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夢
心理學家Johnson在研究婚姻關係的過程中,提出了「依戀損傷」這個概念。
Johnson認為,在親密關係中,如果有一方破壞、違背或者沒有達到承諾預期時,就很容易給另一方的情感上或者心理上帶來創傷。
徐青是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女孩,一向很獨立,對於愛情也有自己的見解,以為這樣的女孩子在感情中不會受到傷害,結果,和談了5年的男朋友分手後,又過了5年的時間,始終沒有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
整個人就像大病了一場,對愛情有了免疫力,表現上遊戲愛情,再也不會付出真心,獨處的時候,卻在日記本裡寫滿了對男友的思念和不舍,甚至還有埋怨,明明說好要結婚的,卻分了手。
這樣的情形持續到現在,男友都已經結婚生子,徐青卻還堅持單身,嘴上說著不願意結婚,實際上是不敢再打開心門。
徐青這種在情感心理學上的表現,就是「依戀損傷」,一次承諾落空,對今後的情感觀念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像徐青這樣的女孩子,看上去不像是一個自卑的人,在感情中的表現卻總一副缺乏安全感的樣子。
會因為男友不秒回自己的消息患得患失,懷疑對方是不是對情感不夠忠誠;
對另一半說的話總是將信將疑,總覺得對方的言語背後藏著深意,本質上就是在欺騙自己;
兩個人發生過一次很大的爭吵,便成了親密關係中的膽小鬼,發生爭執的時候開始退縮,再也不敢肆無忌憚的爭辯,即便時間過去了很久,那場影響關係的爭吵依然會不自覺地浮現在腦海裡,再也不敢和對方理論,生怕會重蹈覆轍。
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只要一方有了「依戀損傷」,雖然兩個人還在一起,但對感情和另一半都沒有足夠的信心,總覺感情脆弱,經不起任何風浪。
「依戀損傷」這一現象的形成,不是天生如此,和後期的原生家庭、情感環境、人生經歷都有極大的關係。
徐青的男友和徐青分開後很快就可以結婚,足以說明倆人在一起的時間雖然長久,但彼此對感情的認知程度並不一致, 至少,在男友那裡,徐青不是心裡唯一。
想得開的女孩子或許會很早釋懷,徐青念念不忘,是因為從小就沒有了父親,在男友身上寄託了對父愛的幻想,所以,當沒有辦法繼續依戀一個熟悉的人時,就會再次在感情中變得不安。
那些從小和父親感情不好的人,也會有這樣的現象。
我就是如此,從小對父親有牴觸心理,實際上內心對父愛有極大的渴望,以至於後來找男友的時候,對方身上具備的性格特點,和父親很相似。
但凡在愛中健康長大的人,「依戀損傷」不會很嚴重,即使經歷了一場失敗的感情,都可以很快的從陰影中走出來,因為這些人知道被愛是什麼樣子,心理上有足夠的安全感,便也會相信這個美好的世間,終究會有一個把自己用心放在心上的人,穿越人海彼此相愛。
「依戀損傷」並不是不能治癒,而是明白情感上這一特質後,找對治癒自己的方式。有人說, 想要治癒一段感情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交給新歡或者時間。其實,這兩種方法都不是最好的方式。
首先,用時間治癒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成本。
就像徐青要從一段失意的感情中走出來,已經經歷了5年,依然沒有效果,而這5年的時間,足夠讓她認識並了解一個新的朋友,或者也足夠讓她把對一個人懷念的精力放在別的事情上,收穫新的自己,然而徐青的5年時間,並不好過,別人都已經過去了,她的情感還留在過去,無法向前。
其次,上一場感情還沒有走出來,就迫不及待地用新歡來忘記舊愛,對新歡不夠公平,對自己來說也是一場折磨。
一段失敗的感情換來的教訓沒有及時內在消化,沒有給自己一個緩衝考察的空間, 就開啟新的愛情,只怕以後的日子裡會疲於應對新的伴侶。
想要從一段失敗的感情中抽身,治癒自己,就需要做到:
勇敢面對感情中的傷疤
和初戀分手後,心中特別壓抑,但是忍著不敢哭泣,心中特別難受,卻一遍遍提醒自己,不要去想,要忙碌起來,學會忘記。其實,用忙碌的方式來逃避難過,只會在忙碌之後,讓難過倍增。忙碌之後的空閒,連身上的毛孔都在提醒著沒人愛的孤獨。
與其讓行為和思想逆行,不如從心底接受,直接面對。
允許自己想念倆人之間經歷的美好,也允許捨不得在心底泛濫,當時就是在湖邊,看著波光粼粼的湖水蕩漾,我告訴自己,要像接受對方來到身邊一樣接受對方離開,接受不被愛,接受自己所有的不開心。
所有的接受都凝聚成了一場巨大的悲傷,面對著湖面哭了一場,便好了,再難過,也不會像最開始那樣痛不欲生。
向內自省並提升自己
人生就像是在做選擇題,一不小心,用時間和心血給生活交上了一分錯誤的答卷。一份失敗的感情或許可以算得上是人生路上的錯誤之選,我們在為錯誤埋單的同時,也要學會,從錯誤中總結經驗。
情感中我們的表現是不是合理,兩個人是不是真的合適,那些最終讓感情失敗的因素來自哪裡,都值得去細細回味,只有從中獲取成長,不管之後是和好如初還是開啟一段全新的感情,我們都能夠從容的去愛。
感情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才是全部。
即便身邊沒有人陪伴,生命之路還在繼續,年年歲歲,很長的路需要我們去走。別因為一棵樹放棄整個森林,別因為情感上的失意,錯過遇見人生中別處的風景。
人生還有許多美好的事情,值得去體驗,去紀念,讓所有的逝去都成為讓我們堅強的肥料,在生命的土壤中開出一朵絢麗的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