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兩性心理學

2021-02-10 阿光的書單

在兩性行為、觀點的正態分布曲線中,兩性重合的程度非常多,說明男性和女性的相似性遠大於差異性。

因此,像「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論調,恐怕是無稽之談。

而性別角色,即社會文化所期待的兩性應有的「正常」行為模式,才是拉開兩性差異的最大「幕後黑手」。

全世界的社會文化都會在不同程度上,促使兩性朝著人們期待的方向發展:男性具有陽剛之氣,女性應當溫柔細膩。

研究者將與工作、任務相關的「男子氣」才能,如自信、獨立、能幹,稱為工具性特質;

將與社交、情感相關的「女人味」才能,如熱情、敏感、友善,稱為表達性特質。

在現代社會中,只有一半的人符合刻板的性別角色期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向「雙性化」轉變,同時擁有工具性和表達性特質。

舉個例子:在職場,這類人能夠強悍而有效地捍衛自己的權益;回家後,他們也能夠輕聲細語地撫慰心情低落的孩子。

社會文化對女性的角色期望,抑制了她們成就一番事業的渴望;同樣地,對男性的角色期望,也剝奪了他們本可以成為體貼丈夫的能力。

比如,大丈夫和小女人的結合雖然符合社會的傳統認知,但是,當妻子長期感受不到丈夫的溫情和關愛時,她對婚姻的滿意度會逐漸降低。

而處事風格、能力相近的雙性化夫婦,一般會比傳統型夫婦更加融洽幸福。

人與人之間產生吸引力的假設基礎是:對方對於我們有獎賞意義。

獎賞意義可以包括:對方具有賞心悅目的容貌,與對方相處能獲得情緒價值,或是對方的金錢地位可以帶來物質利益。

人際吸引最基本的原則之一是:同性相吸。

我們會喜歡與自己相像的人,共同點越多,彼此越喜歡。

有時,我們也會喜歡一個「理想自我」,也就是說,你喜歡的人身上具有你想擁有的特質。

當人們用自己的優勢去換取對方的另一種優勢時,「相異相吸」 的情況也經常發生。

比如,有些男性更在意女性的容貌身材,有些女性更在意男性的經濟實力。

如果將長相、才能、財富、名望等都看作商品,人們會傾向於追求交易公平,選擇和自己旗鼓相當的伴侶。

然而,當你遇到一個過於優秀的人時,你可能僅僅是欣賞,並不會喜歡上他/她。

這是因為:對未來伴侶的期望值=伴侶的吸引力×伴侶接納自己的可能性

這條規律揭示了:僅僅有吸引力不夠,我們更容易喜歡那些會接納我們的人。

但是,我們也不太會喜歡上來者不拒的人。最具有吸引力的未來伴侶,是那些拒絕大多數人、唯獨接納我們的人。

愛情被分為三個成分:

① 親密,具有理解、溝通、支持等特徵。

② 激情,特徵為性的喚醒和欲望

③ 承諾,指投身於愛情和努力維護愛情的決心

愛情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其中常見的是浪漫型和陪伴型。

書中的調查結果顯示,即使是努力維護著婚姻的伴侶,愛情中的激情成分也會在婚後兩年左右消失。

因此,「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這句話是有一定依據的。

那些因激情而選擇結婚的浪漫型伴侶,他們從愛戀中得到的興奮和快樂更多,但從長期來看,其婚姻穩定度是不如陪伴型的。

所以,合理的愛情策略是:享受激情,但不要把它作為維持愛情關係的基礎。

如果你發現自己對伴侶急迫的欲望逐漸變成平靜而深厚的友誼,不必奇怪或失望,這一轉變可能會使你們的婚姻更加長遠和穩定。

在面對親密關係時,有四種依戀型人格。

認知決定了我們的感受和行動。

安全依戀型的人會傾向於寬容積極地對待親密關係,而其他三種不安全型的人則較為悲觀消極。

依戀型人格形成於我們的童年時代,也有少數人經歷嚴重的失戀打擊後,會由安全型轉變為不安全型。

雖然不安全型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會遇到更多阻礙,但運用合理的溝通、表達方式(書中有很多乾貨),會大大避免負面情緒的產生和輸出。

與其他類型的科普書不同,儘管神秘的宇宙、量子力學也能給予我們無與倫比的思維享受,但它們畢竟太遙遠了,所留下的震撼力可能轉瞬即逝了。

這本書展現了人際關係的魅力和背後的規律,極大地衝擊了我固有的人際觀念,使我明白:學會施與並接受愛,是人生中逃不掉的必修課。

作者也指出,維持親密關係困難重重,但他還是竭力讓讀者相信,只要具備相處智慧和同心協力,我們是可以和伴侶幸福到老的。

相關焦點

  • 聽書|心理學經典重讀9《親密關係》:愛情與婚姻中的經濟學
    心理學經典重讀9《親密關係》 歡迎收聽「邁向成功的心理學」,我是周鳴之。在這個系列節目中,我們每周將會給大家解讀一本經典的心理學書籍,希望通過閱讀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自我,並為大家的日常生活、工作提供改善的建議和行之有效的策略。
  • 3大類27本親密關係好書,讀懂兩性愛情與婚姻家庭的那些事!
    今天推薦27本書,幫助我們去解決這些親密關係中各種矛盾,幫我們建立起對親密關係的系統認知,幫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更幸福。這27本親密關係類的好書,具體細分為兩性愛情類、夫妻婚姻類、原生家庭類共3大類!文章末尾獲取全部本期書(電子版)↓↓↓--02--這是一本讓單身男女相見恨晚的戀愛「聖經」,本書基於大量心理學實驗、兩性關係、人際關係等多個領域的研究,總結了吸引異性的六個關鍵要素,即第一印象、相似個性,互補需求、等價原則、自尊、戀愛初期攻心策略、欲望秘方,幫助男女兩性在彼此平等、有效溝通的基礎上,收穫甜蜜的戀情
  • 兩性心理學:兩性關係研究
    【導言】本文是基於《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理論進行更條理的分析與總結,應用於實踐類比中國文化,輸出為適合中國國情下的兩性關係研究。
  • 今日心理學-兩性關係中的殺手-背叛
    今天閱讀一篇來自心理學網站PsychologyToday上關於兩性關係的文章
  • 三觀不一致,怎麼在一起 | 親密關係溝通指南
    在親密關係中,你是幸福滿足,還是疲憊抱怨?這些感受已經在你心裡多久了?你是否會告訴對方?還是覺得說了也不管用,對方也不會懂你。親密關係中的問題,不是你某天夜不歸宿我某天酩酊大醉就突然產生的,它是日積月累的小倒刺,隱隱約約又仿佛無關痛癢,直到某一天到達臨界點,崩潰爆發。
  • 心理學:剖析親密關係的喜與憂
    《親密關係》中說:人是社會性動物,「愛」與「被愛」是人的基本需求,然而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並不擅長處理兩性關係。於是,本應該帶來美妙體驗、快樂享受以及甜蜜回味的親密關係,卻往往帶來失望、痛苦,甚至怨恨。人本各異,婚姻也有千面,唯有深入了解,主動作為,方能得償所願。
  • 「假性親密關係」的五個潛在表現
    婚內孤獨,也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假性親密關係」,簡單來說,就是:看似親密,實則不熟。這種情況,並非是彼此不愛了,而是缺乏愛與被愛的能力,不懂如何去表達和展示愛。不同於出軌的直截了當,它更像是一種慢性病,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腐蝕彼此之間的感情,最後還可能會錯失愛的人。那麼在婚姻中,有哪些「假性親密關係」的表現呢?1.
  • 推薦兩類書,心理學和愛情與兩性關係類,這份書單值得收藏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幾本書,一類是心理學,一類關於是愛情與兩性關係的。這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希望在大家讀了這些書之後,也能有所收穫。心理學:《烏合之眾》— 古斯塔夫·勒龐雖然這本書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並不影響它的觀點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立竿見影。
  • 如何脫離假性親密關係的桎梏
    心理學家給了它一個更形象的名字:假性親密關係。「婚姻如戲,全靠演技」,你們的關係是否也進入了假性親密關係的桎梏?身處假性親密關係中的夫妻,並未用真實的自我面對伴侶。雙方只有兩種角色:表演者和觀眾。丈夫做丈夫應該做的事情,妻子盡到妻子的義務。一個唱歌,一個就跳舞;一個表演,一個就觀看。十足合拍,但不走心。如何擺脫假性親密關係?
  • 兩性之間的感情關係從朋友開始?陌生女生到戀人的7小時定律
    有沒有辦法讓兩性之間的感情關係,從陌生人直接成為戀人關係呢?首先,十分感謝對我們的信任,戀愛司來說說你的兩個疑問:一、喜歡交朋友並沒有什麼問題,不管是異性朋友還是同性朋友。人家都有追求友善及親密的人際關係的需求,在心理學上叫做:「親和需求」。我們內心的「親和需求」時刻告訴我們,我們需要有人際關係,也就是需要朋友。雖然大家都有交朋友的需求,不過性格不同的人,喜歡交往的人也不同,這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喜歡和異性交朋友,可能是你情感比較細膩,性格偏女性化而已。
  • 你的親密關係是速效救心丸,還是多維善存片?
    我們人類對於親密關係的需求是與生俱來的,也許形態不同,但對關係的渴望和需要是一致的。
  • 科學系統學習兩性關係課程
    科學系統學習兩性關係課程你需要學習一套科學的兩性體系!性重要嗎?
  • 寧願保持曖昧不明的兩性關係,卻不願走到一起,出自這種心理問題
    在三島由紀夫的小說《愛的饑渴》裡面描述的是這麼一個故事:漂亮的女主人暗戀年輕有力的園丁,這種曖昧不明的關係一直保持很長的時間,但最後園丁向她示愛的時候,女主人公卻心生厭惡,用鐵鍬將他打死。這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專業的心理學名詞,叫做性單戀lithromantic,這實際上是一種柏拉圖式的戀情,也就是追求心靈精神上純潔的愛情,將自己對愛情觀的理解投射到對方身上,在頭腦裡面編制這種柏拉圖式的戀情,在頭腦世界裡這種兩性關係非常的微妙,非常的和諧,非常的完美。
  • 心理學:兩性關係中,男人最渴望得到女人的什麼?
    本文是《女性課堂:愛情心理學》專欄,通過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愛情心理學知識,解決愛情發展中遇到的困擾。讓我們女人學會如何正確對待愛情,以及更懂男人的心理特點,從而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和婚姻。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你努力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有一個好成績,你拼命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不再為生活發愁,能夠得到上司的賞識然後有晉升的機會。人的意識是有社會目的性的,也就是說,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從正在做的某件事上得到一點回饋。
  • 教會你如何建立正確的親密關係,讀《假性親密關係》有感
    #每周讀懂一本書#曉曉 2020年第7本《假性親密關係》,全書208頁,用時2.5小時。 作者:史秀雄,心理諮詢師,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碩士,師從知名社工和心理學教授曾家達。
  • 心理學解析:親密關係的敵人是「控制」
    夫妻吵架的真實狀態在親密關係中,有的夫妻始終認為雙方是很相愛的,一旦遇到矛盾,試圖通過吵架爭取地位,讓對方成為心中想像的那個人。雙方渴望良好夫妻關係,他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是,讓另一半與他成為精神上的共同體,但一方的行為卻給另一方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有的夫妻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控制行為和真實動機。
  • 兩性之間,最好的關係,可能是這三種
    不管是友誼也好,還是兩性之間的相處也罷,有的時候,也只能體現出力不從心,再也找不到曾經的那種感覺。其實兩個人相處,可以越來越好,也可以走著走著就散,特別是兩性之間,這是一種特別難經營的關係,一不小心兩個人就只能分道揚鑣。 其實兩性之間,最好的關係可能就是這三種,當彼此的感情到了這三種境界,那麼兩個人就可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 人類圖|親密關係|浪漫愛情、婚姻和親密關係的區分「房鼎容原創」
    這些天受邀坐客一個兩性關係的論壇,這一期主要是關於離婚人士。大家眾說紛紜,呈現出婚姻及兩性關係的面面觀,我稍稍為大家做了梳理和區分、做個分享。兩性關係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大家常常沒有搞清楚,就是浪漫愛情不等於親密關係,也不等於婚姻。
  •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發生在意識之外,在有效地幫助他們避免焦慮,親密,和情感投入的同時,也阻礙了他們之間令人滿足的關係的發展。假性親密關係不止出現在戀人之間,同時也可能出現在同事,朋友或者家人之間。簡而言之,假性親密關係雙方都認為去愛,去付出會讓人變得脆弱,去變得親密會把自己暴露在人群中,從而害怕因此受到傷害,而為了避免這種傷害,雙方建立了這種主動心理防禦系統。
  • 愛情心理學:注意親密關係中的雙重陷阱!
    這些雖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卻是——包容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塊木板,這也是心理學上非常著名的一個效應——木桶效應。這就是美國心理學家做的一個實驗——習得性無助它指人在最初的某個情境中獲得無助感,那麼在以後的情境中仍不能從這種關係中擺脫出來,從而將無助感擴散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