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人:張來昌 教授
主持人(邀請人):邱豐 教授
報告時間:2020年11月3日 下午19:00-20:30
報告地點:線上形式,騰訊會議,ID:637 709 857
主辦單位:汽車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報告摘要:增材製造技術由於在加工過程中不需要加工模具及後續的加工工藝,從而可高效地近淨形加工複雜的零部件。最近幾年增材製造技術已成為研究熱點。與傳統製備鈦合金相比,3D列印的鈦合金一般表現出更高的強度和塑性。由於鈦合金經常實際應用於有腐蝕氣氛的工作環境,因此對3D列印鈦合金腐蝕行為的研究尤為重要。然而,目前對於3D列印鈦合金腐蝕行為的研究非常少。本報告報導了3D列印技術(選擇性雷射熔融、電子束熔融技術)製備的多種鈦合金的腐蝕行為。研究表明,3D列印鈦合金的腐蝕行為與3D列印的工藝方法、合金的組織結構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報告人簡介:
張來昌教授長期從事新型材料的製備、結構和性能,尤其是新型鈦合金的製備工藝和性能的研究,主要包括:亞穩態合金的製備和性能;多尺度材料的合成與性能;3D列印技術在新材料中的應用;新型功能材料。已主持和參加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項目等研究項目20餘項。迄今為止,他已經出版英文專著2本、書籍章節21章,發表在Progressin 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學進展》,影響因子31.560)、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影響因子27.398)、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進功能材料》,影響因子16.836)、Acta Materialia(《材料學報》,影響因子7.656)、Corrosion Science(《腐蝕科學》》,影響因子6.479)、Scripta Materialia(《材料快報》,影響因子5.079)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260餘篇,其中有ESI高被引論文20篇,科瑞唯安H指數53,多次撰寫邀請綜述文章。部分研究成果已經在澳大利亞廣播電視臺(ABC)新聞頻道全球直播採訪、澳大利亞《訪談》(The Conversation)採訪報導、我國中央電視臺(CCTV-4)、新華社和《科技日報》等知名媒體報導。現擔任Frontiers in Materials副編輯、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Metals、、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Advances in Materials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Journal等SCI學報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