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經濟的基層樞紐,縣域經濟正從新冠疫情的打擊中甦醒過來。
這種甦醒來自多方合力:新冠疫情的刺激,縣域經濟加速數位化轉型,各級政府牽頭快速與新電商平臺聯姻,紛紛轉向線上尋找突破。過去三個月,區域產業帶初步完成了從痛苦掙扎到掉頭內需的閃電戰。
「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數字經濟的催化劑。」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在歷次全球技術革命中,中國一直是落後分子。但在當下新一輪數位技術革命中,中國首次保持領先優勢」。
疫情讓中國經濟的數位化轉型變得尤為迫切,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等基礎設施正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向前推進。在眼下新基建的浪潮中,電商平臺、區域產業帶、各級政府都在尋找自己的新故事。
外貿困境
「中國打上半場,外國打下半場,外貿人打全場」,既是玩笑話也是疫情襲來後外貿行業的真實寫照。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4月,受疫情影響,中國進出口總額9.07萬億元,下降4.9%。其中,出口4.74萬億元,下降6.4%;進口4.33萬億元,下降3.2%;貿易順差4157億元,減少30.4%。
在外貿人士看來,這種形勢會在第二季度進一步顯現。對外貿企業,主動轉向內需市場是眼下最有效的出路。
有「中國宜家」之稱的泉州「家世比」,是家具行業知名的外銷品牌,公司年產值接近10億。受疫情影響,家世比外貿業務下降三分之一。
同樣在泉州,服飾外貿公司「新時穎」的業務量猛跌至去年的三分之一,直到四月也未完全恢復。「幸好去年新增了家居服裝線,不然今年真的虧死了」,這家之前每天保持10款上新速度的快銷外貿工廠,被迫放慢了腳步。
不僅如此,「發美國的郵費,兩周內從65元一公斤漲到144元」,泉州「新時穎」負責人鄭宏星幾個月來的口頭禪是「虧死了」。
統計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泉州地區生產總值下降8.76%。泉州海關披露的數據則顯示,一季度外貿出口261.58億元,同比下降7.6%。
八百公裡之外的寧波,寧波市副市長李關定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大量訂單被延交甚至直接取消。外貿受到影響,國際供應鏈波動又影響製造業復工」。在這樣的情勢下,寧波緊急調整外貿戰略,「既要保證製造業的復工復產復能,更要通過外貿轉內銷,啟動內需」。
▲寧波市副市長李關定(左一)與拼多多副總裁湧泉(右一)作為雙方代表,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攝影/安順
寧波、泉州的焦慮背後是小型產業帶當下的真實困境。寧波集合了多個特色鮮明的產業帶集群,慈谿家電、寧海模具、餘姚的塑料、奉化的氣動元件,師橋則是全球最大的歐式插座基地,這些鑲嵌在寧波區域內的產業帶,一直是寧波經濟最具活力的毛細血管。
全球疫情對小型產業帶的影響幾乎致命。線上商業日益發達、線下規模產業帶持續擴張,小產業本身就在在夾縫中求生存,尤其是缺乏自有品牌的代工企業,一旦海外訂單全面萎縮,能不能活下來就成為非常現實的問題。
素有海上絲綢之路的泉州,下轄各個縣市均有特色產業集群,晉江的食品鞋包、石獅的服飾、南安的衛浴、德化的陶瓷、安溪的茶葉等等,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堪稱翹楚。
即使如此也在困境中守望。某大型外貿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公司預計可以熬過半年,對於小型外貿企業是非常嚴峻的考驗,從外貿市場轉型國內市場並不容易。
此前「新時穎」也有傳統電商店鋪,卻是「隨緣式」運營,展示的圖片是國外大碼模特拍攝的版本。金融危機後,鄭宏星意識到單一業務的風險,嘗試跨境電商、國內電商兩條腿走路,很快發現「在國內完全做不動」。
在傳統的零售流通體系下,具備製造能力的外貿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隔著數道鴻溝,大量產能必須經由品牌商和層層渠道,才能觸達消費者。雖然外貿企業也渴望開拓內銷市場、做出品牌,現狀卻只能讓「新內需市場的計劃暫時擱置。2020年疫情襲來,這些棘手問題被重新擺上檯面。
供應鏈謀變
「家世比」掌門人賴水清認為,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給了她新思路。
在她看來,製造型企業轉型的主要困難之一是很難抓住消費者,形成自己的品牌。通過和拼多多合作,提前準確獲知需求,基於消費者數據來決定新品研發和投產的方向,通過降低成本,用評價優質的商鋪商品打響品牌的知名度。
「消費者要什麼,我說了不算,生產部說了不算,設計部說了不算,數據說了算」,通過拼多多平臺的銷售數據,及時調整商品款式,目前「家世比」的拼多多旗艦店已經出現10萬+的爆款商品。
作為新品牌計劃的第一批受益者,曾為飛利浦等大品牌代工的家衛士,是製造型外貿企業通過拼多多進行要素協同的案例之一。
2018年12月,作為首期試點工廠,家衛士正式加入拼多多C2M計劃。通過拼多多的用戶畫像、大數據聚類分析等技術手段,確定了用戶偏好,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柔性生產。家衛士去年曾推出了一款專供拼多多的掃地機器人,主打好貨不貴,單款就賣出了超過50萬臺的業績。
▲家衛士聯合創始人吳鵬雲對外展示專供拼多多的掃地機器人。攝影/安順
「全球化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何帆認為,原先的外貿業轉向內需,創造內需為導向的新生產系統勢在必行。打造內需導向的生態系統,對企業和拼多多都是新事物。在何帆看來,一開始拼多多的目標可能只是幫助企業打造爆品,隨著實驗深入發現需要打造一個產業鏈。
「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此前,產業帶大多是依託線下的地理優勢,在一定範圍內物理聚集,包括產業配套的全部要素聚集,從而達到成本效率的最優化,提升協同效率。
除了改造供應鏈、C2M數位化生產方式,正在爆發新一波紅利的直播同樣是產業帶數位化轉型的標配。
不同於淘寶直播主打的達人帶貨模式,拼多多的直播則更鼓勵店家自播,展現店家和商品的原生態面目。
中國知名電動車品牌五星鑽豹正是通過拼多多直播拓展了自己的線上渠道。五星鑽豹公司年產值超過20億。但在2020年以前,公司銷售渠道主要以線下為主,線上佔比不到1%。
2020年初的疫情,也讓原本高度依賴線下的台州電動車行業啟動了線上轉型。以五星鑽豹為例,疫情過後公司開始重新思考銷售布局,啟動了線上轉型。
藉助台州市政府與拼多多的戰略合作,「五星鑽豹」開出了首家拼多多旗艦店,並把產品放到了「台州製造」產業帶直播間,開始嘗試「直播賣車」。
在直播當日,這家「五星鑽豹」線上轉型的「試點」店鋪已經吸引了近4000名消費者關注。據該公司品牌中心負責人透露,未來公司將持續以此為基點,開拓線上銷售渠道。
據了解,五星鑽豹將拼多多作為首個電商試水店鋪後,台州當地電動車及電動車周邊品牌企業均已籌備開設拼多多旗艦店,未來,將在拼多多上開始新的線上轉型之路。
拼多多新消費研究院研究員範日召認為,傳統電商平臺的貨架模式和達人主播模式,都是在幫助「強者更強」,形成了一個頭部玩家不斷通過各種渠道「吸走」中小商家流量的生態。而新電商平臺去中心化、基於社交的流量分發模式,能夠讓中小商家在沒有足夠多的推廣預算時,也能有很多路徑快速地獲取流量、吸引粉絲。
事實證明,「去中心化」的直播思路,產業帶的成批加入,可能效率更高。在素有「中國電商第一鎮」的沙集,全國有名的家具產業帶。3月底為期三天的拼多多「沙集家具產業帶聯播」,共計吸引了631萬消費者關注,來自產業帶區域的93家企業參與聯播,總共開設了81個拼多多直播間,直播期間,店鋪累計成交額近2000萬元。
4月24日,在泉州線上商品展銷會累計獲得6.73億次曝光,各產業帶直播間累計吸8100萬消費者圍觀和下單。全平臺泉州商家成交額超過15.48億元,其中來自晉江、石獅、南安、德化、安溪共5個縣市的銷售額超過10.28億元。
連接的力量
拼多多需要做的註定還要更多。
市值站上700億美金之後,拼多多最新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平臺活躍用戶規模已達6.28億。
在亞裡克斯.莫塞德在《平臺壟斷》一書中指出,平臺已經成為主導21世紀經濟的重要力量。平臺獲得的優勢不在於它們擁有什麼,而在於它們通過連接用戶所創造的價值。
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疫情之後拼多多加速了對區域產業帶的密集掃描。這樣做好處是平臺獲得了更豐富的品類和商品,另外一面則是幫助平臺商家更有效率地對接6億消費者,拼多多已是僅次於阿里巴巴的線上交易平臺。
從拼多多目前的一系列動作看,對接區域產業帶,幫助企業數位化轉型將是一套系統工程。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拼多多已經與上海、寧波、青島、泉州、東莞、佛山、煙臺、台州等城市達成一系列戰略合作,這些城市密集布局區域產業帶與亟需從外貿轉向內需市場的企業。
與產業帶的合作背後,是區域性優質企業品牌入駐拼多多。以拼多多剛剛與台州達成的合作為例,雙方將共同扶持不少於10000家優質台州企業和品牌入駐拼多多。
在直播模式上,除了商家自播,拼多多非常鼓勵當地政府官員走進直播間。疫情過後的拼多多直播市長、縣長串門已是常態。日前在台州,甚至出現了10位市區縣長組隊,直播代言「台州製造」。
▲為期兩天的線上產業直播節中,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蔣冰風及台州下轄各地政府領導陸續來到拼多多產業帶直播間。攝影/安順
「縣長出面來背書,對於本地品牌的塑造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當前大量中國製造廠商轉型中國品牌的過程中,政府和第三方平臺的支持必不可少」。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產業帶直播活動,直接幫助產業帶打響了自己的頭部品牌,讓更多的產業帶廠商、商家開始重視自己的品牌塑造。
幫助中小企業通過數位化轉型,在平臺上孵化拼品牌,將是更長遠的一步。
台州黃巖華萍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是台州製造變遷發展史的見證者之一。始創於1992年,該公司的生產範圍覆蓋廚房用品、垃圾桶、電蚊拍等二十餘類、上千種單品,主要是出口產品,覆蓋國際市場。
在意識到內需市場和企業品牌的重要性後,2014年開始,華萍公司以「潔安惠」智能感應垃圾桶產品線為基點,華萍生活用品有限公司開始同步發力國內市場、海外市場。
2018年,背靠工廠優質的製造能力和研發能力,「潔安惠」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成為拼工廠的一員。結合拼多多的數據支持,潔安惠針對拼多多平臺消費者改良研發了一款售價89元(當前活動價格62.9元)的不鏽鋼「自動感應智能電動垃圾桶」。
「智能感應垃圾桶的主要消費群體年齡在35-50歲之間,更加理性的追求性價比、使用體驗。根據這部分人群的需求,我們提煉了四個功能和特點,不鏽鋼材質,0.3秒揮手感應開蓋,手提式內筒,智能化關蓋」,在拼多多的消費數據支持下,「潔安惠」針對平臺消費者改良、研發了一款售價86元的不鏽鋼「自動感應智能電動垃圾桶」,產品上線後迅速成為拼多多智能垃圾桶類目的銷量冠軍。
產品帶動「潔安惠」店鋪積累粉絲近1.3萬人。藉助「爆款」積累的品牌勢能,拼多多也成為「潔安惠"的重要新品發售渠道。截至2020年5月,品牌在售家居清潔商品多達70餘款。
疫情給全國的製造業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復工延遲、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也給「潔安惠」帶來了一定的麻煩。但工廠並未因此停滯不前,反而加大的內銷市場的投入,用直播電商等方式推動產品的銷售。3月份以後,工廠產能已逐漸恢復正常水平。
「拼多多品牌黑卡、專屬品牌頁等提升了潔安惠的品牌調性,結合我們的產品定位和平臺帶來的廣闊市場,未來,我們希望讓中國消費者想起智能垃圾桶,就想到潔安惠」,該負責人表示。
「潔安惠」品牌的成功,是華萍公司抓住新平臺新形勢快速反應的結果。實際上,對所有商家來說,提升銷量只是第一步,在新平臺上做出自己的品牌才是最終的目標。除了台州,在睢寧縣,拼多多也和縣政府聯合發起了沙集產業帶培訓活動。培訓吸引了來自沙集及周邊的家具產業帶的45家優質商家的參與,通過線上直播全程收看的商家超過300家。
拼多多相關人士透露,拼多多每到一地的深度合作,背後更看重的實則是賦能,幫助企業通過數位化轉型,與拼多多聯合孵化出拼品牌,這樣才會是拼多多長遠的核心競爭力。
不可否認的是,在後疫情期的產業帶復甦中,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平臺已經開始扮演了基礎設施。數據指導下的柔性生產和精準營銷,社交裂變等創新模式正在為外貿企業轉型國內市場、打造消費者品牌提供新的思路。
「疫情發生以來,包括線上直播平臺、線上電商平臺,只是一個過渡性、救急性的辦法。但確實在關鍵的時候助我們一臂之力。」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外貿企業要利用好電商平臺,在國內市場找到更多的出路。」
全球疫情引發的供應鏈震動,中國找出了自己的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