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3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晴
我叫李昂,是吉林省藝術研究院的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從事藝術理論研究的科研人員和編劇。戰「疫」當前,我現在是省直機關黨員突擊隊第二分隊的隊員——24名隊員中僅有的兩名女隊員之一。
按照戰「疫」的需要和分工,我的「戰場」在長春站室內入口,這是一個關鍵的「要隘」。此刻的我不再是文藝工作者,而是抗「疫」一線「守土有責」的尖兵。望著進進出出,被口罩「全副武裝」即將遠行的人群,我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這些陌生的面孔此時將安危與信任都交付於我,這整座城市的防疫重任繫於我身,我要全力以赴,無所畏懼的走向我的「戰場」。
早春微涼的空氣中,我快速換上防護服,戴上口罩、護目鏡,還沒走到崗位上,護目鏡已經全是哈氣,看不清了,我儘量躲開人群,把護目鏡拿起來透透氣,然後繼續工作——在崗的四個小時內要經常重複這樣的動作。
和我一組的「戰友」有兩位省商務廳的同志,我們的工作是在旅客進入測溫區前提示摘掉帽子,組織體溫高的旅客複測。工作看似簡單,但由於平時長期伏案又缺少鍛鍊,沒多久腰特別的疼,很想休息一下,但一想到身兼重任,又堅持下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接近中午,客流驟增,我提醒自己要增加警惕性,眼睛、耳朵、嘴巴一同發動,十分鐘、半小時,一個小時……緊張和忙碌中已經忘記了腰疼。
由於長時間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偶然一小小的插曲也讓人驟時有些心驚肉跳。有一次,一年輕男孩戴著鴨舌帽,我告訴他:「旅客請摘帽子進入測溫區」,他邊走邊說:「不用,反著戴就行了」。我只能追上去繼續勸告,儘管他不理解很氣惱,好在最後還是把帽子摘掉了。
還有一位女士戴頂毛線帽子,當告知她摘帽測溫,她說不能摘,因為剛做完化療沒有頭髮!我竟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是好,但還是勸她摘帽。最後她緩緩摘掉帽子,看著她頭頂稀疏的頭髮,身為女人,我心裡很難過。但轉念一想,我的堅持看似有些不合情,但在防疫時期,又保護了她和所有人的一份安全和健康,她會理解的。
其它小突發情況也常考驗我,有的人因走的急或者穿太多致體溫高,我會讓他們在空曠地方休息五分鐘再過。如過三次還溫度高,我就要引導去對面「留觀處」,那裡有專業醫生測溫檢查。無大礙的勸回家隔離,有問題的就要求助120。也因此,每當有人體溫高被攔,旅客自己很緊張,我也替他們擔心著急,在心裡一遍遍祈禱。
防「疫」工作節奏非常緊張,以至於同組的隊員幾乎沒有說話時間。到了集合點,大家快速換防護服,換完就上崗,而崗位上要不停對旅客說話,顧不上彼此交流,工作結束後,大家很累了,換衣服、做消殺,然後匆忙的回家了。
儘管如此,依然能感受到「戰友」間的默契。有時不需要語言,你換防護服,別人會主動幫忙,儘管兩人還知姓名,但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穿上了防護服更看不清彼此的樣子,但是我知道,這個人是我的「戰友」!心裡感覺很暖很有力量!
正是這種背後有愛的包圍,讓我感受到戰「疫」的前路之光。
按照輪換制度,今天我們第二隊的人就全撤下來了,明天三隊的人接力上崗。接下來,我們二隊的人要在家隔離觀察,我想對所有沒看清臉也沒記住姓名的隊友說一句:大家辛苦了!我們一起加油,春天不遠,勝利可期!咱們下一輪見!
【抵抗疫情】省文旅廳支持文旅企業發展13條
原標題:《戰「疫」日記!前路有光,背後有愛,讓我們一起靜待春暖花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