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部是指臀部上緣水平面的脊椎及以下的所有脊椎骨,包括五塊腰椎、一塊骶骨和尾骨,是脊柱正中,皮帶下部位。腰骶部疼痛多指第4、5腰椎和第一骶椎疼痛。
腰骶部疼痛雖然較為常見,但並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對於當代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顆「隱形炸彈」,不得不防。
腰骶部疼痛一般是腰骶部勞損所導致的,運動之後疼痛感會有所加重,稍加休息後症狀會漸漸緩解。慢性病、情緒低落或氣候變化時,可使疼痛加重或復發。從事高強度體力勞動或缺少體育鍛鍊的群體都是腰骶部勞損青睞的人群。
腰骶部疼痛的主要表現為:局部常有僵硬感,腰部活動可受限。受風著涼、天氣變化、過度疲勞可使症狀加重及反覆發生。急性發作時腰骶部疼痛較為劇烈,腰骶兩側局部肌肉痙攣,腰部活動障礙,站立及行走亦受影響。
女性的生理構造使其更容易患上腰骶部疼痛,比如女性在妊娠中後期一般伴有腰骶部的不適,如果患有婦科炎症,例如盆腔炎。有時也可以引起腰骶部疼痛。
有的婦女腰骶痛常常是由節育環異常所致。節育環嵌頓在子宮腔內,刺激子宮壁,反射性地引起腰骶部疼痛。對此,可取出節育環,尤其是對於已經絕經的婦女來說,更要及時取出節育環。
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卵巢腫瘤等患者,因為早期腫瘤深居盆腔,不易被發現,當腫瘤壓迫神經或癌細胞侵入盆腔的結締組織,就可引起腰骶痛發生。
其他因素諸如脊椎病變、腰肌損傷、韌帶的拉傷、腎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繫結石、膽囊炎等內臟器官疾患以及精神因素等,都是引起年輕人腰骶痛的「禍根」。
年輕患者的腰骶部脹痛,要警惕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
強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屬於風溼病的範疇,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可脊柱強直和纖維化。
強直性脊柱炎多發生於年輕人,首先引起骶髂關節(兩側臀部中間)的炎症疼痛,然後逐漸向上由腰椎發展至頸椎,症狀為腰骶部和腰背部疼痛不適,早晨起床時腰骶部活動有僵硬的感覺,越活動反而感覺越好。
此病可侵犯全身多個系統,並伴發多種疾病,比如心臟、眼、耳、肺部病變等。直到目前為止,強直性脊柱炎沒有「特效藥」,藥物可以緩解痛楚但不可徹底治癒。
1.腰骶部勞損,急性期應行臥床休息1~3周,一般採用硬板床仰臥,雙膝稍屈曲,以增大腰骶角,緩解疼痛,減輕組織水腫。
2.可行局部封閉、理療、按摩及功能鍛鍊。疼痛厲害者可服用解痙鎮痛劑如芬必得、消炎痛、扶他林等。慢性勞損處理較難,效果較差。除理療、按摩及局部封閉外,可用較寬的腰骶帶或腰圍保護腰骶部,支持腰肌。
3.加強腰背肌和腹肌的功能鍛鍊,以增強肌力,改善體位姿勢,提高代償能力,有利早日康復。手法推拿可松解粘連,中草藥外敷有舒筋活血、但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林女士32歲,主訴腰骶部疼痛一年餘,具體表現為晨起時、彎腰時疼痛加重,需緩慢移動,活動後則疼痛減少。近一年來四處就診均未得到改善。陳金松
中醫師
診療科目:針灸推拿康復科、脊療雜病專科
專業特長:擅長治療由脊柱引起的頭痛、眩暈、失眠、高血壓、腎病、腸胃病、肺病、落枕、頸肩腰腿痛等疾病,並對類風溼、痛風、網球肘等治療,以及擅長體態管理。
出診時間:星期一、二、六、日上下午,星期四下午、星期五下午及晚上
我館設立的「脊療雜病專科」是由唐俊良副主任醫師、陳金松醫師等脊柱疾病治療團隊主診,以脊柱病因治療學、軟組織外科學、針刀醫學為理論指導,綜合運用整脊療法、肌筋膜松解療法、正骨錘擊療法,結合中醫傳統方藥治療多種與脊柱相關的多種疾雜病,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已收到明顯的效果。及慢性軟組織損傷引起的頸肩腰腿痛。
封面圖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