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指一個氏族的標記或圖騰,處于氏族社會的原始人相信本氏族起源於某一動物,植物 或其他特定物類,並認為這種物類是其氏族的象徵和保護神,因而對其加以特殊愛護並舉行各種拜祭活動,古往今來,有一種神聖的動物形象深深地紮根於海內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那就是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龍」。
圖騰的含義
圖騰一次來源於印第安語「totem」,意為「它的親屬」在原始人信仰中,認為本氏族人都源於某種特定的物種。
龍的文化
人們將中華文化稱為「龍的文化」,將中華兒女稱為「龍的傳人」。
在遼闊的神舟大地上,處處都體現著「龍的文化」,彰顯著對龍的崇拜。以龍為名的山川村鎮不計其數:龍崗,龍城,龍泉。。。。以龍命名的中式建築不勝枚舉:龍門,龍壁,龍亭。。。。以龍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龍舟,龍燈,龍笛。。。。古代皇帝自稱「真龍天子」,金碧輝煌的宮殿裡描繪著龍,雕刻著龍,簡直就是「龍的世界」。現實生活中以龍為圖案的服飾,器具隨處可見,甚至言談話語之間也離不開龍。龍成了吉祥的象徵,更成為中華民族權威和神聖的象徵。
但龍是什麼樣子呢?千百年來人們在頭腦中不斷地勾畫著它的形象。它集九種動物的特徵於一身: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這些特徵更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圖騰佐證
考古工作者在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了龍作為我國古代先民圖騰的佐證: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有陶壺龍紋,江蘇吳縣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有似蛇非蛇的勾連花紋:內蒙古古紅山文化遺址刻出土了墨綠色的玉龍。。。。
大量實例證明,對龍的崇拜在我國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那麼,龍到底是真實的存在,還是虛無的幻象呢?
如果是幻象那麼它又是根據何種動物想像出來的呢?
有學者認為「龍」在古代確實存在,只不過它不叫龍,也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神奇。它就是一種巨型鱷——蛟鱷。這種鱷的外形,如頭,眼,項,腹,鱗,爪,掌,等都與「龍」相似。蛟鱷的壽命很長,可以達到數萬年以上。每到下雨之前,蛟鱷便怒吼不止,其聲如雷,古代先民無法解釋這種現象,視其為神獸,拜它為雷神,雨神,或者鼓神。
圖騰稱呼從何而來
清代學者嚴復將圖騰一詞引入我國,他在1903年翻譯英國學者甄克思的《社會通詮》時首次將「totem」譯為「圖騰」。
今天的圖騰龍之謎就說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觀看。謝謝!覺得不錯記得關注我哦!