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沒有陰德,福報作為修行的稻草。修什麼都會著魔呢。古人講開悟的人,要有九朝天子命,七代狀元才。你想看,出一個狀元,祖上要積累多少陰德。這樣的人,才能開悟。那學佛人,如果福報不夠,德行不夠,有想要解脫,討個大便宜,高談看破放下,這是不好的,更容易入魔道。
真的要修行,一定要腳踏實地,人活在地上,活在天底下,活在人群中,也活在大自然中。人能離開那樣東西?少想著自己解脫,應該多想著幫助別人,這才是我們要做的。那這也是中國人講的,積累陰德。 修行很不容易,需要福報,需要德行,也需要別人的幫助。那首先就要去幫助別人,去成就別人。成就別人時,德行自然就跟上。修行方能成就。人們常說「積陰德」,那麼什麼是「陰德」呢?
陰德,就是行善而不為人知。行善而不求人知道的傳統美德可能就源於此吧。有陰德的人,上天必將賜福於他。行善出於至誠,不是為了做善人而行善,沒有期望獲得福報的念頭,默默無聞,堅持不懈的時時處處行善,這才是真的積陰德,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福報。 《易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裡的「餘慶」可不但指自己一身,而是指惠及後世子孫。因此,司馬光在家訓中曾說道:「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在歷史上,一人行善積德,惠及子孫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孔子、範仲淹為例,他們的子孫後代經歷了多少朝代更替,仍受到人們的尊敬。 反之,行善而為人知就是陽善了。行陽善的人,能享世間名譽。世間名譽雖然也是福,但卻為天地所忌。如果做了點善事便大肆宣揚、沽名釣譽,使名譽超過了實得而浪得虛名,那麼這種「陽善」,非但得不到福報,反而多遭橫禍。 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共修善法,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