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滅,曲盡,恍若隔世。腦海中依舊是頹靡、混亂、真假交織,滿滿的震撼與衝擊。這便是看完《霸王別姬》後的感覺:悲從中來,難以釋懷。
《霸王別姬》,一百七十分鐘的光影變幻演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它不僅僅是一曲京劇的輓歌,更是一群人的時代悲劇。有人說這是一部「史詩級電影」,何謂「史詩級」?即以個人的命運來折射出一段歷史和一個時代的風貌。程蝶衣、段小樓、菊香、袁四爺….各色的人物演繹各色的命運,而種種命運又構成了時代的縮影。毫無疑問,它是一部悲劇,可它又實實在在地警醒了我們去關注去感受那個特殊時代下,人性的扭曲與複雜。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戲臺上的程蝶衣與虞姬融為一體,在曼妙舞姿,婉轉曲調中贏得陣陣喝彩,小豆子終於成了角兒。衣香鬢影,眼波流轉,他的美是超越了性別的美。尤其是在張國榮的極致演繹下,一顰一簇,舉手投足間都充滿了韻味。
然而,這也正是他悲劇的來源。潛意識中的性別錯亂,也許是從生母拋棄他時親手斷了他的第六指開始 ,也許是在他滿嘴含血時唱著「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時,也許是慘遭張公公猥褻後……可怕的不是程蝶衣受盡如此多的折磨,可怕的是他只是萬千苦難人中的一個!
儘管世俗不斷的玷汙著程蝶衣,他依舊是一個至真至純的人物,是一個「帶有精神潔癖的理想主義者。」對戲,他不瘋魔不成活,從一而終。對人,他說「說好的是一輩子,少了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然而,他終究是錯付了。他投入一生的京劇,沒落了;他堅守的從一而終,也無法實現了;而他牽掛依戀的霸王,也早已風華不再了。
最終,大夢初醒,荒唐一生。程蝶衣以一種極具浪漫色彩的方式死去,脫離了那慘澹的人世間,或許於他而言,是一種解脫。
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段小樓呢?他不似程蝶衣般「痴」,戲裡戲外,他分得清清楚楚。說他圓滑世故,可那也是生存的無奈。一個將利害得失權衡得面面俱到的男人,他的理性讓人敬佩也讓人心寒。當蝶衣死在小樓面前,虞姬別了霸王,他是否也會百感交集卻只能一聲嘆息呢?
影中一句臺詞「人得自個成全自個」廣為流傳,無疑是當時底層人民的內心寫照。它絕不只是人要靠自己奮鬥成就自己那麼簡單:在變動的時期,「定數」是最難得的存在,昨日的高高在上也許今日便嗤之以鼻,更何況是無權無勢的黎民百姓。這句話也就是在告訴「程蝶衣們」:莫要再與大勢死磕,看淡俗事,求得一條生路便是「成全自己」了。
抬眼望去,窗外的餘暉依舊溫暖,靜謐的院落偶有鳥鳴。猛然間回過神來,沒錯,我仍舊以一個平凡人的身份過著平凡的生活,只是誤以為歲月可以靜好,卻全然忘記了這平凡的來之不易。 我們往往認為歷史是恢宏的,浩大的,我們流傳著「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傳奇故事、景仰著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讚嘆著文人雅士的清高不俗,當然我們也對歷史抱著敬畏的態度,絕不會忘記歷史的傷疤與痛。但當我們認真的去關注一個不知名的百姓的一生,會發現,人類最普遍的情感是相通的。他們在歷史的裹挾中艱難前行著,雖然看不到他們,但他們確確實實地參與著,正如我們也正參與著這個時代,只是我們恰逢了他們所期望了一生的時代,故而更應珍惜這份機遇,不負此生不負卿。
「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張國榮死了,戲裡戲外真真假假,誰又能分的清呢?」人事終會逝去,雲煙終歸塵土,這也許是《霸王別姬》真正的含義。
朋友們,你們還有什麼心心念念的電影嗎?一起來評論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