊,針對我省草莓產業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持續20餘年的研究。先後選育出晶瑤、晶玉、晶碩、晶悅4個草莓品種。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累計推廣面積70多萬畝,增加農民經濟效益4.9億元。先後獲得省科技成果推廣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
目前,草莓團隊在研項目從市州級到國家級,均有序推進。已開展省技術創新重大專項「草莓種質資源創製及高抗灰黴病品種選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草莓抗逆種質的鑑定與挖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草莓通過花瓣快速脫落逃避灰葡萄孢侵染的機制研究」等多個重大科研項目,碩果纍纍。在抗病育種、病害綠色防控、連作障礙綜合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
特殊時期勇擔當
「草莓果實上長滿了白粉,怎麼防治?」4月5日,武漢市東西湖區農業農村局邀請省農科院草莓團隊前往,為該區草莓生產「把脈問診」。
疫情期間,草莓團隊通過微信、QQ、電話等方式「雲」指導我省草莓生產,盡最大努力保障生產,減少種植戶損失。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全省春耕生產秩序逐步恢復。草莓團隊組織科技人員攜成果、帶技術進村入企現場指導生產。
韓永超現場向東西湖種植戶詳細講解了草莓白粉病防治的關鍵環節,建議農戶適當延遲栽苗,避開高溫期以減少炭疽病發生造成的損失,並贈送農戶草莓脫毒苗。
在武漢維農種苗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定傑介紹,今年由於炭疽病、黃萎病發生嚴重,導致草莓生產受到了較大影響。團隊負責人韓永超蹲在大棚裡,仔細撥開草莓植株查看,從抗病品種選擇、土壤消毒、主要病害綠色防治等方面為企業「開方」。
(文章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