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榮威名爵兩大自主品牌的插電混動汽車,其搭載額定電驅平臺均以「EDU-2AT」為主,此平臺的量產車均為最低標準的前置前置代步車——包括輕奢級SUV也不例外,該品牌的PHEV型(插電混動)SUV評價差的核心因素正在於低端的驅動類型,因為這一等級的同類型同級車與同級油動SUV多為四輪驅動,下面來看一看EDU的落後程度吧。
準增程式電驅系統代表機型
DM綠混ECVTEDU這三類電驅系統的共同特徵為「集成電動機的橫置變速箱」,指變速箱並不由傳動的變矩器、離合器、齒輪組等結構組成,而是由電動機與減速器組成。以DM綠混為例,這臺於2008年量產裝車的變速箱涵蓋兩臺電動機:與內燃機串聯的發電電機,負責驅動的驅動電機,其結構特點如下,ECVT/EDU的結構特點也基本相當。
圖1:DM第一代綠混系統。
圖2:合資品牌ECVT結構特點。
圖3:上汽EDU的結構特點。
DM綠混系統的運行模式主要以增程(行車發電)為主,車輛行駛中由內燃機帶動發電電機運轉,產生的電流輸送到動力電池組進行「實時充電」。車輛以綠混變速箱中的驅動電機帶動行駛,內燃機只在急加速或中高速巡航時才會輸出動力。然而串聯的內燃機與發電機只有一個前進檔,電動機也只有一個前進擋;但內燃機並不像電機一樣可以高轉速靜音控振,所以此類系統的混動模式NVH水平總比較差,內燃式發動機無法合理控制轉速以輔助輸出。
DM綠混系統的實際使用體驗並不理想,尤其是小小的橫置變速箱還限制了驅動電機的功率,往往只有幾十瓦——在純電模式中性能表現挺差。ECVT與EDU系統以同樣的模式運行,結構特點有細微的差異但原因不無二致,所以這兩種平臺打造的插電式混動車也有相同的缺點。但是DM綠混系統早已取消了這種低成本且體驗同樣差的結構,然而ECVT/EDU卻始終保留,原因無非是出於成本控制或者沒有技術升級的儲備。
上汽EDU系統本就是模仿初代DM綠混的產物,其雙電機的總功率低至56kw,去掉發電電機後還有多大點功率呢?所以選擇此類車不僅得不到理想的性能體驗,同時因「橫置前驅」也會造成車輛毫無脫困能力可言。而EDU的原型機DM系統已經升級到儲備4.0與量產3.0,混動系統做到了內燃機動力傳統系統與電驅系統並聯,變速箱換裝為傳統的多擋類型;電動機可前置、後置或前後雙電組合,可實現前驅、後驅加四驅以及全時四驅,技術代差總有十年。
總結:EDU系統打造不出優秀的PHEV汽車,不論是轎車還是SUV都不例外。然而這些車的指導價重合的基本都是一線技術的競品,所以上汽榮威名爵的混動新能源汽車銷量始終低迷。這些車是否值得選擇應該沒有爭議,建議對比DM與ECVT平臺的競品後再做決定吧。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