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前路有光,背後有愛,讓我們一起靜待春暖花開!

2020-12-23 澎湃新聞

戰「疫」日記!前路有光,背後有愛,讓我們一起靜待春暖花開!

2020-03-13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晴

我叫李昂,是吉林省藝術研究院的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從事藝術理論研究的科研人員和編劇。戰「疫」當前,我現在是省直機關黨員突擊隊第二分隊的隊員——24名隊員中僅有的兩名女隊員之一。

按照戰「疫」的需要和分工,我的「戰場」在長春站室內入口,這是一個關鍵的「要隘」。此刻的我不再是文藝工作者,而是抗「疫」一線「守土有責」的尖兵。望著進進出出,被口罩「全副武裝」即將遠行的人群,我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這些陌生的面孔此時將安危與信任都交付於我,這整座城市的防疫重任繫於我身,我要全力以赴,無所畏懼的走向我的「戰場」。

早春微涼的空氣中,我快速換上防護服,戴上口罩、護目鏡,還沒走到崗位上,護目鏡已經全是哈氣,看不清了,我儘量躲開人群,把護目鏡拿起來透透氣,然後繼續工作——在崗的四個小時內要經常重複這樣的動作。

和我一組的「戰友」有兩位省商務廳的同志,我們的工作是在旅客進入測溫區前提示摘掉帽子,組織體溫高的旅客複測。工作看似簡單,但由於平時長期伏案又缺少鍛鍊,沒多久腰特別的疼,很想休息一下,但一想到身兼重任,又堅持下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接近中午,客流驟增,我提醒自己要增加警惕性,眼睛、耳朵、嘴巴一同發動,十分鐘、半小時,一個小時……緊張和忙碌中已經忘記了腰疼。

由於長時間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偶然一小小的插曲也讓人驟時有些心驚肉跳。有一次,一年輕男孩戴著鴨舌帽,我告訴他:「旅客請摘帽子進入測溫區」,他邊走邊說:「不用,反著戴就行了」。我只能追上去繼續勸告,儘管他不理解很氣惱,好在最後還是把帽子摘掉了。

還有一位女士戴頂毛線帽子,當告知她摘帽測溫,她說不能摘,因為剛做完化療沒有頭髮!我竟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是好,但還是勸她摘帽。最後她緩緩摘掉帽子,看著她頭頂稀疏的頭髮,身為女人,我心裡很難過。但轉念一想,我的堅持看似有些不合情,但在防疫時期,又保護了她和所有人的一份安全和健康,她會理解的。

其它小突發情況也常考驗我,有的人因走的急或者穿太多致體溫高,我會讓他們在空曠地方休息五分鐘再過。如過三次還溫度高,我就要引導去對面「留觀處」,那裡有專業醫生測溫檢查。無大礙的勸回家隔離,有問題的就要求助120。也因此,每當有人體溫高被攔,旅客自己很緊張,我也替他們擔心著急,在心裡一遍遍祈禱。

防「疫」工作節奏非常緊張,以至於同組的隊員幾乎沒有說話時間。到了集合點,大家快速換防護服,換完就上崗,而崗位上要不停對旅客說話,顧不上彼此交流,工作結束後,大家很累了,換衣服、做消殺,然後匆忙的回家了。

儘管如此,依然能感受到「戰友」間的默契。有時不需要語言,你換防護服,別人會主動幫忙,儘管兩人還知姓名,但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穿上了防護服更看不清彼此的樣子,但是我知道,這個人是我的「戰友」!心裡感覺很暖很有力量!

正是這種背後有愛的包圍,讓我感受到戰「疫」的前路之光。

按照輪換制度,今天我們第二隊的人就全撤下來了,明天三隊的人接力上崗。接下來,我們二隊的人要在家隔離觀察,我想對所有沒看清臉也沒記住姓名的隊友說一句:大家辛苦了!我們一起加油,春天不遠,勝利可期!咱們下一輪見!

【抵抗疫情】省文旅廳支持文旅企業發展13條

原標題:《戰「疫」日記!前路有光,背後有愛,讓我們一起靜待春暖花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戰疫日記|楊晶:前路有光,背後有愛,讓我們一起靜待春暖花開!
    上班前,一定要去衛生間,這是我們的集體強迫症,因為後面沒機會去了,為了節省一套防護服,我們一定要堅持住8個小時不吃不喝!三層帽子、兩層口罩、三層雙手套、工作服,防護服、護目鏡、隔離衣的標配,保護自己的同時也導致行動的極其不便。
  • 三明「我的戰『疫』日記」徵集活動獲獎名單出爐
    三明「我的戰『疫』日記」徵集活動獲獎名單出爐 2020-04-03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勇】愛在春暖花開時!這些東陽最美CP,一起戰「疫」
    金鳳鳳說,王航峰上一線前,夫妻倆眼裡都含著淚,但都不想被對方發現,不想讓對方擔心。「雖然有很多不舍和擔心,但是為了明天會更好,和新冠病毒的這一仗,我們打定了,我們一定能贏。」13日,被安排輪值夜班的王航峰上班至晚12點。
  • 我們「戰」在一起,靜待滿城櫻花盛開
    疫戰 更杭州這個新年,是否讓你覺得艱難又苦澀,在滿懷期待的新年倒計時後,誰也未曾想到新年的開端如此苦澀,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國籠罩在濃重的陰霾中。疫情爆發後,二更第一時間推出系列化公益內容《疫戰》,自疫情以來,二更視頻微博已推送抗疫相關內容近百條,二更發起的#疫戰#、#我們戰在一起,共克時艱#等超話總閱讀量已經過億,在這場漫長又艱難的戰役中,總有一些背影、一些聲音讓我們動容。
  •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2020-03-07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前路有光,追「疫」不朽
    前不久,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在大會正式開始之前,全體參會人員集體觀看了一部抗疫紀實專題片。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蔣榮猛的身影,他是大家公認的名副其實的「追疫人」。  盡己所能 加碼抗疫  蔣榮猛說話,不拐彎,鮮少用形容詞,提到和防疫相關的內容時,脫口成章,自動將一個個拗口晦澀的醫療術語翻譯成白話。和支援一線的年輕醫護工作者對話,蔣榮猛的開場白常是:「我來武漢最早,不是好好地站在你們面前嗎?」
  • 戰疫情,我們在!人民網戰「疫」人在後方一樣「拼」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除了主動請纓、逆行奔赴武漢的前方報導記者,人民網還有許多在後方抗「疫」的編輯、記者,他們同樣在為這場大戰竭盡所能的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奮戰在後方的個人代表,在人民網舉辦的「戰疫情,我們在!——人民戰『疫』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事跡報告會」上,丁濤、關萌、王曉峰講述了自己的戰「疫」故事。
  • 【地評線】東湖評論:武漢城門打開,背後有愛,前路有光
    從凜冬到暖春,76個日夜,無數人的逆行、付出、堅守,讓我們熟悉的城市有序回來。此時此刻,所有關心武漢的人都會忍不住問候一聲:你好武漢,好久不見!歲末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大江南北。這場疫情,暴發於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擴散在人流規模最大的春節假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戰「疫」日記---平凡的一天
    戰「疫」日記----平凡的一天 2020-02-19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日記】我們不一樣,我們都一樣
    【戰「疫」日記】我們不一樣,我們都一樣 2020-02-13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財寶兒戰「疫」日記(156)
    財寶兒戰「疫」日記(156) 2020-07-04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藝戰「疫」 靜待花開——貴州師範大學師生集思廣「藝」攜手戰疫
    不顧生死,所有的前行,是為了身後的這一片土地;不計得失,所有的再見,是為了下一次的相聚……」日前,由貴州師範大學教師作詞、作曲、製作,眾多教師各自在家利用手機,採取網絡「雲錄音」方式,共同演唱的抗「疫」原創音樂《靜待花開》MV首發。
  • 【戰「疫」日記(2)】"情人節還有人送花,讓我倍感溫暖」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南通中院戰「疫」黨員先鋒隊積極響應市委號召,聞令而動,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南通「江海戰疫黨旗揚」的行動中。平日裡的法官、法官助理、法警、書記員、行政人員,一個個戴上口罩,化身成為防疫阻擊戰的戰士。今天,通法君推出第二期戰「疫」日記,讓我們跟隨隊員們的筆觸,了解他們在一線戰「疫」的心聲。
  • 【戰「疫」日記】我喜歡看到你們的微笑!--佳木斯市婦幼保健院NICU...
    湖北加油 中國加油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這樣一群和死神賽跑的人,他們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兒女……但在疫情面前,他們是身著白衣戰袍的「天使」。
  • 等春暖花開,肖戰星途璀璨!
    肖戰從「我們」的歌,一路一路的走來,素人出道看到肖戰的付出,成長,你的收穫,即是我們(真愛粉)的收穫……娛樂行業和其他行業是一樣的,都是職場,都需要通過努力才能迎來逆襲的人生。肖戰臉上有光,眼裡有戲,歌裡有情,穿衣有型未來可期,餘生有贊!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小飛俠要好好的!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意思是自身要多做義舉,做好當下,不要過於糾結未來會有什麼結果;「前路有光,初心莫忘。」是指前面的路一片光明,不要忘記出發的最初的原因。「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出自明代的《增廣賢文》:「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招聯金融:致敬疫情中奮鬥的日子,靜待每一個春暖花開
    招聯金融:致敬疫情中奮鬥的日子,靜待每一個春暖花開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其意思就是:一個人一生中所遇,有福事降臨時,同時也有禍事相依從;有禍事降臨時,福事也會隨之降臨。
  • 甘肅省婦幼援鄂醫護人員的戰「疫」日記|我們是幸福的逆行者
    科學、合理的團隊建設是打贏這場戰「疫」的根本,是戰鬥力的靈魂。醫院組織開展防護用品穿脫培訓,邀請外院專家現場指導,做到全員培訓,人人過關。這是保障我們平安歸來的第一道防線,任何人都不得馬虎,老師們一遍遍示範,一次次講解。她們認為,現在讓我們多練一遍,多糾一個錯誤,我們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熱播 普通人記錄下的高光時刻
    央視紀錄片《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持續熱播普通人記錄下的高光時刻每集5分鐘,共計9集,從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採用「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芭貝拉致敬每一位戰「疫」英雄:願明天春暖花開,靜沐暖陽
    在每一個病例的背後,都是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20年的開頭是苦的,但我們希望吃下了這碗湯圓,剩下的日子都是甜的。很慶幸我們是這樣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團隊,疫情過後,生活會更好,中國也會更好!疫情無情但也處處充滿了希望,因為每一次國家遭遇災難的時候,都會有最勇敢的兒女們衝上前保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