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經藏:學佛必修課程 四種清淨明誨之戒淫

2021-02-07 手機鳳凰網

文珠法師(圖片來源:資料圖)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四種清淨明誨中,第一種就是戒淫。其他經論,言及根本大戒,皆以不殺生居首,唯獨本經,旨在令人速離生死,得證菩提;而淫慾正是眾生,沉溺生死的主要原因,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故佛第一先說淫戒。清淨,是遵守莫犯,終生嚴謹受持,令身心皆清淨;明誨,是十方古今諸佛,明明白白公布世人,令眾皆知的教誡與訓誨。

人因內心充滿貪嗔痴,策動於身口,故有殺盜淫妄種種不道德的罪惡行為,若能攝心一境,不起妄念,對順境不貪,逆境不嗔,一定可以身心不犯,所以佛教我們斷淫殺盜妄,先要從內心做起,若能身心俱斷,是名持戒清淨,所以說:「云何攝心,我名為戒。」

諸世界,是約穢土而言,穢土眾多,因名諸世界。世有過去,現在,末來三世;界有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十方。世代表時間,界代表空間,在十方三世無量時空之中,充滿無量的生命,而無量生命中,又有四聖六凡的分別。諸佛菩薩,與二乘聖人,已經斷煩惱,了生死,超越時空,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唯有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六道眾生,皆以淫慾而正性命,因此流轉六道,生死不斷。如果其心不淫,則苦因既斷,苦果不生,必然可以出離生死。

三昧譯名正定。塵指外界色等六塵,能染汙人的身心;眾生不知六塵境界,無常苦空,幻妄不真,心起貪嗔,追求不舍,遂終日為六塵而奔波勞碌,身心不得安息;煩惱是塵勞因,能擾亂人心;生死是塵勞果,令人此死彼生,勞累不止,因名塵勞。修耳門圓通金剛三昧的人,目的是超出塵勞,解脫生死,今因淫心不除,不但塵不可出,反而墮落魔道。縱然有博學多智,善說諸法,或於世間禪定,能入善出,如不斷淫,皆是魔業,必然淪為魔眷。視其所修世間禪定境界的深淺,及福業的厚薄,上品,禪定勝於淫心墮為魔王;中品,禪定與淫心相等墮為魔民;下品,禪定劣於淫心墮為魔女。不管是魔王,魔民,或魔女,都自己說已經成無上菩提。此是我慢習氣使然,非果計果,大妄語成,福報享盡,必墮地獄。佛告阿難:我滅度後,在末法時期,此類魔鬼眷屬,充斥人間,以廣行淫慾,為善知識,使人生前受其蠱惑,死後墮為魔眷。

落愛見坑,愛指思惑,見是見惑,即被見思二惑纏縛,以廣行淫,為教化眾生的手段,不修學佛的正法,而失卻趣向佛果菩提的正路。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淫心,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修三摩地,即修習耳門圓通,亦即修首楞嚴王大定。佛囑阿難轉教世間,修學大定的人,必須先斷淫心,不止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這樣才是: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如來,指今佛,先佛,指古佛。無論古今,十方諸佛,教導眾生修習禪定,皆以先斷淫心,令身心清淨,為第一種明確的教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

佛借譬喻以明淫心,非菩提根本。蒸喻修禪定,沙石喻淫心,熱沙如煩惱,飯喻無上菩提。淫心不除,而修禪定,欲成菩提,猶如蒸沙成飯,縱經塵劫,終不可得。因為沙非飯本,因果不類,徒自疲勞,益增煩惱而已。必須先斷淫心,以不生不滅心為本修因,方可證入菩提涅槃,不生滅性。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此以法合喻。初二句合蒸沙石,次二句合經百千劫,只名熱沙;皆是淫根等四句,合此非飯本。因為淫心不除的人,八識田中,存有淫慾的種子,遇境逢緣,必引發淫行,因此名為根本成淫。由此惡業,必招三惡道的果報,不能出離惡道,然則人身尚不可得,何況修證佛的菩提涅槃?

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機即動機,身行淫的動機,是由心而發,而心淫的動機,則基於邪念的習慣性。若然邪念的習氣不除,則身心淫機的因緣未了;必須斷除邪念的習慣性,然後可以斷除淫行淫念的動機,令身心清淨無染,最後,連能斷除此邪念習氣之念亦不可得。故言: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

若身斷淫機,即得律儀戒;心斷淫機,得定共戒;斷性亦無,得道共戒。身心的淫機俱斷,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斷性亦無,是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自此得入菩薩正位,繼續進修,於諸佛所證的菩提果位,始有希望。

梵語波旬,譯名極惡。是欲界天頂的天王,因貪戀五欲塵勞,障礙他人修行,能壞人善根,害人慧命,被稱魔王。特別是末法時期,佛魔難分;故佛以四種根本大戒,以辨別邪正真偽;令末法修學佛法的人,知所鑑別。

若果如釋尊所說:修三摩地,必須先斷淫心,便是佛說,便是正法,應當信受奉行;否則,若說行淫,不礙真修,或誘人作不道德的行為,而說是甚麼雙修法,即是波旬魔王所說,不應輕信。佛教一向主張依法不依人,故凡是說:修習禪定,必須先斷淫機,連斷性亦無的人,雖然是凡夫,其所說亦等如佛說;反之,知名度很高的人,若說行淫不礙真修,即使自稱聖人,亦是魔鬼所說。所以是魔是佛,當聽其言,觀其行,是否身心斷淫,持戒清淨,作為判別的準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楞嚴經之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
  • 背誦四種清淨明誨斷除邪淫妄念
    所以建議你們把《楞嚴經》的「四種清淨明誨」背下來,從「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開始。為什麼要背下來呢?背下來之後就能在空閒時隨時默念,或小聲念。如早晚散步時,騎自行車,乘公共汽車外出時都可以利用。背誦一遍約需十分鐘,每天少則一遍,多則更好,尤其臨睡前,一定要背誦一遍。
  • 真實不虛的四種清淨明誨
    《楞嚴經》裡的〈四種清淨明誨〉:斷淫、斷殺、斷偷、斷妄,是息息相關的。若犯淫戒,就容易犯殺戒,也容易犯盜戒、妄語戒。因此犯淫戒,是殺盜妄都包括了。所以分而言之是四種,合而言之是一體的。佛這麼悲心切切,苦口婆心,詳詳細細地為我們說這〈四種清淨明誨〉,可是一般人還不相信。不是一般人不相信,而是其中有些學者、教授,或不能守戒的出家人,他們不相信。這些人無法改善過來,不能將根刨出,藕斷絲連,糾纏不清,所以他索性就什麼都不信,而公然說《楞嚴經》是假的。
  • 【修行人生】《四種清淨明誨》之不淫慾
  • 四種清淨明誨之四:斷妄
    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闢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這是第四種清淨明誨,戒妄語。
  • 四種決定清淨明晦
    四種決定清淨明晦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 楞嚴經:為什麼說不斷「淫慾」的修行,猶如蒸沙成飯一樣荒謬?
    學佛的人都知道,學佛是需要持戒的,即遵守佛教的戒律。而這些戒律之中,無論是居士戒還是十戒或菩薩戒,有一條戒律是必須要戒掉,甚至斷掉的。佛像這一條就是戒「淫慾」,這是任何一位學佛之人都要受持的,沒有例外。
  • 殺盜淫妄是我們修行對治的永遠主題,修學坐禪之前,先來聊聊戒!
    而當我們心意散亂之時,我們對於一切世間的欲望還有執著和迷戀之時,所謂的持戒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那樣一來,充其量就是面對花花世界的一切紅紅綠綠的世俗欲望使勁「憋著」罷了。控制,控制,但很多人最終還是沒有控制住!有的善信們談信佛後,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的問題;有的大德們談信佛後,如何不邪淫或不淫的問題。
  • 戒淫十三法
    但是如今工商業時代,重利輕義、道德不被重視,導致邪淫之風漫流。不但各大都市中,每隔三步就有一家變相經營的色情行業,甚至偏遠鄉村也無法倖免。令人深深慨嘆,世風墮落如此嚴重!在這種大環境中,許多青年男女,乃至於高中生、國中生等的名節清白,都令人相當憂慮。也因此,這個社會需要有各方仁人善士,來大力提倡戒淫,以消弭頹風、挽救子孫也挽救自己。
  • GAY戒淫前後變化
    幸得遇佛法,戒淫一年多來,生活,工作,心態,為人處世等諸多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以此文章發布出來,願有緣同修看到,戒淫修福修慧,早日脫離淫慾苦海,學佛念佛,恆時吉祥。一.戒淫之前的苦難史我從小被人引誘犯下邪淫,到中學時期,開始長達15年的手淫史,還看黃片,買黃書,引誘其他同學看黃片,在網上聊QQ發淫詞爛句,去網吧通宵玩,無知我那時竟然不知悔改,真是愚蠢啊。
  • 佛法開示:離相無執,以法為鏡,學佛從崇拜到深入經藏
    這裡佛陀就告訴我們學佛要離相,佛應機而說法,隨緣而度化,佛教導我們要懂得其中的真義。八萬四千之多的法門,皆歸於菩提。佛陀主張我們要「依法不依人。」因為佛法是究竟解脫義,而不應該成為欲望的貪執,盲目的崇拜。以法為鏡,透過這面鏡子,看到了我們的五欲貪求,分別妄想。照出我們的苦因,從而拔除塵勞,獲致解脫。
  • 佛學|守戒的幾種境界:不得不戒,不可不戒,與不戒之戒
    學佛者為這個目標所做的努力——就是修行。佛告訴我們,無論你修哪一種法門,「戒定慧」這三無漏學都是必須要遵守的正法,否則,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在《楞嚴經》中,佛專門強調了,所謂攝心為戒,尤其是「殺、盜、淫、大妄語」四種最重要的戒律,是修佛者首先必須要遵守的。
  • 《楞嚴經》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戒淫為什麼如此重要?
    佛在《楞嚴經》中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又曰: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佛陀接著告訴阿難尊者:此非飯本,石沙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 關聖帝君戒淫經註解
    言以手摟著娼妓,借飲酒歡笑以調其淫蕩之情,日夜流連不歸,即不暇計其夜之長短也。 戀風花而快意。渾忘月落烏啼。戀,貪戀而不舍也。風花,風中之花,動態迷人,令人起貪淫之心。月亮落土,烏鴉啼聲,是天色將明之候。言只知春眠風月,貪戀塵女為快樂,忘卻天色將明,猶不肯分散。 久別家鄰。魚書鮮寄。長依遠地。雁信難通。
  • 在家居士如何學佛?告訴你這幾點
    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今天我們就專門來說一說如何在家學佛,簡單點總結為「八要九不要」。1、  對待佛經佛像要恭敬。( 1)經書應恭敬放於清淨高處,不可隨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等不淨處。(6)佛經是法寶,為眾生離苦的指南,應尊重恭敬,若有破損,應速修補,經典所在之處皆有龍天護佑,若任其損壞廢置,罪過無量。2、  誦經前要清淨三業。端身正坐,如對聖容,則身業淨也。口無雜言,斷諸嬉笑,則口業淨也。意不散亂,屏息萬緣,則意業淨也。3、  讀經要注意事項。
  • 戒邪淫好方法,非常有效
    戒淫得善果!所謂「天道禍淫,不加悔罪之人」是確實可信的,所以世人不能因為曾犯淫行,清白已損,便自暴自棄,甘於沉淪墮落。一定要相信,只要您痛下決心,誓改前非,而且廣行善事,則必然會轉禍為福的。以上例子說明了戒淫得福,那麼怎樣才能找回因邪淫損失的福報呢?既然想要得到好的結果,那麼當機立斷就是斷除一切邪淫的行為,清淨身心,這是首要條件。如果沒有斷除邪淫而去拼命的積累福報,就像往一隻桶裡裝水,一邊放一邊漏,到頭來只是白用功而已。只有斷除了邪淫,後面才談得上怎麼去找回因邪淫損失的福報,否則還是在繼續造業,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 影響你一生的100條傳世戒淫妙語
    ,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大智度論》20.毛澤東《講堂錄》:戒淫也,淫為萬惡本,而意淫之為害,比實事尤甚,當懍懍然如在深淵,若履薄冰。———《壽康寶鑑》33.天道禍淫,其報甚速。——《文昌帝君訓飭士子戒淫文》34.求名者,因好色慾而名必敗;求利者,因好色慾而利必喪;居家者,因好色慾而家業必荒;為官者,因好色慾而官業必墜。35.視色視淫如鴆毒,須臾堅忍守自身,一念之差萬劫生,勸汝保守終身用。——道濟禪師36.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
  • 【戒色修為】戒淫文195條
    ——黃孝直29、 若少年時期,能夠對色慾一關,把得固,截得斷,則成年之後,由於精神沒有受到虧損,則能浩氣充塞天地,能精神飽滿地經國治世,建功立業,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偉大事業——黃孝直30、 菩薩於自妻常自知足。— —《華嚴經》31、 我不淫人婦,人不淫我妻。——《速報錄》32、 奸人女者,得絕嗣報,奸人妻者,得子孫淫泆報。
  • 【戒色修為】經典戒淫文195條
    若是淫慾無度,必然精氣耗散,神不守舍,疾病叢生,而不日死亡。——蘇東坡7、 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生度脫心,熄滅惡念。——《四十二章經》8、 上天常降禍於好色貪淫之人,而且其報應也特別快。愚人卻像做夢一樣的顛倒無知,不知畏懼。世人如果放縱自己的行為不加檢點,那麼災殃隨時都會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