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我國空軍裝備,大家關注最多的應該還是殲-20戰鬥機,畢竟殲-20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五代隱形戰鬥機。
其實不僅僅是國內的軍迷和網友對殲-20關注有加,就連歐美俄羅斯這樣的國際頂尖軍事強國,對於殲-20戰要貤是頗為關注的。
畢竟殲-20戰鬥機擁有更先進的性能,更強的綜合戰鬥力,能夠更好地提升空軍作戰實力,能夠吸引更多的眼光也無可非議。
可是你知道嗎?殲-20戰鬥機能夠順利誕生,成為中國空軍的招牌戰機,也是離不開很多幕後英雄鼎力相助的,這其中就包括殲-9戰鬥機。
估計不少網友對於殲-7、殲-8、殲10等戰機都不陌生,可唯獨聽到殲-9的時候,感覺是比較陌生的。
其實對於殲-9戰機不熟悉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殲-9是一款未曾入役就下馬的戰鬥機,否則它也不會被冠以「幕後英雄」這樣的美譽了。
不過如果對中航研究院成飛611所有所關注的人,近日應該注意到了其正在舉行50周年慶典活動,從活動的展板上,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大眾比較一般熟悉的殲-10、殲-20、梟龍、翼龍等成飛推出的「網紅」戰機,同時我們也能看到殲-9的身影。
殲-9採用大三角翼及鴨翼布局、採用雙發重型戰鬥機,於上世紀70年由611所開始研製,當時主要是為對付圖-22超音速轟炸機的。所以殲-9性能要求頗高,要求飛行速度在2倍音速以上,作戰高度也要超兩萬米。
可惜當時受限於國內工業水平限制,611所在做了各種嘗試之後,均無法達到相關要求,最終不得不放棄了殲-9戰鬥機。
雖然殲-9下馬,但在研製殲-9期間,611所對鴨式布局的研究對於中國先進戰機的發展卻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611所因此而鍛鍊出一批骨幹人才,而正是這些骨幹人員,才有了後來的殲-20戰鬥機。
一個殲-9項目研究下來,設計師宋文驄後來終於扛起了「殲-10之父」的大旗。
對於鴨式氣動布局頗有研究的宋總師又培養出了楊偉,沒錯,就是殲-20的總師楊偉。
所以殲-9戰鬥機雖然失敗下馬了,但通過對殲-9的研製,才有了我們現在空軍的主力戰機殲-20,和世界頂尖的戰機殲-20隱形戰鬥機。
因此在這裡將殲-9戰鬥機稱之為「幕後英雄」是一點也為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