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底有乾坤:選紫砂壺要看「底」

2020-12-26 宜興紫砂之家

壺友在選擇紫砂壺時,

大都相對會注意三點一線工型款,

壺蓋、壺嘴、出水孔都會仔細詢問,

但對於壺底,

注意力大都在底款上,

而資深壺友看壺的時候,

都會著重看一下紫砂壺的壺底,

他們除了底款還看什麼?

原來,壺底還包含了這麼多門道!

無論是壺身、壺把、壺鈕都是藝術造型的一部分,壺底亦是如此。壺底造型隨器型變化,了解紫砂壺壺底的不同,對於了解紫砂壺更有助益。

01壺底類別

壺底有方與圓、凹凸與平、圈足與起腳等,大致可分為平底、加底(圈足)、捺底、釘足四種,各有特點。

1)平底:壺底素麵,無任何加工,因無大量茶水承載之虞,多為小品,如「水平」款式。

▲平底

2)加底:在壺身成型時加一道圈足,並用脂泥複合嵌接,亦稱「挖足」加底,應視主體造型而設置。

▲加底

3)一捺底:捺與摁同義,製作省工省時,以手指或藉助版型,用捺底處理圓器造型趕緊利索,簡練靈巧,如一粒珠、木瓜等圓器。

▲捺底

4)釘足:它源於銅器鼎足,用釘足支架壺體,穩而不滯,透出靈氣。型制大小,釘腳高、矮、粗、細宜視主體而統一協調。

▲三釘足

壺底的四種底,是一個廣義的總結,而用何種底,都是制壺藝人根據器型來定,除了傳統型款傳承外,也有不少一人推陳出新,但一般也都有規律可循。

02壺底規律

千百年來無數紫砂匠人不斷的試驗與提煉,不斷演化,什麼壺型配什麼壺底,使一些經典壺的壺底有了「定律」。

▲ 『 李鳳·半月 』

壺底與壺嘴、壺把等一樣,都是分開做好再銜接起來的。壺底的粘接製作方式和壺嘴一樣,有明接、暗接之分,一般直方挺直造型的壺宜用明接,圓潤渾樸的造型宜用暗接處理等。

此外,關於什麼壺用什麼底,一般也是有跡可循的。如石瓢壺一般都是三足鼎立,傳爐壺則是四腳撐起;井欄壺常為加底圈足,線圓壺則多為一捺底;供春壺的壺底一般都是不規則的內凹底,南瓜壺則是瓜稜線聚向瓜臍。

▲ 『 周健·如意寶鼎 』

相應因壺底不同,在用壺時,配個養壺器,可避免壺底形成頑固的水漬茶鏽。擺壺時,最好選用木製的壺託,端拿時,高壺與大壺千萬別蹲底,筋紋與花形壺底注意別與硬物摩擦。

看壺底除了型款,重中之重且躲不開的還是底章。

03壺底章款

藏壺最忌諱抓過壺底看名頭,因為大量的假冒壺就是用此招搖撞騙。了解底章,要追根溯源、知人論世,才能為對比鑑別該壺真偽提供有力佐證。

如顧景舟大師,其一生所用底章不少,不同時期主用的底章也不同。

1、1932年(18歲)

墨緣齋、墨緣齋景堂制、景記、景洲、顧景洲。

顧老幼時家中即培養其讀書,有自己的書房,自號墨緣齋,這也是其款印的由來。

2、1937年(23歲)

武陵逸人

此方款印是顧景舟先生初到上海時所用,當時其被郎氏藝苑聘去上海仿古,閒暇制壺便打上這方款印。

3、1942年(28歲)

曼晞陶藝、自怡軒、自怡軒主人

1942年,顧景舟先生第二次到上海,就職於陶瓷標準公司,生活安穩而滿足,於是顧老便刻用曼晞陶藝、自怡軒主人等章。沒過多久,抗戰的戰火蔓延,百業蕭條,顧景舟回到了蜀山,而為了養家只能多做壺,又是這方自怡軒的章,見證了那段摶壺養家的歲月。

4、1944年(30歲)

瘦萍、老萍

1943年左右,顧老的胞弟同洲,因病過世,年僅19歲,小弟之殤,讓顧景舟感到人生是如此的無常。這段時間,但凡有壺問世,印款多用「瘦萍」等,小小的印章,寄寓著他無法排遣的悲涼。

5、1948年(34歲)

顧景舟、景舟景舟制陶、景舟制壺、景舟手制

6、1955年(41歲)

啜墨看茶

1955年,顧景舟參加蜀山紫砂工廠,擔任技術輔導員,這期間,刻有閒章「啜墨看茶」,也顯出他性情的一角,閒適,愉悅。

7、1966

宜興人

1966年左右,當時受大環境影響,底款都不落人名,多為中國宜興,顧景舟嫌那方木印刻得太糙,太缺乏藝術性,太配不上他的壺了。

他也請了一位鎮江的金石家朋友,專門為其制一方中國宜興印,儒雅,清雋。他還專門用一方「宜興人」的印章,打在壺底。

8、1970年左右

景舟制匋

1970年左右,顧景舟所作花貨九頭詠梅套組,當時矜印即是此景舟制匋。

9、1984年(70歲)

景舟七十後作,壺叟、壺人

此皆為1980年後顧老所用,也是顧老晚年常用的幾方底章。

除以上底章外,顧老還用過「得一日閒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的閒章,有不少制壺藝人有多章,還有重名者,所以當以款識壺時,一定要了解作者。

紫砂壺底講究與壺整體匹配、渾然天成,提攜整器的神韻。諸多樣式的紫砂壺底,不是隨便加的,底章也不是隨意蓋的,其與全壺一氣貫通,有時一個好的壺底會成為神來之筆

相關焦點

  • 底款「中國宜興」的壺就一定是假的嗎?
    不是有句「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壺 她的名字叫宜興」嗎?底款是中國宜興 那還有假嗎?因為紫砂泥料緣故,好的紫砂壺確實大多出自宜興。紫砂壺底章多為制壺老師的款。這樣說「中國宜興」底款的壺就一定是假壺嗎?那也不一定。
  • 男女有別,送紫砂壺怎麼送好?
    我們常說,送壺即是送福,壺到福到,但是首先要確定送禮的對象是男是女,男士和女士對紫砂的喜歡和追求是不一樣的
  • 選壺要避免這8個誤區
    一些成長性較快的工藝師,作品傳承與創新並重,壺友可注意挖掘用料真實,做工精細,有自己獨特製壺風格的潛力制壺者。待到日後口碑長足發展之時,其壺附加值的增長定會給投資者帶來滿意的回報。2、新壺未必遜色於老壺從藝術價值而言,除了少數古代紫砂名家製作的壺之外,老紫砂壺大多按照日用器製作,能保存完整、流傳有序的老壺屈指可數。
  • 你手裡有沒有假壺、仿老壺!
    大家要知道,這些人之所以可以成為紫砂有數的大師,其一定是工藝、技法非常精湛的,所以看到壺流把比例都不對、做工粗糙不堪的,都不用看底款,一定是假的。 註:所謂老壺做工不好的,那都是粗貨,細貨精品皆是做工上佳的精品紫砂器。
  • 如何辨別紫砂壺泥料的好壞?注意這3點,80%的壺商都怕你!
    警惕過度稀有的紫砂壺泥料。 對待稀有的紫砂壺泥料,要有基本的常識。比如:天青泥是紫泥的一種,顆粒、發色均為紫泥相,產於大水潭礦區(該礦區民國時已透水廢棄),現早已絕跡; 本山綠泥,可能是夾脂(梨皮泥)、也可能是砂性比較強(類似段泥),但燒成發色都是偏黃,絕非綠色,產於黃龍山一脈。
  • 泡紅茶用蓋碗好還是紫砂壺好?
    但問題又來了:該用蓋碗泡還是紫砂壺泡好呢?本文就結合筆者所學知識來和茶友們分享一下。 紫砂壺優點: 1、紫砂壺雙氣孔結構,能較好適應冷熱驟然變化。2、紫砂壺的保溫性較好。3、紫砂壺極易吸味,能將茶香留在壺壁,經常用紫砂壺衝泡同一款茶,就形成了「一壺侍一茶」的專一美味。
  • 焱壺人物誌|胡迪峰的紫砂藝術
    家住紫砂聖地黃龍山邊,自幼對紫砂礦泥頗有研究,興趣自家傳而生,也受環境感染。其所創作品追求古意新韻,製作上精益求精。閒暇之餘愛好古玩字畫收藏,對各類藝術品頗有自己獨到見解,並常年研習書畫,對古老中華的文明精髓情有獨鍾。2009年,與父親一起創立紫砂文化品牌「紫砂胡」,為宜興胡門陶藝增光添彩,樹新時代陶藝之風,力爭把紫砂文化發揚為中國國粹。
  • 紫甌春韻|時大彬紫砂壺鑑賞
    北京故宮博物院 紫砂胎剔紅方壺清代的紫砂壺一般採用打泥片,再將泥片鑲接而成,所以壺胎厚薄比較均勻,製作也比較精細,其壺底多有放射狀痕跡。在紫砂壺的蓋內、壺底或把根處都刻有制壺人的落款。許多研究人員和紫砂愛好者、收藏者都十分重視器物上有沒有名家款識,就像人們見到一件精美絕倫的瓷器首先要翻過來看看底部有沒有官窯款識一樣,認為凡是沒有書款的作品其藝術價值是要大打折扣的。但是故宮博物院舊藏的紫砂器則是個例外,藏品中尤其是前期器物許多都沒有款識,不能以有無款識而論其價值。
  • 紫砂壺上百種壺型,為什麼它能經久不衰?
    幾百年新舊交替紫砂制壺行業發展起落沉浮名家代不乏人壺型推陳出新,豐富繁多而有個器型可稱傳奇,獨領風騷能經數百年歲月而長盛不衰徐門紫砂後人都有仿作此款,現已成為徐門紫砂代表之作。漢棠石瓢繼承了顧景舟大師石瓢壺剛勁、挺直的等腰三角形骨架,線型上則採用直線與弧線的連接方法,是一款成功的石瓢創新之作。
  • 怎麼挑紫砂壺?什麼樣的壺是好壺?
    我們選擇紫砂壺也是一樣的,在選的時候一定得從這七個點著手,就是泥、型、工、款、火、功、名泥就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也就是紫砂壺的材質。然後壺型是我們第二個要考慮的問題,一般都是傳統壺型比較不錯,也耐看,畢竟是經過時間的考驗流傳至今,所以在壺型方面大家沒必要趕時髦。工就是技藝,這方面直接影響紫砂壺的使用體驗。款就是指的款式,比如壺身上的篆刻、銘文、書畫、印款等。
  • 茶事|泡普洱,該選什麼紫砂壺?
    有茶友問到說:泡普洱要怎麼選紫砂壺?我們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有關於這一方面的一些常識。先談談壺的容積。一般在這個問題上,大家的看法是比較一致的,泡普洱茶的紫砂壺容積一般要比泡烏龍茶的大。因為雲南大葉種茶本身葉片比較大,大一點的壺有利於葉片充分舒展開、內涵物質的釋放,而烏龍茶講究小壺,逼出香氣,所以壺不能大。泡普洱一般宜選擇180亳升~200毫升左右的茶壺,當然也可選擇更大一些的壺,視喝茶人數的多少而定。其次,談一下壺型。
  • 紫砂壺中「民國綠」是化工染色壺嗎?
    首先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交流哦槽青這個料,不單玩壺的人喜愛,做壺的人也很喜歡。像人們熟識的紫砂高手顧景舟就非常偏愛底槽青泥料。今日就來說一下紫砂中的是說民國綠。究竟民國綠這個泥料有什麼特點呢?作為人們常說的五顏六色紫砂壺中的「綠壺」究竟是否原礦紫砂呢?民國綠泥的來歷:談起民國綠就迫不得已提在古代中國青瓷中常見一種染劑「蘇麻離青」,說通俗化點就是說人們如今的二氧化鈷。古時候這類染劑但是非常價格昂貴的,因此紫砂明星探尋出加二氧化鈷配製民國綠的泥料也依然未能普遍時興。
  • 紫砂壺泥料和做工的好壞,要從這幾個要點來考量
    有經驗的消費者通過手摸、眼看,就大致分清純棉、混紡等質地,選壺也是一樣的道理。「眼看」分兩步,一是看經典,二是選購時的觀察。比如在準備買壺前,可先看看博物館、資深藏家的藏品。也可看看各種歷代名家的作品(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千萬不要把一些地攤上的贗品當成真品來看待,這樣只能拉低你的鑑賞眼光),從視覺上感受好泥料的質感。一般這些壺的泥色不論紫、紅、黃、青,它們的色澤和氣質都有相似性。
  • 紫砂壺到底有多少種顏色?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那麼,紫砂壺到底有多少種顏色呢?就讓自觀堂帶你接著往下看吧。紫泥這是我們最常見的紫砂泥顏色,可單單紫色的紫砂泥,也分為紫泥、清水泥、底槽清、紅棕泥、紅皮龍等等。這些泥料都呈紫色,其中紅皮龍最為少見,屬於上品紫泥,是十分稀有的泥料。
  • 養壺之道|要養壺。先養心
    一把新壺從開始泡第一壺茶的時候就開始和你結緣了,你要細心地呵護它。日復一日的泡養把玩,壺漸漸豐潤如玉,人也不急不躁起來,不經意的有了足夠的耐心,面對生活裡的瑣碎和無常。泡茶之道旨在怡情養性,所以養壺的方式應符合這種精神,循序漸進,切忌揠苗助長,如此養成的壺才溫潤可親,肌理之貴可與隋珠趙璧比美。
  • 焱壺課堂|紫砂人物傳之-顧景舟
    1938年,日本侵略上海,市面一片蕭條,郎氏壺藝無法經營,所聘人員被遣散回鄉,顧景舟也回到了宜興。他雖然在上海臨摹仿古只有不到3年時間,卻打下了堅實的技藝功底,在藝術上尤其是氣質追求上與此前有了質的改變。他的目標更加明確了,那就是刻苦的學習和提高壺藝水平,與上溯數百年的高手一試高低,要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跡。1942年,顧景舟一度應聘至上海標準陶瓷公司當模型技師,邊工作邊做壺。
  • 紫砂壺到底有多暴利?
    在我們宜興的丁蜀鎮,是一個以紫砂而聞名全國的鄉鎮。鎮上大部人從事的工作都與紫砂相關。早期的一批當地人確實靠紫砂攢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發家致富了。導致很多行外人也蜂擁而至,加入到這個全新的行業,各路的遊資也接踵而至,都希望在紫砂行業裡分得一杯羹。於是乎紫砂壺開始了無休止的炒作,紫砂壺的價格也水漲船高,無形中紫砂壺被貼上了「暴利」的標籤。那麼什麼是暴利?
  • 綠泥紫砂壺為什麼要少碰這類的壺?
    玩壺的有很多說道,特別是買壺時,人們總是告誡那些新手,千萬別碰那些花花綠綠、造型奇形怪狀的紫砂壺。這是為什麼呢?裡面有什麼說道?其實因為市場上除了紫泥、段泥、朱泥之外,顏色豔麗的紫砂壺絕大部分都是添加了化工色素的,特別是紫砂壺這種要過嘴的東西,就怕對人體有害。而綠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玩壺必知 | 名家紫砂老壺的鑑定要點
    明 樹癭供春壺當然,同一時期的名家也可以製作出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但從其本質看,其筆法或刀法仍然具有自己的一貫風格。由此看來,鑑定傳世的紫砂名家作品,特別是明、清兩代流傳下來的紫砂壺,首先要了解這些名家所處時代的氣息與烙印,綜合考查作者一貫的製作風格。而近現代的偽作多數技術精到,但韻味不足。壺的神韻是藝術生命所在,這是只能感悟卻難以言喻的境界。正如書畫大家齊白石所說:「學我者死,似我者生。」所以不同名家的風格與氣韻是我們鑑別紫砂壺的重要依據之一。
  • 紫砂」牛「壺之牛蓋蓮子知多少?見識下各紫砂名家的作品!
    關注 ▲「紫砂壺收藏」 這裡有最專業的紫砂知識各名家之牛蓋蓮子壺文丨砂海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